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疫後最新增訂版】 (電子書)

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疫後最新增訂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儷瑾
图书标签:
  • 巴塞隆納
  • 高第
  • 西班牙
  • 旅遊指南
  • 電子書
  • 深度遊
  • 官方導遊
  • 疫後旅遊
  • 加泰隆尼亞
  • 建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巴塞隆納旅遊指南No.1!
疫情後最新內容增訂,封面重新設計,紀念首版上市10週年!

高第家鄉、建築瑰寶、美食之都、藝術人文薈萃之地、
加泰隆尼亞之光、西班牙第一觀光大城、全球十大旅遊城市……
這些都是巴塞隆納,但巴塞隆納也不只如此。
跟著官方導遊,體驗「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巴塞隆納」!

  ◆疫後最新增訂版內容:新增人氣餐廳店家、刪除疫情期間關門店家餐廳、新增熱門景點(如:《風之影》、《海上教堂》等暢銷小說提到的地方……)、增補高第聖家堂最新修建進度,以及巴塞隆納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轄下全球創意城市網絡(Creative Cities Network)「創意城市文學之都」等全新內容……

  ◆第一本由出身台灣、移民西班牙超過30年、定居巴塞隆納20餘年的專職中文官方導遊所寫的巴塞隆納旅遊專書!

  ◆精心規畫9條漫步路線和14處周邊景點,從老城哥德區到新興濱海區,從繁華市中心到近郊遺世城鎮,深入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私房景點、名勝遺產、人氣店家!

  ◆附各區地圖、景點標示和店家資訊,方便參考查索!全彩地圖由巴塞隆納市政府官方授權使用,資料最新最正確!

  ◆400張精美照片、插畫和手稿,包括各單位授權使用的獨家資料:聖家堂、密斯.凡德羅基金會、畢卡索美術館、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加泰隆尼亞音樂廳、巴塞隆納疊人塔協會、加泰隆尼亞地圖學院、Pasteleria Escriba甜點店等。

  ◆獨家專訪聖家堂87歲首席建築師波內特先生(Jordi Bonet),取得第一手精采史料照片、內幕故事和建築平面圖,以及最新修建進度,深入了解高第及其曠世傑作。

  ◆書末附旅遊資訊,從氣候到治安、從交通到住宿、從飲食到購物、從景點觀光到夜生活娛樂、從如何認路到如何退稅,再到遺失金錢證件如何應變,一應俱全,清楚翔實!

  ◆隨書另附巴塞隆納拉頁全地圖。
    
  「《巴塞隆納,不只高第》每次再刷我都會更新資訊,但是這十年來,巴塞隆納有更多變化,我對旅遊的看法越來越講求慢遊和深度,我對美食的見解也越來越精緻創新。疫情後徹底改變很多商業形式,不少餐廳和百年老店因此熄燈關門,我決定增加新內容,刪除過時資訊,全面修訂增補,做成疫後最新版。」──本書作者 王儷瑾

  歷經2020-2022三年COVID-19疫情,巴塞隆納受到什麼影響?
  疫情期間有哪些店家陸續關門?又新增了哪些熱門景點和人氣夯店?
  高第聖家堂的最新修建進度又是如何?能如期在2026年完工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為何把巴塞隆納列為「創意城市文學之都」?

  如果你對巴塞隆納的印象,
  仍停留在1992年主辦的奧運、成績傲人的足球隊、奇幻繽紛的高第建築,
  快跟著專業官方導遊,一探最璀璨豐富也最真實深入的巴塞隆納!

  巴塞隆納,位於地中海西岸,擁有2000年文明歷史和百萬人口,是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也是西班牙第二大城。自1992年成功舉辦奧運後獲得舉世矚目,打響國際名聲。如今,這個多元現代的大都會已躋身旅遊大城,2019年有1197萬名外國觀光客,不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創意城市文學之都」,還因舉辦世界行動通訊大會而贏得「世界手機之都」 (Mobile World Capital)的封號。

  終年燦爛的陽光和連綿4.58公里的海灘、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和千年古蹟、各種博物館和展覽空間、豐富多采的藝文活動、百年老店和時尚品牌、星級料理、Tapas小吃和誘人甜點、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和當代建築大師作品等種種優勢條件,讓巴塞隆納即使身處歐債風暴和西班牙經濟蕭條危機中,仍不減其風華,依舊屹立不搖!

  而在古老的舊建築和創新的當代建築的新舊融合並存之間,巴塞隆納有大城的喧囂、古城的悠靜和現代都市的活力。每個景點背後,都有她動人的歷史故事、民俗風情和文化底蘊,還有豐富的節慶活動和飲食文化,以及人氣店家、特色市集、大師建築和作者的私房景點,等著你深入了解和發掘體驗!

  巴塞隆納不是只有高第,加泰隆尼亞地區也不是只有巴塞隆納。城郊還有羅馬遺跡遍布的古城、聖母顯靈的朝聖之地,有浪濤洶湧的奇石岩岸,也有遺世獨立的小鎮,有盛產葡萄的酒鄉,也有逹利瘋狂的迷幻夢境。暢遊巴塞隆納,不妨也出城走走。

  ※本書三版為奇光出版《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全新增訂版】
深度漫游古都:探寻历史脉络与现代活力的交织 第一部分:罗马旧城的呼吸与中世纪的遗韵 这座城市,如同时间洪流中被精心打磨的宝石,其历史的层次远比想象中更为丰富与复杂。要真正领略其魅力,必须从其最深处的根基——古罗马时期的遗迹开始丈量。 卡尔塔吉诺那街(Carrer de la Corderia)下,掩埋的不仅仅是石块和残垣断壁,更是古行省的记忆。深入地下,仿佛能听见罗马士兵的脚步声,以及市集上古老语言的回响。我们追溯古城的城墙遗址,那些在现代建筑夹缝中顽强生存的石块,默默诉说着这座城市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据点,成长为地中海沿岸重要的贸易枢纽。 穿梭于狭窄幽深的街道,你会发现,中世纪的幽灵依然徘徊。哥特区(Barri Gòtic)是这段历史的缩影。这里并非如一些旅游指南所描述的,仅仅是一堆“好看的老房子”。它是一个活着的迷宫,其布局、其光影、其每一扇雕花铁艺的窗户背后,都隐藏着行会、贵族家族的兴衰史。 圣玛丽亚·德尔马大教堂(Santa Maria del Mar),无疑是加泰罗尼亚哥特式建筑的巅峰之作。不同于欧洲其他宏伟教堂的压抑感,这里的空间开阔、线条高耸,仿佛直插云霄,充分体现了海港城市人民对天空的渴望与信仰的坚定。走进这座教堂,请细心观察那些支撑穹顶的巨大立柱,它们是如何在结构力学的精妙平衡下,支撑起数百年的历史重量。我们不只是看建筑,我们是去感受那种“海之大教堂”特有的、沐浴着地中海光芒的宁静与力量。 皇家广场(Plaça Reial),曾经的审判地与庆典场,如今成为露天咖啡座的聚集地。这里的每一棵棕榈树下,都可能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在聆听街头艺人悠扬的乐曲时,不妨留意那些环绕广场的古典灯柱,它们的设计本身就是对城市美学演变的无声注脚。 第二部分:革命时代的激荡与区域精神的觉醒 进入近代,这座城市不再满足于作为西班牙的一部分,一股强大的、要求自主和文化复兴的浪潮正在酝酿——这就是“文艺复兴”(Renaixença)。这个时期,城市的面貌开始剧烈变化,旧城区的拥挤催生了宏大的城市规划——扩展区(Eixample)的诞生。 扩展区的几何学:从空中俯瞰,扩展区如同棋盘般严谨有序,其清晰的几何网格系统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宣言对理性、进步和现代性的追求。但在这看似统一的秩序下,蕴含着深刻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建筑师们的个体创造力。 工业革命的印记:城市不仅是文化的中心,也是工业的摇篮。围绕着旧城区边缘,那些曾经的纺织厂、染坊和烟囱,如今被改造成了文化中心、艺术空间或高端公寓。探访这些“工业遗迹”,能更真切地理解,这座城市是如何用蒸汽和机械的力量,铸造了其繁荣的基石。这不是对过去的简单怀旧,而是对历史动力的重新解读。 文化自治的捍卫者:加泰罗尼亚民族意识的觉醒,深刻影响了艺术、文学乃至日常生活。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著名建筑师的名单罗列上,而是深入探究他们作品背后的哲学:为什么他们热衷于模仿自然形态?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什么?这种对本土身份的坚持,是如何在政治高压时期,成为精神寄托的。 第三部分:现代艺术的激流与都市生活的活力 当历史的厚重感逐渐被现代主义的轻盈所取代时,城市迎来了新的生命力。这股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更渗透在市民的日常节奏之中。 超越“打卡”的博物馆体验:抛开标准化的讲解,我们专注于那些能引发深思的展品。例如,在一些小型、不为人注意的私人收藏馆中,你能找到关于早期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在本地如何被本土艺术家吸收、改造的独特视角。艺术的对话从未停止,它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既定规则的挑战。 市集的烟火气与味蕾的探索:真正的城市灵魂往往藏在它的市场里。博盖利亚市场(Mercado de la Boqueria)固然壮观,但我们更推荐去那些邻里社区中更贴近当地生活的市场。观察摊主与熟客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交流,品尝那些只在特定季节才出现的地域性食材。这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而是关于“如何生活”。从橄榄油的品种差异,到不同地区奶酪的陈化方式,食物是理解地方文化最直接的密码。 城市绿地的哲学:现代城市的设计,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深入研究城市规划师是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既能供人休憩,又能彰显现代美学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并非简单的景观布置,而是对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持续性的深层思考。 第四部分:周边风情与未被过度曝光的角落 真正的深度旅行,意味着走出核心游客区,去拥抱那些保持着原始风貌的周边区域。 海岸线的变迁史: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海岸线的改造。从曾经的渔村到如今的现代港口,海滩不再仅仅是日光浴的场所,它们是城市工业遗产与旅游业交锋的前线。探索一些鲜为人知的海湾或老码头,能看到城市如何与大海进行着永恒的博弈与和解。 山丘上的静谧:城市周围的几座小山丘,提供了绝佳的喘息之机。它们不仅提供了俯瞰全城的壮丽视野,更保存了许多遗世独立的修道院或古老瞭望塔。在这里,节奏慢了下来,你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这座活力四射的都市是如何在自然的庇护下,维持着内在的平衡。 当代建筑的低调进行时:除了那些著名的地标,城市仍在不断地自我更新。关注那些在社区中默默落成的新建筑,它们往往代表了当下建筑师对居住、环保和社区融合的最新尝试。这些“新锐”的设计,如何在尊重历史文脉的前提下,为古老的街区注入新的血液,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结语 这座城市是一部未完待续的史诗。它既拥有古老帝国遗留下的庄严与荣耀,又充满了创新与前卫的活力。要真正“读懂”它,需要我们用更慢的脚步、更专注的眼神,去体会那些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细微之处,去感受历史的重量与未来的期盼,在每一个街角,每一次转弯处,发现它不同于任何其他地方的独特节奏与灵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儷瑾


  十幾歲時移居西班牙,至今超過30年,在西班牙完成中、高等教育,是通過國家考試、精通藝術建築歷史人文資產的中文官方導遊。目前在加泰隆尼亞擔任全職專業官方導遊和翻譯口譯,十幾年來帶過來自各國的觀光客。著有:《西班牙,不只海鮮飯》、《西班牙,再發現》、《巴塞隆納,不只高第》(疫後最新增訂版)。

  官網:discoverspain.wangliching.com/home.html
  部落格: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es/
  粉絲團:www.facebook.com/discoverspain
 

图书目录

自序
2023年新版序

Part 1 風情掠影
1-1 城市簡述:從傳說到現在
1-2 狂歡盛宴:巴塞隆納的節慶
1-3 風味佳餚:巴塞隆納的美食

Part 2 漫步路線
2-1 歲月裡的悲歡離合:哥德區之一
2-2 光影下的傳奇故事:哥德區之二
2-3 中世紀的風俗軼聞:聖佩雷區、聖卡德琳娜區、海岸區
2-4 繁華間的多元繽紛:蘭布拉大道、拉巴爾區
2-5 新藝術的燦爛遺產:擴建區之一
2-6 異想中的設計體驗:擴建區之二
2-7 聖家堂的建築專訪:高第和聖家堂
2-8 新舊間的萬種風華:其他地區和景點之一
2-9 歷史裡的足跡印記:其他地區和景點之二

Part 3 周邊景點
3-1 上山下海出城探訪:巴塞隆納周邊之一
3-2 尋幽探勝出城小遊:巴塞隆納周邊之二

附錄:旅遊資訊
圖片版權出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21105
  • EISBN:978626722111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04.9MB

图书试读

2023年新版序

  我在2013年出了《巴塞隆納,不只高第》的初版,到現在,已過了十年,這十年間,我於2015年又出了第二本書《西班牙,再發現》,於2020年再出了第三本書《西班牙,不只海鮮飯》,以官方持照導遊的專業身分寫西班牙旅遊,因為我堅信,旅遊不只是玩玩、拍拍照而已,在每個景點的背後,有它的歷史故事,有它的民俗風情,有它的文化背景。

  事實上,我從寫部落格,到成立臉書粉絲頁,再到出書,都是被網路、坊間不正確的中文資料「逼」出來的。

  我於1989年隨家人搬到西班牙讀高中,最後在西班牙完成高等教育,1996年我開始做中西文口譯,2007年我考到中文官方導遊執照,開始以中文官方持照導遊的身分帶團導覽。

  就像英國有藍牌導遊一樣,歐洲國家都有導遊執照的制度,在西班牙,導遊是專業,有通過官方考試的官方導遊才能在景點內導覽,沒有執照在景點講解會被取締罰款。

  我的導遊執照是 2007 年考到的,先考筆試,再考口試,當時的考題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簡單的,是帶團導覽常識跟技巧,包括溝通技巧、非語言溝通、態度和情緒指標、帶團技巧、預防衝突、意外事件的處理準則、團體預定、排定行程、跨文化接觸、旅行團的管理、諮詢和協助等。

  第二部分是最複雜的,即當地的藝術、歷史、傳統、博物館、音樂、戲劇、歷史遺產、農牧特產、佳餚美食、傳統節慶、節慶相關美食、農牧產品、農牧市集、傳說、天然景觀、保護區、國家公園、觀光資源和行程的訂定等。

  第三部分是當地目前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包括自治組織、自治法規、政治組織、民間文化體育娛樂團體、企業和工會組織、經濟、媒體、旅遊業、航空運輸、交通網絡、語言等。

  當年的官方導遊考試的規定是,要先通過筆試後才可以參加口試的考試。

  口試是讓人最緊張的,因為是由6位主考官組成考庭,考問一個考生,並且口試只考最複雜的第二部分。考生必須在所有的考試主題中抽籤,抽到主題之後,主考官再從這個主題的一疊考券中隨機抽一張給考生,可能是圖案也可能是一段文字。考生有15分鐘可以準備,但是不能看書籍筆記,只能自己在白紙上寫個大概的敘述結構,然後要在20分鐘內有系統、結構和邏輯地表達出清晰流暢的口述解釋。

  不過,筆試和口試不是官方導遊考試的全部,這只是知識部分的考試,考完知識部分後,還有語言考試,以確定是否有足夠的語言程度,當某種特定語言的官方導遊。

  所以,在我們的導遊證的後面會寫上語言,例如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丹麥文、捷克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挪威文、羅馬尼亞文、俄文、烏克蘭文、土耳其文、阿拉伯文、中文、日文、韓文等。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通過嚴格的導遊考試,無法拿到導遊執照,無法在景點內導覽。

  當初,為了準備導遊考試,讀了很多西班牙文書籍,從歷史、地理、建築史、藝術史到美食、政治、民情、節慶、音樂……學了很多東西。帶團之後發現,團員因為網路或坊間不正確的中文資料,而對西班牙有錯誤的認知,因此我於2007年開始寫「西班牙旅遊,跟著官方導遊認識巴塞隆納」這個部落格,在家裡電腦所有軟體都是西班牙文的時候,很辛苦地打中文、用中文跟大家分享正確的西班牙資料。後來,在2009年12月28日(西班牙的愚人節)在臉書成立了「認識西班牙~跟著官方導遊走!」這個粉絲頁。

  如今,這個擁有23萬粉絲的「認識西班牙~跟著官方導遊走!」成為西班牙各地旅遊局朋友眼中的「奇蹟」,因為,連西班牙各地旅遊局的臉書專頁都沒有如此龐大的讀者群。而每個讀者和臉書網友的支持都代表大家對正確資訊的重視,代表大家還是知道分辨網路資訊的真偽,也代表大家排斥錯誤、以偏概全、東拼西湊、換句話說的資料。

  或許,網路上、坊間那些誤導讀者的錯誤資料雖然不是我的責任,但是我覺得,住在西班牙超過三十年,身為官方持照導遊,我有義務擔任文化的橋樑,讓大家認識西班牙,了解它的歷史傳承、語言文化、風俗節慶等。

  2012年,主編曹慧找上我,跟我談出書的事。因為我很忙,沒有辦法馬上回email,她非常有耐性地跟我email來email去,一年後出了第一本書《巴塞隆納,不只高第》,還很榮幸地邀請到吳念真導演幫我寫推薦序,從此之後,總共跟主編曹慧出了三本西班牙的深度旅遊書。

  匆匆十年過去,這十年間的前七年,我還是繼續帶團,繼續在臉書上分享我眼中的西班牙,繼續回答讀者的問題,繼續闢謠解惑,繼續我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生活,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為止,疫情讓旅遊業停了三年,真是前所未見。

  雖然,《巴塞隆納,不只高第》每次再刷我都會更新資訊,但是,這十年來,巴塞隆納有更多變化,我對旅遊的看法越來越講求慢遊和深度,我對美食的見解也越來越精緻創新,疫情後徹底改變很多商業形式,不少餐廳跟百年老店因此熄燈關門,所以,跟主編曹慧討論之後,決定增加一些新內容,刪除一些過時的資訊,將《巴塞隆納,不只高第》全面修訂增補,做成新版。

  全球創意城市網絡(Creative Cities Network)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全球多樣性文化聯盟的一個部分,成立於 2002 年,旨在通過成員城市的交流促進文化發展,達到宣導和維護文化多樣性的目標。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分成七項:文學(Literature)、電影(Film)、音樂(Music)、民間手工藝(Crafts and Folk Arts)、設計(Design)、媒體藝術(Media Arts)跟美食(Gastronomy)。西班牙有10個城市被列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巴塞隆納被列為「創意城市文學之都」。所以,我在新版中特別加入一些「文學景點」。

  聖家堂的部分是這次增訂篇幅最大的,2018年十月聖家堂跟巴塞隆納市政府簽約,解決建築許可的問題,2020年九月宣布,2026年無法如期竣工,2021年底完成聖母馬利亞塔,2022年底完成代表馬爾谷(馬可)以及路加的高塔等,這些都是最近這幾年來的聖家堂「新聞」。

  《巴塞隆納,不只高第》的附錄新增了近年來最流行的高空酒吧(Rooftop Bar或Sky Bar),以及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在巴塞隆納的作品。

  在此,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和巴塞隆納熱情的人們,希望大家喜歡這本新面貌的《巴塞隆納,不只高第》,歡迎大家到巴塞隆納經歷熱情和藝術的洗禮,或是舊地重遊,體驗「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巴塞隆納」,喜歡上這個城市,並上了巴塞隆納的癮!

自序

  我在西班牙度過人生一半以上的歲月,剛開始是住在西班牙南部的度假區——太陽海岸,在那裡接觸到西班牙友善好客的人情、快樂開朗的人生觀和懂得享受的生活態度。後來北上潘普隆納(Pamplona)讀書,在那裡認識到另一類直爽粗獷的西班牙人。最後,我落腳於巴塞隆納,在美侖美奐的舊建築和新奇創新的當代建築之間,有大城的喧囂、古城的沈悠和現代都市的活力。在這裡,我知道什麼叫百看不厭,可以天天經過聖家堂,天天驚歎,也可以天天經過名建築師設計的當代建築,看它們是怎樣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來。

  就這樣,一轉眼,我在高第的城市住了15年。

  住在高第的城市是一種榮耀,以玩維生更是一種享受,因為,我的職業是中文官方導遊。整個巴塞隆納城就是我的工作空間,我可以說是進去聖家堂最多次、以中文為母語的人。

  身為通過國家導遊考試的官方導遊,打從好幾年前起,我就成為遊客和西班牙之間的橋樑,因為旅遊不只是玩一玩、照照相而已,在每個景點的背後,有她的歷史故事,有她的民俗風情,有她的文化背景;巴塞隆納除了高第,還有一磚一石的故事、稀奇古怪的百年老店、特別的市集、與眾不同的餐廳和不能錯過又別具特色的巴塞隆納生活體驗!

  一年前,出版社邀請我以官方導遊的身分寫書,和大家分享「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巴塞隆納」,在這個寫書的過程中,我更加體驗到西班牙的熱情、巴塞隆納人的好客和台灣親友團的支持。

  書還沒有出版,就已要感謝好多人了!

  透過臉書相認的國中老同學蔡心語是第一個幫忙的人,感謝她耐心地跟我這個對中文法律名詞完全沒有概念的人,解釋合約裡的每一條每一項。

  而家人朋友的鼓勵和體諒,更是我這幾個月一邊帶團一邊寫書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遠在台灣的父母常常關心地問:「書寫好了嗎?」弟媳婦三不五時寄小姪女的照片給我,讓我在忙碌焦慮中因小姪女燦爛的笑容而能保持歡樂的心情。連家裡的寵物們都知道我很忙,很認命地忍受冷落,乖乖待在一旁不敢吵。

  巴塞隆納的許多景點都有影像版權,不是自己帶專業相機進景點拍照就可。在米拉之家、加泰隆尼亞音樂廳等更有特別聲明,可以照相留念,不能有商業意圖,任何商業行為都必須申請他們的許可;而這次為了出書,我當然守法地申請許可。

  在巴塞隆納的製作人Roser Salvadó的幫忙下,巴塞隆納畢卡索美術館、米拉之家、巴塞隆納當代藝術博物館、城市歷史博物館、波布雷特修道院等允許我刊用景點內部的照片;市政府城市環保服務局允許我刊登所有公園綠地的照片;加泰隆尼亞地圖學院提供地圖;攝影師Rafael Caballero提供照片;聖家堂的檔案館提供教宗來訪的照片、教堂的平面圖和空拍影像;巴塞隆納疊人塔協會提供壯觀的疊人塔照片。而加泰隆尼亞音樂廳、桂爾紡織村、密斯‧凡德羅基金會、城市歷史博物館等看到我的照片之後,竟然說,他們有更好更棒的照片可以給我!

  在「高第之友」(Amics de Gaudí)的祕書長兼聖家堂建築團隊建築師Jose Manuel Almuzara的幫忙下,我如願採訪到2012年10月剛退休的聖家堂首席建築師波內特(Jordi Bonet)先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波內特先生講聖家堂,比讀遍家裡二、三十本關於高第和聖家堂的書還有收穫。

  就連在旅遊界以大牌出名的「四隻貓餐廳」(4 Gats)都很有人情味,在集團經理Silvia Ferré的幫忙下,主廚Simó Tomas特別為了書上的加泰隆尼亞美食那一篇做了滿滿一桌佳餚讓我拍照。Marina Moncho's餐廳的經理Xavi Creus和Jose Antonio Novo也親切地讓我去拍他們以海鮮飯團餐出名的海鮮飯和海鮮麵。

  在寫書期間,好友Mb不但陪我到處照相,還幫我畫了幾幅精美插畫。完稿之後,好友周彥慧(Yenhuei Chou)更在百忙中抽空幫我校稿,甚至書稿還沒交,好友吳彩娟(Lilia Wu)就已一口答應要幫我審視編排後的內容,而書還沒出版,名廚王嘉平也熱心地提供他的餐廳來當新書座談會的場地。

  雖然巴塞隆納和巴黎、羅馬等觀光大城一樣,有不少專業小偷扒手,但是,就像沒人會因為車禍頻傳而不出門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巴塞隆納的治安而失去欣賞建築藝術、體驗生活、品味美食的機會,只要小心,一定可以開心平安地玩一趟巴塞隆納,因為有很多東西需要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的感動,就像街頭樂手一樣,他們的音樂無法用筆墨形容,要親耳聽到才能體驗到這種無法言喻的感覺。

  在此,感謝我的家人朋友和巴塞隆納熱情的人們,也歡迎大家到巴塞隆納經歷熱情和藝術的洗禮,或是舊地重遊,體驗「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巴塞隆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巴塞罗那的指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深度游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宝藏”。我一直觉得,很多旅游书走马观花,只停留在打卡景点、推荐米其林餐厅的层面,少了点人情味和历史的厚重感。但这本书不同,它真的做到了“不只高第”。我花了好几天时间,仔细阅读了其中关于蒙特惠奇山和格拉西亚区的介绍,那种细腻的笔触,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些充满阳光的鹅卵石小巷。导游的视角果然不同凡响,他们不仅会告诉你某个建筑的年代和设计者,更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变迁和艺术思潮。比如,书中对伊卡姆普(Eixample)的棋盘式规划,不仅仅是图解了它的几何美学,还阐述了塞尔达(Cerdà)的城市理念如何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节奏和社会结构,这一点是我以往阅读其他资料时从未深入了解过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简单的游客,而是一个对这座城市有共情的探索者,迫不及待想去亲身体验那种“慢生活”的哲学。它成功地将文化、建筑、社会学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让我对这次行程的期待值直接拉满了。

评分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就是“沉浸式体验预演”。我是一个规划狂人,喜欢把行程的每一个细节都预先在脑海中走一遍。这本书的板块划分极其科学,从“初识巴塞罗那”的基础公共交通解析,到“深入肌理”的特定社区漫步路线,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让人赞叹。我用了整整一个周末,配合着城市地图册来研究它推荐的“秘密花园”路线。其中关于哥特区迷宫般小巷的徒步指南,简直是一份艺术品——它不仅告诉你往左走,还解释了为什么这条小巷的采光角度在下午三点最适合拍摄墙上的宗教浮雕。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慢节奏欣赏”的推崇。对我来说,这已经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份精心策划的、为期数周的文化导览课程。我感觉自己已经提前“住”在了巴塞罗那,对即将到来的旅程充满了底气和掌控感。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巴塞罗那“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深刻剖析。很多介绍巴塞罗那的书籍,要么是聚焦于高迪的魔幻现实主义,要么就是沉迷于海滩和夜生活的喧嚣,却很少有人敢于触及加泰罗尼亚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这本书大胆地在导览中融入了政治和社会层面的讨论,比如对加泰罗尼亚语保护现状的介绍,以及当地艺术对民族主义情绪的微妙映射。这些内容并非强行灌输,而是巧妙地融入到对博物馆藏品和街头壁画的解读之中。这种“带着问题去旅行”的引导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旅行的深度和意义。我不再满足于仅仅欣赏建筑的表皮,而是开始思考建筑背后的“灵魂”和“立场”。它让我明白,理解巴塞罗那,必须理解加泰罗尼亚人对自由与独特的执着追求,这才是真正触摸到这座城市脉搏的关键。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的高级感,这对于一本电子书来说尤其难能可贵。排版设计非常讲究,留白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产生信息过载的焦虑感。图片的选取也极具品味,它们不是那种常见于明信片上的过度饱和的“游客照”,而是充满了纪实感和故事性的摄影作品。特别是对巴塞罗那现代主义运动中那些非高第建筑的呈现,光影的把握极其到位,突显了如多明纳克·伊·塔内尔(Domènech i Montaner)等大师的细腻之处。我习惯在阅读时做大量的批注和标签,这本书的电子版兼容性做得很好,让我可以随时标记那些需要重点考察的细节。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深度、实用广度和审美情趣的杰作,它不仅仅是巴塞罗那的地图,更像是解读巴塞罗那文化密码的一把万能钥匙,绝对值得每一位追求品质旅行的读者拥有。

评分

坦白讲,我对于“官方导游”这个身份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官方出品难免会有些刻板或过于强调主流叙事。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语言的流畅度和信息的新鲜度令人惊喜。特别是在描述加泰罗尼亚广场周边那些不起眼的小店时,那种“非主流”的推荐,反而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比如将波旁王朝与阿拉贡王室的统治差异,巧妙地融入到对巴塞罗那城市格局演变的影响中。这种穿插叙事的能力,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引人入胜。更关键的是,它对疫情后城市面貌变化的捕捉非常敏锐,书中提到的一些新开的独立书店和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餐饮场所,我特意去查了下,确实是近两年才冒出来的“新贵”。这种时效性对于现代旅行者来说太重要了,避免了拿着一本过时指南“抓瞎”的尴尬,足见作者团队的专业和敬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