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由於臺灣島嶼的地質、地理、河流、高山、氣候等條件交互影響,環境孕育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雖是蕞爾小島,但海岸線綿長又多變化,曲折蜿蜒的海岸線長約一千兩百公里(含離島則超過一千五百公里),不同類型的微環境及生育地孕育出興盛繁茂的植物群落類型,沙灘、岩岸、海岸溼地、紅樹林、海岸林等等,各有其特色與相對適應的植物種類,也因為地理距離短,同一物種會出現在多種的生育地類型,這是臺灣海岸植物的特色,也是趣味迷人之處。
臺灣位於北太平洋的西緣,四面臨海,由於政治之歷史因素,島上人民對海洋卻不甚熟悉,一般人到海邊多從事釣魚、游泳、衝浪與品嚐海鮮等遊憩活動,缺乏對海洋環境的熟悉與重視。近年來政府、學校與諸多非政府組織團體的推行,大眾對自然與生物的認識與關注度也逐漸增加,圖書市場出版許多各類的自然觀察圖鑑,喜好自然的朋友也能隨手可得參考相關書籍。《臺灣海濱植物圖鑑》一書出版已有十餘年,作為媒介濱海植物與科普知識的初衷雖不變,但十餘年已有物換星移、人事已非的感觸,一方面如海岸環境的變遷與惡化、植物分類的進程與變動等,適逢本書有幸能獲得修訂與再版的機會,除納入讀者回饋,校訂錯誤,亦有許多新增物種的介紹。另一方面也遺憾作者之一高瑞卿的離世,未能持續讓他的學識涵養灌注在此,但此書若不是有他的發起糾集不能成功,他依然是本書的最大貢獻者。
為讓愛好植物的新手入門者更易上手使用,修訂版本茲將植物個論改以植物的四種生活型-喬木、灌木、草本以及藤本植物來區分介紹。喬木與灌木是形貌結構上相似的類群,尤其是幼樹階段,有些種類並不容易區分,建議在野外進行觀察時,若看見有興趣的植物,不妨多找找附近同一種的個體,除了植物本身的樹形、花、葉、果實、種子的形態與細微變化,也進一步觀察該植物所在的微環境特徵,例如:光照或遮陰、乾燥或潮溼、土壤的質地與顆粒、常見的伴生種類,甚至伴生類群植物的生活型與離海的遠近等等,加上季節的變化而累積的紀錄,相信每位讀者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心得,成為某一類群或特定區域的資深植物觀察家。
希望藉由本書的引導,讓不管是想認識植物的初學者,或是對特定植物有興趣者,都能從本書中得到一些收穫,同時希望本書的出版,讓長久以來一直被忽略、犧牲的海岸環境與海濱植物能夠受到較多的重視,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