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第一本教孩子認識身體的性教育啟蒙書 (電子書)

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第一本教孩子認識身體的性教育啟蒙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遠見才希子
图书标签:
  • 性教育
  • 儿童性教育
  • 身体认知
  • 启蒙
  • 亲子教育
  • 儿童读物
  • 健康教育
  • 安全教育
  • 成长
  • 绘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亞馬遜繪本類排行版第1名★
我的身體很重要、很重要,
我會好好認識它,保護它!

最簡單易懂的性教育繪本,
3歲開始,男孩女孩都要學,
認識身體界線,建立保護概念!
 
  ★教育部性別平等諮詢委員 李雪菱 專文導讀
  ★繪本閱讀推廣者 李貞慧、幼教老師の日常 強力推薦
 
  「我們很少在學校和家庭中談論「身體與性」,所以希望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給更多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作者 遠見才希子(一位母親、婦產科醫師)

  我的身體是我自己的,我會好好保護!
 
  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最重要?
  是頭?嘴巴?肚子?還是屁股?
  如果有人想摸我的身體,
  該怎麼辦好呢?
  第一步,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

本書特色

  1.簡單易懂,貼近生活: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說故事。
  2.畫面可愛,不分性別:主角造型男女皆可,讓孩子容易進入故事情境。
  3.傳達正確價值觀:傳達每個身體部位的重要性,教孩子如何認知、表達、拒絕。
  4.附有專文導讀:提供家長、照顧者、幼兒教育工作者,與孩子對話的答覆方式與態度。

  ◎有注音,3歲以上親子共讀。

專文導讀

  當幼兒第一位最親密的成長導師──李雪菱(教育部人權委員性別平等諮詢委員、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強力推薦

  李貞慧(繪本閱讀推廣者暨親職作家)
  幼教老師の日常(FB粉絲專頁)

在地推薦

  「做爸媽的都不希望純真的孩子受到傷害,而這本書能讓孩子懂得保護私密部位,單純唸給小朋友聽或搭配內容做互動演練都很適合!」──王惠民(最愛講故事的芭樂把拔)
 
  「現在孩子接觸3c的時間越來越早,作者不只告訴孩子要保護私密部位,拍照錄影也是必須拒絕的行為,教導孩子可以大聲呼救尋求幫助。」──洪筠婷(台中市大甲親子館的瓢蟲老師)

  「父母沒有辦法時時刻刻保護孩子,所以需要教導孩子應該如何保護自己。而教導是有次序的,總是一層一層,由淺入深。我們一開始不會學三角函數,所以關於性教育也不會一開始就學生物器官!但是這本書就是開始的第一步,從最需要自我保護的認知開始,之後就能順利進行更深入的延伸。」──杜雅婷(資深童書編輯・兒文所研究生)
 
  「從哪裡開始和寶貝談性?如何將抽象概念融入實際的生活?就從這本書開始!我們獲得最佳的幫助,謝謝這本可愛的書出版了(撒花)」──賴亞瑄(上班是十年以上現場幼教老師,下班是超嫩媽媽)

  (以上依照姓名筆劃排列)
《探索奇妙的生命旅程:一本为成长中的你准备的身体认知指南》 书籍简介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如同雨后的嫩芽,充满了探索的渴望。这本《探索奇妙的生命旅程》正是为你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它将以一种温和、科学且充满乐趣的方式,引导你一步步认识这个独一无二的“超级载具”——你的身体。我们深知,对于正处于探索阶段的孩子和家长而言,关于身体的知识既重要又敏感,因此,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交流平台,让知识的获取过程成为一次愉快的发现之旅。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正向的身体认知框架,重点关注身体的结构、功能、健康维护以及情感与界限的初步理解。我们相信,了解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是建立自信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 --- 第一部分:我的身体构造——精密的内在世界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以一种“拆解与重组”的方式,深入了解身体的宏伟蓝图。我们不会使用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精美的插图,将复杂的系统变得清晰易懂。 1. 骨骼与肌肉:支撑我们世界的支柱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结构开始——你的骨架。它像一座精密的建筑框架,赋予你站立和移动的能力。我们会探讨骨骼的种类、它们如何保护内部器官,以及肌肉如何通过收缩和放松,驱动你的每一次奔跑、跳跃和微笑。这里会详细解释“骨骼年龄”的概念,以及为什么摄入足够的钙质对保持框架的坚固至关重要。还会引入一些简单的运动科学知识,比如热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2. 血液循环系统:永不停歇的物流网络 心脏,这个不知疲倦的“水泵”,如何将生命之源——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本章将详细描绘血管构成的庞大网络,解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各自的职责。我们将模拟一次血液的旅程:从肺部获取氧气,再到全身输送能量,最后带着废物返回“处理中心”。这部分内容也将自然地引出“保持心肺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体育活动和均衡的饮食。 3. 呼吸系统:与世界交换气息的通道 鼻子、喉咙、气管到肺部,构成了一个高效的气体交换站。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深沉的呼吸。书中会包含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用气球模拟肺部的扩张和收缩,让孩子直观感受呼吸的奥秘。同时,我们会强调保持呼吸道清洁的重要性,识别并远离空气污染物。 4. 消化与吸收系统:能量的转化工厂 从你咬下第一口食物开始,一场复杂的化学与机械协同作用就开始了。本章将跟随食物的旅程,从口腔中的初步分解,到胃中的强力搅拌,再到小肠对营养物质的精妙吸收,以及大肠对水分的回收。重点会放在“均衡营养”的概念上,解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别扮演的角色,以及为什么“彩虹餐”(食用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 第二部分:守护健康的指南——日常的维护与保养 身体是一个需要细心呵护的“生命工具”,了解如何维护它,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1. 皮肤、头发与指甲:你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不仅仅是“外衣”。我们将探讨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以及它们如何充当屏障,抵御细菌和紫外线。如何正确清洁、保湿和防晒,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详细的指导。头发和指甲的生长周期和健康状况,也是身体内部健康状态的直观体现。 2. 免疫系统:身体的秘密特工队 当细菌或病毒入侵时,身体内部的防御系统会立即启动。本章将介绍“免疫细胞”如何识别“敌人”并将其消灭。我们会用“军队巡逻”的比喻来解释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工作方式,从而自然地引入疫苗接种的概念——这是如何训练你的特工队变得更强大的“训练课程”。同时,充足的睡眠和积极的心态被证明是增强免疫力的两大“秘密武器”。 3. 卫生习惯与疾病预防 这部分内容是实操性极强的健康手册。我们将系统地讲解“饭前便后要洗手”背后的微生物学原理,强调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的重要性。书中还会涵盖如何识别常见的轻微不适(如感冒、轻微擦伤)以及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的清晰指引,培养孩子对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能力。 --- 第三部分:情绪与界限——理解内在的感受与人际的边界 身体不仅是物质的,它也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与外界互动的规则。 1. 感觉与反应:身体的“信号灯” 我们的五种感官——看、听、闻、尝、触——是如何收集外界信息的?我们会探讨大脑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并产生情绪反应。比如,为什么害怕时心跳会加速(肾上腺素的作用),或者为什么拥抱能让人感到平静(催产素的释放)。理解这些生理反应,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波动。 2. 认识“隐私部位”与身体自主权 本章以绝对尊重和科学的态度,清晰地标识出身体的私密区域(通常指被泳衣覆盖的区域)。重点在于建立“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原则。我们会教导孩子,任何人都无权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触碰这些部位,以及如果有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触摸让你感到不舒服、困惑或害怕时,应该如何明确地说“不”,并及时告诉信任的成年人。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培养清晰的个人界限感,确保孩子在任何社交互动中都能感到安全和被尊重。 3. 友善对待自己与他人 最后,本书强调,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且值得尊重的。我们将讨论“身体形象”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接纳自己的特点,不因体型、肤色或任何生理差异而感到自卑。通过正向的语言和鼓励的姿态,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尊心和同理心,学会在尊重自己身体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感受。 --- 本书特色 科学严谨,语言亲和: 所有内容均基于现代科学认知,但采用适合青少年的、充满想象力的叙事方式进行阐述。 强调自主权: 明确灌输身体自主权的概念,是预防和应对潜在危险的基础教育。 图文并茂的深度解析: 丰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插图,帮助理解复杂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探索奇妙的生命旅程》旨在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身体伙伴,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健康、自信、充满尊重的自我认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遠見才希子


  婦產科醫師。1984 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進入大學就讀後,很希望有一個場合,能更輕鬆愉快且認真的探討「性」。從2005 年開始,她以暱稱「遠見姊姊」進入校園,向國高中生推廣性教育,一共去了900 多所學校巡迴演說,用最真實不矯飾的方式,傳遞正確的性知識。目前育有2 歲和4 歲的孩子。著有《不是一個人:珍惜自己的心和身體》(Discover 21 出版)。

  Twitter:@emmi__chan

繪者簡介

川原瑞丸


  1991 年生於日本千葉縣。主要從事書籍或雜誌的裝幀設計與插畫,也替網站繪製插圖,亦為電影和書籍的插畫評論家。繪本作品有《OH NO!》、《TA-DAH!》(以上皆為偕成社出版),裝幀設計的作品有《太陽與乙女》(暫譯,森見登美彥著,新潮文庫)、《這樣也很好!》(珍妮.蘇著,大好書屋出版)、《看漫畫就懂,連大人也不知道的生物祕密》(暫譯,下戶猩猩監修,文響社出版)、《Made In 十四歲》(暫譯,石川宏千花著,講談社出版)。

譯者簡介

伊之文


  翻譯生涯邁入第十二年,挑戰過的領域包括商業管理、親子教育、心理勵志、醫療保健、文學小說與童書,很想繼續挑戰文學、推理、懸疑、繪本、食譜與漫畫。

  工作邀約與譯文賜教:jptrans.tw@gmail.com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588402
  • EISBN:978957658873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3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我好想要有一個場合,能夠更輕鬆愉快又認真的談論『性』。關於身體和性,有很多知識都是孩子必須提早知道的,但在學校和家庭中都沒有機會學到。」

  基於這樣的動機,當年還是醫學生的我,從2005年開始推廣性教育,至今已去過900多所學校演講。在演講結束之後,我聽到許多學生的真實心聲,例如「要是早點遇到你該有多好」、「我從小就遭受性虐待」⋯⋯這讓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要更早讓孩子學習性教育」的必要性。

  我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每次看到兒童性犯罪的新聞都倍感危機。某一天,我的2歲孩子嘴上說著「雞雞」鬧著玩,我才意識到,教孩子「私密部位」的時期到了。然而,要開始準備教孩子的時候,就連平時在推廣性教育的我都會困惑:「劈頭就跟孩子說『私密部位』或『泳裝遮住的範圍』,大概還是太困難了吧?」於是,我便在幫孩子洗澡時,對他這麼說:

  「胸部、屁股和尿尿的地方,全部都很重要!你的身體是屬於你自己的喔!」

  沒過多久,孩子突然在洗澡時大哭:「我的重要部位,我要自己洗!媽媽不可以摸!」2歲的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他或許已經在這時候了解到私密部位的重要性,這樣的成長讓我相當感動。

  在那之後,要摸孩子之前我會先問他:「還有沒有沒洗到的地方?媽媽可以摸嗎?」等他同意,我才會觸碰孩子的身體。這讓我更加深切體會到,身為父母也必須尊重孩子的私密部位。同時,孩子也曾問我:「媽媽的ㄋㄟㄋㄟ也是重要部位嗎?」於是我便回答:「對呀!所以你也不可以隨便摸別人的重要部位喔!」

  雖然這孩子只有2歲,但是當他了解到自己的私密部位很重要時,說不定也察覺到媽媽和自己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別人的私密部位也必須好好愛護。

  若冠上「性教育」的名稱,難度或許會變高,因此請各位家長用「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這個問題來踏出第一步。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能慢慢理解「自己和別人的身體都很重要」這個概念。若這本《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能成為開啟性教育的契機,將是我最開心的事。
 
2021年6月 遠見才希子

推薦序

當幼兒第一位最親密的成長導師
──李雪菱(教育部人權委員性別平等諮詢委員、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嬰幼兒與幼兒如何學習?如何感受?0到2歲的嬰幼兒,經驗著非常快速的生長期。此一階段,嬰幼兒已開始感受或探索生殖器官與身體各部位。他們需要建立信任感;他們期待與父母等重要他人在關係中獲得安全感,而這些重要他人所傳達給嬰幼兒的身體與性器官的態度,極可能建立或阻攔孩子內心的自尊與信任的發展。家長或照顧者可能不認為自己能影響小小孩,事實上,家長或照顧者每日的身教言教、肢體語言、神色態度,都是親職嬰幼兒性教育的實踐。2歲以上一直到學齡前的幼兒,他們的身體開始進入緩慢而穩定的成長期,正值牙牙學語的階段,豐富的好奇心使他們更容易完全吸收所見所聞。

  《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正是一本開啟家長、照顧者、幼兒教育工作者與幼兒一起認識「身體與性」的圖畫書。此書可統整為以下三點:

  數位性別暴力防治從幼兒開始

  社會上對幼兒施暴或性剝削的手,不會因為孩子的年齡、性別而止步。因此,儘早開始跟孩子進行正向的身體教育及性教育互動,將有助於擴展親子關係。正確地引導幼兒了解事實,能幫助幼兒長出能力,以遠離未來被剝削利用或虐待的可能性。這本書是一個開始,未來,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更可延伸引導幼兒與兒童進一步去理解:誰會是他們信任的人以及為什麼。
 
  我的身體我作主

  越接近學齡的孩子,越需要清楚認識外觀、身體各部位,包括生殖器官、消化系統與生殖系統的差別。如繪本所示,一般人確實會以「小雞雞」、「小妞妞」、「小屁屁」等詞彙來協助幼兒辨識。不過,既然要教育,家長也不妨帶著愉快健康的態度,道出身體各部位的正確名稱,包括:眼睛、耳朵、胸部、乳房、陰莖、陰蒂、會陰、尿道、卵巢、子宮等。讓幼兒從小就能初步了解身體各部位跟性器官都有一個正確的名字。討論關於身體與性的主題,這本書娓娓道來,期待幼兒可以慢慢說出我的身體我作主的語言,表達、拒絕、認知的道理雖然只是一小步,卻是一個重要的開端。

  親職幼兒性教育從認識性開始

  從嬰兒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在學習關於性(sexuality)的不同面向。關於身體、性別、觸碰、感情的學習,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持續。家長、照顧者和家庭的行動、語詞(及缺乏語詞)、價值觀與信念,都在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家長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跟孩子談性與性別話題?家長該用什麼方式實施性教育與身體教育呢?

  與幼兒分享性話題的訣竅之一,便是打開一本好書,慢慢在圖文中發展親子對話並建立關係。或許可依據孩子的理解差異,不急著一次讀完一本書。在翻閱圖文的過程中,盡力做到:一、小孩問問題時,請仔細聆聽。二、盡力確實理解他們在問什麼,而不將問題擱置一旁。三、願意對孩子誠實表達自己的想法。

  期望未來有一天,孩子自己或孩子周遭有朋友需要幫助時,他會找的人是他的家長或照顧者,他人生第一位——最親密的成長導師。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傳統的性別教育常常只聚焦在生理構造的名稱,卻忽略了更深層的「界線」和「感受」的建立。我希望這本啟蒙書不只是教導孩子認識「這是哪裡」,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這是我的身體,我有權力決定誰可以碰觸,以及我對被碰觸的感受是什麼」。這部分是極度關鍵的,尤其是在預防不當對待的議題上,孩子必須從小就建立起強烈的身體自主權概念。如果這本書能夠在故事情節中巧妙地融入「尊重他人身體」與「捍衛自己身體」這兩個核心價值,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本單純的身體構造圖鑑了。我對於繪本如何處理「隱私部位」的描述特別感興趣。是直接點名,還是用比喻?我傾向於直接且正面的描述,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這些部位是「骯髒」或「不能說的秘密」。這種正向的引導,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觀念,而不是日後因為社會的眼光而產生羞恥感。

评分

我會特別推薦給那些跟我一樣,對於如何啟動「身體教育」這件事感到手足無措的家長。我家的孩子現在正處於一個對自己身體充滿探索慾的階段,什麼都想摸摸看、問問看,有時候我被問到一些問題,當場真的會有點卡住,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不會太露骨,也不會讓孩子誤解。這本書的出現,簡直就是及時雨。我觀察到,好的兒童書籍,重點不在於提供了多少「標準答案」,而在於它能提供一套「提問的框架」和「溝通的語言」。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讓家長可以藉由書中的詞彙和情境,自然而然地跟孩子討論,那就太棒了。畢竟,性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課程,而是一個長期的、生活化的引導過程。它需要建立在信任和開放的親子關係上。我期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家親子間的一個橋樑,讓那些原本可能在餐桌上難以啟齒的話題,能夠藉由書中可愛的角色和簡單的繪圖,被輕鬆地討論開來,這比任何教科書式的灌輸都要來得有效率和溫暖。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意思,配色柔和,插畫風格也很討喜,讓人一看就知道是給小小孩看的,不會有那種嚴肅或嚇人的感覺。我記得我當時在網路上看到這本書的介紹,馬上就決定要買下來給家裡那個精力旺盛的小朋友。畢竟,現在的小朋友對「身體」的好奇心很早就會被激發出來,與其等到他們自己亂摸亂問,不如找一本正規、用對的方式引導的書。光是從書名和封面設計來看,它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本溫暖、充滿引導性的入門讀物,而不是那種硬梆梆的知識灌輸。我很欣賞作者選擇用如此親近、沒有壓力的語氣來處理「性教育」這個在華人社會裡常常被視為禁忌的話題。它成功地營造了一種開放、可以安心討論的氛圍,這對於建立孩子正確的身體自主觀念,絕對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坦白說,現在市面上很多這類型的書,內容有時候會寫得太過學術化,或者反過來,又過於卡通化而流於表面,很難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這本從外觀上給我的初步感受,是它抓住了那個「剛剛好」的分寸,讓人充滿期待去翻閱內頁,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巧妙地開啟這段重要的對話。

评分

最近這幾年,社會對於兒童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許多家長也開始意識到,早期教育的「內容正確性」和「溝通溫度」同等重要。我個人非常注重書籍的「本土化」視角,畢竟我們身處的文化脈絡和歐美有些許不同。我希望這本書在處理例如如廁習慣、洗澡的自主性,或是家庭成員間的親密界線時,能夠非常貼合台灣的家庭生活情境,讓家長在實際操作上能夠無縫接軌。例如,當孩子問「為什麼爸爸洗澡要關門?」這類基於生活的好奇時,書中是否能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說法。如果它能提供這樣細膩的場景描繪,那就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書,而是一本實用的育兒工具書了。總體來說,我對這本從書名到設計都展現出高度用心和專業的著作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它真的能成為我們這個世代家長面對身體教育時的指路明燈。

评分

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怕孩子太早知道「太多」會影響他們的純真。但事實是,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他們的世界運作邏輯和我們很不一樣。這本書的副標題強調了「啟蒙」,這個詞用得非常好,它暗示著這不是一本詳盡的解剖學書籍,而是引領孩子踏入這個認知領域的第一步。這第一步的基調,決定了孩子未來對待自己身體的態度。我非常期待它能用一種極度正向、充滿鼓勵的方式來描述身體的各個部分,將身體視為一個值得被愛護、被尊重的奇妙載具。如果它能像介紹一個探險地圖一樣,充滿趣味性地帶領孩子認識「咦,我的身體還有這個秘密基地!」那孩子自然就會樂於接受這些知識,而不是被動地被灌輸。這種「主動探索」的氛圍,是這種教育最成功的地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