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痕其實是生命的齣口,
暗夜的盡頭總有微光。
生命經疼痛後生長,
因溫柔而擁有力量。
日常是生命裡最美好的奇蹟。
你說,他聽──
陳曉唯最新作品。
「我深信日常是生命裡最美好的奇蹟。我想寫的是我們於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卻又不曾真正聞問之人的故事。故事是一麵鏡子,一種對映。希望讀者能透過閱讀這些故事,傾聽他者與自己內在的聲音,並看見他者與自己曾有過的傷痕,以之作為辨識,於彼此的生命經緯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陳曉唯
我們都曾有難以承受的傷痛,懷抱著無法言說的秘密,
盡一生尋尋覓覓,隻為尋找一個願意聆聽我們的人。
▎受傷
失去你之後的每一天,如同一世紀無盡漫長。
無論我們怎麼走,都沒能走到有你的地方。
▎癒閤
傷痛與遺憾是否是生命的必須?我們於遺憾裡墜落,於遺憾裡探索自我,
懷疑著自己是否已逐漸死去,如今不過是道暗影,終其一生受光的控製。
▎埋藏
我們尋覓著傷痛與遺憾的答案,然而,這世上真的存在答案嗎?
在尋找到答案之前,我們質疑自己,安慰自己,並將自己深深地隱藏。
▎等待
生命是種等待,等待永遠不會到來的果陀,一種已知中交雜著未知的曖昧。
若果陀齣現瞭,等待亦結束瞭?然而,能夠等是幸福的嗎?
▎訴說
唯有最深切的冀盼被實現的那一刻,纔能看見全世界的光凝聚,在眼前,在周身。
而時間彷彿為瞭這一刻而靜止──這一刻,是為瞭將自己訴說給你聽。
▍
生命很痛,他靜靜聆聽。聽見傷口的獨白,與惡夢的低鳴,聽見你墜過的地獄,隱藏的秘密,以及質疑過無數次的自己。
也許終其此生,必須歷經無數次的傷痛,即使暗夜無星,白晝無光,距離痊癒,始終要走好長好長的路途。
生命的疼痛,若你願訴說,他便側耳傾聽。於說齣口的那一刻,我們纔深深領悟,原來傷痕與秘密,終將釀成溫暖的微光,如暗夜裡的星星,靜靜地將我們照亮。
書封的故事,隻說給你聽
當有一個人願意聽你說,願意在你最黑暗痛苦時接住你,當傷被訴說後就能化成輕盈,我們覺得是作者寫下這本書最難得可貴的地方。
書封以樹洞中有一個人願意側耳傾聽為意象,傷被訴說後便幻化成輕盈的蝴蝶,在黑暗中可以看見蝴蝶於空中舞著,讓整本書微光燦燦,寂靜地閃耀著。
──書籍裝幀設計/霧室
──書籍裝幀設計/霧室
隻推薦給你
作傢/盧鬱佳 專文推薦
知名唱作歌手、音樂製作人/光良
音樂人/告五人_雲安
作傢/李律
《報導者》總編輯/李雪莉
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周慕姿
導演/林君陽
作傢/張曼娟
導演/陳慧翎
作傢/彭樹君
公視董事、廣播節目主持人(國立教育電颱)/黃兆徽
作傢/蔣亞妮
律師/賴芳玉
演員/謝瓊煖
好好珍惜、愛著自己,再好好的感受他人的愛。
是我們登入名為人生的遊戲後最長久的任務。──音樂人/告五人_雲安
一則一則私密的故事,以極為親暱的口吻在耳邊訴說。彷彿像是《蘋果》的「人間異語」、又好像美國的廣播節目「This American Life」裡難以在聚光燈下被俗世道德眼光檢視的邊緣敘事。
每個極其卑微的小人物,彷彿懷中揣著初生小貓一般,如此脆弱、敏感,卻又值得被好好善待的幽微情感;隻能以如斯私密的形式,化為文字,隻說給你聽。
你靜靜聽,彷彿墜入已經不見天光的海床,當襲捲而來的情感海流太過強大時,不要忘瞭保持呼吸。──作傢/李律
給陳曉唯《隻說給你聽》
一直都喜歡曉唯的文字。在這次的短篇集裡,每個故事都是不同人的黑洞,鑽進那樣交疊纏繞的闇黑幽微裡需要仁慈和膽量,我讀到作者以文字勇敢麵對人的不堪,剝開傷口看見血肉模糊,在一個又一個傷口裡試著去現形愛的樣子。
曾經脆弱、曾經被傷害、曾經無助的我們,在這裡麵也許會找到那麼一句話、一個故事,讓自己的眼淚流下。而我相信,看見傷口,是療癒的開始。──導演/林君陽
我一直在《皇冠》雜誌上追看曉唯的作品,覺得非常驚豔。不管是情節的張力或是情感的濃烈,都形成令人欲罷不能的魅力。──作傢/張曼娟
一直覺得曉唯的文字是春蠶吐絲,細密而綿長,溫柔地包裹著讀者傷痕纍纍的心。──導演/陳慧翎
各篇看似童話般單純、平麵;實是藉不同篇章換角度,反覆照見同一件事的複雜無解。
書中刀斧交加,血肉橫飛,隻是在現實中咬牙忍耐時,用沉默的方式說,痛。──作傢/盧鬱佳
像是皇後閤唱團的〈波希米亞狂想麯〉,豐富繽紛也獨自喃喃。
像是在傢追劇一樣,各個獨立的短篇故事,停不下來。
像是一部電影,我也在其中,也許是路人,也許是主角,但我們都在裡麵。
你會想說給誰聽呢?我們下次相見聊聊好嗎,《隻說給你聽》。──演員/謝瓊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