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的未來能飛翔 (電子書)

孩子,你的未來能飛翔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蔣馨
图书标签:
  • 儿童教育
  • 亲子关系
  • 未来教育
  • 梦想
  • 成长
  • 励志
  • 电子书
  • 少儿
  • 教育
  • 思维拓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母親寫給兒女的55篇家書,也是美麗的散文與心靈小品

  ◎不論幾歲,你的人生都有美夢成真的可能。人人都有無限潛力,成為一位圓夢的英雄。
  ◎這本書是寫給自己兒女,也寫給天下兒女。孩子,讓我們做自己的英雄,一起飛翔!
  ◎不論是慵懶的午後,還是無聲的午夜,打開書籍便能一點一點沉靜,找回初心。

  「我存在──這是永恆驚喜,生命的驚喜。」──泰戈爾

  在職怨職,抱怨生活,抱怨教育的缺失,
  卻從來沒有偉大眼光?!
  透過閱讀與創作,心中有了美夢,
  從此不再抱怨這個世界,不再以自卑心態看自己,
  就這樣日子開始有色彩,有雙翅膀在飛翔。

  你是光明之子,要看自己為神的孩子,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吃苦是最美的作品,
  點燃內在那盞明燈,為生命做富足的人,
  珍惜時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正直、自強、喜悅,成就美好的一生。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孩子的未来: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终身学习的能力》(电子书)的图书简介: --- 《孩子的未来: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终身学习的能力》(电子书) 一本面向当代父母的深度指南,旨在帮助您构建孩子面向21世纪的内在力量。 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迭代的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具备应对未知挑战的生存智慧。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家庭环境中,系统性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驱动力。这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本充满实用工具、案例分析和深刻见解的行动手册,旨在引导父母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赋能者”而非“控制者”。 核心理念:从“告诉”到“引导” 本书认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过度强调标准答案和外部评价,这极大地压抑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将其转化为持续学习的内驱力。书中详细剖析了独立思考的构成要素——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并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思维方式的具体方法。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理解未来世界的底层逻辑 本部分首先为父母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未来教育图景。我们探讨了自动化、人工智能和全球化对传统职业结构的影响,强调了软技能在未来职场中的决定性作用。 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不再是特定年龄段的任务,而是贯穿一生的生存技能。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让他们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而非能力的终结。 知识的“保质期”: 面对知识快速过时的新常态,本书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关注“元认知”(Metacognition)——即“知道自己如何知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孩子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评估信息可靠性的基石。 数字素养与信息甄别: 在“信息茧房”日益加固的时代,培养孩子辨别虚假信息、理解算法偏见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提供了与孩子讨论社交媒体、新闻源的实用对话框架。 第二部分:独立思考的家庭实践蓝图 独立思考并非天赋,而是一系列可以通过练习强化的思维习惯。本书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家庭活动和互动策略。 提问的力量: 我们将教会父母如何从“为什么是这样?”的封闭式提问,转向“如果……会怎样?”的开放式探索。书中收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龄前、小学、初中)的“思维激发问答清单”。 决策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的最终体现是做出负责任的决策。本书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小摩擦(如零花钱分配、周末活动选择),指导家长如何逐步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体验决策的后果与责任。 逻辑推理与辩论基础: 介绍如何将家庭讨论转化为温和的“思辨沙龙”。通过角色扮演和“正反方观点交换”,训练孩子理解复杂问题的多面性,并以逻辑而非情绪进行表达。 第三部分:驱动终身学习的内在引擎 如何确保孩子不是因为外部奖励(如高分、表扬)而学习,而是因为内在的渴望和满足感而学习?本部分聚焦于动机的构建。 兴趣的挖掘与深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将一时的“喜欢”转化为深度的“钻研”?本书提出了“T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鼓励孩子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选择至少一个领域进行深度探索。 “心流”体验的营造: 深入解析了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理论,并指导父母在家中设计能够让孩子完全沉浸其中、挑战与技能完美匹配的学习环境。 失败的再定义: 强调“韧性”(Grit)在长期学习中的作用。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展示如何优雅地面对挫折,并将“我不会”转化为“我暂时还不会”。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使用“过程赞美”替代“结果赞美”,以巩固孩子的努力习惯。 第四部分:家长角色的转变与自我成长 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自己。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孩子,需要父母首先放下“全知全能”的包袱。 放下控制欲: 本部分探讨了父母的焦虑如何转化为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并提供了具体的沟通技巧,帮助父母学会倾听,真正理解孩子在面对挑战时的真实感受。 成为孩子的“学习伙伴”: 鼓励父母主动学习新事物,与孩子共同探索不熟悉的领域。这种“共同学习”的姿态,比任何说教都更有说服力。 构建支持性环境: 从家庭时间安排、阅读习惯的塑造,到家庭规则的制定,本书提供了一整套系统化的家庭环境设计原则,确保家庭氛围是滋养独立性和求知欲的温床。 结语:为不确定的未来做最好的准备 《孩子的未来: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是一套即时生效的“速成秘籍”,而是一份长期的、充满智慧的投资计划。它帮助父母认识到,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宝贵财富,不是未来的职业蓝图,而是他们自己规划人生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对世界永不枯竭的好奇心。 适合人群: 关注教育本质、渴望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的学龄前至初中阶段孩子的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致力于个人成长的成年人。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蔣馨


  學經歷:
  彰化師大諮商輔導學士
  紐西蘭梅西大學企管碩士
  從事教育工作20年
  現為自由作家,畫家

  作者是一位母親,透過寫信於兒女,同時勉勵天下兒女。
  你有無限的潛力,只要付出決心與行動,不管幾歲,
  人人可以飛翔,可以美夢成真。

 

图书目录

01 一位快樂母親
02 你如好花歌唱
03 你是光明之子
04 重覆練習成為專家
05 熱愛運動
06 你可以成為傑出的人
07 讓藝術充實你的心靈
08 心存正確信仰與思考
09 父愛是生命之水
10 自我肯定,做個有價値的人
11 上哈佛眞正學習到的
12 比馬龍效應──偉大的期待
13 養成讀世界好書的習慣
14 如何避免樹敵,增加好友
15 爸爸媽媽的平淡婚姻生活
16 看自己為神的孩子
17 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
18 吃苦是我最美的作品──江孟芝
19 條理細心精準──天堂的法則
20 你有偉大的目標嗎?
21 母親的心
22 媽媽的父親是一粒麥子
23 點燃內在那盞明燈──稻盛和夫
24 為生命做富足的人──桑戴.阿得拉加
25 將惡夢築新夢──牛頓
26 你可以奉獻什麼
27 能付出就是有用的人
28 改正破壞性的習慣
29 每人為家煮一道愛的料理
30 說出「我一定可以做到」來塑造自己
31 給女兒的信中信
32 兒子,我看見你的亮點
33 從新冠肺炎學到什麼
34 在瘟疫中正直、自強、喜悅
35 工作成就美好的一生
36 把容易的事做好
37 愛要及時道歉
38 珍惜時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39 做得比別人好
40 跨越過度安全舒適區
41 你與幸福成功有約
42 請握住愛情
43 偉大夢想應建立在多數人幸福上
44 向自己生命提問
45 讓英文成為一輩子的天使
46 祝你生日快樂
47 建立一生一世相守的家
48 用緩慢輕鬆的儀式開始你的工作
49 十年內要做什麼
50 寫信給自己的大哥
51 李uncle 的一席話
52 一位母親的禱告:全人類最需要是和平
53 成為造福的人
54 每天打掃心靈之屋
55 生命意義在勇敢承擔責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51877
  • EISBN:978626715188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4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人人可以飛翔,可以美夢成真


  「為什麼要寫書出書?」有人問我。問得好。

  我的回答:

  「閱讀本身產生偉大的力量,在網路時代,能夠分別時間閱讀的人,常是傑出的領袖,因有宏偉的思考與正確的為人處事信念。喜歡閱讀的人,因常沉浸在偉大思考中,他的人生日趨成功順利偉大。」

  我曾是老師,從事教育工作20年。雖教育英才,當時沒有養成看心靈書籍的好習慣,常常在職怨職,抱怨生活,抱怨教育的缺失;卻從來沒有偉大眼光,如法國大仲馬說的:「整個世界在呼喊:我們需要英雄的出現。不要苦苦的找尋這個人了,他就在你的手中—這個人就是你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

  是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這些句話,是我從靜心閱讀所獲得的座右銘,由於養成閱讀好習慣,我的平庸生命開始做美夢:成為世界級的作家與畫家。從此生命因心中有美夢,不再抱怨這個世界,以自卑心態看自己,就這樣日子開始有色彩,有雙翅膀在飛翔。

  曾經在生命低谷中,讀遍圖書館所有心靈勵志的書籍,從中得到向上爬起來的力量,再度回到生命的靑草地上;當時就立下心志:要當一位心靈勵志作家,書寫文章去激勵人心,讓他們活出更好更卓越的自己。

  我在60歲才開始出版人生第一本書,但年齡永遠無法成為我成世界級作家的障礙;61歲(明年2023年)才預備人生的第一次畫畫展覽,我的心依然年輕,摩西奶奶77歲才開始畫畫,我還年輕;我的畫家夢想,會像摩西奶奶開花綻放,美麗人生。

  人人都可以美夢成眞的。人的潛能無窮,只要去行動,就有魔力與天才做自我突破,有雙大能翅膀飛翔在生命天空,去創造生命的奇蹟。

  人要如何成功,美夢成眞是需要被導引的。洛克菲勒是美國石油大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在忙碌事業中仍抽空寫家書於一雙兒女。所以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富超過六代。洛克菲勒所寫的家書激勵他的兒女,其實也激勵讀者的我。他寫家書傳承生命之道,影響我以家書做為心靈勵志文章的風格。

  家是人間天堂,是培養偉人英雄的搖籃,我愛家,家豐富溫暖我的生命。由於自己是位母親,有一女一兒,藉著寫家書於兒女,傳承生命的眞理生命與道路。這本書是寫給自己兒女,也寫給天下兒女。

  希望我人生第一本書《孩子,你的未來能飛翔》,成為你的心靈的好朋友,我們在書上相遇,彼此鼓勵造就,不論幾歲,你的人生是可以美夢成眞,你有無限潛力,成為一位圓夢的英雄。

蔣馨 2022/05/20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设计选择也相当值得玩味。大片的留白和不规则的段落划分,营造出一种疏离而又专注的阅读氛围。这确实突显了文字本身的重量,让人不得不放慢速度,逐字逐句地去咀嚼。但同时,也让我感到作者似乎对目标读者群的阅读习惯缺乏足够的考虑。现代读者,尤其是电子书的读者,习惯了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快速获取。这种极端的留白和偶尔出现的长句,让阅读的流畅性受到了不小的干扰。我几次需要回溯阅读同一段文字,以确保没有遗漏掉作者的细微转折。这让我思考,作者是否更倾向于将这本书定位为一种艺术品,而非大众化的自助读物。如果它主要面向的是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哲学基础,或者对现有教育体系感到不满,寻求替代性思维模式的人群,那么这种设计是恰当的,它用形式来呼应了内容的反叛性。

评分

整本书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地图,而非一条明确的航线。它没有告诉我“你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不断地在提醒我“你的未来可以不是你现在想象的那样”。这种强调潜能和无限分支的理念,对于一个从小被教育要“目标明确”的读者来说,既是一种解放,也是一种挑战。解放在于,它允许失败和偏离轨道,认为每一次偏离都是在探索新的地形;挑战在于,如果没有一个既定的参照物,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正确地”探索?书中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定义被彻底颠覆了,作者似乎暗示,只要过程是真诚的、是基于自我意愿的,那么结果本身就没有好坏之分。这种观点非常超前,但也要求读者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抵御外界的评判标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用“心”去阅读,而不是用“脑子”去分析的书籍。

评分

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构建“未来”概念时所使用的语言风格。它非常诗意,充满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天空、河流、种子、土壤。这种文学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像是一首散文诗集,而不是一本严肃的教辅读物。然而,这种高度的象征性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具体实践的落地性几乎为零。比如,当我们谈论到“自我认知”这个核心主题时,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像观察星辰一样观察自己内在的波动”,这固然充满了美感,但对于一个正在为升学压力感到焦虑的青少年读者来说,这种描述可能显得过于遥远和不切实际。我希望书中能穿插一些更具象的案例分析,哪怕只是虚构的,也好让读者能将这些宏大的概念与现实中的困境进行对接。现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远足,视野开阔了,但当我回到地面上,面对眼前的具体问题时,我发现自己手里并没有太多可以马上应用的“工具”。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带着一种既温暖又充满力量的视觉冲击感。我立刻就被那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吸引住了。拿到手后,我原本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或者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入探讨,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很有指导性。然而,我发现它更多地像是一本关于“心”的哲学探讨。它没有给我任何具体的“如何做”的步骤指南,而是通过一系列抽象的比喻和哲理性的思考,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未来”这个概念。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把一个巨大的、沉甸甸的箱子放在你面前,但并没有告诉你箱子里装了什么,只是让你去感受箱子的重量和材质,然后自己去想象里面的可能性。对于一个渴望清晰路线图的人来说,这可能会让人感到一丝迷茫,但对于喜欢深度思考、享受在字里行间寻找灵感的人来说,这种留白反而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想象空间。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揣摩那些看似简单的句子,它们背后似乎隐藏着非常宏大的叙事结构,但这种结构是松散的、需要读者自己去编织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实在有些难以捉摸,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那些励志书籍那样,有着清晰的起承转合或者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很多章节的过渡显得非常跳跃,前一秒还在谈论宇宙的辽阔,下一秒就转到了对日常生活中微小细节的观察。我尝试着去寻找作者想要建立的逻辑链条,但似乎每一次接近那个核心论点时,它又会巧妙地溜走。举个例子,当作者描述“飞翔”的意象时,我期待的是关于突破限制、挑战权威的激昂文字,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关于如何与风的阻力和谐相处,如何学会“借力”而非蛮力对抗。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很独特,但确实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耐心去适应。我不得不承认,有好几次我都差点放弃阅读,因为它提供的即时满足感太少了,更像是在品尝一壶需要慢慢回味的茶,而不是一口畅饮的汽水。如果期待的是一本轻松易读、能快速解决问题的书籍,那么这本书可能并不适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