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大循環操作術: 我在台股實踐景氣循環理論,不管牛市或熊市,順勢挖出大漲5倍股! (電子書)

台股大循環操作術: 我在台股實踐景氣循環理論,不管牛市或熊市,順勢挖出大漲5倍股!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嘉斌
图书标签:
  • 台股
  • 股市投资
  • 景氣循環
  • 選股
  • 5倍股
  • 投資術
  • 電子書
  • 台灣股市
  • 牛熊市
  • 操作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相書上常說,人每10年會走一個運,
  其實,股市更是如此。黃嘉斌稱為股市大循環。

  作者黃嘉斌,曾任國內大型金控下投資事業處副總,
  曾精準預測台股從4,000點起漲到9,000點,會在2008年進入一波大修正,
  於是他在當年金融海嘯中全身而退,隔年更帶領公司達到全年76.3%的報酬率。
  當時,他精準掌握了大立光(3008)、系微(6231)。

  10年後,他在2021年底,又預估台股將進入漲多必修正的高風險期,
  果然2022年1月,台股偕國際股市大漲,盤中一度來到最高點18619.61點,
  但其後俄烏戰爭爆發、美國升息,導致全球股市與台股大跌。
  
  這一回,黃嘉斌又精準躲過了台股4,000點以上的修正,
  還順勢提前布局當時股價才100元的藥華藥(6446)。
  之後藥華藥(6446)一路上揚,股價最高來到622元,漲幅超過600%!
 
  兩次的台股大循環,黃嘉斌都運用景氣循環理論,
  成功推估高低走勢,不管牛市或熊市,順勢挖出大漲5倍股!

  什麼是景氣循環理論?為何可以提前判斷大盤走勢?
  當台股將進入另一個高低循環,投資人該怎麼搶先布局?

  ◎景氣循環如何判斷、如何順勢獲利?
  ‧股市行情經常與GDP連動
  2015年臺灣GDP衰退3%多,當年台股下跌近千點;
  2021年GDP比前一年成長3%,台股就衝上萬八;
  2022年GDP預估在4%以下,比2021年減少近3%,就是應該保守的空頭年。
  2023年呢?
   
  ‧景氣對策信號,藍燈、紅燈有祕密
  當景氣對策信號落入藍燈區,且連續出現3個月,顯示指數離低點不遠;
  若是進入象徵過熱的紅燈區,必須警戒行情將從高峰反轉向下。
  現在的景氣對策信號是?

  ◎跟對景氣循環,每個時期都能賺
  台股10年走一個大運,背後的推動力就是景氣循環。
  只要依循著景氣循環的軌跡,就能研判股市多空。
 
  ‧景氣復甦初期怎麼買?價值股獲利快、投資轉機股不能急

  這個時期該投資那些倒閉機率低、景氣翻升時漲最快的龍頭股,
  股價淨值比小於1,就是好選擇,例如亞泥(1102)。

  ‧進入繁榮期,攻擊優先,就買飆很大的成長股
  持續3年成長3成是基本要求,若是成長率每年增加,就更可能是飆股,
  例如上品(4770)、元太(8069)都狂飆過。

  ‧走入景氣泡沫期,賣股要快、狠、準,寧可少賺不要貪
  台股現在處於景氣循環的哪一段?本書有答案。
 
  ◎何時要保留現金?何時該all in?

  月薪族、小資族請把資金拆成12份(或每月薪水固定留下一筆),
  行情相對低檔時按月進場,持續下跌時可以加碼20%的資金。
  但行情衝高時,只能買進6個月就要停。為什麼?
   
  本書透過景氣循環圖,帶你從擴張期、繁榮期到泡沫期搶先布局,
  掌握台股大循環,不管牛市或熊市,都能順勢挖出漲5倍飆股。

本書特色

  當別人開始恐懼,我們應該貪婪?
  讀懂景氣循環理論,不管牛市或熊市,順勢挖出大漲5倍股!

名人推薦

  投資理財作家/小資女艾蜜莉
  價值投資達人、抱緊股專家/股海老牛
  《我用波段投資法,4年賺4千萬》作者/陳詩慧
  財經作家、主持人/詹璇依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
  ——重磅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市场循环的艺术:在动荡中把握投资先机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稳定而持续的盈利能力是每一位投资者的终极追求。然而,市场的波动性往往让人感到无所适从,牛市中的狂热与熊市中的恐慌交替上演,让许多投资者在追涨杀跌中错失良机。本书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并驾驭市场周期性的本质,从而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都能找到稳健的投资路径。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金融市场并非随机漫步,而是遵循着可被识别的、结构性的周期性运动。理解这些周期的驱动因素、表现特征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在其特定的阶段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实现投资穿越牛熊的关键。我们深入探讨了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影响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以及这些宏观力量如何体现在具体的行业轮动和个股表现上。 第一部分:理解市场的脉搏——周期性基础构建 本部分着重于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像分析天气模式一样分析市场气候。 1. 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利率、通胀与增长的关联 市场周期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波动。我们详细剖析了利率政策、通货膨胀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理解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过热或衰退,是预测市场转向的起点。例如,在低利率环境下,资金成本下降,风险资产的估值往往被推高;而当通胀压力上升,紧缩周期开启时,市场风格和估值体系将面临重构。我们不提供简单的“利率上升=股市下跌”的教条,而是深入分析不同利率环境对不同类型资产(如成长股与价值股)的具体影响。 2. 情绪与资金流动的钟摆:行为金融学视角 纯粹的基本面分析不足以解释市场的短期波动。本章将引入行为金融学的洞察,探讨群体心理、羊群效应以及投资者情绪在市场形成局部高点和低点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市场情绪指标(如看跌/看涨比率、波动率指数VIX等)来衡量市场是处于过度乐观还是极度恐慌的状态,并将这些情绪指标作为反向操作的参考点。 3. 经典的市场阶段划分与识别 传统的经济周期划分(复苏、扩张、滞胀、衰退)如何对应到股票市场的不同阶段?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将宏观经济周期与市场特征相结合。学习如何通过关键的先行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工业生产数据等)来判断市场正处于周期的哪个象限,从而提前布局下一阶段可能表现突出的板块。 第二部分:穿越周期——实战策略的部署 掌握了理论基础后,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部署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策略。我们强调“顺势而为”的原则,即承认市场的既定趋势,并利用趋势的力量。 1. 牛市的早期与中期:捕捉成长动能 在经济复苏初期,市场往往由估值修复和盈利加速驱动。本章重点讨论如何识别那些受益于经济复苏初期,具备高增长潜力的行业和公司。策略侧重于对“新趋势”的敏锐捕捉,以及如何评估成长型公司的合理估值范围,避免追逐已经被过度炒作的泡沫。我们将探讨技术创新如何成为推动特定板块穿越牛市周期的核心驱动力。 2. 牛市晚期与转向:防御性布局与价值重估 当市场进入牛市的最后阶段,流动性开始收紧,风险偏好下降时,投资组合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本节提供识别牛市顶部的信号,并介绍如何逐步将资金转移到那些在经济放缓时期仍能保持稳定盈利能力的防御性行业,例如必需消费品、公用事业等。同时,探讨价值投资的回归,关注那些被市场错杀、但基本面稳健的公司。 3. 熊市的结构性应对:现金为王与机会的潜伏 熊市是风险的释放期,但同时也是价值重塑的黄金时期。我们不主张盲目抄底,而是提供一套在熊市中保护资本的策略。这包括建立现金缓冲、对冲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运用,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观察清单”。这份清单专注于那些在市场恐慌中被“错杀”的优质资产,它们往往具备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和清晰的长期增长潜力。学习识别真正的价值陷阱与被低估的珍珠。 4. 震荡市中的套利与轮动技巧 并非所有时间都是明显的牛市或熊市,大量的市场时间都处于区间震荡。本章专门讲解如何从板块轮动中获利。例如,在通胀预期上升但经济尚未完全衰退的阶段,能源和材料板块可能率先启动;而在经济衰退阴影下,关注高股息或具备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掌握不同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之间的相对强弱分析,是震荡市中保持正收益的关键。 第三部分:工具箱的精进——量化分析与风险管理 成功的投资不仅仅依赖于对宏观的判断,更依赖于精确的执行和严格的风险控制。 1. 估值模型的再审视:适应周期变化 传统的市盈率(P/E)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参考价值不一。本书将教授如何使用更具适应性的估值工具,如市销率(P/S)、市盈率增长比率(PEG Ratio),以及在特定行业(如科技股)中更偏向现金流折现(DCF)模型的应用。重点是如何根据当前的市场利率和通胀水平,动态调整折现率,以得出更合理的内在价值区间。 2. 仓位管理与风险预算 本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无论你多么看好一个投资机会,错误的仓位管理都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投资标的在当前周期中的风险等级来分配资本,即高确定性的低风险投资应配置更高的权重,而高波动性的潜在高回报投资则应严格限制仓位。构建一个能够承受市场极端波动的“风险预算”体系。 3. 技术分析的周期性应用 虽然本书以基本面和周期理论为核心,但技术分析是判断入场和离场时机的有效补充。我们探讨如何利用技术指标(如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标RSI)来确认宏观周期判断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市场共识发生戏剧性转变的关键转折点。 本书的目标是,让读者从被动应对市场的观察者,转变为主动驾驭市场周期的实践者。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应用这些跨越宏观、行业与个股层面的分析工具,投资者将更有能力在任何市场环境中,发掘出具有超额增长潜力的投资标的,实现长期的、稳健的资本增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嘉斌


  現任《Smart智富》月刊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基金經理及綜合券商投資事業處負責人等。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

  著有《養股》、《獲利的口訣》(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推薦序一  股價跌得讓人心碎滿地,卻是最佳買進時機
推薦序二  抓住周期循環,讓獲利順勢翻倍
作者序  投資股市,從看懂景氣循環開始

第1章  下一個台股循環,即將展開
第1節  抓對循環,我成功躲過兩次金融風暴
第2節  台股跟人一樣,10年走一個大運
第3節  ECFA之後,台股躍升為成長股
第4節  景氣循環是台股循環的核心
第5節  掌握台股動能,跟著GDP走就對了
第6節  從景氣訊號推測循環階段
第7節  房地產循環,景氣循環之母

第2章  跟著循環走,每個時期都能賺
第1節  最壞景氣進場,首選龍頭公司    
第2節  復甦期第1招:發現價值低估股
第3節  復甦期第2招:挑戰高風險轉機股
第4節  另類的轉機股:生技新藥產業
第5節  復甦期第3招:高股息殖利率,讓你穩穩賺
第6節  繁榮期第1招:看營收數據找出優質成長股
第7節  繁榮期第2招:透視本益比,挑對好股
第8節  泡沫期第1招:快、狠、準,寧可少賺不要貪
第9節  泡沫期第2招:避開地雷股,主力別來亂!
第10節  空頭搶反彈,題材股就是王道

第3章  何時該保留現金,何時該All In?
第1節  有賺就落袋為安,會賣才是真功夫
第2節  漲到多少算是高?跌到多深才算底?
第3節  把資金拆成12份,按月分批買
第4節  萬一行情提前衝,新手先別樂昏頭
第5節  融資3心法,獲利撐竿跳
第6節  持股3配置,買進理由消失就剔除
第7節  股票只會漲?狠狠跌一次,夢就醒了
第8節  投資最高準則:勇敢停損、莫忘停利

附錄 台股大事紀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92238
  • EISBN:978626719225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5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投資股市,從看懂景氣循環開始

 
  投資股市其實有邏輯順序,首要之事,是從研判多、空頭開始,然後才是進行產業分析、公司營運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分析等,為了選出好的投資標的而做的各項事前研究。但是大多數投資人最忽略的,卻反而正是對股市的多空研判,究其原因就是「看不懂」行情。
 
  其實研判股市多空,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艱深,只要依循著景氣循環的軌跡,並不難理解,真正困難的地方,是我們通常「見樹不見林」。一直以來,我將「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這兩句話當成座右銘,也不斷勉勵自己要站在制高點看世界,只有站得夠高,才能看得夠遠、窺得全貌,股市也是如此。
 
  研究產業,才能發掘到好股票
 
  經常有人問我對行情多空的看法,我總是建議對方改用「月K線」去觀察加權指數,這樣大概就可以看出七、八分的正確性。景氣循環不會一覺醒來就豬羊變色,加權指數絕大多數情況也是如此,一個小的循環週期動輒3年至5年,如果只用日K線圖看加權指數,很容易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林的毛病。但是反過來說,一個長期趨勢的形成,是由無數個短期因素慢慢累積而成,因此當然也不容忽視短期變化,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就必須有層次,一方面「由上而下」,同時另一方面「由下而上」,再慢慢將兩邊接軌起來,縮小誤差,這樣才能更精確的尋得多空的轉折點。
 
  這本書最早於2010年10月完成初版,開宗明義的告訴讀者,要放棄自詡為「經濟學家」的研究與言論,多花時間在產業研究,這樣才能發掘到好投資標的,從股市中賺到大錢。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市場上存在太多似是而非、自詡經濟學家的言論,如果當下理解,一個長達17年至18年的房地產循環結束後,接下來可是動輒十餘年的多頭循環(雖然期間會出現3個月至6個月的小修正期),既然如此,何須心存猶悸,應該全力選股作多才是!經過這十餘年的驗證,產業趨勢、主流族群或有更迭,但結果是加權指數算算多增加了一萬多點。
 
  2022年1月5日當天,指數來到最高的18,619點,然後轉折向下開始修正,當時憶起曾於2018年10月,在智富學堂所開的「養股私房班」課程中預測,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將出現轉折向下的景氣(股市)收縮期,同時也預判了這次收縮期至少有11個月的時間,換言之,2022年底到2023年第1季轉折向上的機會頗濃。時至如今,指數也修正了將近5,000點,市場耳語紛飛,將此次修正比擬為新一波金融海嘯、完美風暴等時有所聞,個人倒不認為如此悲觀。
 
  2023年值得期待,2024年後的修正要小心
 
  衝擊股市與經濟的源頭,來自於過高的通膨(上次發生5%以上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經是1990年以前的事),但是經濟成長力道依舊強勁,關鍵在於願意犧牲多少經濟成長率(用升息的手段),來換取CPI的下降。換言之,金融體系的根本受到衝擊尚且有限,遠遠比不上2008年金融海嘯,因為房地產崩盤引發資產全面性泡沫這般嚴重,所以這次的經濟調整雖然嚴峻,應該屬於小型存貨循環與大金融海嘯之間的規模,修正期間約11個月至15個月之譜。
 
  儘管如此,當修正過後,再度進入多頭循環之際,也切不可太過樂觀,因為美國房地產循環高峰應該就在2022年至2023年了,進入收縮期的房地產循環,對新一波存貨循環擴張力道削減不少,所幸檢視房貸品質,美國投資人有了金融海嘯的經驗,貸款多半採取固定利率,所以近期飆高到6.29%(2022年9月22日的數據)的30年期房貸利率,只是讓投資客望而卻步,對於持有者傷害有限,尚不至於釀成重大傷害。而檢驗過往的幾次循環週期,房地產循環高峰過後,股市約略落後18個月至24個月才伴隨反轉向下,到那時候(2024年之後),房地產景氣恐陷入成交量萎縮低迷的狀態(但此次應不至於崩跌),自然對於經濟影響不容小覷。
 
  2022年的空頭走勢已無置可否,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是值得期待的小型存貨循環擴張期,股市也可望迎來好消息,是投資人要好好保握的機會。緊接而來的修正,只怕時間與空間皆甚勝於2022年的空頭循環。
 
  以階段性選股策略,迎接下一個多頭循環
 
  股市有多、有空,在書中也討論了空頭之中的資產配置策略,活用「階段性選股」策略擬定資產配置計畫,我也基於此身體力行,因此在2021年第4季開始退出成長股的配置,將大部分資金移往生技產業,幸運的避開股災,還創造出遠勝於以往的報酬率。當2023年若是再度進入一個多頭循環,那麼階段性選股策略所提出的方法,不失為值得參考的布局方向。
 
  從2008年的金融海嘯,到2010年全球步入穩健的景氣擴張期,如今到了2022年,再次進入修正期,我在這些不同的期間裡,著眼的核心議題也不一樣。2008年著重在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2010年則是落實一位投資者必須身體力行的「經常性選股策略」工作,至於眼前這個階段,善用階段性選股策略,不僅可以避開這次的股災,並在績效上有所斬獲,更是迎接未來投資很值得參考的方法。這也是我再次撰寫整理這本書的目的,期望可以提供個人這近30年的心得,對於有志於股市投資同好者一些幫助。
 
推薦序一

股價跌得讓人心碎滿地,卻是最佳買進時機
《我用波段投資法,4年賺4千萬》作者/陳詩慧


  這是一本對剛進股市的新手,或是像我這樣,在股海20年的投資人,都很適合閱讀的一本書。因為作者把所有投資時會遇到危機,一一詳細的解說,如關羽般,身經百戰的高手,保護著大家,度過股災與種種的危機。

  他提到,股市危機處理是贏家最後的決戰點。這點我非常的認同。股市老手都知道,一次的獲利是暫時的,只有能夠在每次金融危機、股市風暴中化險為夷、倖存下來,做好資產配置,長久穩定收益、累積財富,才是真正的贏家。

  活用融資三心法,讓獲利撐竿跳。如何讓自己的資金在多頭時放大,如同50公斤的你,如何運用支點,抬起千斤的石頭,對有融資經驗的我,這一章節閱讀起來心有戚戚焉。在空頭時保守以對,把融資出清,手上持股全部換為現金持有,以減少斷頭與繳更多高額利息。

  2022年初股市大好時,市場出現很多航海王、鋼鐵人,融資槓桿很大,後來股市急跌,很多人遭斷頭繳不出違約金,而有了信用瑕疵。作者在寫這部分的描述與作戰方法,心態穩健分析局勢,很適合剛開始想嘗試融資的投資朋友們,先做好心理建設,遇到風險才能掌握可以承擔的損失。

  另外,如今美元指數創新高,通膨、升息、殖利率倒掛、俄烏戰爭、疫情、油價史詩式的創新高、公債危機、金融風暴……好多黑天鵝、灰犀牛,在現在這個當下如何投資呢?作者提到跟著景氣循環來投資,避過股災。

  總體經濟如樹幹,若能觀察到經濟循環多頭來時,將手上現金看準投入,將如豬在風口上,也能如風箏中飛起來。如2017年新臺幣不斷升值,外資不斷的匯款來臺3,700多億元,多頭的象徵,股市也將起漲。此外,80%的勝率跟著總經景氣循環,跟著GDP走是一個很好的觀察點,剛好切中現在這個環境時機,因此本書的第二章很值得細讀,也很符合現在的大環境與股市。

  這段時間,我有閒錢不斷的買進台積電(2330),500多元、400多元的不斷買,想想這段時間,台股從萬八到萬三,很多股價都腰斬,跌了2倍、3倍的股票很多,但是台積電從680元跌到450元,跌了3成,外資持股比率從8成降到7成,但主力仍都還在,累計營收年增率高達43.51%,有三率三升(按: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純益率三者皆成長)的特質,所以當大盤由空轉多時,它也會衝得更快。

  於空頭股票跳樓大拍賣的現在,其實正是很好的買進時機,雖然台積電股價450元讓人心碎了滿地,但這也是個撿便宜的機會,不是嗎?

推薦序二

抓住週期循環,讓獲利順勢翻倍
財經作家、主持人/詹璇依


  隨著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人們脫下口罩回歸正常生活,金融市場也宣告因為熱錢堆出來的牛市派對正式結束,不只美股歷經跌入熊市,而死貓彈(按:股票投資用語,又稱死貓式反彈,指股價大幅下跌後,一時的小幅回升)之後,隨著一次次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字出爐,不只加深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簡稱聯準會)的升息決心,更奠定不惜讓經濟陷入衰退的大前提,導致美股道瓊創7年最長季跌。臺灣儘管通膨不如歐美嚴重,不過從位階來看,萬八高點持續下修至萬三,跌幅已逼近兩成。

  這場因疫情、通膨、供應鏈重組、烏俄戰爭、地緣政治緊張、各國政局動盪所形成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前所未有,有如多重器官衰竭;不過在充斥著壞消息的空頭市場,每當有人問我該怎麼辦時,我總會回答:「要持續留在市場,千萬別恐慌性賣出。」因為當每一次回頭看,低點就是買點。甚至當你進一步掌握股市的牛熊循環,獲利機率就大幅提升。

  我曾經替黃嘉斌老師的《養股,我提早20年財富自由》寫過推薦序,當時在個股的知識學習上獲益良多,如今這本《台股大循環操作術》更適合初入市場的投資人,從更綜觀、全面的方式去理解景氣循環如何影響股市。

  俗話說:「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我們在研究投資理財的路上,常會對照許多經濟指標,有的是先行指標,有的則是落後指標,但都有其參考性,只是一般投資人難以快速掌握。黃老師從多個易懂的面向,像是景氣燈號以及房地產的新屋開工,或是庫存數字等指標,教導投資人如何判定景氣循環的位置;同時也剖析了在最壞的時候進場,該選擇的就是龍頭公司,一來無須擔心領導廠商會倒閉,二來當景氣回升時絕對最快受惠的對象。

  金融市場還流傳著一句話:「知道買股票是徒弟,會賣股票的才是師父。」一語道出賣出的重要性。雖然說近期存股風氣盛行,但並不是所有的股票都適合存股,一個不小心,存股就會變成存骨。在這本書中,黃老師用2指標、5訊號教投資人掌握賣股良機,第一個訊號就是看景氣領先指標變化,另一個則是看GDP;甚至當某檔個股的目標價多次被調高,或是媒體報章有顯著喊利多的時候,反倒是要站在空方的角度去看待接下來的行情,趁機調整手中持股。

  台股在走了10年的大多頭之後,如今在全球系統性風險之下,也跟著步入熊市。如何把危機化為轉機,並且透過多空循環學會在不同波段的布局,黃老師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他不只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透過這本書,我們能夠複製他的成功術,在股災中實現財富自由的獲利機會。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這本電子書讓我對「景氣循環」這個詞彙有了更立體、更具體的感受,不再只是課本上的理論名詞。作者的表達方式,很能引起台灣讀者的共鳴,他很清楚知道我們市場的特殊性,例如對於特定題材炒作的熱度掌握度,以及資金在不同類型股票間的快速輪動。最讓我驚豔的是,他沒有被單純的「多頭萬歲」或「空頭悲觀」所困住,而是強調在每一個階段,都存在著符合循環邏輯的「獲利機會」。這本不只是教你「怎麼買」,更是教你「什麼時候該休息」,以及「休息時該準備什麼」。這種全面的操作策略,讓人感到非常踏實。對於想在台灣股市長久經營,而不是只求曇花一現的投資人來說,這本書提供了非常清晰的長期航道圖,它讓我知道,只要順著大盤的潮汐走,就算遇到逆風,也能找到相對安全的回報路徑。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問世,簡直是給我們這些在台股摸爬滾打的老股民一劑強心針!說實在的,市場上的書籍百百種,光是講技術分析、籌碼面的就多到讓人眼花撩亂,但真正能把「大盤脈動」和「個股操作」結合得淋漓盡致的,實在是鳳毛麟角。作者的厲害之處,在於他跳脫了傳統「追漲殺跌」的思維,而是用一種宏觀的、近乎「氣象預報」的角度來看待整個台灣股市的景氣循環。這不僅僅是提供一套選股SOP,更像是在傳授一套完整的「市場哲學」。我個人在閱讀時,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過去總以為自己對景氣循環有基礎認知,但讀完之後才驚覺,自己的理解根本是皮毛。書中對於不同循環階段的市場特徵、資金流向的描繪,精準到連盤中的雜訊都能被過濾掉。這種由上而下、以終為始的分析框架,讓我在面對市場的劇烈波動時,不再手足無措,而是能冷靜地判斷現在處於循環的哪個位置,從而調整我的持股比例和操作節奏。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過書名所暗示的「抓到飆股」,它給的是一種在動盪市場中保持理性與策略定力的核心能力。

评分

老實講,一開始我看到「大漲五倍股」這種字眼,心裡是存著一點疑慮的,畢竟現在的台股要找到那種傳奇個股,難度比登天還難。但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重點根本不在於「鼓吹暴富」,而是強調如何透過「順勢操作」來放大獲利區間,並且「控制風險區間」。作者在分析各類循環股的特性時,展現了非常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實戰經驗。特別是對於不同產業在景氣循環中的「領先」與「落後」地位的剖析,簡直是教科書等級。我過去常常因為單純看好某個產業的前景就貿然進場,結果常常買在「景氣高峰的尾巴」,白白錯過後續的修正或整理期。這本書提供了極為實用的工具,讓我知道什麼時候該「轉向」,什麼時候該「退出」。它不是教你怎麼去「預測」未來,而是教你怎麼根據市場已經發出的「訊號」來「應對」變化。這種務實的態度,對於在台股裡求生存的散戶來說,絕對是無價之寶。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相當獨特,它不像有些財經書那樣充滿艱澀難懂的學術名詞,反而帶有一種資深操盤手跟你掏心掏窩的親切感。作者敘事時,常常會穿插一些他過去的實際操作案例,這些故事雖然情節不一定是驚天動地,但卻能讓人深刻體會到,知識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決策。更棒的是,它並不鼓勵讀者去盲目模仿作者的「買入點」或「賣出點」,而是引導我們去理解背後的邏輯。例如,書中對於「盤整」階段的處理方式,我過去總是以為是等待,但作者卻提供了幾種在盤整期內,依然能捕捉到細微循環跡象的技巧。這使得我的操作策略不再只有「進場」和「出場」兩個極端狀態,而是多了一種更精細化的「持股管理」思維。對於那種在多頭市場中還在虧損的朋友,我強烈建議你們翻閱此書,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對市場的基礎認知,那種「看山是山,看水還是水」的盲目,很快就會被更清晰的洞察力所取代。

评分

說真的,很多號稱「戰法」的書,讀完之後都覺得像在看武俠小說,招式很多,但實戰中根本用不出來。這本電子書的優點就在於它的「可操作性」非常高,而且是建立在一個極為穩固的宏觀基礎之上。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風險回報比」的堅持,這貫穿了整本書的論述。在台股這個相對淺碟的市場,一旦進入熊市或修正期,股價的下跌速度往往非常嚇人。書中對於如何利用景氣循環的理論,事先避開那些高風險、估值過高的板塊,提供了非常具體的「觀察指標」。這比單純看K線圖要有效率得多,因為K線圖是你「已經發生」的結果,而作者教你如何去看「即將發生」的趨勢。我嘗試將書中的幾個核心判斷標準應用到我現在持有的部位上,光是這幾天的微調,就讓我對後續的走勢有了更高的掌握度,那種胸有成竹的感覺,是過去光看財報或新聞分析給不了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