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資料科學自學聖經:不只是建模!用實戰帶你預測趨勢、找出問題與發現價值 (電子書)

Python資料科學自學聖經:不只是建模!用實戰帶你預測趨勢、找出問題與發現價值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鄧文淵
图书标签:
  • Python
  • 資料科學
  • 機器學習
  • 數據分析
  • 預測模型
  • 實戰教學
  • 趨勢分析
  • 商業分析
  • 電子書
  • 自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網路書店年度百大電腦資訊暢銷書
  《Python自學聖經》系列力作

  運用Python掌握資料科學的價值
  讓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找出趨勢的關鍵密碼

  完整涵蓋Python資料科學技術,從開發工具、資料預處理、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到模型訓練進化一應俱全!

  給需要本書的人:
  ★想進入Python資料科學領域,又不知怎麼切入的人
  ★面對資料科學龐大又雜亂的理論與資訊卻不知如何下手的人
  ★想快速且有系統收集大量資料,並提高處理運用效率的人
  ★想利用大量資料進行分析,找出隱藏訊息與趨勢以協助決策的人
  ★想運用資料數據訓練人工智慧模型,開發適用的演算法進行預測與解決問題的人

  隨著AI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革命,資料科學的應用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如何由龐大的資料數據中擷取爬梳出有價值的資訊,判斷決策,甚至能預測趨勢、掌握契機,是資料科學為現代社會帶來的新視野。
 
  資料科學橫跨多個領域,涵蓋數學、統計與電腦科學等面向。如果想有系統的進入資料科學領域,歡迎藉由本書循序漸進的學習。書中除了有資料科學的觀念,還有技術應用與發展方向,讓每個艱澀觀念都能在範例實作的引導下有著更清楚的輪廓,讓你一探資料科學迷人的樣貌。

  【重要關鍵】
  ■應用工具:雲端開發平台(Google Colab)、資料科學工具(Numpy、Pandas、Matplotlib、Seaborn)、網路爬蟲(requests、BeautifulSoup)。

  ■資料預處理:資料清洗、缺失值、重複值及異常值的處理、資料檢查、資料合併、樞紐分析表、圖片增量,以及資料標準化、資料轉換與特徵選擇。

  ■機器學習:學習工具(Scikit-Learn)、非監督式學習(K-means演算法、DBSCAN演算法、PCA降維演算法)、監督式學習分類演算法(Scikit-Learn資料集、K近鄰演算法、單純貝氏演算法、決策樹演算法、隨機森林演算法)、監督式學習迴歸演算法(線性迴歸演算法、邏輯迴歸演算法、支持向量機演算法)。

  ■深度學習:學習工具(TensorFlow、Keras)、深度神經網路(DNN)、MNIST手寫數字圖片辨識實作、Gradio模組(深度學習成果展示、過擬合)、卷積神經網路(CNN)與循環神經網路(RNN)。

  ■模型訓練進化:預訓練模型、遷移學習、深度學習參數調校、hyperas參數調校神器,以及手寫數字辨識參數調校。

  【超值學習資源】
  獨家收錄「Python資料科學關鍵影音教學」、全書範例程式檔

本書特色

  ■深入淺出,只要具備基礎Python程式語言能力即可輕鬆上手。
  ■標示出重要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會錯失關鍵內容。
  ■應用範例導向,每個觀念皆附實用案例,不怕學不會。
  ■不使用艱澀數學推導資料科學原理,而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說學理。
  ■實作圖片增量及遷移學習,即使少量資料也可訓練出實用模型。
  ■實作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模型參數調校,輕鬆建立完美模型。
深入理解數據世界的導航手冊:從基礎到高階應用 本書旨在為對數據科學充滿熱情,渴望系統性地掌握從數據獲取、清洗、分析到最終決策應用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且實用的指南。我們將跨越單純的演算法介紹,著重於如何在真實世界的複雜場景中,運用數據驅動的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識別隱藏的模式,並為業務或研究創造可觀的價值。 這本導讀將著重於數據科學的「全景視野」,涵蓋了從確立問題、數據治理到模型部署與解釋的整個生命週期。我們相信,真正的數據科學實力不僅在於能否運行出高精度的機器學習模型,更在於能否提出正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工具,並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可執行的商業洞察。 --- 第一部分:奠定堅實的數據科學基礎與環境建置 (The Foundation) 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建立起數據科學所需的基礎設施與核心概念。我們將拋開理論的空泛討論,直接聚焦於高效的工作流程。 1. 數據科學的哲學與問題定義:為何做與做什麼 在進入程式碼之前,理解數據科學在組織中的定位至關重要。本章節將探討如何將模糊的業務需求(例如「提升客戶滿意度」)轉化為可量化、可驗證的數據問題(例如「預測未來三個月內流失的客戶群體」)。我們將詳細介紹CRISP-DM或ASUM-DM等行業標準的項目管理框架,確保數據項目的每一步都緊密圍繞最終目標。 從業務痛點到數據假設: 建立假設驅動的研究路徑。 成功指標的確立(KPIs): 如何選擇真正反映業務價值的評估指標,而不僅僅是技術指標(如準確率)。 2. 必備工具箱的精確配置 高效的數據處理需要順手的工具。本章節將深入介紹當前行業主流的環境配置,確保讀者能夠快速上手並優化其工作空間。 Anaconda 與虛擬環境管理: 掌握 Conda/Pipenv,實現項目依賴的隔離與重現性。 Jupyter 生態系統的進階運用: 不僅僅是寫筆記本,還包括使用 NBConvert 進行報告自動化,以及利用 Papermill 進行參數化執行。 版本控制的鐵律: Git/GitHub/GitLab 的深度應用,特別是在數據科學工作流中處理大型數據文件(使用 DVC - Data Version Control)的實戰技巧。 3. Python 語言的數據科學加速包深度解析 我們不會從零開始教授 Python 語法,而是直接切入數據科學家最常用的核心庫,並探討其底層邏輯,以利於性能優化。 Pandas 效能優化: 超越基礎的 `groupby()` 和 `merge()`。學習向量化操作、內存優化技巧(如數據類型降級、Categorical 類型使用),以及如何利用 Numba 加速關鍵的純 Python 函數。 NumPy 的矩陣操作精髓: 理解廣播機制 (Broadcasting) 如何大幅減少內存拷貝和提高運算速度。 Matplotlib/Seaborn 的視覺化敘事: 掌握如何創建具有專業水準的圖表,並學會使用 Plotly/Bokeh 構建交互式儀表板的初步元件。 --- 第二部分:數據的煉金術——清洗、轉換與特徵工程 (Data Alchemy) 原始數據是「礦石」,需要通過精確的處理才能成為可用的「金屬」。此部分聚焦於數據準備的藝術與科學。 4. 數據質量保證與清洗策略 數據清洗往往佔據項目 60% 以上的時間。我們將探討系統性的數據驗證流程。 缺失值處理的高級方法: 不僅是刪除或均值填充。探討使用多重插補 (Multiple Imputation by Chained Equations, MICE) 或基於預測模型的插補方法。 異常值檢測與處理: 運用統計學方法(如 IQR, Z-score)與機器學習方法(如 Isolation Forest, LOF)來識別和處理影響模型穩健性的極端值。 時間序列數據的特殊挑戰: 處理日期/時間序列中的間隔缺失、時區轉換和數據對齊問題。 5. 特徵工程:模型的靈魂所在 特徵工程是區分優秀模型與平庸模型的關鍵。本章專注於如何從數據中「創造」信息。 類別變數的編碼藝術: 深入比較 One-Hot Encoding, Target Encoding, Frequency Encoding 的適用場景與潛在的過擬合風險。 數值特徵的轉換與縮放: 探討 Box-Cox 轉換、Log 轉換在不同分佈數據上的應用,以及 StandardScaler 與 MinMaxScaler 的選擇標準。 互動特徵與多項式特徵的構建: 如何組合現有特徵以捕捉更複雜的非線性關係。 降維技術的實戰應用: PCA (主成分分析) 與 t-SNE 在可視化和去除冗餘信息中的實際操作與解讀。 --- 第三部分:建模與決策的橋樑:超越準確率的評估 (Modeling Beyond Accuracy)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從基礎的監督式學習開始,逐步邁向更複雜、更貼近現實決策場景的模型構建。 6. 經典機器學習算法的實戰部署 我們將重點放在主流算法的參數調優和性能比較上,而不僅僅是模型定義。 回歸模型(線性、嶺迴歸、Lasso): 理解正規化 (Regularization) 如何控制模型的複雜度和防止過擬合。 分類模型(邏輯迴歸、SVM): 深入理解決策邊界和機率輸出。 樹模型家族的精妙: 詳盡比較決策樹、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和梯度提升機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s, GBM)。 7. 梯度提升框架的深度優化 (XGBoost, LightGBM, CatBoost) 梯度提升是當今 Kaggle 競賽和工業界最常用的強大工具。本章節將專注於這些框架的獨特之處。 LightGBM 的效率優勢: 探討基於直方圖的算法如何加速訓練過程,特別適用於大規模數據集。 超參數的系統調優: 介紹 Grid Search, Random Search 的局限性,並引入更高效的貝葉斯優化 (Bayesian Optimization) 工具(如 Hyperopt 或 Optuna)來尋找最佳參數組合。 8. 模型評估與校準:決策的可靠性保證 準確率 (Accuracy) 在許多情況下是誤導性的。我們需要更細緻的評估工具。 針對不平衡數據的指標: 深入探討精確率 (Precision)、召回率 (Recall)、F1 分數和 AUC-ROC / AUC-PR 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權衡。 成本敏感型學習: 如何將不同類型錯誤(假陽性 vs. 假陰性)的實際業務成本納入模型選擇的考量中。 交叉驗證的精確實施: 針對時間序列數據的滾動交叉驗證 (Time Series Cross-Validation) 策略。 --- 第四部分:從預測到洞察——解釋性、部署與決策轉化 (From Insight to Action) 數據科學的終極價值在於其「可解釋性」和「可部署性」。本部分關注如何將黑箱模型轉化為可信任的決策工具。 9. 模型可解釋性 (Explainable AI, XAI) 在金融、醫療等高風險領域,僅僅預測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知道「為什麼」。 全域性解釋: 學習如何使用 Permutation Feature Importance 來量化特徵對整體模型性能的貢獻。 局部性解釋的利器: 深入應用 SHAP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和 LIME (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agnostic Explanations),理解單個預測是如何產生的,這對於審計和客戶溝通至關重要。 決策樹的可視化解讀: 如何清晰地向非技術人員展示樹模型的決策路徑。 10. 數據科學項目的部署與監控 (MLOps 基礎) 模型只有投入使用才能創造價值。我們將涵蓋將模型從筆記本環境遷移到生產環境的實用步驟。 模型序列化與載入: 使用 `pickle` 和 `joblib` 的最佳實踐,以及考慮使用 ONNX 進行跨平台部署。 輕量級 API 服務構建: 利用 Flask/FastAPI 快速封裝預測模型,實現實時或批次預測服務。 模型漂移 (Model Drift) 的監控: 建立監控機制,一旦輸入數據分佈或模型預測性能發生顯著變化時發出警報,確保模型持續有效。 11. 案例研究與進階應用方向探討 本章節將通過詳盡的實際案例,串聯前面所學的所有技術點。案例將涵蓋: 客戶流失預測與干預策略的制定。 基於時間序列的庫存需求預測與異常點分析。 文本數據的基礎情感分析與主題建模 (使用基礎的 NLTK/Scikit-learn 管道)。 本書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成為一名「全棧式」的數據科學家——不僅精通技術細節,更能理解商業脈絡,並有效地將數據轉化為可執行的策略,從而在數據驅動的決策中發揮關鍵作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文淵閣工作室

  一個致力於資訊圖書創作二十餘載的工作團隊,擅長用輕鬆詼諧的筆觸,深入淺出介紹難懂的 IT 技術,並以範例帶領讀者學習電腦應用的大小事。

  我們不賣弄深奧的專有名辭,奮力堅持吸收新知的態度,誠懇地與讀者分享在學習路上的點點滴滴,讓軟體成為每個人改善生活應用、提昇工作效率的工具。

  舉凡程式開發、文書處理、美工動畫、攝影修片、網頁製作,都是我們專注的重點,而不同領域有各自專業的作者組成,以進行書籍的規劃與編寫。一直以來,感謝許多讀者與學校老師的支持,選定為自修用書或授課教材。衷心期待能盡我們的心力,幫助每一位讀者燃燒心中的小宇宙,用學習的成果在自己的領域裡發光發熱!

  我們期待自己能在每一本創作中注入快快樂樂的心情來分享, 也期待讀者能在這樣的氛圍下快快樂樂的學習。

  官方網站:www.e-happy.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ehappytw
 

图书目录

資料科學工具篇

第1章 進入資料科學的學習殿堂


1.1 認識資料科學
1.2 Google Colab:雲端的開發平台
1.3 Colab 的筆記功能

第2章 資料科學神器:Numpy 與Pandas

2.1 Numpy:高速運算的解決方案
2.2 Numpy 陣列建立
2.3 Numpy 陣列取值
2.4 Numpy 的陣列運算功能
2.5 Pandas:資料處理分析的強大工具
2.6 Series 的使用
2.7 DataFrame 的建立
2.8 Pandas DataFrame 資料取值
2.9 DataFrame 資料操作

第3章 資料收集:檔案存取與網路爬蟲

3.1 資料來源的取得
3.2 CSV 檔案的讀取
3.3 JSON 資料的讀取
3.4 Excel 試算表檔案的讀取
3.5 HTML 網頁資料讀取
3.6 儲存資料為檔案
3.7 認識網路爬蟲
3.8 requests 模組:讀取網站檔案
3.9 BeautifulSoup 模組:網頁解析
3.10 文字及檔案資料的收集

第4章 資訊圖表化:Matplotlib 與Seaborn

4.1 Matplotlib:資訊視覺化的核心工具
4.2 折線圖:plot
4.3 長條圖與橫條圖:bar、barh
4.4 圓形圖:pie
4.5 直方圖:hist
4.6 散佈圖:scatter
4.7 線箱圖:boxplot
4.8 設定圖表區:figure
4.9 在圖表區加入多張圖表:subplot、axes
4.10 Pandas 繪圖應用
4.11 Seaborn:更美觀的圖表工具

資料預處理篇

第5章 資料預處理:資料清洗及圖片增量


5.1 資料清洗處理
5.2 資料檢查
5.3 資料合併
5.4 樞紐分析表
5.5 圖片增量

第6章 資料預處理:標準化、資料轉換與特徵選擇

6.1 Scikit-Learn:機器學習的開發工具
6.2 數值資料標準化
6.3 非數值資料轉換
6.4 認識特徵選擇
6.5 使用Pandas 進行特徵選擇
6.6 使用Scikit-Learn 進行特徵選擇

機器學習篇

第7章 機器學習:非監督式學習


7.1 認識機器學習
7.2 K-means 演算法
7.3 DBSCAN 演算法
7.4 降維演算法

第8章 機器學習:監督式學習分類演算法

8.1 Scikit-Learn 資料集
8.2 K 近鄰演算法
8.3 單純貝氏演算法
8.4 決策樹演算法
8.5 隨機森林演算法

第9章 機器學習:監督式學習迴歸演算法

9.1 線性迴歸演算法
9.2 邏輯迴歸演算法
9.3 支持向量機演算法

深度學習篇

第10章 深度學習:深度神經網路(DNN)


10.1 認識深度學習
10.2 認識深度神經網路(DNN)
10.3 實作MNIST 手寫數字圖片辨識
10.4 Gradio 模組:深度學習成果展示
10.5 過擬合

第11章 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路(CNN)

11.1 認識卷積神經網路(CNN)
11.2 實作貓狗圖片辨識

第12章 深度學習:循環神經網路(RNN)

12.1 認識循環神經網路(RNN)
12.2 下載台灣股市資料
12.3 實作台灣股票市場股價預測

模型訓練進化篇

第13章 預訓練模型及遷移學習


13.1 預訓練模型
13.2 遷移學習

第14章 深度學習參數調校

14.1 hyperas 模組:參數調校神器
14.2 手寫數字辨識參數調校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41657
  • EISBN:978626324331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4.0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閱讀體驗上,我對電子書的排版和互動性滿在意的。我希望能有那種隨時可以點擊連結跳轉到相關程式碼範例,或者內嵌一些互動式的圖表解釋。畢竟,資料科學的學習不能只靠眼睛看,動手實做才是王道。如果這本「聖經」在電子書的格式上能做到這一點,那對我這種習慣在平板或電腦上邊看邊操作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常常遇到那種紙本書籍的程式碼範例,光是手動敲入或是複製貼上,中間的錯誤排查就夠耗費心神了。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實戰演練的部分,給予讀者最高效的學習路徑。光是「用實戰帶你」這幾個字,就暗示了大量的程式碼與案例討論。我希望這些案例不要只是簡單的 Iris 分類或是 Titanic 預測,而是能貼近我們日常工作會遇到的、有點髒亂、有點複雜的商業數據集。如果作者能誠實地展示資料清理的痛苦過程,並優雅地收尾,那這本書的說服力就會大大提升。總之,對我來說,一本好的技術書,其實是兼具了「嚴謹度」與「易用性」的平衡木,希望它在這方面有過人之處。

评分

我個人的學習習慣是比較喜歡有「前瞻性」的教材。很多舊的資料科學書籍,雖然基礎穩固,但對於雲端計算、大數據處理或是最新趨勢的探討就顯得力不從心。這本電子書既然是近期的出版品,我非常希望它在選用的工具鏈和案例上,能夠跟上時代的脈動。例如,對於 Python 的版本兼容性、對於現今常用的雲端服務(如 AWS Sagemaker 或 Azure ML)的基本概念,或者對於如何處理非結構化數據(像是文本分析的基礎)有沒有點到為止的介紹。當然,資料科學的基礎永遠是核心,但我相信一個好的「聖經」級教材,應該要能幫讀者建立起一個能不斷迭代升級的知識基石。換句話說,我不希望讀完之後,過兩年我的技能樹就完全過時了。如果這本書能像一棵大樹,它的根基是穩固的統計與程式設計,但它的枝枒卻能向著未來生長,不斷地介紹新的思維與工具的應用方向,那就太棒了。總之,我期待的是一本既能打好地基,又能讓讀者站得高、看得遠的資料科學寶典。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吸睛,那種混搭了科技感和書卷氣的風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我本身是在科技業打滾的菜鳥工程師,雖然寫程式有底子,但面對「資料科學」這塊大餅,總覺得自己像是站在海邊看著遠方的船,知道它很重要,卻不知道該怎麼靠近。市面上的資料科學書籍,很多都偏學術、公式多到頭昏眼花,不然就是只談理論,實作的案例又老掉牙,根本無法對應到現在產業的真實痛點。然而,光從書名跟簡介散發出來的氣息,我就感覺到一股「實戰、接地氣」的味道。尤其強調「不只是建模」,這點超級重要!因為在我們公司,老闆要的不是模型準不準,而是你能從數據裡挖出「為什麼」和「接下來該怎麼做」。這本書似乎打破了那種純粹追求演算法精度的迷思,轉而專注於如何將數據分析的結果轉化為商業決策的燃料,這對我這種想在職場上有所突破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看它怎麼把那些看似複雜的統計概念,用最生活化、最能直接套用到工作專案上的方式呈現出來。光是這個「預測趨勢、找出問題與發現價值」的承諾,就讓我對這本聖經充滿期待,希望它真能成為我的指路明燈,帶我走出迷茫的數據叢林。

评分

坦白說,我對「聖經」這兩個字有點保留,畢竟能稱得上聖經的書,份量跟廣度都是極高的挑戰。不過,我更在意的是作者的切入點。現在太多資料科學的教學,老是把重點放在那些最新、最炫的機器學習框架上,結果學完一堆語法,卻對數據背後的商業邏輯一知半解。這本書若真能做到「帶你預測趨勢」,那表示它必然涵蓋了完整的資料生命週期思維,從資料清洗、探索性分析(EDA)到模型驗證,而不是只挑最熱門的機器學習章節來寫。我特別好奇它如何處理「找出問題」這個環節。在企業端,定義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還難,因為大家拿出來的數據都長得差不多,但能問對問題的人,才能真正創造價值。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思維框架,教我們如何從業務數據中抽絲剝繭,釐清真正的因果關係,而不是淪為單純的相關性呈現,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過一般教學範本了。希望它能真的做到像書名說的,提供一套完整的「自學」路徑,讓非科班出身的我也能按部就班地建立起自己的分析邏輯,而不是囫圇吞棗地套用別人的程式碼。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書名帶有一種強烈的企圖心,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操作工具,更著重於「價值發現」。在當前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會用 Pandas 或 Scikit-learn 的人越來越多,市場已經從單純的「會不會用」轉向「能做出什麼不一樣的洞察」。因此,如果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涵蓋了「發現價值」的層面,我猜測它可能不會只停留在描述性統計或預測模型,而是會深入探討如何將分析結果視覺化,並透過講故事(Data Storytelling)的方式,有效地影響組織決策者。這才是真正區分「數據分析師」和「資料科學家」的關鍵能力。我很好奇作者如何拆解這個過程,畢竟,再厲害的模型,如果無法被非技術背景的同事理解,那它在企業中的效用就會大打折扣。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設計儀表板(Dashboard)的思考邏輯,或者如何撰寫一份有說服力的分析報告範本,那這本書的實用性將會直衝雲霄。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如何成為有影響力的數據工作者」的實戰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