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心理師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陪你在育兒的路上好好照顧自己 (電子書)

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心理師教你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陪你在育兒的路上好好照顧自己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蘇鈺茹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情绪管理
  • 儿童心理学
  • 心理健康
  • 情绪弹性
  • 自我关怀
  • 父母成长
  • 家庭教育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弄得你也崩潰爆炸、無比心累?
暖心心理師帶你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與情緒的關聯,
教你透過各式媒材打造親子的「安全基地」,
幫助你解決育兒痛點,療癒疲憊的身心!


獨立教育工作者/找路教育工作室 林劭璚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信昭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沙遊治療師 陳碧玲
美國舞蹈治療證照委員會註冊與認證督導級舞蹈治療師(BC-DMT) 楊琇玲
青平台董事長 鄭麗君
戲劇治療工作者 蘇慶元
――有感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希望孩子擁有好EQ,就從「建立安全感」開始!

以下場景,身為家長的你是否也感到似曾相識?

˙孩子每次哭鬧起來總是驚天動地、沒完沒了?
˙孩子在學校動不動就跟同學爆發口角或肢體衝突?
˙孩子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沮喪崩潰,失去活力?……
˙老師一直告孩子的狀,可是我已經試過很多方法都沒用,怎麼辦?
˙我們的孩子為何這麼難搞,都不像我們以前一樣聽話好教?……

碰到上述狀況,你是否常懷疑究竟是自己的教養方式有問題,還是孩子的發展出了狀況?想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抗壓性,就需要引導孩子感受身心平靜的好處,也需要家長本身的穩定情緒支持。
擁有心理學、舞蹈治療專業背景的Susu老師,整理濃縮十餘年和孩子與家長互動的經驗,教你透過親子可以一起在家做的肢體遊戲、塗鴉創作、繪本桌遊、呼吸練習……,帶孩子覺察身體與情緒的連結,達成建立孩子安全感、提升情緒穩定度與彈性的目的。此外,也提供家長自我照顧的實用技巧與解決孩子情緒問題的聰明撇步,幫你在育兒的路上穩住自己,成為自己與孩子的「安全基地」!

好評推薦:
作者用溫暖的文字、豐富的舉例、實用的方法、有趣的遊戲,連結身體和心理,帶你辨識自己跟孩子的情緒,學習用聲音和動作回應情緒,從感受中調節情緒,增進關係的品質。
――獨立教育工作者/找路教育工作室 林劭璚

作者把多年來的學習及實踐結果產出成值得家長擁有的一本好書,也甚至是兒童心理專業人員應該在書架上擺放、需要時拿來作為實務參考的一本絕佳工具書籍。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陳信昭

作者將兒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學理知識,以清晰的架構、深入淺出的描述,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身體與情緒的關係,並教導父母如何去回應孩子身體所散發的訊息。章節中羅列的遊戲和活動不但恰如其分地連結了理論,其淺顯易懂的做法更能幫助父母在家輕鬆運用,對於那些有教養焦慮的父母無疑是一本能安定其情緒的寶典。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沙遊治療師 陳碧玲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滋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基地的朋友們!讓我們把生命中所體會到的愛與關懷灌注在身體經驗裡,成為陪伴自己和孩子們一輩子的寶藏。
――美國舞蹈治療證照委員會註冊與認證督導級舞蹈治療師(BC-DMT) 楊琇玲
 
深入探索人际互动与自我成长:精选推荐书目导览 本导览旨在为您推荐一系列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亲子教育(非情绪弹性培养)、心理学基础、沟通技巧以及生活哲学等主题相关的优秀著作。这些书籍并非关于“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心理师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弹性,陪你在育儿的路上好好照顾自己 (电子书)”的内容,而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提供构建健全人格、优化沟通模式、理解复杂社会动态以及寻求内心平静的路径。 以下推荐的书目涵盖了多个领域,旨在拓宽读者的知识边界,并提供实用的生活指导。 --- 第一部分:理解自我与内在构建 1. 《认知觉醒:高效率成长有错吗》 主题聚焦: 个人效率提升、心智模式重塑、习惯养成与目标设定。 内容概述: 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特别是认知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与行动效率。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更努力”的层面,而是引导读者理解“为何会拖延”、“如何高效学习”背后的深层认知科学原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调整认知结构,建立起一套更适应长期成长的思维框架。重点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并克服常见的思维陷阱(如确认偏误、锚定效应),以及如何通过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科学方法来加速技能的掌握。它强调,真正的效率提升源于对自身心智工具的精细打磨,而非单纯的时间投入。本书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工具和步骤,帮助读者将宏大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日常行为,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个人发展。 2.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主题聚焦: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初探、自我接纳、情绪疏导的入门指南。 内容概述: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巧妙地引入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流程和核心概念。这本书通过描述蛤蟆先生从抑郁、自我否定到逐步发现自我价值的转变过程,生动地展示了“谈话疗法”的力量。它不涉及具体的亲子情绪管理技术,而是聚焦于个体如何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学会自我觉察。书中强调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倾听”的重要性,以及个体拥有的“自我修复”的内在潜力。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到,面对困境时,如何不带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感受,并逐步建立起更健康的自我认知。对于初次接触心理学概念的人士来说,这是一本极佳的入门读物,因为它将复杂的理论以极其温暖和易懂的方式呈现。 3. 《非暴力沟通:爱与理解的语言》 主题聚焦: 沟通模式的革命、同理心实践、冲突解决。 内容概述: 本书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沟通哲学——非暴力沟通(NVC)。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四要素模型: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该模型旨在帮助人们超越指责、评判和命令的语言模式,转而关注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与关注特定育儿场景下的沟通不同,本书关注的是所有关系中(无论亲密关系、职场、或社会交往)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以及如何真诚地倾听他人。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区分事实描述与主观判断,如何识别出隐藏在愤怒或沮丧背后的未被满足的需求,从而建立起更具建设性、更少防御性的互动关系。 --- 第二部分:人际关系与社会心理学 4. 《影响力(修订版)》 主题聚焦: 说服力的心理学基础、社会影响力的六大武器。 内容概述: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系统地研究了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请求说“是”,以及我们如何被潜意识中的“捷径”所驱动。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揭示了互惠、承诺与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这六大普遍存在的说服原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人类在社会互动中运作的底层逻辑,而非具体指导如何与孩子进行日常对话。了解这些原则,能帮助读者提高对营销策略、公共信息和他人说服手段的辨识能力,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作为社会个体。 5.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主题聚焦: 群体行为、集体无意识、社会心理学经典分析。 内容概述: 古斯塔夫·勒庞的这部著作是研究群体心理的开山之作。它探讨了当个体融入群体后,其思维和行为模式会发生何种奇异的变化:智力下降、情绪化增强、易受暗示等。书中细致分析了领袖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群体如何形成和传播信念(如迷信和教条)。本书提供的视角是宏观的、社会性的,它帮助读者理解社会热点、舆论风暴、以及大规模集体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动力,与家庭内部的个体情绪调节是截然不同的研究范畴。 --- 第三部分:生活哲学与东方智慧 6.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主题聚焦: 探寻品质的哲学之旅、技术与人文的融合、人生意义的追寻。 内容概述: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摩托车维修的书籍,更是一场深刻的哲学漫游。作者以一次长途旅行的经历为载体,探讨了“古典的”(浪漫的、人文的)与“浪漫的”(技术性的、理性分析的)两种世界观之间的张力与统一。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思考“品质”(Quality)的真正含义,这种品质超越了单纯的功能性,触及了事物存在的本质和价值。它鼓励读者以一种更专注、更具整体性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任务,从技术操作中提炼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度的沉浸式体验和对世界万物的敬畏感,而非对特定社会角色的扮演指南。 7. 《论语精译》 主题聚焦: 儒家思想核心、君子之道、伦理道德的现代解读。 内容概述: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本书精选并详细阐释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并探讨了如何以“中庸之道”平衡生活中的矛盾。它关注的是个体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处理与社会、国家、家庭的宏观伦理关系,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书中所阐述的道德原则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建立在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之上的,其深度和广度远超单一的家庭教养技巧。 --- 本导览所推荐的书籍旨在提供多维度的知识输入,帮助读者在认知科学、人际交往、社会理解及哲学思考方面得到全面的滋养,从而构建一个更坚实、更具洞察力的自我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蘇鈺茹
英國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舞蹈治療碩士畢。
曾任新北市私立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教師、高雄市教育局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諮商輔導組兼任心理師。現為自由工作者,經營FB粉專「小鹿散步 身心工作」。
小時候最愛把被子披在身上,假裝自己是唱歌仔戲的,或是會飛的外星人。長大後因緣際會從當記者變成當老師,並從接觸現代舞等各種身體工作中開拓自己的視野。希望能更了解小孩/青少年的心理而去念舞蹈治療,才發現,是再次認識那個披被子、假裝會飛的小孩。
深深覺得人不管幾歲,都有一顆愛玩的心,希望每個生命都有機會好好地玩。

專業資歷和訓練:
.諮商心理師(諮心字第002298號)
.青少年性諮商專業訓練課程結業(荷光專業性諮商中心ST 201)
.夏邦發展動作Level 1-3結業(夏邦發展動作協會日本分會)
.凱氏心理動作分析(Kestenberg Movement Profile)訓練結業(德國EZETTHERA治療中心)
.生態心理學專業進修結業(英國Schumacher College)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建立親子好關係/林劭璚
推薦序 理論與方法兼備的實用育兒指南/陳信昭
推薦序 身體――承載情緒與轉化的容器/陳碧玲
推薦序 心靈的愛,身體也會記得/楊琇玲
自 序 初心與願景

前 言、培養孩子的心理彈性,從身體開始
孩子情緒失控,背後的意思是「我需要你的關注與幫忙」
身心穩定了,才能學習和成長
打造你和孩子的安全基地

Chapter 1、建立安全基地
從身體感受開始
「同頻」,讓孩子覺得被看見、被理解
護持的環境與安全基地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利用感官傳遞安全感
    家長的身體是孩子的安全基地
    打造實體安全基地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一:用身體感受開始照顧自己

Chapter 2、認識情緒,促進孩子的心理發展
情緒與身體
鏡像神經元,協助我們互相同理、了解
與照顧者的互動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理解孩子未能說出口的情緒訊息
    視線與表情
    肢體動作
當孩子的鏡子,協助孩子理解非語言訊息,增進同理心
回應與發展息息相關
    用「同頻」培養孩子自我調節的能力
    感受是真實的,允許孩子自由感受
    用孩子懂的語言跟方式協助孩子學習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二:找一個自己的安全基地

Chapter 3、教孩子掌握情緒的密碼
協助孩子從身體感受中培養調節情緒的能力
    體感遊戲
學習辨識情緒與身體感受
    顏色
    圖卡/牌卡
    桌遊
    繪本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三:練習找出合適的自我照顧計畫

Chapter 4、與孩子一起玩,提升孩子的情緒彈性
孩子的肢體動作與自我發展
    第一階段:嬰兒期
    第二階段:幼兒期
    第三階段:學齡前期
    第四階段:學齡期
    動作的變化會牽動心理感受
肢體動作遊戲
    照鏡子遊戲
    速度、力道/強度遊戲
    空間探索遊戲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四:從動作中覺察自我、抒發情緒

Chapter 5、跟孩子一同感受「休息」的重要
擺脫情緒劫持,從身體開始
如何處理壓力反應
休息的重要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
幫助孩子練習放鬆、培養洞察力的遊戲
(Column)給家長的自我照顧練習之五:用呼吸開啟休息、療癒的空間˙嘆/呼口氣,更放鬆˙做呼吸練習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

結語
致謝

附錄1、孩子狀況篇
狀況1:孩子情緒失控時,怎麼辦?
狀況2:趕著出門或進行重要事情時,孩子正好情緒失控
狀況3:孩子很愛生氣,常跟手足或同學起衝突
狀況4:孩子怕黑
狀況5:孩子常尿床
狀況6:孩子愛說謊
狀況7:孩子拒學、拒絕離開家裡

附錄2、家長觀念篇
觀念1:「不打不成器」迷思
觀念2:我覺得孩子很煩,不知該如何接納與稱讚孩子
觀念3:孩子失控或與孩子對峙時,可以這樣安撫自己
觀念4:適時用幽默感調劑育兒疲累
觀念5:爸爸要當媽媽的支持者

附錄3、當老師說孩子需要評估時,怎麼辦?
幼兒的發展問題或學習需求評估
    早期療癒評估/兒童發展聯合評估
    學校的特殊教育資源
孩子上小學時,如何與學校成為合作夥伴?
其他參考資源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84985
  • EISBN:978626318495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與孩子一同練習調節情緒,建立親子好關係
――獨立教育工作者/找路教育工作室 林劭璚

在實踐自由的時代,要如何了解孩子的獨特,拆除成見,保持彈性,同時面對衝突,共同探索與建立界線,讓界線成為涵容的工具,一直是所有家庭照顧者、教育工作者、甚至市民的挑戰。鈺茹用溫暖的文字、豐富的舉例、實用的方法、有趣的遊戲,連結身體和心理,帶你辨識自己跟孩子的情緒,學習用聲音和動作回應情緒,從感受中調節情緒,增進關係的品質。

就像越過一道白色長橋,穿過蒼鬱防風林,和朋友來到沙灘,你們對著海吐露心事,它回予一波又一波澄澈——這是我住在台南期間,最常和鈺茹相約的場景,也是《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給我的深刻觸動:眼前的浪潮,構成行動的有限,也形塑了無邊風光,讓島恆常都在。


推薦序 理論與方法兼備的實用育兒指南
――陳信昭醫師

月前鈺茹私訊邀請我幫她寫的新書《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寫推薦序,還擔心造成我麻煩,我回說這種事我經常做,一點都不會困擾我,反而覺得榮幸。日前收到她寄來的初稿,迫不及待看完,心中有許多欣賞和喜悅,很高興有機會為這本書寫推薦序。

這本書值得推薦的地方有幾個:

其一,書中用一些理論和研究來說明安全基地的概念,並且教導家長如何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看過之後就會瞭解平常常看到的「同頻」「護持的環境」「涵容」「情緒訊息」「自我調節」這些字眼的意涵;
其二,書中提供從感官、身體及實體的方式建立孩子安全感的諸多遊戲類型,以及促進孩子情緒彈性的許多遊戲,同時詳細說明遊戲的用法、目的及影片連結,方法簡單容易執行,家長可以輕易上手;
其三,書中不僅僅提出照顧孩子的方法,同時也關照到家長的內在需求,教導家長如何暫停以及自我照顧,在繁忙的育兒過程中給自己一個重新出發的力量;
其四,書中用一整章的篇幅以Q&A的方式回答孩子常見問題情境的具體解套方法,這些問題是過去幾年在演講、工作坊及實務工作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作者融會了多年經驗所寫出來的心法寶典,家長在讀過之後若能細心體會並加以運用,必定能增加育兒功力數十載。

鈺茹曾在英國學習舞蹈治療,返國後在台南的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執業多年,如今她把多年來的學習及實踐結果產出成值得家長擁有的一本好書,也甚至是兒童心理專業人員應該在書架上擺放、需要時拿來作為實務參考的一本絕佳工具書籍,特別值得祝賀。

(本文作者為: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創辦人、臺灣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美國ABEPSGP認證心理劇訓練師。)


推薦序 身體――承載情緒與轉化的容器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沙遊治療師  陳碧玲

少子化世代的來臨,對於經濟、教育和社會結構都造成深遠影響,但對於兒童心理健康工作卻有正向催化的作用。願意生小孩的父母除了重視孩子的成長與教育外,兒童心理健康需求也備受關注。因此,當孩子出現適應問題時,多數的父母願意尋找心理專業人員的介入來幫助小孩和自己。這個現象有機會幫助我們的社會,在孩子早期成長中,創造一個更健全的心理環境,而非總在個體成年後再回頭去治療童年創傷帶來的影響。

處理孩子的適應問題,除了進行兒童諮商心,心理從業人員通常也會進行父母諮詢。透過提供父母心理支持與修正教養方式,來緩解父母教養的壓力。但實際上諮詢的時間常是受限的,許多有心的父母渴望能獲得更多教養知識和資源,協助他們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並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

鈺茹心理師的新書《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正是為這些願意為孩子成長付出心力的父母所撰寫的親職書。身為一名舞蹈治療師,她擅長透過身體的覺察和肢體律動來幫助個案探索自己。多年來與兒童和青少年工作所累積的豐富經驗,使她能敏銳地嗅到父母的需要,並提供適當的介入與建議。書中她將兒童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等艱澀的學理知識,以清晰的架構、深入淺出的描述,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身體與情緒的關係,並教導父母如何去回應孩子身體所散發的訊息。章節中陳羅列的遊戲和活動不但恰如其分地連結了理論,其淺顯易懂的做法更能幫助父母在家輕鬆運用,對於那些有教養焦慮的父母無疑是一本能安定其情緒的寶典。在書中除了關注孩子們的需要,鈺茹也不忘提醒父母親透過身體的覺察來自我照顧。因為當父母親身心穩定了,自然能成為孩子焦慮時的安全基石。

誠心推薦本書給正在育兒、且願意用愛與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的所有父母。

(本文作者為:台南市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總監暨諮商心理師、台灣沙遊治療學會監事、國際沙遊治療學會〔ISST〕理事會理事、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專任講師25年,已退休。)


推薦序 心靈的愛,身體也會記得
――美國舞蹈治療證照委員會註冊與認證督導級舞蹈治療師(BC-DMT) 楊琇玲

每次帶著學員透過自由舞動或身體工作進行情緒調節,身心舒緩放鬆之後,我會請他們花一點時間靜靜體會當下的整體感受,等待內在浮現的意象。當他們再度張開眼睛準備說話時,我看見他們的眼神閃耀光彩、臉部表情柔和,掛著一抹微笑,聲音輕盈溫柔。他們說,他們看見了:

 「小時候站在阿嬤身邊,看見阿嬤在佛前持香祝禱時那種安穩、被保護的感覺」;
「在老家的院子裡,跟著大夥、吃著涼涼的西瓜那種單純的喜悅」;
「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雲朵飄過,整個人放空、心裡無事的感覺」;
「孩子剛出生的樣子是這麼的嬌小脆弱、卻如此占滿著我的心」;
「想到原來身邊有那麼多人愛著自己」……

原來,心靈的愛,身體都記得。

「愛」以各種樣貌展現,也許是身體被餵養照料的經驗,也許是與自己內在連結的領悟,也許是在關係中被溫柔承接的時刻,當心靈觸動之時,自然回到身體經驗感受上去品嘗體會,它會喚起療癒身心的動能,源源不絕;讓我們跟最初的生命力相會,也繼續寫下新(心)的扉頁。

《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帶我們看見孩子如何從與照顧者的關係互動中,慢慢地認識了身體、情緒、自我與世界。「身體發展過程,跟形成一個人內在心理發展、自我意識感的基礎有關,也會受到照顧者的回應/互動情況影響。當孩子感受到穩定、給他安全感的回應,他們也逐漸認識與學會調節這些有時難以言明的內在感受。」

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字梳理學術理論,輔以情境與案例說明,提供相關主題的藝術創作與肢體活動,幫助我們協助孩子建立「安全基地」,哺育著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心,讓他們有能力也有勇氣走向外界,拓展、探索、學習與成長,也能夠回到自身滋養充電。除了文字說明之外,蘇慶元戲劇治療師示範的「夏邦發展動作」身體遊戲的影像連結,讓家長們可以看著影片跟孩子一起探索、玩耍。除此之外,作者也很貼心地分享家長如何自我照顧的態度與方法,幫助家長也回到自己的「安全基地」,再次得到支持與力量。

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滋養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基地的朋友們!讓我們把生命中所體會到的愛與關懷灌注在身體經驗裡,成為陪伴自己和孩子們一輩子的寶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觉得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育儿指南,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我最近正好在处理孩子对挫折的过度反应问题,每次他搭积木失败或者比赛输了,那种天地塌下来的样子,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到窒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脚本”,而不是那些空泛的理论,比如当孩子哭闹不止时,我到底该先拥抱还是先讲道理?我希望看到的是心理学原理如何巧妙地转化为日常对话中的几个关键句子。而且,我特别关注“好好照顾自己”的部分,因为我发现,我越是崩溃,对孩子的处理方式就越是急躁和不耐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在“照顾他”的同时,为自己的情绪“充电”,那对我来说就是一本真正的救命稻草了。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实证的读者,所以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是我最看重的部分。我之前读过一些心灵成长类的书籍,但很多时候感觉像是在听心灵鸡汤,热乎劲儿过了就烟消云散了。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述如何建立“安全基地”时,能够引用一些经典的依恋理论或者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让父母明白,我们今天一个不经意的反应,是如何在孩子的大脑中刻下长期印记的。如果能有图表或者案例分析来佐证观点,那就更好了。毕竟,我们希望给孩子的是科学有效的支持,而不是基于感觉的盲目尝试。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相当可观,这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充满信心,感觉它不是应付差事的短篇合集,而是系统性的知识梳理。

评分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到了“心理师教你”这个定位。在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高强度情绪爆发时,我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情绪资源是枯竭的。我需要的不是另一个普通父母的经验分享,而是专业人士的视角,那种能够穿透表象,直达孩子内心需求的洞察力。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区分“共情”和“溺爱”,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界限。一个真正的安全基地,既要有温暖的怀抱,也需要坚定的界限。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清晰的导航图,告诉我如何在充满爱意的接纳中,同时设立起健康的边界,让孩子既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也能学会在现实世界中承担责任。这种兼顾柔软与坚韧的教养之道,正是我目前最欠缺的部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和副标题的组合,精准地命中了当代父母的核心痛点——既要让孩子强大,又得承认自己也会疲惫。我个人最大的困扰在于,社会文化总在推崇“完美妈妈”的形象,让我对自己的不完美感到羞耻。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背后,必然站着一个接纳自己不稳定的父母。我期待作者能在书中分享一些关于“情绪隔离”的剖析,比如我们是如何把父母辈传递给我们的负面情绪模式,不自觉地复制粘贴到下一代身上的。如果能提供一些工具,帮助我识别并中断这些代际传递的陷阱,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种更温柔、更真实的方式来面对我的育儿日常,而不是每天都在扮演一个假装无所不能的角色。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温馨的插图,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焦虑型父母的目光。我最近在育儿的路上感觉自己像个陀螺,不是在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就是在为他的人际关系犯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容易被情绪带着走。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这类书籍多如牛毛,真正能触及灵魂、带来实际改变的凤毛麟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言中那种坦诚,没有把育儿描绘成童话,而是直面了为人父母的挣扎和无力感。那种“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共鸣感,让我感觉找到了一个同路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导者。我到现在还没开始深入阅读内文,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作者的开篇寄语,就已经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仿佛有了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托住了我快要下坠的信心。这种预期的积极影响,已经值回票价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