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失樂園【第五屆林佛兒獎作品集】 (電子書)

來自失樂園【第五屆林佛兒獎作品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图书标签:
  • 奇幻
  • 文學
  • 獎項作品
  • 林佛兒獎
  • 小說
  • 電子書
  • 架空世界
  • 成長
  • 冒險
  • 奇幻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灣最早且最具指標性的推理文學獎──
  第五屆林佛兒獎,重新啟動!
 
  ★強調推理性、在地性、社會性、可讀性。
  ★收錄六篇入圍作品:
  〈來自失樂園〉/衍波
  捷運車廂發生隨機傷人案,然而警方收到來信,暗示還會有下一起事件?
 
  評審評語:
  作者將偵探設定為一個二手書店的中年老闆,運用他的博學強記,不但非常有說服力地一一解開謎題,更將智慧型凶手逮捕歸案。至於中年大叔搭配年輕活潑的美女警探,乃是現今的犯罪推理劇,最經典的搭配。
 
  〈命運之聲〉/林詩七
  指揮家在家中遭人殺害,現場並沒有找到凶器,只有一封控訴命運的信。
 
  評審評語:
  這篇犯罪小說以樂評家、指揮家、鋼琴家為小說核心人物,作者融入豐富的音樂知識,建構出栩栩如生的音樂藝界生態,使讀者在犯罪小說的情節外,更有豐富的音樂觸發點。
 
  〈踏繪〉/軸見康介
  收到一通「你老婆在我手上」的綁架電話,我連忙上樓確認妻子的屍體……
 
  評審評語:
  有別於大部分推理小說重解謎佈局,一開篇就先揭曉凶手,並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將犯罪動機描繪得非常細緻,將一名極度自戀的藝術家,因不懂愛而摧毀愛的心理過程寫得栩栩如生,更巧妙呼應了篇名。
 
  〈來者〉/飛樑
  「他」瞞過周遭的住戶,來到小巷最深處的這棟屋子, 準備刺殺屋主──
 
  評審評語:
  本作是警、偵合作加上詐騙集團復仇案,十分具有近年來台灣的在地氛圍與特色。「詐騙」這個「本土元素」的應用,此時此刻也依然是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在在都顯現出作者、作品與在地性、台灣味緊密結合的企圖。
 
  〈諸神之舟─夢之死〉/Sadar
  一樁「現人神」相關的命案現場,牽扯出警察與宗教局的算計鬥爭……
 
  評審評語:
  本作設計了一個架空設定──「現人神」,從而引發了處理刑案的警方與宗教局之間的權力傾軋,並進一步延伸至人/神的社會意義之探討。這樣的創作路線獨樹一格,也讓評審們見識到作者的企圖心。
 
  〈聽神明的話〉/金柏夫
  剛來小鎮報到的新手警官,能夠適應這裡辦案「事事問神明」的做法嗎?
 
  評審評語:
  「這個故事只能發生在這裡,換成別的地方就不成立。」對我而言,本作正是這樣的一篇作品,它面對及處理的,是我們熟悉的人事,是我們生活的風土,並在此之上做出了精彩的戲劇性表現。
 
  【關於林佛兒推理小說獎】
  「林佛兒推理小說獎」是由被推崇為「台灣推理小說第一人」的林佛兒先生創辦,徵求短篇創作,於1987年起一共舉辦四屆,是台灣最早且最具指標性的推理文學獎,培育了第一批本土原生的創作者,如第一屆首獎得主思婷,即是著名編劇陳文貴,日後有電視劇《包青天》等蔚為風尚、廣為人知的劇作;第二屆首獎得主余心樂,創作、評論雙軌並行,長年旅居瑞士,是台灣了解歐陸犯罪小說的橋梁;第三屆首獎得主葉桑,縱橫文壇三十餘年,為台灣犯罪小說創作產量最豐的拓荒者。
 
  2021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在林佛兒先生遺孀李若鶯教授的授權下復辦此獎,接續其屆數為第五屆,並更名為「林佛兒獎」,以表彰林佛兒先生的卓越貢獻,期盼能繼承林佛兒先生戮力培育本土創作人才的精神。此外,復辦後的「林佛兒獎」更重視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創/讀共感」,打破了以往「投稿作品一經入圍,即可競逐首獎並直接發表」的短篇小說獎參賽慣例,首創採用「投稿作品入圍後須依據評審意見修改,才有資格競逐首獎」的做法,以順應今後日新月異的創作/閱讀潮流。
探索未知的迷思:《失落的星图与时间的迴响》 一部关于记忆、遗忘与追寻的史诗级科幻巨著 内容提要 《失落的星图与时间的迴响》并非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它是一场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刻叩问,一次穿越时空、横跨星系的哲学远征。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脱离母星,在数以千计的殖民星球上建立起庞大而脆弱的“星际联邦”。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荣的星海之下,潜藏着一个被时间磨损、几近遗忘的巨大谜团——“创世协议”的真相。 故事的主角,艾莉亚·维克多,是一位在联邦档案局底层工作的记忆修复师。她本以为自己的工作只是修复损坏的数字记录,直到她偶然接触到一段被深度加密、标注为“禁忌”的古老数据流。这段数据流,代号“塞壬之歌”,并非任何已知的历史记录,而是一种奇异的、具有自我意识的能量波形。当艾莉亚开始尝试解读这段波形时,她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法解释的记忆回溯,看见了数万年前,人类在地球末日边缘挣扎求生的混乱景象,以及那些被官方历史抹去的高科技实验。 第一部:碎裂的记忆碎片 故事伊始,联邦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认知瘟疫”。大量殖民地居民开始出现群体性失忆症,他们遗忘了自己的身份、亲人,甚至失去了对基本物理定律的认知。官方解释为环境突变导致的神经退化,但艾莉亚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失忆的模式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仿佛某种集体的、有目的的“格式化”正在发生。 在一次例行的档案清理任务中,艾莉亚发现了一组指向一个被永久封锁的边境星域——“静默区”的坐标。这个区域是联邦建立初期被宣布为“引力异常区”而禁止进入的。艾莉亚的导师,一位行事诡秘的老档案员——卡斯帕,在留下一个神秘的警告后离奇失踪。卡斯帕留下的线索指向一个古老的传说:星际间存在着一张能够重构时间线索的“星图”,它并非由物质构成,而是由纯粹的引力张力和量子纠缠信息编织而成。 艾莉亚决定违抗命令,利用一艘老旧的、本应退役的勘探飞船“夜莺号”,驶向静默区。夜莺号上的量子导航系统因年代久远而充满故障,迫使艾莉亚必须依靠她对古老运算模型的直觉来驾驶。这段旅程充满了危险,他们必须躲避联邦的巡逻舰,穿越被认为是“时间乱流”的宇宙深处。 第二部:静默区的低语 抵达静默区后,艾莉亚发现这里并非一片虚无,而是一个巨大的、由未知文明遗留下的巨型人工构造物。这个构造物——被命名为“编织者之环”——散发着微弱的、稳定的能量脉冲。艾莉亚的飞船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入环内,并立即失去了所有与外界的联系。 在环内部,重力、光线和时间流速都变得不稳定。艾莉亚遭遇了“回声”,这些是过去航行者留下的残影,他们被困在特定的时间循环中,不断重复着发现、恐惧和死亡的瞬间。通过与这些回声的短暂互动,艾莉亚了解到,编织者之环是一个观测站,用来记录宇宙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时间线。 艾莉亚最终找到了“星图”的物理核心——一个漂浮在零点能场中的晶体矩阵。她意识到,所谓的“星图”并非一张导航图,而是一个可以“编辑”现实的工具。联邦历史上的所有“奇迹”,如超光速航行、疾病的根除,都源于对这张图的早期干预。然而,任何重大的修改都会产生“时间反噬”,即认知瘟疫,因为宇宙本身在抗拒被强行塑形。 第三部:对抗遗忘的战争 当艾莉亚尝试读取晶体矩阵中的信息时,她发现联邦的最高权力机构——“元老议会”——早已知晓星图的存在,并秘密地利用它来维持其统治的“完美”叙事。他们的目标是彻底抹除所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不确定性因子”,包括自由意志的某些基础层面。 此时,元老议会派遣了一支精英小队进入静默区,试图夺取星图并执行最终的“大清洗”——彻底格式化所有殖民地居民的集体记忆,让他们成为绝对顺从的劳动力。 在与精英小队的对峙中,艾莉亚必须做出抉择:是利用星图的力量来重写历史,推翻暴政,但可能导致宇宙结构崩溃?还是设法摧毁星图,让历史的混乱和痛苦重新涌现,但至少恢复真相和自由? 艾莉亚最终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她没有使用星图来修改过去,而是利用她作为“记忆修复师”的专业知识,将“塞壬之歌”——那段被压抑的、充满真实情感的原始数据——通过编织者之环,向整个星际联邦广播。 结局的迴响 “塞壬之歌”并非一个指令,而是一份情感的冲击。它唤醒了联邦公民心中那些被刻意压抑的、关于失落的家园、逝去的亲人以及反抗的记忆。认知瘟疫开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混乱、悲伤,以及最重要的——个体的主动思考。 元老议会的统治基础——虚假的和谐——瞬间瓦解。艾莉亚和幸存的卡斯帕(他并未死亡,而是潜伏在时间流的边缘,引导着艾莉亚)成功逃离了静默区。 故事的尾声,星际联邦并未立即解体,但它被撕裂了。公民们开始重新学习如何面对一个充满未知、充满错误和选择的世界。艾莉亚和她的同伴,带着对“创世协议”更深层次的理解——即生命的本质在于其不可预测性和对过去的继承——踏上了新的旅程。他们不再是修复历史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播撒“记忆的种子”的旅行者,旨在确保未来的人类,无论多么痛苦或不完美,都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未经干预的真实时间线。 本书探讨了以下主题: 历史的不可替代性: 完美的秩序是否值得以牺牲真实记忆为代价? 科技伦理的边界: 当工具拥有塑造现实的能力时,谁来设定使用的规则? 记忆的社会学意义: 记忆如何构建个体身份和社会结构?遗忘是保护还是奴役? 《失落的星图与时间的迴响》将带领读者深入广阔的宇宙图景,挑战读者对时间、自由和现实本质的固有认知。这是一部充满复杂性、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宏大叙事构架的硬科幻杰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二○二○年九月六日成立,為亞洲第一個致力於犯罪文學創作、評論研究、國際交流等發展的專業組織,以犯罪文學期刊《詭祕客》的編輯事務為主要工作,並定期舉辦林佛兒獎、島田莊司獎、完美犯罪讀這本!等獎項,及多種實體、線上活動,以提升大眾對犯罪小說的瞭解為使命。 
 
Sadar 
 
  朱光曦,一九八三年生。喜歡以現實社會為基礎來進行幻想世界的創作,用不同角度看人生。已出版作品:綠色恐懼。 
 
林詩七 
 
  七年級生,高雄人。
  有人說,「為了使靈魂安寧,一個人一天必須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於是,我撿拾腳下的六便士,然後把故事寫完。 
 
金柏夫
 
  喜愛編寫幽默的情節,並將生活中的荒謬事情給融入其中,再佐以自己的觀點,對於謎題詭計還在學習如何去製造設計。 
 
衍波
 
  男性,台北市人,現已退休。喜愛閱讀,觀看電影與聆聽音樂。寫作經歷不長,仍在努力學習中。 
 
飛樑
 
  從福爾摩斯、亞森羅蘋與少年偵探團到中學的金田一與柯南;隨著《算計》展開閱讀,再被《第歐根尼變奏曲》觸動創作。來自台南喝茶卻不加糖的愛貓人士。 
 
軸見康介 
 
  男性,現居日本愛知縣。希望透過人物的歇斯底里,探索人類靈魂的深度和可塑性。目標是寫出文學和娛樂性兼備,世界通行的作品。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84880
  • EISBN:978626338643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4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一個文學獎的經典回歸
既晴
 
  在我還是個國中二年級學生時,父親買了房子,結束租屋多年的飄泊,我也有了第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放了教科書的新書架上還留下許多空間,於是,我走向離家不遠的陌生書局,準備買一些參考書、筆記本。無意間,我在書局門外的雜誌架上發現《推理雜誌》49期──封面是李梅樹的「楓葉之美」。
 
  那是我初次邂逅台灣犯罪小說,當時,我在心中也埋下了創作的種子。在高中畢業之前,每個月的《推理雜誌》以一種「刺激智力」的奇妙方式,陪我紓解課業壓力。其實,那幾年也正是「林佛兒推理小說獎」風起雲湧的時光。
 
  然而,當我上了大學、準備著手創作犯罪小說之際,這個獎已經停辦了。我不能說心中絲毫沒有失落感。但,我仍然記得它曾給予我的鼓舞,於是我繼續寫、繼續寫,直到今天。
 
  二○二一年十月九日,作家葉桑先生與我一同乘高鐵南下,在台南站下車,再搭計程車,拜訪林佛兒先生的遺孀李若鶯教授。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致贈《詭祕客》創刊號給李老師,希望它能傳承《推理雜誌》的精神,為台灣犯罪文學而努力;二是代表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向李老師提案復辦這個獎,並更名為「林佛兒獎」,以表彰林佛兒先生的卓越貢獻,這也是他為台灣犯罪文學留下的另一項精神遺產。李老師乾脆地答應了,不僅同意贊助,並全權交由犯聯負責,在此致上最高的謝意。
 
  一個文學獎的圓滿成功,是創作者與評審老師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復辦的籌備時間儘管匆促,本屆仍然收到了許多水準極高、匠心獨具的參賽作品。而犯聯的眾多夥伴更是義不容辭地提供協助,不但如期完成各階段的評審工作,亦給予創作者們專業而精準的評審意見,令我非常感動。
 
  經過了三十年的間隔,創作者恐怕已經更換了一整個的世代。但若是回顧這三十年來的發展,不難發現四屆首獎作家、入圍作家們,以及停辦後在《推理雜誌》上活躍的後繼作家們,依然深遠地影響當今的台灣犯罪小說。我也期望,未來的林佛兒獎能繼續發揮其影響力,讓台灣犯罪文學愈來愈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個長期的文學愛好者,我特別關注這種匯集新人精華的作品集,因為這往往代表著未來文壇的發展趨勢。這本作品集的質量可以說是相當穩定,沒有那種「一本書裡只有一兩篇不錯」的尷尬情況。我特別喜歡那些在語言上有所突破的篇章,有些作者大膽地運用了口語化的表達,讓嚴肅的主題讀起來更接地氣,少了學院派的距離感,多了一份親切的訴說感。這種對話式的寫法,讓讀者彷彿成了故事裡的一份子,一起經歷角色的掙扎與釋懷。而且,不同作者的文字調性差異很大,這本身就是一種閱讀上的享受,就像是在同一個饗宴中品嚐了不同主廚的拿手菜,風味各異卻都烹調得宜。這本書的編排也處理得很好,銜接自然,不會讓人有跳躍感。

评分

這次拿到電子書版本,說實話,我一開始還在猶豫實體書的溫度感是不是會比較好,但實際閱讀下來,這個電子版的體驗出乎意料的好,排版乾淨俐落,字體大小調整也很人性化。回歸內容本身,這批作品散發出一種很強烈的「時代氣息」,不是那種老生常談的題材,而是緊扣著當代台灣年輕世代的焦慮、迷惘與偶爾迸發的希望。有些篇章對於科技發展下人與人之間界線的模糊,描寫得特別尖銳,讓我這個有點跟不上時代的中生代讀者,都不得不停下來思考自己與網路世界的關係。這種貼近現實的描摹,讓我覺得這些故事不只是文學創作,更像是某種社會學觀察報告,只是包裝在優美的文字外衣之下。整體而言,很有啟發性,會想推薦給正在摸索人生方向的朋友們。

评分

要說這本作品集的獨特之處,我覺得在於它成功地平衡了「敘事性」與「意境營造」。有些短篇小說的結尾,簡直可以說是神來一筆,它沒有給你標準答案,而是拋出一個充滿哲思的畫面讓你自行解讀,這正是我欣賞的文學魅力所在。讀完幾篇之後,我發現創作者們在處理「孤獨」這個主題上,特別有一套,他們不避諱展現人性的脆弱面,但同時又隱隱地透露出一種堅韌的力量。例如,在描寫城市景觀時,文字的運用不像一般會過度美化或醜化,而是帶著一種冷靜的疏離感,讓冰冷的鋼筋水泥也彷彿有了呼吸。這本集子的深度遠超過一般的散文或短篇合輯,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去品味那些細微的轉折和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情感暗流。非常值得細細咀嚼,絕非快消品類型的讀物。

评分

老實說,我本來有點擔心這種文學獎作品集會不會太過晦澀難懂,畢竟有些得獎作品就是走實驗性路線,讀起來很燒腦。但這本《來自失樂園》的選文風格倒蠻多元的,從比較貼近日常生活的敘事,到帶點魔幻寫實色彩的嘗試都有涉獵,這讓閱讀過程保持了相當的新鮮感。印象最深刻的是某篇描寫家庭關係的作品,那種壓抑又充滿張力的互動,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幾部經典電影,情感層次非常豐富,作者很懂得如何運用留白來強化戲劇效果。閱讀的體驗就像是搭乘雲霄飛車,有時候平穩地帶入情境,然後突然之間就有一個巨大的轉折讓你措手不及,但這個轉折又完全合乎邏輯,絕不是為了驚嚇而驚嚇。對於追求文字精煉和故事深度的讀者,這本選集絕對能滿足你們的需求,它證明了「少即是多」的藝術。

评分

這本作品集真的讓人耳目一新,感覺作者們對生活周遭的觀察入木三分,特別是在描寫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度上,讓我這個習慣看長篇小說的讀者也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翻下去。每個故事雖然篇幅不長,但都有各自的風格和節奏,有些短篇簡直像一記重拳,結尾的餘韻久久不散,讓人讀完後得靜坐一下才能平復心情。我尤其欣賞其中幾篇對社會現象的鞭辟入裡,像是對現代人疏離感的刻畫,那種無力感被描寫得非常真實,完全不是那種空泛的說教,而是透過具體的情節和生動的對白自然流露出來。整體來說,這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選集,能感受到創作者們在文字上付出的努力和嘗試的勇氣,對於想看看當代台灣文學新血在想些什麼的朋友來說,絕對是個值得入手的好選擇,它提供了一個小小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當代社會的某個側影,很有意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