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美山居法 7(圓滿篇):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電子書)

恰美山居法 7(圓滿篇):一生中山居閉關的實修教法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噶瑪恰美仁波切
图书标签:
  • 恰美山居法
  • 閉關
  • 實修
  • 佛教
  • 禪修
  • 圓滿
  • 人生
  • 修行
  • 心靈成長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恰美山居法》七冊圓滿!
  獨自閉關的行者,最好的閉關上師,
  完整的藏傳佛法實修藍圖,
  見樹見林,帶你直達心的峰頂,
  修行必備實修寶典!
 
  圓    滿——往淨土飛奔而去的實修口訣
  恰美山居法第7冊 全法講說完成
  {修行人的總驗收時刻}臨終關鍵,好好修
  * 諸天淨土實境導覽 
  * 死亡時的觀修口訣
  * 修行者臨終提醒 
  * 生時實修是死時唯一依靠
  * 封閉輪迴之門   
  * 大成就者圓寂住心的故事
 
  無常世間,放下貪執!
  現下此身,請開始精進於憶念淨土、
  發菩提心、積聚資糧和迴向發願等,
  這是投生淨土的必要修持。 
 
  當你在泡茶時,應該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知道如何使用爐子;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麼,你很可能會把整個屋子燒掉。當你在實修時,或許會以為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用知道任何修法的事情,也不必去研讀,這是錯的!《山居掩關親誡》書中所介紹的每個教導能夠幫助實修,進而讓行者有能力去處理修法時所出現的問題。
 
  恰美仁波切這部《山居掩關親誡》寫於西元1659年,共有595藏頁,是噶舉派不共的教言,也是大圓滿不共的無上教法。此書匯集了100多部有關閉關實修的典籍精華,經過恰美仁波切的講述編纂成為53章的《山居掩關親誡》,通稱《山居法》。
 
  堪布卡塔仁波切接續恰美仁波切利益眾生的慈心悲願,前後花了十年的時光,分別透過中 文與英文的譯者,把整部《山居掩關親誡》也就是《恰美山居法》修持手冊講授圓滿。所有章節內容,皆為幫助普羅大眾解脫而開示,仁波切曾在紐約恰美山居法的課堂上開許過, 任何對佛陀教法有意樂的法友、同學,都歡迎逐章依序閱讀, 絕對沒有任何的違犯或不如法。
 
  此系列教法從第四冊開始進入實修的關鍵階段,從普明大日如來的超度法,到細說中陰如何度亡的方式,及行者修持路上可 能會遇到的諸多考驗及各種徵兆,恰美仁波切一本廣度眾生的 悲智大願力,無不鉅細靡遺解說清楚。行者在菩提道上依序修持,進了關房圓滿三年三月的閉關。教法也推進到第七冊,攸關我們無始輪迴的分水嶺出現了,此生成就了,就是無始輪迴 的最後一世;沒有成就也能種下一顆解脫的種子。
 
  第七冊的內容對我們無比的珍貴與殊勝。恰美仁波切是阿彌陀佛意的化身,淨土主尊的化身詳細的為我們說明如何以種子字依序封閉投生六道的輪迴之門,如何在生圓二次第中安住,在 種子字中進入甚深禪定,在光明中遇見自己的自性,讓母子相會的光明,把自己帶出輪迴的深淵,是解脫輪迴幻象的無死秘笈。 
 
  《恰美山居法》可以說是恰美仁波切對眾生無限悲心的展現, 他希望行者一生之中靠著它就能獨立實修。即使是作正式的長期閉關所要修持的教法內容,仁波切也在四百多年前就為行者 全部準備好了,絲毫沒有遺漏。如果自己沒有老師、沒有阿闍黎也不必擔心,一輩子要學的教法及閉關的實修,都在這本書裡,這是恰美仁波切曾經作過的允諾。
禅风拂拂,云水相依:探寻宁静致远的生命哲学 本书并非关于特定地点的隐居生活,而是一部深入探索人类精神内在景观的哲学指南与实践手册。它从古老的智慧源流中汲取养分,融合了对现代生活困境的深刻洞察,旨在引导读者构建一种超越物质纷扰、与本心安然共处的生命姿态。 第一卷:觉醒之初——拨开迷雾,正见当下 现代社会以其无休止的节奏和信息洪流,将个体裹挟其中,使我们日益远离自身的核心。本卷首先致力于拆解我们习以为常的“常态”——那种被欲望驱动、被时间追赶的生存模式。作者以犀利的笔触剖析了“忙碌崇拜”的虚妄性,指出我们对“拥有”和“效率”的过度执着,实则是对内心空虚的掩饰。 此部分着重阐述了“觉察”的入门功夫。这并非一套复杂的冥想技巧,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学习如何如实地看待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念头、每一种情绪的起伏,不加评判,不求掌控。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练习,读者将开始辨识出那些自动运行的思维程序,那些塑造了我们痛苦与限制的心理框架。我们探究了“自我”概念的流变性,揭示了那个被我们视为“我”的实体,其实是一系列不断变化的身心经验的集合体。 核心议题: 噪音与寂静的辩证关系: 如何在喧嚣的环境中,为心灵开辟一处不被侵扰的“内在静室”。 欲望的层级结构: 区分基本需求与文化建构的渴求,认识到“足够”的界限。 时间观的重塑: 从线性的、向未来奔跑的时间观,转向体验当下的、圆满的“此刻”。 第二卷:内在建构——栖居于心的艺术 真正的“居所”不在于山林田野,而在于我们对心境的修筑与维护。本卷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哲学思辨转化为日常可见的生命实践。作者强调,精神的“闭关”并非物理上的隔绝,而是心念上的收束与沉潜。 我们细致分析了“心性”的构造,探讨了“意图”在塑造现实中的决定性作用。如何将散乱的意念聚焦于有意义的事物,而非沉溺于无谓的忧虑与幻想?这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校准我们内在的指南针。书中详细阐述了“正念的延展性”,即如何将冥想中的专注力,无缝地嫁接到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应对职业挑战等日常场景中。 本卷尤其关注“情绪的炼金术”。情绪是信息,而非主人。我们学习识别恐惧、焦虑、愤怒等“重负”,并将其转化为理解自身需求和边界的工具。这种转化过程,要求我们直面“阴影面”,接纳那些不完美、不光彩的部分,从而实现真正的整合与完整。 实践侧重: 意图的净化: 如何确保行动的源头是清晰、无私且符合自身深层价值的。 边界的建立与流动性: 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个人能量场不受耗损。 专注力的锚定: 培养一种能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将心智拉回到中心点。 第三卷:化境与融入——道法自然,顺应生生 当内在的基石稳固之后,便进入了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的阶段。本卷超越了单纯的自我完善,探讨个体如何以一种更具智慧和慈悲的方式参与到更广阔的生命网络之中。 此处的“法”不再是教条或规则,而是对自然规律和生命韵律的深刻领悟。我们探讨了“无为”的真谛——它不是消极退缩,而是恰到好处的行动,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同水之趋下,风之拂动。过度干预往往导致反噬,而懂得等待、观察、适时推动,方能事半功成。 书中通过一系列寓言和哲理探讨,阐明了“关联性”的重要性。个体不再是孤立的岛屿,其福祉与周遭环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真正的安宁,不是逃离世界,而是以一种不被世界同化的姿态,全然地参与其中。这种参与是轻盈的、有贡献的,但又不带占有欲的。 终极视野: 周流与循环: 理解生老病死、得失成败皆是宇宙宏大循环的一部分,从而安然接受生命的无常。 静默的交流: 学习超越语言的沟通方式,通过存在本身去影响和启发他人。 圆满的定义: 重新定义“圆满”——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在每一个不完美瞬间中,所展现出的全然的接纳与宁静的承载力。 本书旨在成为读者精神旅途中的一位沉稳引路人,它提供的不是一个现成的“山居”蓝图,而是激发读者在自己的生命场域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坚实而宁静的“法之居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噶瑪恰美仁波切(Karma Chakme Rinpoche,1613-1678)
 
  十七世紀的聖者。生於阿魯家族,是密咒乘成就者之子。從小出家,曾向五十多位有法緣的上師求取教法、實修,融合寧瑪派與噶舉派的法源,獲得大手印、大圓滿本質的證悟,創立內多噶舉派。以十三年的時間,作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實修,親見本尊,再以七年的時間作灌頂跟典籍的口傳,利益眾生。晚年著書立傳,著有《恰美山居法》、《轉經輪功德》等許多殊勝修法訣竅,其中尤以〈阿彌陀佛極樂願文〉最為家喻戶曉,尤其雪域西藏幾乎人人皆能背誦。恰美仁波切在對自己的預言中都曾經提到,當他從娑婆世界死後,會立刻投生在西方極樂世界,並有五位化身,經過十五大劫的時間,會在西方極樂世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名號「善逝無垢水生蓮花」。
 
堪布卡塔仁波切(Khenpo Karthar Rinpoche,1924-2019)
 
  1975年堪布卡塔仁波切受到尊聖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對其學識與修持之嘉許,授封為「法尊上師」稱號及「仁波切」的頭銜,並被任命代表大寶法王在北美洲駐錫且到世界各地弘法利生。
 
  堪布卡塔仁波切行持嚴謹,外比丘戒、內菩提心戒及密三昧耶戒均清凈無染,其學識豐厚堪稱稀有,不但解行合一且修證圓滿,是在藏傳佛教中備受尊崇的上師。
 
  堪布卡塔仁波切離開藏區在海外弘法五十載,他講授的佛法開示成為許多流傳廣泛的法教典籍基礎,並多已譯成英文、中文,其佛法的開示深入淺出,字裡行間洋溢著上師的悲智光芒,流露出一位實修者的樸實風範。
 
  堪布卡塔仁波切曾為噶瑪噶舉傳承北美及南美洲總導師,大寶法王北美洲根本道場──紐約上州噶瑪三乘法輪寺(KTD)住持,噶瑪林閉關中心指導上師。

图书目录

法王序 / 一法遍於天下者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2
法王圓滿序/ 獨自閉關時,最好的上師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4
推薦序 /  成佛旅途上的精神助伴   第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6
德修兼備的大師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8
圓滿序 /   上師的心,一生的路    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9
講述者序 / 終究會抵達    堪布卡塔仁波切   10
編譯凡例    19

第四十二章
入海取寶——選擇淨土的方法


第一節——諸佛淨土實境導覽    28
淨土:修持的圓滿里程28
淨土那麼多,你想去哪一個  29
一、奧明法界淨土32
二、眾生的輪迴國度  34
三、位於東方、南方和北方的淨土  37
四、密嚴淨土  38
五、火焰山屍陀林   43

第二節——人道能投生的淨土和聖山    47
一、兜率天  47
二、烏金淨土 51
三、普陀拉——觀音菩薩的聖山  54
四、西方烏金神山56
五、漢地的東方、南方、西方及北方諸聖地   57
六、 西方極樂淨土60
   
第三節——蓮花部西方極樂淨土  60
一、投生西方極樂淨土的四個條件   61
二、極樂淨土的殊勝與功德  68
三、投生到極樂淨土的成就者    76
四、一心發願決定往生極樂淨土   77
五、淨土三尊無縫銜接教法   81

問答    84

第四十三章 
趨往淨土的方法
——御風聖馬往淨土飛奔而去的口訣


第一節——臨終修持92
一、如何面對死亡92
二、死亡三部曲:臨終、死亡、中陰  94
三、生前實修是死時唯一依靠  96
四、臨終破瓦在生時要勤修持   98

第二節——往生淨土的口訣 100
一、自觀為紅觀音:頂嚴為淨土阿彌陀佛  101
二、皈依發心:誓言為利眾生成就三身 102
三、供養:徹底斷除貪欲,去除投生障礙 104
四、封閉輪迴之門:中脈是通往淨土的成佛大道 106
五、臍輪白中透紅光點的觀修   109

第三節——上師圓寂時的修持 111
一、入定的觀修:專注於心間種子字 111
二、避免意外的要點  117
三、基位光明    118
四、出定的徵兆 120
五、認出自性光明的內、外、密徵兆 123
六、注意事項  127
七、錯誤認知的情況128

第四節——上師的荼毗 129
一、無比上師的荼毘儀式   129
二、聖物及舍利子    131
三、在中陰認出光明與阿彌陀佛 140
四、如何駐留在三摩地 144

第五節——帶領自己去投生 148
一、兩個為亡者修法的重要時間 150
二、冷靜一下!別急著去投胎 151
三、投生西方極樂淨土的指引  153
四、不去輪迴,你要去哪裡! 155
五、家親眷屬,假的 158
六、西方極樂世界到了! 159
七、蓮花的開合:千萬不要懷疑  160
八、阿彌陀佛為你授記   160
九、無法投生到西方淨土的兩種情況  161
十、投生西方極樂世界四個因 161

迴向 163
問答 166

第四十四章
入定的提醒
―――如同國王的指令:請一定要認出基礎光明


第一節:臨終時的提醒 195
一、一般行者共通的提醒內容  195
二、修行次第較高者的提醒內容 199
三、小成佛 209
四、對能安住三摩地行者的提醒    210
五、對未達證悟者的提醒   216

第二節:成就者的圓寂 224
一、避免障礙:如何照顧入定成就者 224
二、成就者圓寂的殊勝故事 225
三、成就者舍利子的殊勝故事  235

問答241

第五十三章
殊勝的珍寶
―――迴向之法


第一節:轉善果為佛果 260
一、善業壞失的原因261
二、迴向的功德 264
三、最殊勝的迴向 265

第二節:三輪體空 266
一、三輪體空的迴向方式 266
二、萬法皆空性:不執著的迴向  269
三、從大手印、大圓滿看迴向   269
四、隨喜他人功德   273

第三節:殊勝的迴向五步驟    273
一、隨喜一切善業功德  273
二、願法久炙燃274
三、願上師長壽  274
四、願吉祥無災  274
五、願圓滿成佛  275

第四節:迴向給已在淨土的聖者   276
一、中等的供養迴向   277
二、殊勝的供養迴向   277
三、僧團的迴向方式  279

問答  281
結行:恰美仁波切簡傳    293
後記  310
謝詞 312
勘誤表 315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43370
  • EISBN:978626964339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MB

图书试读

法王圓滿序
 
獨自閉關時,最好的上師
 
  上個世紀80年代,由尊勝的十六世大寶法王授意卡塔仁波切,在紐約上州的噶瑪三乘法輪寺,為四眾弟子開示了《恰美山居法》。其中文課程經過七年(2001-2007)分六次講授所有能對大眾公開結緣閱讀的內容,根據當年講說的順序,編纂成這 一系列的教法手冊,終於在2023年初出版圓滿。
 
  享有「一法遍於天下者」美譽的恰美仁波切,他留給後世弟子最精華的教法,完全包含在這套山居手冊中。就像一座林相優美、礦藏豐富的寶山,我們想要獲得的成就法寶無不在其 中。恰美仁波切開示我們,只要擁有這套手冊,即使是在深山蘭若,沒有上師在身旁,也能獨自圓滿閉關。
 
  在過去教法輝煌的那個年代,即便是在山高水遠的閉關山洞中,行者們的禪修墊恆常溫熱,與釋尊暖呼呼的教法互相輝映;即便是在沒有燈燭的暗夜長空,教法的一字一句莫不閃耀著解脫的光芒。
 
  恰美仁波切本身就是一座移動的教法圖書館,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有人請法,他總能直接從心續中流淌出甘露的智慧醍醐灌頂般的滋潤著求法者的法身慧命。恰美仁波切一貫治學精嚴、修持精進,平時只要有一點點的散心出現,就會告訴自 己:「與其浪費生命在渙散上,還不如死了算了。」大成就者看待修持與生死的態度,就像虛空無影腳直劈我們的心門,如湖映月三身在其中。
 
  無論讀者是初基學佛或是修行老手,也可能是路過隨手翻閱此部手冊的有緣人,只要跟修持有關的資料、甚深妙法都能在此系列的修持手冊中獲得,祝福大家都能入寶山,盡得解脫輪迴的秘笈。
 
  當然,任何本尊法的修持,務必請從各自傳承的具格上師處獲取口傳、灌頂與教誡。當我們都能如理、如法獲得修持的法源時,不僅可以迴遮修行上的違緣,也能讓釋尊的教法恆常住世、澤被眾生。
 
  在這個教法與世道都天昏地暗的年代,承三寶恩德,我們還有教法可以依靠,它們如日、如月、如星辰般的陪伴著我們,只要翻閱書扉,就能保任在釋尊教法的光明與芬芳之中。
 
  最後祝福所有讀到、珍藏到這部修持手冊的眾生都能悲智雙運,解脫輪迴到彼岸;四眾相約,西方極樂淨土再相逢!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2022年11月10日
 
圓滿序
 
上師的心,一生的路
 
  尊貴的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過去在西方各地弘揚佛法時,特別指派來自創古寺佛學院、熟悉各大論典教理的堪布卡塔前往弘法。堪布一生弘傳了眾多教法,尤其詳細傳講了這部通俗易懂,並且具大利益的整部《洽美山居法》。祈願眾生出版社編譯出版的這部套書,能夠帶來廣大的利益。
 
創古祖古寫於南無布達札西仰澤寺,2022年10月7日,願善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对“闭关”这类主题的书籍一直保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描述往往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难以普适。然而,这本《恰美山居法 7》在叙事上采取了一种非常谦逊的姿态,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耐心地为你拆解一套精密仪器的操作手册,而非一个神启者的布道。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层次分明,从基础的身体调适到深层的意识转化,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稳固的基础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具体法门时,所使用的那种清晰的、近乎科学分析的语言,这极大地消解了传统修行法门中可能出现的神秘主义色彩,使其更贴近现代人的认知习惯。对于那些对传统修行方法有兴趣,但又害怕陷入迷信或空谈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于实践经验的桥梁。它教你的不是“应该怎么想”,而是“应该怎么做”。

评分

这本书的字体和版式设计,初看之下,也许会让习惯了网络快餐式阅读的人感到一丝不适应。它保留了一种传统书籍的沉稳感,留白适中,使得长篇的内文阅读体验得以保障。对我个人而言,这种略带复古的排版,反而帮助我更好地进入沉思状态。内容上,这本书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仅是关于在山里独处几天,更是关于如何将山居的精髓——那种排除干扰、全然专注的状态——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感受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时间感”的重塑。在现代社会,我们总是在追赶时间,而这本书则引导我们去观察时间的流逝本身,这种视角的转换,带来的内心平静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一本告诉你如何“变得更有效率”的书,而是教你如何“变得更有存在感”的书。

评分

我最近正在寻找一些能真正指导日常静修的书籍,市面上的选择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偏重理论,让人读起来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流于表面,缺乏实际操作的细节。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痛点。它最让我惊喜的是其对“圆满篇”这个概念的诠释。它没有将“圆满”描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操作、可检验的阶段性目标。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心境去印证书中的描述,那种强烈的“被理解”感是非常奇妙的。作者似乎非常了解修行者在不同阶段会遇到的普遍困惑,并提前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山居期间产生的“心魔”或“散乱念头”的段落,我感觉比我在其他任何渠道学到的都要具体和实用。这不是一本可以被快速消费的读物,它需要你像对待一个老友的忠告那样,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东方修行哲学的读者,我习惯了阅读那些经典著作,但常常苦于缺乏一套完整、可执行的现代实践指南。这本《恰美山居法 7》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像那些古老的经文那样需要大量的注释才能理解,而是将核心的教义以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持戒与观照的辩证统一”那一部分,作者没有采用“非黑即白”的绝对论调,而是探讨了在追求清净与接纳不完美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成熟的、富有弹性的指导方针,让我觉得作者的智慧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深入到了人性的复杂层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内的修行框架,它告诉你,真正的圆满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种持续的、有觉知的过程,这本书,就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最佳伴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第一眼并没有立刻抓住我。它走的是一种比较朴素的风格,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主色调沉稳,或许是想传达出一种内容上的厚重感。不过,翻开书页后,那种朴素感立刻转变成了另一种感觉——内容的扎实与深邃。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行文流畅却不失严谨,对于“山居”这种需要极高专注力的修行方式,他能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去描述那些抽象的体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性观照”的那几个章节,那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能让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反思和修正的路径图。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实践书中的所有法门,但光是阅读和理解这些原则,就让我对自己的生活节奏有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角度。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详尽的修行地图,而不是简单的口号集合,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消化、去实践,而不是期望一口气读完就能立刻开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体系化方法论,而非玄妙的奇谈怪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