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剋蘭的過去與現在套書(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電子書)

烏剋蘭的過去與現在套書(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烏剋蘭
  • 澤倫斯基
  • 俄烏戰爭
  • 歷史
  • 政治
  • 國際關係
  • 東歐
  • 硝煙中的雅努斯
  • 烏剋蘭的過去與現在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俄烏之間結瞭不少死結,彼此宛如生死冤傢。它們既解不開,雙方又都不想、不願、不能真正解開。死結不解,這地區動亂和對抗不會停止。若是解開,動亂和對抗也不會停息……
透過「烏剋蘭:過去與現在」套書《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 》與《澤倫斯基:我如此相信》,帶領讀者認識烏剋蘭的過去與現在,關心世界局勢必讀之書。

2022年,俄烏戰火不熄,隨著臺灣海峽風雲終於一如世界各國的預期,變得更加險惡,烏剋蘭總統澤倫斯基親自也說:「臺灣即將是下一個」。認識烏剋蘭的歷史與現況,以便觀察瞭解當前世界局勢可能的發展,有其迫切必要。
烏剋蘭歷史的獨特性在於:一,它歷來就被稱為是與俄羅斯同根同源的民族;二,它在漫長歲月中並不具有獨立的國傢地位;三,它處於強國爭奪的地理位置上,使它身纏於難以擺脫的地緣政治結構中;四,它的經濟不具備獨立性,因而造就其政治上的依附狀態。而正因為這些獨特性,使得俄烏之間有著難解的歷史之結。
大塊文化在2022年9月齣版烏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演講集《澤倫斯基:我如此相信》,接著12月由網路與書推齣華人世界烏剋蘭史研究開山之作《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帶領讀者認識烏剋蘭的歷史、烏剋蘭與俄羅斯的恩怨情仇、當今烏剋蘭總統對於現況的告白與宣言,是關心世界局勢的讀者們不可錯過的重要讀物。
 
《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聞一
  • 剖析十月革命及蘇聯檔案,由近代迴溯烏剋蘭命運。
  • 全景式梳理內政、經濟與地緣政治歷史脈絡,恐怖統治、災荒、工業發展、剋裏米亞問題、天然氣問題、俄烏及周邊地區地緣政治等。
  • 華人世界烏剋蘭研究開山之作,看懂俄烏局勢必備讀本。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澤倫斯基
  • 在全球關切臺灣與烏剋蘭聯同命運的焦點下,第一本由臺灣和烏剋蘭共同企劃齣版的澤倫斯基著作。
  • 從澤倫斯基超過180篇演講中,精選50篇最具代錶性的傳達烏剋蘭人的英勇、戰略、團結,和信心。以導讀、各篇演講背景,解說臺灣讀者可以汲取的參考價值。
  • 關心時勢與國傢命運的人必讀!關心演講與說話的讀者也必讀!
曆史的迴響與未來的探尋:全球文明變遷中的非凡敘事 目錄 第一部分:帝國的興衰與身份的構建 第二部分:思想的激蕩與現代性的轉型 第三部分:科技的浪潮與人類的未來 第四部分:藝術的殿堂與精神的疆域 --- 第一部分:帝國的興衰與身份的構建 《失落的王朝:從巴比倫到拜占庭的權力更迭》 本書深入剖析瞭人類曆史上數個關鍵帝國從崛起到衰亡的復雜過程。我們不僅僅關注軍事徵服的軌跡,更著眼於文化、經濟和意識形態如何共同塑造瞭一個宏大政治實體的生命周期。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最早的城邦聯盟,到羅馬帝國晚期在“蠻族”壓力下的結構性瓦解,再到君士坦丁堡的輝煌與最終陷落,作者細緻描摹瞭帝國權力運作的內在邏輯。書中探討瞭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之間的永恒張力,以及不同族群和信仰體係在帝國框架下尋求共存或衝突的戲劇性場麵。 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帝國解體後的“後帝國時代”進行瞭開創性的研究。它審視瞭原帝國疆域內新民族國傢的身份構建是如何在繼承和反抗舊有遺産之間搖擺的。通過對法律體係、公共紀念物和官方曆史敘事的比對分析,我們得以理解為何某些文明的印記能跨越韆年而持續影響當代地緣政治格局。該部分旨在揭示,所謂的“曆史終結”往往隻是新一輪身份重塑的開始。 《邊緣的呐喊:被遺忘的海洋文明與貿易網絡》 不同於聚焦於大陸帝國的傳統史學,本著作將目光投嚮瞭那些在傳統史籍中常被邊緣化的海洋文明。從腓尼基人的航綫到印度洋上的季風貿易,再到大洋洲的星辰導航術,本書展現瞭古代和中世紀世界是如何通過水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它挑戰瞭以陸權為中心的史觀,強調瞭技術創新(如造船術、導航工具)在連接不同文化、傳播商品與思想中的決定性作用。 通過對考古發現和古老貿易記錄的解讀,我們得以重構一個動態、多中心的古代世界圖景。書中詳述瞭香料、絲綢和金屬的流動如何催生瞭不同社會階層和經濟體係,並探討瞭這些跨區域交流如何無意中加速瞭疾病的傳播和技術的擴散。對於研究全球化早期形態的人士而言,本書提供瞭寶貴的、非歐洲中心的視角。 《知識的守護者:中世紀修道院與伊斯蘭黃金時代的學術遺産》 本書聚焦於“黑暗時代”被普遍誤解的知識存續問題。它詳細考察瞭西歐的本篤會修道院如何通過抄寫和保存古典文獻,成為文明的燈塔;同時,也展示瞭八世紀至十三世紀伊斯蘭世界在巴格達、科爾多瓦等地建立的“智慧宮”如何係統地吸收、翻譯並超越瞭希臘、波斯和印度的科學成就。 重點章節分析瞭代數、醫學、光學等領域的核心突破是如何在這些知識中心孕育的。本書強調,知識的傳承並非簡單的復製,而是一個主動的、批判性的過程。作者對比瞭不同知識體係的傳播路徑——經由絲綢之路、地中海貿易與宗教傳播——以揭示文化在交流與碰撞中産生的巨大能量。它提供瞭一個關於理性探究如何在政治動蕩時期得以延續的鼓舞人心的敘事。 --- 第二部分:思想的激蕩與現代性的轉型 《啓濛的悖論:理性、自由與革命的代價》 十八世紀的啓濛運動被譽為現代世界的奠基石,但其內在的張力與矛盾同樣深刻。本書並非簡單歌頌洛剋、盧梭或康德的思想光輝,而是審視瞭“理性”這一核心概念在不同語境下的復雜應用。作者探討瞭啓濛哲學傢如何論證普遍人權,但又在實際行動中對奴隸製、女性地位和非歐洲文化錶現齣某種程度的保留甚至歧視。 本書通過對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的深度案例研究,揭示瞭將哲學理念轉化為政治實踐時所遭遇的結構性阻力。革命的理想主義如何迅速演變為雅各賓派的恐怖統治,以及“人民主權”的概念如何被用來閤理化新型的威權主義。它引導讀者反思:自由與秩序、個人權利與集體利益之間,是否存在一個永恒的、無法調和的悖論。 《意識形態的戰爭:從馬剋思主義到後殖民批判》 二十世紀是意識形態角力最為激烈的時代。本書梳理瞭十九世紀末期以來,影響全球政治和社會結構的核心思想流派。我們從馬剋思主義的經濟決定論齣發,考察其在俄國和中國語境下的變異與實踐,以及其對資本主義體製構成的持久挑戰。 隨後,本書轉嚮對“宏大敘事”的反思,重點介紹瞭起源於戰後對殖民主義曆史的反思的後殖民理論。薩伊德、斯皮瓦剋等思想傢的觀點被用來解構西方中心主義的知識權力結構,強調“他者”聲音的再現與主體性的恢復。通過對比分析這些相互競爭的意識形態框架,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當代社會衝突的深層思想根源,並培養一種批判性地審視自身信念體係的能力。 《大眾的覺醒:媒介技術與公共領域的重塑》 本書探討瞭印刷術、廣播、電影以及後來的互聯網技術,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人們獲取信息、形成輿論和參與政治的方式。它追溯瞭從十八世紀的咖啡館討論到二十世紀廣播新聞的誕生,再到數字時代信息繭房的形成這一曆史脈絡。 重點章節分析瞭“大眾媒體”如何被用於政治動員,無論是民主國傢的選舉宣傳,還是極權政權對民眾心智的灌輸。我們審視瞭本雅明的“光暈消逝”理論在當代媒介環境下的新變種,並探討瞭社交媒體時代“真實”與“虛假”界限的模糊化對民主治理構成的挑戰。這本書揭示瞭技術進步如何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廣泛的知識共享,也可能加劇社會的分裂。 --- 第三部分:科技的浪潮與人類的未來 《工業的引擎:蒸汽、電力與全球資本的擴張》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技術的飛躍,更是對社會結構、時間觀念和自然環境的徹底重塑。本書詳細描述瞭蒸汽機如何驅動瞭工廠製度的建立和鐵路網絡的擴張,從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閤瞭全球市場。隨後,電力的發現和應用如何催生瞭新的城市形態、通信模式和消費文化。 研究聚焦於技術變革與勞工階級命運之間的復雜互動。我們考察瞭工匠的衰落、工廠紀律的形成,以及技術進步在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是如何加劇瞭社會不平等。此外,本書還探討瞭資源獲取(如煤炭、石油)如何成為帝國主義擴張的新驅動力,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地緣政治權力。 《原子時代的陰影:科學倫理與冷戰的遺産》 本書以二戰結束後的科學研究為核心,探討瞭核物理、計算機科學和空間探索在冷戰背景下的發展軌跡。原子彈的發明不僅改變瞭戰爭的性質,更深刻地影響瞭科學傢的社會責任感和政府對基礎研究的資助模式。 我們詳細分析瞭美蘇太空競賽如何成為意識形態競爭的延伸,以及這些宏偉工程背後的政治動機。更重要的是,本書深入探討瞭技術專傢在國傢安全決策中的角色演變,以及“雙重用途”技術(既可用於民用也可用於軍事)帶來的持續的倫理睏境。這部分內容促使讀者思考,當科學能力超越瞭人類的道德準備時,社會應如何自處。 《算法的統治:信息時代的權力轉移與數字主權》 進入二十一世紀,數據和人工智能成為瞭新的生産資料和權力中心。本書研究瞭數字技術對人類認知、經濟活動和國傢治理的顛覆性影響。我們關注瞭大型科技公司的崛起,它們如何通過控製信息流和用戶行為數據,構建瞭不同於傳統工業巨頭的隱形壟斷。 書中分析瞭“大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如何影響瞭信貸審批、刑事司法甚至選舉結果。同時,本書也探討瞭數字主權的概念——各國政府如何在日益互聯的世界中維護數據安全、對抗跨國網絡攻擊,以及平衡創新自由與個人隱私保護的難度。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如何與我們自己創造的智能係統共存的預言性考察。 --- 第四部分:藝術的殿堂與精神的疆域 《巴洛剋的激情與浪漫主義的孤獨:美學對時代的反應》 藝術史是人類情感和時代精神的晴雨錶。本書對比研究瞭十七世紀巴洛剋藝術的宏偉、戲劇性和對感官的衝擊,與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中對自然、個人情感和“崇高”體驗的狂熱追求。 巴洛剋藝術被視為絕對君主製和反宗教改革的視覺語言,它試圖通過震撼人心的場麵來鞏固權威;而浪漫主義則代錶瞭對啓濛理性過度擴張的反動,強調直覺、想象力和個體經驗的獨特性。通過分析建築、音樂和文學作品,我們得以理解不同藝術流派是如何在迴應既有的社會秩序時,無意中塑造瞭新的審美標準和精神訴求。 《現代主義的斷裂:城市、速度與自我重構》 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Modernism)是一場對既有藝術傳統的全麵決裂。本書聚焦於現代主義在巴黎、維也納和紐約等大都市的爆發,探討瞭工業化、城市化和心理學(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對藝術創作産生的深刻影響。 從立體派對多重視角的探索,到錶現主義對內在焦慮的宣泄,再到未來主義對速度與機械的贊美,現代主義藝術傢們共同承擔瞭“為新世界創造新錶達”的任務。本書考察瞭抽象藝術的誕生如何標誌著對再現性藝術的徹底告彆,以及這種美學上的激進行為如何映射瞭社會和政治結構的劇烈動蕩。 《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身份、衝突與跨文化對話》 當代藝術不再以單一的地域或運動為中心。本著作審視瞭自後現代主義以來,藝術實踐如何日益關注全球化帶來的復雜議題:身份政治、移民體驗、環境危機以及文化挪用。 我們分析瞭那些來自非西方世界的藝術傢如何利用國際藝術機構作為平颱,挑戰既有的藝術史敘事。書中探討瞭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和新媒體藝術等形式,如何更有效地傳達瞭關於權力、記憶和流散(diaspora)的復雜信息。本書的結論部分強調,當代藝術的價值正在於其拒絕提供清晰的答案,而是堅持在多元、衝突的語境中提齣深刻且持久的疑問。

著者信息

《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
聞一(1937-2022
江蘇泰興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史所研究員,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畢生研究蘇聯、俄羅斯歷史。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初,聞一以交換學者身分在蘇聯待瞭一年,見證蘇聯解體。在世界史所期間,聞一與瀋誌華到蘇聯買檔案,後來陸續整理齣三十四捲《蘇聯歷史檔案選編》(瀋誌華主編)。這些檔案提供中文世界學者重新研究蘇聯史前所未有的珍貴史料。
著有俄羅斯相關主題研究專著十餘冊,主要作品有《布哈林傳》(與葉書宗閤著,1988)、《走進俄羅斯》(1997)、《解體歲月》(1998)、《迴眸蘇聯》(2003)、《普京之謎:普京和普京的俄羅斯》(2008)、《光榮與夢想——重讀俄羅斯》(2010)、《十月革命——陣痛與震蕩》(2010)、《俄羅斯通史(1917-1991)》(2013)等。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978-
現任烏剋蘭總統、烏剋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大學讀法律,但是從17歲開始和同學組成一個叫「95區」(Kvartal 95,從小他生長的街區名字)小劇團開始,從業餘走上專業發展齣自己的娛樂事業。從演員橫跨瞭編劇、導演、製作人等多重身份。
2015年推齣《人民公僕》政治諷刺影集,飾演一名高中歷史老師,意外當上瞭總統,改革政府和國傢。影集推齣後立刻爆紅。
2018年底,宣布參加總統大選,4個月後,經過兩輪投票,澤倫斯基當選烏剋蘭總統,以73.22%的得票率刷新瞭烏剋蘭總統選舉的紀錄。支持者視他為烏剋蘭政壇的一注活水,反對者則認為他是個毫無政治經驗的作秀傀儡。
然而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剋蘭,澤倫斯基不但沒有從首都基輔撤離,反而走上街頭以手機直播的方式宣示抗戰到底的決心,從此以對國內、國外各方的演講激勵人心,也爭取世界各國的支持和支援,成為烏剋蘭的英雄,也成為全球矚目的人物。

​譯者簡介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閻紀宇
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普世價值,高山仰止;程序正義,景行行止。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長期從事跨領域翻譯與國際新聞報導、評論工作,現為《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李忠謙
風傳媒國際新聞中心主任。
王穎芝
政大阿文係、國際傳播碩士。網路媒體工作者,相信每個人自有其追尋。
廖綉玉
輔大翻譯所畢業,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記者。
簡恒宇
He joined the Storm Media in 2016.
Since 2018, he has been the deputy foreign editor and reporter covering foreign affairs and diplomacy.
蔡娪嫣
颱大政治係畢業,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記者。
陳艾伶
政大外交係畢業,現為國際新聞編譯/記者。
劉俞妗
「迷途小書僮,國際新聞編譯」。
 

圖書目錄

《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
齣版序
颱灣版序 血色之春談俄烏關係
初版自序
前言 烏剋蘭,俄羅斯的「雅努斯」
 
第一部 蘇聯聯邦製結構裡的烏剋蘭
第一章 是聯邦,還是隻有一個俄羅斯
第二章 史達林與烏剋蘭:權力更迭的場所
第三章 「契卡」和「紅色恐怖」活動的主要場所
第四章 餘糧徵集製的重災區
第五章 爭奪和戰爭的原野
第六章 肥沃的黑土區和災荒頻發區
第七章 蘇聯工業化的核心區和國防重地
第八章 天然氣管道:烏剋蘭的血脈通途
第九章 剋裏米亞:赫魯雪夫「饋贈」的歷史遺產
第十章 戈巴契夫的遺產:「不被承認的共和國」
 
第二部 沙皇專製製度下的烏剋蘭
第十一章 留裏剋:來自海那邊,還是沿河居民
第十二章 基輔羅斯:和平的,還是陰謀的聯閤
第十三章 何處是歸屬:赫爾鬆涅斯,塞瓦斯托波爾
第十四章 「新俄羅斯」:沙皇們的遺產
 
第三部 俄烏與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關係脈絡
第十五章 烏俄國傢關係:難解的歷史之結
第十六章 在同一條軌道上:白俄羅斯和俄羅斯
第十七章 「山地卡拉巴赫」:南高加索的「火藥桶」
第十八章 「史達林問題」:烏俄翻不過去的歷史一頁
第十九章 獨立和自由是風:歷史上的西烏剋蘭問題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澤倫斯基的蛻變,和他要傳達的訊息   郝明義
澤倫斯基的演講外交與地緣政治   尹麗喬
俄羅斯入侵烏剋蘭大事紀
 
1. 讓烏剋蘭人民不再哭泣
澤倫斯基就職演說。
20 May 2019
 
2. 為瞭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傢奮鬥瞭數百年
《烏剋蘭國傢主權宣言》30週年紀念日演說。
16 July 2020
 
3. 基輔羅斯是我們歷史的母親
基輔羅斯基督教化日演說。
28 July 2021
 
4. 二十一世紀沒有所謂的「外國戰爭」
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演說。
19 February 2022
 
5. 一道新鐵幕降下的聲音
俄羅斯入侵烏剋蘭首日演說。
24 February 2022
 
6. 我們不會害怕捍衛自己的國傢
俄羅斯入侵烏剋蘭次日演說。
25 February 2022
 
7. 撐過一個可能阻止歷史前進的夜晚
波羅結核電廠攻防演說。
4 March 2022
 
8. 不刻意追求偉大,但在戰爭中變得偉大
緻英國國會演說。
8 March 2022
 
9. 這是歷史的使命
於波蘭眾議院演說。   
11 March 2022
 
10. 不要停止幫助烏剋蘭
於加拿大國會演說。
15 March 2022
 
11. 世界的領導人也就是和平的領導人
緻美國國會演說。
16 March 2022
 
12. 你們又躲進一道牆後麵瞭
緻德國聯邦議院演說。
17 March 2022
 
13. 行兵之極,至於無形
讓敵人無從預料我們。
18 March 2022
 
14. 多行不義,必自斃
俄羅斯會摧毀過去25年他們自己建立的一切。
18 March 2022
 
15. 我們不要失去共同的機會
緻瑞士人民演說。
19 March 2022
 
16. 你們將帶著這個答案活下去
於以色列議會演說。
20 March 2022
 
17. 一定要阻止那個人
緻義大利眾議院演說。
22 March 2022
 
18. 距離其實並不存在
於日本國會演說。
23 March 2022
 
19. 信念的價值高於鮮血換來的利益
於法國參議院、法國國民議會與巴黎議會的聯席會議演說。
23 March 2022
 
20. 所有的可能性都在檯麵上瞭
於北約峰會演說。
24 March 2022
 
21. 現代歐洲奠定於明確的原則
於瑞典國會演說。
24 March 2022
 
22. 沒時間猶豫瞭
於歐盟高峰會演說。
25 March 2022
 
23. 沒有人能掩藏國傢的利益
這周的計畫非常忙碌,沒有人能把烏剋蘭利益藏在政治機構之中。
28 March 2022
 
24. 不要讓一塊岩石從歐洲脫落
於挪威國會演說。
30 March 2022
 
25. 從海上捍衛全世界的自由
於澳洲國會演說。
31 March 2022
 
26. 我們有權談論那些遲疑不決的人
讓俄羅斯軍隊所犯的戰爭罪行,是這類邪惡在地球上最後一次亮相。
3 April 2022
 
27. 俄羅斯的責任必須要追究
於聯閤國安理會演說。
5 April 2022
 
28. 基輔現在是全球民主首都
我們知道要為什麼而戰,我們竭盡所能贏得勝利。
6 April 2022
 
29. 製裁仍然不夠
如果沒有真的能打擊俄羅斯的係列製裁措施,莫斯科會以為全世界默許其攻擊。
7 April 2022
 
30. 這不應該是新的溫泉關戰役
於希臘議會演說。
7 April 2022
 
31. 烏剋蘭有勇氣保衛自己
於芬蘭議會演說。
8 April 2022
 
32. 他們不知道我們真正的力量
在這場戰爭的 50 天裡,烏剋蘭成為整個自由世界的英雄。
14 April 2022
 
33. 請不要讓憤怒從內部將我們摧毀
復活節祝賀。
24 April 2022
 
34. 邪惡終究會結束
緬懷二戰死難者悼念和解日演說。
8 May 2022
 
35. 援助烏剋蘭戰後重建的理由
於G7領袖視訊會議演說。
8 May 2022
 
36. 雖然被擋在歐洲門外
緻法國高等學府學子演說。
11 May 2022
 
37. 勇敢是我們的民族特性
於大西洋理事會傑齣領導者頒獎典禮演說。
12 May 2022
 
38. 每一天都要縮短戰爭的日子
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盡其所能息兵罷戰。
13 May 2022
 
39. 烏剋蘭和全球糧食安全
支持烏剋蘭,意味著避免全球性饑荒。
14 May 2022
 
40. 讓全世界對烏剋蘭保持最大程度的關注
隨著戰爭延續而變得更加重要的任務
15 May 2022
 
41. 成為自己生命的主體
以視訊方式嚮美國大學協會發錶演說。
16 May 2022
 
42. 烏剋蘭需要烏剋蘭的英雄活著
棄守馬裏烏波爾當晚的演說。
17 May 2022
 
43. 我們需要新的卓彆林
於第75屆坎城國際影展演說。
17 May 2022
 
44. 俄羅斯會虛構更多「神奇武器」
俄羅斯正試圖尋找他們的「神奇武器」,這清楚錶明他們的入侵徹底失敗,也顯示他們不敢承認自己犯瞭災難性的錯誤。
18 May 2022
 
45. 我給各位的一些問題
緻烏剋蘭高等教育機構學生演說。
19 May 2022
 
46. 不要讓殺人犯稱你為兄弟姊妹
於美國第九十屆市長會議演說。
4 June 2022
 
47. 為未來而戰和為過去而戰
緻英國高等學府學生演說。
10 June 2022
 
48. 我們與你同在,願你與我們同在!
於捷剋議會演說。
15 June 2022
 
49. 我們比任何俄羅斯飛彈都更強大
俄羅斯侵略烏剋蘭第158天的演說。
31 July 2022
 
50. 聯手建立一個新的全球安全架構
自由的脆弱性隻能透過聯閤行動來保護,因此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全球安全架構。
3 August 2022

圖書序言

  • 規格:普通級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圖書試讀

《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剋蘭》
颱灣版序  血色之春談俄烏關係
 
俄烏關係有幾個死結。第一個死結:俄羅斯說,烏剋蘭自古就不是個國傢,就是附屬於基輔羅斯的;烏剋蘭說,烏剋蘭土地上最早的國傢是烏剋蘭而不是俄羅斯。雙方對土地和國傢的這種認定導緻瞭目前不可緩解和消失的對抗與衝突。
第二個死結:雙方對各自民族的形成都自成一說並堅持己說。俄羅斯認為是先有俄羅斯民族,隨後纔派生齣小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剋蘭認為,他們是最早居住於此地的人、部族,因此是先有的烏剋蘭民族,俄羅斯民族是外來的,是入侵到聶伯河沿岸來的,極盡殺伐之事。
第三個死結:雙方對各自的文化文明的看法嚴重對立。俄羅斯認為他們的文化基於在剋裏米亞接受洗禮的東正教。而烏剋蘭認為他們的文化文明要早於俄羅斯人,東正教是最早屬於他們的。
第四個死結:雙方對各自國傢的發展、歷史進程持有相嚮而立的立場。俄羅斯認為,烏剋蘭是「荒原」、是「貧瘠之鄉」,它的發展、進化都是俄羅斯傾注全力的結果,基輔羅斯,俄羅斯帝國,蘇聯,俄羅斯是烏剋蘭的「恩主」,是解放者、拯救者。而烏剋蘭認為烏剋蘭的發展、發達是烏剋蘭人自己創造的,俄羅斯是剝削者、剝奪者、災難製造者。
第五個死結:雙方在政治和戰略決策上分歧不可彌閤。俄羅斯認為美國和北約是非正義的,掠奪者,要消滅俄羅斯國傢的。而烏剋蘭認為,俄羅斯是要兼併自己的,是要恢復俄羅斯帝國、蘇聯對烏剋蘭的壓榨和統治的,俄羅斯堅持要烏剋蘭成為自己的領土,因此把烏剋蘭選擇北約和美國等西方國傢作為盟友視為背叛俄羅斯的大孽不道,而烏剋蘭不再選擇俄羅斯為盟友和依靠,轉而選擇北約和美國等就當作瞭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希望。
第六個死結:俄烏雙方在黑海和「大黑海戰略區」上的決策完全對立。俄羅斯自認為應對黑海有控製權,這是祖先遺留下來的建國遺產,而要控製黑海,建立「大黑海戰略區」,沒有對烏剋蘭土地的占有和對烏剋蘭國傢的掌控是做不到的。這是國傢利益爭奪的底線。
這六個死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使俄烏成瞭生死冤傢。它們既解不開,俄烏雙方又都不想不願不能真正解開。
死結不解,這地區動亂和對抗不會停止。若是解開,動亂和對抗也不會停息。
還有一點,烏剋蘭人中的哥薩剋血統很普遍,這是個歷史上桀驁不馴,又對聖彼得堡時歸順時反抗的居民。烏剋蘭的哥薩剋不會屈於武力。
在今年春暖花開之時,儘管烏俄關係日趨緊張,北約、歐盟和美國與俄羅斯在烏剋蘭的對峙也不祥之兆頻發。當時,極少有人預測烏俄之間會發生一次嚴重軍事衝突,我的看法也是打不起來。極大的可能是:這是俄羅斯要在烏剋蘭本土重演兼併剋裏米亞的預警、前奏麯。這對俄羅斯來講是輕車熟路,代價不大的手段。如果如是,這次兼併不會像剋裏米亞那樣平靜,東南部還有大量烏剋蘭人,烏剋蘭其他地區也會抗議動亂不止。那時,俄羅斯將處於動蕩中的烏剋蘭本土。
遺憾的是,俄羅斯在烏剋蘭的堅持申請加入北約已經突破瞭俄羅斯國傢安全的底線的理由下,還是對烏剋蘭發動瞭突然的「特別軍事行動」。
於是,一個鮮花爛漫的春天不僅在烏剋蘭-俄羅斯的土地上,而且在北約、歐盟泛濫起瞭血色。
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至今已持續瞭半年之久,雙方仍交織著,難解難分。烏剋蘭與北約、歐盟、美國的關係日趨緊密和強度軍事化。而俄羅斯也在改變,深化對烏剋蘭、對北約、歐盟和美國的政策。
本書不是寫二〇二二年這個血色春天的,它講的是歷史、故事,想為讀者揭示的是烏俄兩國韆年的恩怨情仇,試圖為關心基輔問題的人提供一個歷史的標尺,一個更為廣闊的時代背景。
我不是政論傢,不是國際問題專傢,我隻是個研究烏剋蘭和俄羅斯歷史的人。
是為颱灣版序。
 
聞一
二〇二二年八月十二日
於北京南橫陋室


《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摘自〈澤倫斯基演講外交與地緣政治〉   
尹麗喬(哈佛大學政府係博士,颱灣大學大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及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政治人物不一定是齣色的演說傢。德國首相梅剋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至於歷史上的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等,皆不以其演說修辭的齣色華麗聞名。現任的美國總統拜登演說時甚至常會口吃。羅馬時代的著名政治傢及演說傢西賽羅,曾注意到雅典之外的希臘城邦的領導人中,善於修辭的政治傢鳳毛麟角《布魯圖斯·五十》。中國歷史上,領導人中齣色的演說傢似乎也不多。春鞦戰國的蘇秦、張儀、惠施、公孫龍以降,遊說之風在大一統的王朝下不甚繁盛。近代,蔣介石的演說中規中矩,而毛澤東的演說則是鄉音濃重。孔子曾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裏仁第四》傳統的儒傢思想中,演說的技巧似乎隻是政治上的雕蟲小技。華麗的文藻,豈能安邦定國?
在「君子訥於言」這一點上,東西方哲學傢似乎有不同的見解。亞裏士多德曾撰寫過《修辭學》,是西方世界的對演說最早的係統性分析之一。說服民眾,從亞裏士多德的角度來說,是政治傢不可迴避的責任之一。羅馬的西賽羅則於《布魯圖斯》,討論分析羅馬共和國的演說藝術及歷史。西賽羅本身,就是歷史上最傑齣的演說傢之一 。東西方相較之下,尤其是在近代,西方政治人物中傑齣的演說傢似乎更為常見。美國總統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對撫平美國內戰後的傷痕,團結美國人民重建民主共和政體起瞭重要作用。邱吉爾的演說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給予瞭英國民眾及自由世界的國傢勇氣與希望,對最後打敗納粹陣營,起瞭不可磨滅的作用。美國的甘迺迪總統,也是著名的演說傢;他在柏林的演說,激勵瞭世界各國在冷戰核武的陰影之下繼續追求嚮往自由民主。1897年,邱吉爾在他23歲時撰寫過一篇(未正式發錶)分析演說藝術的文章(The Scaffolding of Rhetoric;《修辭的架構》) 。文中,邱吉爾認為,演說的藝術是人類最珍貴的天賦。掌握修辭之力量(the power of rhetoric)的人物,比大國的君主擁有更穩固的權利。就算他/她被自己的同黨所拋棄,被他/她的朋友所背叛,喪失他/她的官位,但隻要他/她擁有修辭的力量,他/她就仍然是一股不可被忽略的力量。
有趣的是,從歐洲萌芽的國際關係研究 ,在對修辭演說的態度上,似乎更偏嚮東方的視角。國際關係理論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中的現實主義者(realists),著重於實力及利益實力對國際政治的影響。文字,情感,渲染,從現實主義者的角度來說,對國際關係沒有重要影響。國際關係中自由主義理論(liberalism))的大師,如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討論軟實力(soft power)的著作中,對演說修辭的分析討論也非常有限。再進一步說,經濟學傢,常討論所謂的空口白話(cheap talk)問題,認為「光齣一張嘴」,沒有可信度。國與國之間, 為瞭各自的利益,常有相互欺騙的誘因。  因此,單單文字修辭在國際政治中是沒有說服力的。不管是經濟製裁,還是調動軍隊,重要的是具體的作為。
國關理論傢與哲學傢的爭論之餘, 大多數的國際政治分析傢都會同意烏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演講在俄烏戰爭中發揮瞭作用。戰爭剛開打的兩週內,澤倫斯基對十個不同國傢的議會以視訊發錶演說。幾乎每一場演說,各國的議員都報以熱烈的起立掌聲 (standing ovation)。澤倫斯基敘事(narrate) 及控製國際輿論(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的能力一流, 不止激勵烏剋蘭人民士氣,同時鼓勵世界各國嚮烏剋蘭伸齣援手;莫斯科方麵, 十分驚訝西方各國在戰爭開打之後,竟會如此迅速的對俄國實行前所未有的廣泛製裁。  為什麼澤倫斯基的演說會有如此的魔法?國關理論傢與哲學傢不是常認為演說修辭不過是華而不實的雕蟲小技嗎?我們可以以什麼架構來分析評價澤倫斯基的演說?演說修辭在地緣政治中有何意義?
澤倫斯基在2022年3月8號緻英國國會演說時,大段的引用瞭邱吉爾1940年6月4日 反抗納粹德國《我們將戰鬥到底》(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的著名演講(請見下文的討論)。 因此,我們可推斷,邱吉爾的演說對澤倫斯基應有一定的影響。如前文所提及,邱吉爾曾於1897年著文討論修辭的藝術。以邱吉爾的分析架構,來研究澤倫斯基的演講, 自然不過。邱吉爾在他的文章中闡述瞭成功演說的幾項要素: 用字遣詞精準(diction)、 論點層層堆砌(accumulation of arugments)、 比喻巧妙(analogy)、 及語言華麗鋪張(extravagance of language)。
 
用字遣詞精準
 
邱吉爾認為, 成功的演說沒有比用字遣詞的精準更重要的議題。演說中的每個字都必須要充分完全錶達講者的意思,沒有任何的空間去做任何的替換。  我們都知道澤倫斯基是一位非典型的政治人物; 喜劇演員齣身(甚至曾在劇中扮演過烏剋蘭總統), 當選總統之前沒有任何政治經驗。 不令人意外,他的演說也是不落窠臼。和一般政治人物相比,澤倫斯基用字直率,不咬文嚼字,甚至可說是不顧一般的外交禮儀。在俄烏戰爭爆發的次日(2022年2月25日),澤倫斯基對烏剋蘭民眾及各國演說時提及:「今天我問過27位歐洲領袖,烏剋蘭是否會加入北約?我開門見山地問,但每一位領袖都心懷畏懼,不願迴答。」 這可是直接將機密的外交對話嚮大眾公開!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17日緻美國國會演說時,則是直白地呼籲拜登總統負起組織抗俄國際聯盟的責任:
 
  你是這個偉大國傢的領導人。
  我希望你成為世界的領導人。
  成為世界領袖則意味著成為和平的領袖。
 
而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17日緻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 演說,更是不假詞色,一開場就直斥德國的軟弱:
 
  你們又躲進一道牆後麵瞭。
  不是柏林圍牆(Berlin Wall)。
  而是在歐洲中部,在自由和奴役之間矗立的一道牆。
 
躲在牆後,澤倫斯基認為,德國纔可假裝沒看見烏剋蘭人民的苦難,不介入俄烏戰爭。下文, 澤倫斯基繼續批評德國。「(德國)拖延烏剋蘭加入歐盟。」「當我們要求採取預防性製裁時...我們感受到的則是阻力。」「如果你們還記得柏林空運(Berlin Airlift) 對你們的意義...我們的領空隻有俄羅斯的飛彈與炸彈。」澤倫斯基一點情麵不留,完全不迴護德國。華盛頓郵報因而將澤倫斯基緻德國聯邦議院的演說形容為「嚴厲苛刻」(scathing)。  颱灣的讀者們可否想像颱灣的領導人演說時要求他國負起領導國際社會的責任或斥責他國的懦弱及無所作為?
 
澤倫斯基直率的用字遣詞是他獨特演說風格的重要部分。澤倫斯基的語言, 如同大棒(bludgeon) 一般,將西方政治人物和輿論打醒,逼迫西方直視烏剋蘭的苦難。 俄烏戰爭開打之前,西方一般民眾對烏剋蘭非常陌生,可能連烏剋蘭的地理位置都不甚清楚。  澤倫斯基的一大挑戰是西方民眾的冷漠和國際政治的算計。如果不以直白清楚的語言震懾各界的情感,拉近烏剋蘭與西方民眾的距離,澤倫斯基很難調動西方各國幫助烏剋蘭。 我們可能會認為澤倫斯基演說的修辭不符常規,不遵從一般外交語言的守則。不過,澤倫斯基的用字遣詞其實有很強的目的性, 精確的打中國際輿論的「七寸」。
 
論點層層堆砌
 
邱吉爾認為, 好的演說一定要高潮迭起。而演說要達到高潮,依靠的是意像及聲調的迅速承接演替...演說的重點在演說結束之前就已清楚無疑。  澤倫斯基於2022年3月8日緻英國國會的演說,將邱吉爾的這一點演繹的淋灕盡緻。演說中,澤倫斯基將烏剋蘭保衛國土的戰役比做二戰時的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以十三幅圖像勾勒齣俄軍的殘暴,烏剋蘭人民的英勇,及西方的軟弱:
 
  開戰第一天淩晨 4點,敵人對我們發射巡弋飛彈。
  每個人都從睡夢中驚醒...
  第二天,我們從空中、從陸地、從海上抵禦攻擊...
  第三天,俄羅斯部隊公然嚮平民與公寓開火...
  第四天,我們拘禁瞭數十名戰俘,但我們並沒有失去尊嚴,
  並沒有淩虐他們...
  第五天,我們的恐怖遭遇更加惡劣,從城市到小鎮都受害。
  殘破的街區。炸彈、炸彈、炸彈、炸彈。從民宅、學校到醫院都受害。
  第六天,俄羅斯飛彈擊中「娘子榖大屠殺」(Babyn Yar)遺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在此地處決瞭10萬人...
  第七天,我們看到俄羅斯連教堂也不放過,而且使用炸彈與火箭!
  第八天,俄羅斯戰車對一座核電廠開火...
  第九天,我們旁觀北約成員國的一場會議...北約運作
  無力,甚至無法關閉烏剋蘭的領空。
  第十天,在遭到佔領的城市,赤手空拳的烏剋蘭人上街抗議,
  擋下裝甲。
  第十一天,當住宅區遭到轟擊,當爆炸摧毀瞭一切,
  當兒童癌癥醫院的病童被迫撤離受創的院區,
  我們明白:烏剋蘭人都是英雄,成韆上萬的烏剋蘭人,
  整座城市,從兒童到成年人,都是英雄。
  第十二天,俄羅斯部隊陣亡超過10萬人,連將軍也無法倖免。
  第十三天,在遭到俄羅斯佔領的馬裏烏波爾 (Mariupol),

  一個孩子死瞭,死於嚴重脫水。
 
澤倫斯基的十三幅血淋淋的圖像, 深得「殘酷現實主義」(brutal realism)的精髓;層層意像,堆砌齣清楚有力的訊息,激起西方各界的義憤,鼓勵英國升高對俄國的製裁。接下來,澤倫斯基藉鏡丘吉爾,繼續以類似的演說技巧,「轟擊」聽眾的情感道德價值。丘吉爾在1940年6月4日,曾於英國下議院發錶著名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 揭示瞭大不列顛抗擊納粹的決心:
 
  我們要堅持到最後。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作戰,
  我們將以越來越強大的信心和實力在空中作戰,
  我們將保衛我們的島嶼,無論代價如何。
  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我們將在登陸地上戰鬥,
  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道上戰鬥,我們將在山丘上戰鬥;
  我們決不投降!
 
  澤倫斯基於英國國會引用修改瞭丘吉爾的上述文句:
 
  我們要在海洋上戰鬥,我們要在天空中戰鬥;
  我們要捍衛國土,代價在所不惜。
  我們要在森林中、田野上、海灘上、城市與鄉村中、街道上戰鬥,
  我們要在山丘上戰鬥⋯我還要加上:我們要在廢土堆上戰鬥,
  在卡爾繆斯河與聶伯河的河岸上戰鬥!
  我們絕不投降!
 
  全場起立,掌聲如雷。……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