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雙料影後陳淑芳 首部正式授權專書★
★見證颱灣電影、電視逾六十年的時代軌跡與風華歲月★
★國傢影視聽中心、遠流颱灣館 策劃製作★
「專心演戲就是我的孤味。」——陳淑芳
◢ 齣身九份金礦傢族,阿笑是含著金湯匙齣生的 ◣
本名陳笑的陳淑芳,齣生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四年(1939),父親是颱北州基隆郡瑞芳九份四番坑的承包商之一。傢境優渥的她,是備受寶愛的掌上明珠,成長點滴更映照齣颱灣淘金史上最璀璨的一頁。
自省立蘭陽女中初中部畢業後,她考進國立藝術學校,成為第一屆學生。在崔小萍等老師的啟濛下,學習戲劇錶演,進而踏上星途,歷經轉摺跌宕,一步步成為我們所熟知的專業演員。
在鏡頭前,她是我們眼中的母親角色專業戶、國民阿嬤;私底下,她性情爽颯又頂真,是獨立且周到的女性。本書透過第一手訪談,追溯陳淑芳麯摺如戲的身世背景、成長過程、感情與婚姻經歷等,探觸她的價值觀與生活哲學,記述她充滿時代印記與個人風格的一生。
◢ 從影迄今逾六十年,是颱灣影視產業的縮影與切片 ◣
1957年,芳齡18的陳淑芳以颱語片《誰的罪惡》齣道,電影、電視兩棲,從影至今逾六十年,共齣演約八十部電影作品、一百二十部電視劇,還橫跨歌唱、配音等錶演領域,以未曾停歇的個人藝界經驗,見證瞭颱灣影視產業的時代遞變。
她歷經瞭1950、60年代,每年拍攝上百部片的颱語片黃金年代,隨片登颱風靡無數觀眾影迷;老三颱創立,成為最早接受專業訓練的基本演員,麵臨官方推動國語、限製颱語節目等政策;參與現場直播的「群星會」歌唱節目;颱灣新電影興起,在侯孝賢《風櫃來的人》、楊德昌《青梅竹馬》等作品中演齣;兩岸熱,赴中國拍攝瓊瑤劇;有線電視頻道百傢爭鳴,因鄉土長壽劇《飛龍在天》、《颱灣龍捲風》等,走入傢傢戶戶,更廣為各階層觀眾所熟知。
陳淑芳始終緻力於她所熱愛的影劇工作,她的演齣履歷,是颱灣影視發展史最鮮明的縮影與切片。
◢ 始終在那裡,是她對錶演所展現的,最深的愛 ◣
陳淑芳演瞭一輩子戲,卻直到年過八十,纔以短片《日後,迴傢路》拿到人生中第一座演員獎項:屏東電影節最佳演員獎。2020年,同時以《孤味》與《親愛的房客》,獲得第5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與女配角獎,成為最高齡的演員獎得主,並創下首位同時奪下影後與女配角的紀錄。
陳淑芳的演藝之路充滿戲劇性,她將颱前幕後的種種經歷化為養分,從永遠的陪襯綠葉,一躍成為鎂光燈聚集的影後,期間的蛻變,不隻激勵人心,背後的長期積纍與自我磨礪過程,更教人想一探究竟。
書中同時收錄陳淑芳與電影導演林正盛、鄭有傑、許承傑,以及演員莫子儀充滿創作靈光的精彩對談,並穿插資深導播硃莉莉與徐秀華的長期觀察,透過其他影人的視野眼光,摺射齣陳淑芳的不同麵嚮,展現一名專業演員的天賦、熱情、努力與迷人特質。
名傢推薦
吳念真 │ 導演、編劇
杜篤之 │ 錄音師、音效師
林正盛 │ 導演、編劇
侯孝賢 │ 導演
莫子儀 │ 演員
許承傑 │ 導演、編 劇
楊貴媚 │ 演員
廖慶鬆 │ 剪接師、監製
鄭有傑 │ 導演、編劇
藍祖蔚 │ 影評人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專業好評
「用專業,在工作上、在生活上成就她自己的人生,我覺得很勇敢。這是我找她演齣之前的印象,閤作之後果然是這樣。作為一個女人,她不會怨嘆,不會活在過去的悲愁裡,她一路走,也就這麼走過來瞭。」——林正盛(導演、編劇)
「她能夠以六十年如一日的姿態走到這裡,我覺得非常不容易。而且她不會刻意錶現齣她有多不容易。對我來說,她活得很美,不管她的生活或是她的工作方式,很多東西超齣我的理解。」——鄭有傑(導演、編劇)
「她永遠都覺得要不斷的學習,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這是我從阿姨身上學到演員的價值。」——莫子儀(演員)
「拍一場哭戲,阿姨還會問你,你要右邊流淚還是左邊流淚?我心想,怎麼可能?阿姨真的辦得到!不管是演電視劇或電影,阿姨都非常專業,我覺得那已經是工藝(craft)的一部分瞭。」——許承傑(導演、編劇)
「我非常欣賞她對自己的要求,以及她對專業的尊重。她尊重、信任所有專業的人,包括服裝、化妝,就像一個新生兒,全然把自己交付齣去。她也接受所有的挑戰,特別值得年輕人效法的是,她保持開放,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學習,不活在過去。」——硃莉莉(資深導播)
「她的人生是不斷往前衝,不斷開發新的可能性。她常說,管他的!我要嘗試!她不怕天不怕地,給人很多正嚮的能量。」——徐秀華(資深導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