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標準必要專利之結合管制—— 微軟/諾基亞之結合案例研究 (電子書)

涉及標準必要專利之結合管制—— 微軟/諾基亞之結合案例研究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昱恆
图书标签:
  • 標準必要專利
  • 結合管制
  • 反壟斷法
  • 微軟
  • 諾基亞
  • 專利訴訟
  • 知識產權
  • 併購
  • 案例研究
  • 競爭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競爭法執法機關針對標準必要專利權利濫用問題,過往著重於權利濫用行為發生後,違反「獨占」之末端救濟;然競爭法執法機關亦可以結合管制為手段,對標準必要專利予以頭端事前規制。

  本書以微軟/諾基亞結合申報案為起源,分析臺灣、歐盟、中國大陸競爭法執法機關之見解,探討涉及標準必要專利之結合管制。  

本書特色

  以微軟/諾基亞結合申報案為導論,探討競爭法執法機關透過結合管制為手段,事前避免標準必要專利權利濫用的可能性,極具實用性。
科技巨擘的博弈与法律的边界:兼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垄断新挑战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代全球科技产业中日益复杂的竞争格局与监管环境,重点关注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尤其是标准必要专利,SEP)与反垄断法律之间的张力与互动。在全球化加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型科技公司通过并购、技术布局和生态系统构建,深刻重塑着市场结构和竞争动态。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经济逻辑、法律考量以及对未来产业创新的潜在影响。 第一部分:标准必要专利(SEP)的法律与经济学基础 本部分首先为读者搭建理解SEP制度的基石。标准必要专利,作为实现行业互操作性和兼容性的关键技术载体,其授权机制和许可费率的确定一直是全球竞争法关注的焦点。 1.1 技术标准的形成与竞争控制: 本书探讨了技术标准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标准如何从技术选择演变为市场准入的门槛?我们考察了标准必要性的认定过程、标准制定组织的治理结构(SDOs)以及标准制定过程中的“锁定效应”。标准一旦确立,与之绑定的SEP即拥有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可能导致技术垄断。 1.2 FRAND 承诺的法律解释与实践困境: 解释“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许可条款是各国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本书详细梳理了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如美国、欧盟、中国、韩国)对FRAND义务的司法解释演变。重点分析了在“持证方”(Patent Holder)与“实施方”(Implementer)之间,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许可费率的计算基准(如“本产品”原则与“组合包”许可的争议)。同时,对因违反FRAND承诺而引发的禁令救济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1.3 专利池与许可谈判的博弈动态: 专利池作为解决复杂SEP许可问题的机制,其构建和运营也带来了新的反垄断风险。本书分析了专利池是否可能被用作卡特尔或市场分割的工具,以及如何确保池内专利的真实必要性与许可条款的合规性。 第二部分:科技巨头并购的审查逻辑与监管演进 在全球数字经济中,通过并购(M&A)获取关键技术和用户群是科技巨头扩张的主要战略。本部分聚焦于大型并购交易如何受到各国反垄断机构的严格审视,尤其是在涉及关键技术资产转移的案例中。 2.1 传统市场界定与数字市场的挑战: 传统反垄断分析依赖于明确的产品市场和地理市场界定。然而,在平台经济和跨界竞争的背景下,如何界定“数字市场”?本书探讨了如何评估数据资产、网络效应和生态系统捆绑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以及监管机构如何适应这些新型竞争形态。 2.2 关键性资产的收购与“扼杀性并购”(Killer Acquisitions): 针对初创企业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收购,本书深入讨论了“扼杀性并购”的界定标准。当一家主导企业收购一家拥有颠覆性技术的初创公司,即使目标公司当前市场份额不高,其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可能构成对现有竞争格局的重大威胁。本书分析了监管机构在评估此类并购中,如何运用前瞻性的、基于创新的市场影响分析。 2.3 交易审查中的技术评估难度: 相比于评估传统工业的产能或市场份额,评估一项技术资产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更高的复杂性。本书探讨了反垄断机构在审查涉及复杂软件、算法或基础专利组合的交易时,所依赖的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作用,以及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审查结果。 第三部分:全球反垄断执法的前沿议题与未来趋势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型科技公司的运营具有跨国属性,使得各国监管机构的执法协调与冲突成为现实问题。本部分将视野扩展至更宏观的政策讨论。 3.1 跨国知识产权争议中的司法管辖权冲突: 当SEP许可谈判在A国发生,但实施方在B国生产,制造商在C国销售时,哪个国家的法院有权裁决FRAND义务?本书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处理涉及SEP的国际商业纠纷时,对司法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不同立场,以及由此产生的“平行诉讼”和“判决冲突”问题。 3.2 平台经济下的互操作性与开放性要求: 随着数据和平台的集中化,监管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要求大型平台提供互操作性,以降低用户转换成本和促进新进入者的竞争。本书探讨了这种“强制开放”措施在法律上如何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竞争的双重目标。 3.3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交汇点: 科技主权、供应链安全和本土创新保护等产业政策议题,正在日益渗透到反垄断执法中。本书旨在探讨,在审查跨国科技交易时,竞争机构如何在严格的法律框架内,考虑更广泛的社会经济目标,以及这种平衡的风险与机遇。 结论:重塑监管工具箱 本书总结认为,面对当代科技产业的快速演进,传统的反垄断工具箱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压力测试。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实践需要更清晰、更具预测性的全球指导;对科技巨头的并购审查需要更精细化的创新潜力评估模型。只有通过更具前瞻性的法律解释和更紧密的国际监管协作,才能确保技术创新在健康竞争的环境中持续发展,而非被少数市场参与者所主导或扼杀。本书为政策制定者、法律从业者以及科技行业的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深入的分析和参考视角,以应对这场正在进行中的技术与法律的博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昱恆


  現職
  執業律師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生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碩士
  國立臺北大學法學士輔系電機工程學系

  經歷
  律師事務所律師
  科技公司法務專員

  研究領域
  公平交易法、智慧財產權法、不動產相關法規

王銘勇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
  大眾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全國律師聯合會競爭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學術領域
  公平交易法、公司法、智財與商業事件訴訟、營業秘密、網路犯罪

  著作
  期刊
  〈撤銷股東會決議訴訟與商業事件審理新制〉
  〈公平交易正當行政程序—— 以處分前程序為核心〉
  〈網路侵害境外營業秘密罪〉

范建得

  學歷
  美國普傑桑大學法律博士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兼任清華大學研發處研究倫理辦公室主任
  主持清華大學生物倫理與法律中心、清華大學區塊鏈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

  學術領域
  公平交易法、經濟法、智慧財產權法、區塊鏈法律與政策、生物科技法、能源及自然資源法、研究倫理等

  著作
  《公平交易法:獨占.結合.聯合市場力量之管制》
  《公平交易法:不公平競爭》  
  《不實廣告》
  《公平交易法Q&A:範例100》

图书目录

致謝詞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標準必要專利及其衍生之爭
第一節 標準與標準必要專利
第二節 標準必要專利與FRAND承諾之限制
第三節 標準必要專利所衍生之競爭法紛爭
第四節 藉規範性結合管制降低紛爭之必要性

第三章 我國公平法結合管制規範與智慧財產權
第一節 我國結合管制之規範
第二節 我國結合管制類型與審理程序
第三節 我國結合管制中之決定結果與附款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於我國結合管制之特殊性

第四章 自司法實務的角度論標準必要專利對我國結合審查之影響
第一節 以微軟/諾基亞案結合發展為例
第二節 我國微軟/諾基亞案之始末
第三節 微軟/諾基亞案重要的國外決定書
第四節 經濟分析於微軟/諾基亞案之應用
第五節 我國微軟/諾基亞案相關決定書、判決可再思索之問題

第五章 與標準必要專利相關結合審查模式之建議
第一節 將標準必要專利於結合審查的特殊性納入考慮
第二節 釐清具有標準必要專利事業之結合態樣
第三節 具有標準必要專利事業結合案中市占率、銷售額之判斷
第四節 標準必要專利權人是否納入結合管制尚待釐清
第五節 善用標準必要專利結合決定之附款
第六節 落實標準必要專利結合的事後監督
第七節 斟酌標準必要專利事業結合審查模式的建立與否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一、我國、美國、歐盟及中國大陸結合申報條件比較表
二、我國微軟/諾基亞公平會結合決定書摘要表
三、我國微軟/諾基亞案行政院訴願決定書摘要表
四、微軟/諾基亞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見解摘要表
五、微軟/諾基亞案最高行政法院見解摘要表
六、歐盟微軟/諾基亞結合決定書摘要表
七、中國大陸微軟/諾基亞案結合決定書摘要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112651
  • EISBN:978957711270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0MB

图书试读

自序

  本書改寫自王銘勇副教授、范建得教授指導,李昱恆撰寫之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論涉及標準必要專利之事業的結合管制—— 以微軟、諾基亞併購案為例」合先敘明。

  標準必要專利為競爭法、專利法競合下最難處理之問題,過往對標準必要專利著重於獨占層面之探討,本書認為此等手段為末端救濟,若要根本上解決標準必要專利之紛爭,必須自頭端事前結合規制做起。

  是以,本書從標準必要專利之定義、特色談起,接續探索傳統公平交易法(下稱公平法)結合審查法規範、審查模式以及智慧財產權在結合審查的特殊性,並以此角度看標準必要專利於結合審查之獨特性。爾後再以微軟/諾基亞案為案例,分析該案中公平交易委員會(公平會)、法院對標準必要專利納入結合審查之必要性。

  本書從微軟/諾基亞案探討公平會與法院不足之處,試圖回答結合規制手段對於標準必要專利之重要性、若要將具有標準必要專利事業納入結合審查所需符合之要件、標準必要專利權人是否須納入結合審查、公平會如何使用結合決定附款作為武器維護市場競爭,並將靈魂人物FRAND承諾貫穿於前述爭點中討論。

  結合決定之作成固然重要,事後的有效監督更不容忽視。故本書再論公平會針對具有標準必要專利事業作成附附款之結合決定書,應如何進行監督,更針對違反附款時提出公平會認事用法之建議。

  立於前述基礎之上,筆者提出對於我國是否需針對標準必要專利事業是否建置特別審查模式之看法,並帶出本書結論。

  從碩士論文發表至本書出版之二年間,全球已進入第五代通訊系統(5G)、物聯網時代,更多裝置與設備必須具備符合「標準」之連網功能,進而實施標準必要專利。

  雖各國競爭法執法機關對於標準必要專利之處置已較為退燒,惟標準必要專利仍為影響市場競爭、消費者福利的重要事項之一,且隨著科技業發展大好,時聞科技大廠併購傳聞,是以涉及標準必要專利的結合管制仍須重視。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標題,立刻聯想到近幾年來跨國科技巨擘的併購案層出不窮,而每一次的結合案,背後都隱藏著錯綜複雜的專利佈局戰。特別是涉及到「標準必要專利」,這東西簡直是懸在所有通訊技術公司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為誰掌握了足夠多的SEP,就等於掌握了進入市場的門票。這本探討微軟與諾基亞的案例研究,想必是想從一個具體的案例出發,去檢驗現行的結合管制框架,在面對知識產權密集型的產業時,是否還能有效運作。我猜想作者一定花費了大量篇幅去比對台灣、歐盟、美國等不同法域在審理類似案件時的差異性,尤其在評估諾基亞手機業務被收購後,微軟對這些關鍵SEP的控制權是否會導致「排他性行為」的風險。如果書中能清晰地勾勒出主管機關的決策邏輯,並指出潛在的監理漏洞,那對所有從事國際併購法的律師來說,無疑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實務寶典,讓人好奇他們是如何在保障創新與維持市場競爭之間找到那個微妙的平衡點的。

评分

這本書名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本深藏在法學院圖書館裡、充滿著密密麻麻註解的教科書,但它卻選了一個極具爆炸性的產業案例——微軟收購諾基亞的通訊部門。重點在於「標準必要專利」與「結合管制」的交集,這說明本書絕非單純的企業史回顧,而是對現行反壟斷法規在面對知識產權密集型併購時的效能進行了一次壓力測試。我猜想,作者在分析時一定會著重探討,當一個公司(微軟)已經在軟體平台(Windows Phone)上處於相對弱勢時,透過收購擁有大量關鍵SEP的實體(諾基亞),是否會被視為一種「彌補競爭結構缺陷」的合理行為,還是會被視為「意圖壟斷關鍵技術基礎設施」的潛在威脅。更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看到書中如何闡述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在實際併購案談判中的操作彈性與邊界在哪裡,因為SEP的授權條件往往是決定併購成敗的關鍵籌碼,這涉及到極其複雜的技術經濟學分析,對於台灣這個高度依賴技術授權與IP佈局的環境來說,無疑是一堂極為寶貴的實戰課。

评分

光是看書名,就能感受到那股濃厚的研究氣息,這絕不是那種淺嚐輒止的商業評論。專注於「結合管制」這個議題,就代表本書的核心任務是分析政府機關如何介入市場結構的變動,但當標的物(諾基亞的專利組合)本身就是一種高度專業化的技術資產時,審查的難度呈指數級上升。我個人非常好奇,在處理微軟與諾基亞這宗世紀併購案時,各國反壟斷機構是如何定義「相關市場」的。是僅限於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還是涵蓋了所有基礎通訊技術授權市場?這中間的界定,將直接決定了管制力道的大小。如果書中能深入探討主管機關在缺乏直接市場影響證據時,如何運用「潛在壟斷力」的概念去進行事前預防性審查,並且詳細對比不同司法管轄區在「技術控制權」和「公平授權」這兩端採取的不同立場,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實務指導意義將會非常顯著,對於我們理解未來科技巨頭的佈局戰略也大有裨益。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名稱,擺明瞭是給學術界和實務界「硬核玩家」看的,但身為一個長期觀察科技政策的業餘愛好者,我對它能解構「結合管制」的思維框架非常感興趣。微軟收購諾基亞的手機部門,當時的焦點多半集中在微軟的軟體生態能否起死回生,但這本書顯然把聚光燈打在了更底層的專利資產上。標準必要專利牽動的是整個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它的管制不只是關於「誰買了誰」,更是關於「未來技術標準的開放性與公平性」。我預期作者會非常仔細地分析,在這個結合案中,微軟如何透過對諾基亞SEP組合的控制,來影響未來的5G甚至6G標準的制定過程,這涉及到複雜的談判策略和國際政治角力。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分析模型,解釋當SEP的控制權轉移時,對下游產業鏈中那些沒有太多專利作為籌碼的中小型企業會產生多大的結構性衝擊,畢竟這些衝擊往往才是市場失靈的真正起點。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看起來就讓人感到相當「硬核」,尤其提到「標準必要專利」(SEP)和「結合管制」(Merger Control),這顯然是針對法律、經濟學或者科技政策領域的專業人士設計的讀物。光是「微軟/諾基亞」這個案例,就足以讓業界人士高度關注,畢竟這宗交易在當時對全球通訊產業的版圖重塑影響極大。我猜測,作者在處理SEP這個高度技術性與法律性交織的議題時,必然會深入剖析這些專利在特定技術標準(例如2G/3G/4G技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併購案中,如何評估這些專利的價值、授權條款的合理性(FRAND原則的實踐困境),進而影響主管機關對結合案的審查標準。對於關心科技產業競爭秩序的朋友來說,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絕佳的視角,去理解當科技巨頭的專利組合與市場控制力交會時,政府監理機關是如何在促進市場效率與防範壟斷之間走鋼索的。我很期待看到它如何細緻拆解主管機關在面對此類複雜案例時所依據的經濟模型和法律論據,畢竟在台灣,面對類似的科技併購案,我們也經常在討論專利權與反壟斷法的平衡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