物聯網時代的15堂資安基礎必修課 (電子書)

物聯網時代的15堂資安基礎必修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otios Chantzis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信息安全
  • 网络安全
  • 电子书
  • 技术
  • 科普
  • 基础知识
  • 学习
  • 数字化
  • 安全意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了解如何檢測物聯網裝置的安全,認識駭客的入侵手法
  本書是IoT安全研究人員的真實經驗分享,您可從中學到如何藉由測試IoT系統、裝置和協定來降低風險。藉由本書的說明,您將可以了解如何檢測物聯網設備是否安全,以及入侵者如何執行執行VLAN跳躍、破解MQTT身分驗證、攻擊UPnP、開發mDNS投毒程式及進行WS-Discovery攻擊等攻擊手法的細節。

  本書會深入介紹嵌入式IoT設備和RFID系統的破解手法,同時還能學到:
  ‧如何撰寫一支可作為NSE模組的DICOM服務掃描器
  ‧透過UART和SWD介面攻擊微控制器
  ‧對韌體進行逆向工程及分析搭配使用的行動APP
  ‧使用Proxmark3開發NFC的模糊測試工具
  ‧利用干擾無線警報系統、重播IP攝影機影片及控制智慧跑步機,展示如何入侵智慧居家系統

  使用容易取得的軟硬體,可以自行實作練習
  本書使用容易取得,且價格實惠的軟體工具和硬體裝置,實作練習無負擔,有關本書的程式範例亦可自Github下載取得,適合資安研究員、IT團隊成員,想研究駭客技術者,作為破解IoT生態的參考指南。

專家推薦

  本書精采絕倫,必值一讀。 —Trusted Sec和Binary Defense創辦人:Dave Kennedy

  以一種簡單、有效又條理分明的方式說明如何攻擊物聯網。 —EXPLIoT框架作者和Payatu共同創辦人:Aseem Jakhar

  我真的很推薦這本書,無論你是物聯網裝置的玩家,還是負責審核物聯網裝置安全性的專業人員。 -Jaime Andrés Restrepo - DragonJAR.org的CEO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硬體、軟體、網路和無線射頻等領域的技術。 -Craig Young,Tripwire首席安全研究員

  這本書裡頭有所有你希望專家可以告訴你的一切,所有物聯網安全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都應該收藏。我向任何有興趣使物聯網更安全的人推薦這本書。 -John Moor,物聯網安全基金會常務董事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尽,避免提及您提到的特定书名及相关内容: --- 《数字文明的基石:网络安全伦理与社会治理》 探索信息时代的道德边界与未来秩序 在人类社会迈入深度数字化的今天,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一个依赖信息流动的全新文明形态。然而,伴随着技术迭代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挑战已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修补工作,它深刻地触及了伦理、法律、政治乃至社会结构的核心。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且深入的视角,审视在数据驱动的现实中,我们如何确立一套稳健且具有前瞻性的网络安全伦理框架,并以此为基石,构建适应数字文明需求的社会治理体系。 第一部分:数字伦理的重塑——技术与人性的交汇点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生物识别技术等)对传统伦理观念产生的冲击与挑战。 1. 算法的黑箱与责任的归属: 随着决策系统日益依赖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其内在逻辑往往对人类透明度构成挑战。我们探讨了“算法偏见”的成因、后果,以及在自动化决策失误时,责任应如何界定和分配——是编程者、部署者,还是算法本身?本章特别关注医疗诊断、信贷审批等高风险领域的伦理困境,呼吁建立可解释性(Explainable AI, XAI)的伦理要求。 2. 隐私的消解与新的权利边界: 在万物互联的背景下,个人数据的采集和画像已达到空前的精细度。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数据保护法规讨论,转而探讨“数字人格权”的本质。我们分析了“匿名化”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在“最大化数据效用”与“保障个体自主权”之间寻求平衡的伦理路径。讨论涵盖了被动数据采集的知情同意机制、数据主权的概念,以及如何应对跨国数据流动中的司法管辖权冲突。 3. 深度伪造(Deepfake)时代的真实性危机: 媒体和信息的真实性是社会信任的基石。深度伪造技术的成熟对政治稳定、个人名誉构成了系统性威胁。本章重点分析了技术如何被用于认知战和影响力操作,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公民在信息洪流中培养“数字怀疑精神”的必要性,以及媒体机构在确认信息来源方面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第二部分:安全治理的范式转移——从边界防御到韧性构建 数字安全治理不再是修墙砌垒,而是一场关于系统韧性(Resilience)的长期博弈。本部分关注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全球层面的治理新范式。 4. 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能源、交通、金融和通信网络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命线”。本书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了这些关键基础设施之间复杂的相互依赖性(Interdependency)。一旦某一节点遭受攻击,其“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如何引发连锁性社会瘫痪。治理的重点不再是单一防御,而是如何设计冗余机制和快速恢复能力,以确保在遭受攻击后仍能维持核心功能。 5. 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与全球治理的张力: 互联网的无国界特性与各国对网络空间实施主权管理的愿望之间存在固有矛盾。本章详细梳理了不同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理念上的差异——从“开放、多方利益相关者”模型到强调“国家控制”的模型。我们探讨了网络空间冲突的升级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国际法和外交途径,建立适用于数字时代的“网络空间维也纳公约”,规范国家行为。 6. 供应链安全的深度渗透与监管: 现代软件和硬件的生产链条极其复杂且分散,使得攻击者可以利用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投毒”。本书着重分析了开源软件生态的固有风险,以及对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安全审计的实践难点。治理层面,我们提出了建立强制性的“安全可追溯性标准”,要求企业必须清晰展示其产品组件的来源和安全声明。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防御策略——主动安全与社会合作 本部分着眼于超越传统防御范畴的前沿策略,强调技术创新、跨部门协作以及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7. 零信任架构(Zero Trust)的哲学内涵与实施挑战: 零信任模型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边界信任”观念,要求对所有用户和设备进行持续验证。本书不仅阐述了其技术框架,更将其提升到安全哲学层面:如何在组织内部建立一种持续的、审慎的验证文化。我们探讨了在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s)中部署零信任的实际工程难题。 8. 人工智能在威胁情报与自动化响应中的角色: AI不仅是攻击者的工具,更是防御者的强大盟友。本章聚焦于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异常行为检测、恶意代码溯源和自动化事件响应(SOAR)。重点讨论了AI驱动防御的局限性,特别是面对“对抗性机器学习”(Adversarial ML)攻击时,人类专家的不可替代性。 9.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构建社会安全韧性: 最薄弱的环节往往是“人”。本书认为,网络安全治理的最终成功依赖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数字素养水平。这不仅仅是教会用户设置强密码,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数字风险的演变,以及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我们提出了一套面向不同年龄群体和职业角色的分层数字安全教育模型,旨在将安全意识内化为社会规范。 10. 危机应对与恢复:从事件处理到经验转化: 当安全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时,高效的危机沟通和快速恢复能力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详细的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框架,强调透明度、跨机构信息共享(包括与执法部门、行业同伴的协作)的重要性。最终目标是将每一次安全事件视为一次昂贵的“实战演习”,确保教训能迅速反馈并固化到下一代安全策略中。 --- 《数字文明的基石:网络安全伦理与社会治理》不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是一份关于我们如何共同塑造数字未来的宣言。它要求决策者、技术人员、法律专家乃至每一位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到这场关乎文明存续的深刻对话中。本书致力于提供清晰的分析、前瞻性的见解以及可操作的治理建议,助力我们构建一个既创新繁荣又安全可信赖的数字社会。 适用读者: 企业高层管理者、信息安全专业人员、政策制定者、法律学者、信息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任何关心数字时代社会秩序的公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Fotios Chantzis


  Fotios (Fotis) Chantzis (@ithilgore)目前正在OpenAI為通用人工智慧(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打造安全穩固根基,在此之前,他擔任Mayo Clinic的首席資安師,負責管理及評估醫療設備、臨床支援系統和關鍵醫療基礎設施的技術安全。在2009年加入Nmap開發團隊的核心成員,於Google夏日程式碼大賽(Google Summer of Code)期間,在Gordon "Fyodor" Lyon(Nmap的原創者)指導下,Fotios開發了Ncrack這支工具,隨後於2016和2017年Google夏日程式碼大賽擔任Nmap專案的指導員,並錄製Nmap教學影片。他對網路安全的研究包括破解TCP Persist Timer(此主題的研究成果發表於Phrack #66),並發明一種利用XMPP協定的可隱藏行蹤之端口掃描,除了前述成就外,Fotis亦曾於DEF CON等著名資安研討會擔任主講者,想要知道更多關於Fotis的傑出成就,請拜訪他的網站:https://sock-raw.org。

Ioannis Stais

  Ioannis Stais (@Einstais)是CENSUS S.A.的資深資安研究員和紅隊領導人,CENSUS S.A.專門為全球客戶提供專業的網路安全服務,Ioannis參與上百個資安評核專案,包括通訊協定、網路與行動銀行、NFC支付系統、ATM和POS系統、關鍵醫療設備和MDM等專案。Ioannis擁有雅典大學電腦系統技術碩士學位,目前致力發展有關資訊安全的機器學習演算法,藉以增進漏洞研究、強化模糊測試框架及挖掘現有行動和Web AP安全威脅,曾經於Black Hat Europe、Troopers NGI和Security BSides Athens等資安研討會介紹他的研究成果。

Paulino Calderon

  Paulino Calderon (@calderpwn)擁有12年的網路和應用程式安全經驗,是知名作家和國際性講者,在2011年與朋友共同創立Websec公司,除了參與資安研討會及為Fortune 500大公司提供資安諮詢服務,平常會在墨西哥科蘇梅爾的海灘上享受悠閒平靜的日子。他熱愛開源軟體,並支助許多專案,包括Nmap、Metasploit、OWASP MSTG、OWASP Juice Shop和OWASP IoT Goat。

Evangelos Deirmentzoglou

  Evangelos Deirmentzoglou (@edeirme)是一位專門解決大型資安問題的大師級人物,曾為金融科技新創公司Revolut架構及強化網路安全能力,自2015年加入開源社群,為Nmap和Ncrack專案貢獻良多,目前正攻讀網路安全博士,主要研究源碼安全分析,在此之前,曾服務過多家美國大型技術供應商、Fortune 500大公司以及金融與醫療機構。

Beau Woods

  Beau Woods (@beauwoods)是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網路安全創新研究員,也是I Am The Cavalry倡議群的主導者,他創立Stratigos Security公司並擔任執行長(CEO),也在多家非營利組織擔任董事,他的使命是擔當資安研究和公共政策社群間的溝通橋樑,確保人類使用的通訊科技之安全性都值得我們信賴。他也曾是常駐美國FDA的企業代表和Dell SecureWorks首席管理顧問,也為能源、醫療保健、汽車、航空、鐵路和物聯網產業、網路資安研究機構、美國和國際政策制定人員及白宮等提供諮詢服務,當然,Beau也是知名作家,經常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說。

图书目录

第一篇 IoT的威脅形勢
第1章|IoT的安全情勢
第2章|威脅塑模
第3章|檢測設備安全的方法論

第二篇 入侵網路
第4章|評估網路設施
第5章|分析網路協定
第6章|攻擊零組態網路設定

第三篇 入侵硬體設備
第7章|攻擊UART、JTAG及SWD
第8章|SPI和I⊃2;C
第9章|攻擊設備的韌體

第四篇 入侵無線設備
第10章|短距離無線電:攻擊RFID
第11章|攻擊低功耗藍牙
第12章|中距離無線電:攻擊Wi-Fi
第13章|長距離無線電:攻擊LPWAN

第五篇 瞄準IoT生態系
第14章|攻擊行動裝置的APP
第15章|攻擊智慧居家設備

附錄 入侵IoT所用工具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41756
  • EISBN:978626324280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2.1MB

图书试读



  軟硬體的整合已經蔚為浪潮,但是資安問題並沒有受到重視


  現今制訂的安全程序是在處理企業所面臨的傳統威脅,但技術發展如此神速,企業很難跟上威脅演進的腳步。隨著物聯網(IoT)的誕生,迫使傳統製造業一夜之間變成了軟體開發公司,為了提高產品的處理效能、更新維護及易用性,這些公司開始將硬體和軟體整合在一起,在一般家庭或企業網路的基礎設施中,常可見到這些設備,這些設備似乎提供了新的功能,並順應今日的流行浪潮,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這些黑盒子也為安全基礎帶來新的挑戰,它們是以硬體製造的思維去設計,很少將安全因素考慮進去,鮮少提供監控方案,又含有諸多安全漏洞,為此,提供了以前不曾有過的設備進入點,使我們的生活面臨新的威脅,一般人對於入侵這些設備的行為幾乎難以查覺。在審視組織可能面臨的威脅時,這些設備並不會有明顯跡象,企業的安全審查亦常忽略這些設備的狀態。

  本書並非單純的「另一本安全書籍」,更是一種安全測試哲學,以另一種角度改變對家用和企業連網設備的看法,讓自己得到更好的保護。許多製造商並未於開發生命週期中落實內建安全,以致這些硬體所搭載的系統很容易被入侵,這些設備幾乎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物聯網影響著各行各業,也帶來眾多機構、家庭難以應付的風險。

  以實例證明物聯網安全的重要性

  多數人並未真正理解物聯網設備相關風險,總以為這些設備不帶有機敏資訊,或對組織的安全影響有限,事實上,長久以來攻擊者利用這些設備作為入侵組織內部網路的隱密通道,直接將組織的資料偷運出去,例如,筆者最近處理的某家大型製造業之資安事件就出現這種攻擊手法,我們發現攻擊者利用PLC入侵組織;又某家製造廠委由第三方承包商管理物聯網設備,而攻擊者早已掌控承包商的系統,故兩年多來,透過這些設備,在公司不知不覺中,看遍它們的所有客戶資訊和業務資料。

  PLC只是前往其他網路的跳板,駭客最終能夠直接存取公司內部的研發系統,這些系統保有公司重要的知識產權和獨特資產,該次入侵行為之所以被發現,是其中一名攻擊者在轉存網域控制器(DC)裡的使用者帳號和密碼時,因不夠細心導致系統意外當機,才引發事件調查。

  資安高手傾囊相授,業界大老誠心推薦

  本書由一群專業高手共同完成,首要目標是藉由威脅塑模,瞭解風險暴露的原因,以及為IoT 設備構建有效的安全測試方法,書中內容涵蓋硬體入侵、網路入侵、無線電入侵等手法,並以完整的物聯網生態系為攻擊目標,依靠設備的技術評估基礎,瞭解所面對的風險。在發展IoT設備的測試方法論時,本書不僅提供企業制定IoT測試程序所需的內容,還說明如何執行測試作業,藉由本書改變多數組織傳統的安全測試方式,讓我們更深入瞭解資安風險,將IoT測試也當成完整評估程序的一部分。

  本人誠心向任何製造IoT設備的技術人員、家庭或企業負責管理IoT設備者推薦本書。現今,保護系統和資訊安全已責無旁貸、刻不容緩,而本書內容恰好切中問題核心,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內心澎湃不已,品味箇中內容之後,深深瞭解它能幫助我們替未來設計一個更安全的IoT環境。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種科技感和未來的氛圍馬上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最近真的覺得身邊的朋友都在談論物聯網,從智慧家電到智慧城市,感覺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這些連網的設備,但隨之而來的資安問題也讓人開始有點皮皮剉。我猜這本書應該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畢竟書名就強調是「基礎必修課」,所以對於像我這種對資安領域還是一知半解的新手來說,應該是個很好的敲門磚。我希望它不只是空泛地談論理論,而是能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那些複雜的網路安全術語,畢竟要是不懂,學了也白搭。聽說現在連掃地機器人都有被駭的風險,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期待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實用的防護觀念,讓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睡得著覺。整體來看,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專業又不失親和力,瞄準了當前最熱門的科技趨勢,希望能真正幫助讀者建立起應有的資安意識,而不是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评分

最近新聞常報導的「鏡像攻擊」或者感測器數據被竄改的事件,都讓我對資料完整性和通訊加密的議題非常感興趣。我猜這本書裡應該會有專門章節討論物聯網設備的「生命週期安全」,從設備出廠、部署、運行到最終的退役,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資安風險點。我特別想知道,對於資源受限的物聯網裝置,如何有效實施加密和身份驗證,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高規格的安全,那樣反而會拖垮系統效能。理想情況下,這本書應該能提供一套務實的資安治理框架,讓讀者理解,資安不是一個一次性的設定,而是一個持續運維的過程。如果內容能涵蓋到固件更新(OTA)的安全機制,以及如何建立一個簡單但有效的日誌監控系統,那就更加分了,畢竟很多攻擊都是因為缺乏監控才被忽略的。

评分

老實說,市面上講網路安全或物聯網的書汗牛充面,但大部分都寫得太學術化,讓人讀起來昏昏欲睡,很多術語看了好幾遍還是霧裡看花。我比較期待這本《物聯網時代的15堂資安基礎必修課》能在架構上做得更清晰有條理,畢竟是「15堂課」,希望每一堂課的主題都能緊密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我特別關注它如何處理跨平台、跨協定之間的資安挑戰,因為物聯網的設備種類實在太多元了,從低功耗的感測器到高運算的閘道器,它們的安全模型肯定不一樣。如果能針對不同應用場景(例如:工業控制、智慧家庭、醫療物聯)提供一些特定的攻擊手法分析和防禦策略,那就太棒了。我猜想,一個好的基礎課程,應該能讓我讀完後,面對任何新的物聯網產品,都能自動在大腦裡跑出一個基本的安全檢查清單,而不是只能跟著廠商的說明書走。這才是真正具備「必修」價值的關鍵所在。

评分

說真的,買這本電子書很大程度上也是衝著「15堂課」這個結構來的,這給人一種清晰、可量化的學習目標感。我希望作者在收尾部分,能提供一些關於「未來趨勢」的展望,例如 5G/6G 對物聯網資安的影響,或者邊緣運算帶來的新的安全邊界定義。畢竟我們讀這類技術書籍,不只是要解決當下的問題,更要預備未來的挑戰。如果它能在最後幾堂課引導讀者思考,當我們邁向萬物互聯的社會時,法律、隱私權和安全標準應該如何演進,那就超越了一本純粹的技術書的範疇,變成了一本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指南。我期待它能激發我對這個領域更深層次的思考,而不僅僅是學會幾招防身術,而是能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安全邏輯。

评分

對於我這種非本科系的讀者來說,最怕的就是內容深度一下子跳太高,讓人望之卻步。我希望這本書在「基礎」這個定位上能拿捏得宜,它可能不會深入到最新的零日漏洞挖掘技術,但至少要能完整解釋常見的攻擊手法原理,像是中間人攻擊(MITM)、DDoS 攻擊的物聯網變種,以及韌體安全的基礎概念。如果能穿插一些真實世界的案例研究,哪怕是虛擬化的情境模擬,都會讓抽象的資安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此外,既然是電子書,我希望它的排版和圖表設計能夠充分利用數位媒介的優勢,例如可以嵌入互動式的圖解或快速連結到相關的技術標準文件。如果內容只是把紙本書的文字硬塞進電子書格式,那就太可惜了。我期待的是一種「為數位閱讀而生」的學習體驗,能讓我隨時隨地都能快速查閱重點,而不是厚重的一本書得抱在手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