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漿文化創意工法製作與應用 (電子書)

水泥砂漿文化創意工法製作與應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佩如
图书标签:
  • 水泥砂漿
  • 文化創意
  • 工法製作
  • DIY
  • 建築設計
  • 室內設計
  • 材料應用
  • 手作
  • 裝飾
  • 創意設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嗨!!上課了喔~~ 
 
  不管你是文創工作者想開創水泥多元應用,還是多肉植物愛好者想製作透氣度超棒的水泥盆器,老師從水泥工藝材料的基礎認識,到水泥工藝入門的模具材料選擇、使用工具、水泥製品養護原理,帶領你認識各種水泥配方,不管是灌注、捏塑、建模等等工法,一步一腳印的課程,讓你在水泥工藝的世界裡,愛上玩水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水泥作品。        
 
本書特色
 
  從材料的基礎認識,模具材料工具選擇,到水泥製品養護原理,帶領你躍入水泥坑。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水泥砂浆文化创意工法制作与应用”的图书简介,内容不包含该书的具体信息,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且引人入胜的替代性介绍。 --- 《匠心独运:现代建筑材料的艺术化表达与实践》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建筑领域中,那些超越传统功能性范畴,将建筑材料转化为具有深刻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实践探索。我们聚焦于如何通过精湛的工艺、创新的思维以及对材料本质的深刻理解,将基础建筑材料——特别是那些被视为粗粝或基础的介质——提升至艺术与设计的前沿。 第一章:材料的复兴——从基石到介质的蜕变 建筑材料的世界远不止于钢筋混凝土和标准砖块。本章追溯了不同时代中,建筑材料在文化语境下的地位变迁。我们探讨了材料如何从纯粹的结构支撑物,逐渐演变为承载地域性、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载体。重点分析了现代技术如何赋予传统材料新的生命力,以及建筑师和设计师如何重新审视这些“平凡”的介质,挖掘其内在的纹理、色彩和可塑性。 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关键的非传统或被重新定义的建筑材料,例如特殊配比的粘土复合材料、天然矿物颜料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化学技术来增强或改变传统材料的物理特性,使其在艺术表达上更具潜力。本章强调的不是材料的强度,而是其表面的叙事能力。 第二章:工艺的传承与再造——细节中的匠人精神 精湛的工艺是任何伟大建筑作品的灵魂所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致力于解析那些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耐心才能掌握的制作技法。我们不仅关注宏大的结构,更侧重于那些定义了空间质感和触感的微小元素。 纹理的雕塑: 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控制混合、铺设、刮擦、打磨等一系列操作,在建筑表面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理。这包括对手工工具的运用、时间对材料老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精确控制湿度和温度来引导材料的自然表现。我们介绍了几种在欧洲和亚洲地区流传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表面处理技术,并分析了它们在当代设计语境下的现代化应用。 色彩的哲学: 建筑色彩并非简单的涂装。本章讲解了如何通过选择特定来源的骨料、天然矿物、或无机染料,将色彩内化于材料本身。我们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材料内部色彩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变化来引导观者的空间体验和情绪感知。探讨了可持续性颜料的选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空间叙事——材料与居住体验的交互 建筑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本章着眼于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影响居住者的感官、心理和行为模式。我们提出了“触感导向设计”的概念,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将“触摸”作为与建筑对话的重要方式。 声学与触觉的交织: 探讨了特定材料的密度、孔隙率和表面粗糙度如何共同作用,影响一个空间的声学特性。例如,如何在开放空间中利用具有特定吸音或反射特性的墙面处理,来营造私密或宏大的听觉氛围。同时,我们分析了不同材料(如温润的木材、冰凉的石材、或具有颗粒感的介质)对行经者足底或指尖带来的即时反馈。 光影的捕获: 建筑材料是光线最好的画布。本章详细解析了如何通过材料的半透明性、反射率和散射特性,来“雕刻”进入室内的自然光。无论是利用粗糙的表面散射柔和的光晕,还是利用抛光的介质形成锐利的光束,材料的选择决定了光影在空间中舞蹈的质量。 第四章:可持续性与在地性——面向未来的创意实践 在追求美学表达的同时,对环境的责任是现代建筑不可回避的主题。本书的第四部分将创意实践与可持续设计原则相结合。我们探索了如何利用在地资源、回收材料或低能耗的制作流程,来实现既具个性又环保的建筑表面和构件。 循环经济中的建筑美学: 考察了将建筑废弃物(如碎玻璃、陶瓷残片)重新加工,使其在新的结构中呈现出更高价值美学的案例。这不仅仅是回收利用,更是对“废弃物”概念的颠覆。 适应性设计: 强调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必须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相适应。一个在寒冷气候下表现优异的材料处理技术,可能在湿热地区需要完全不同的改良。本章提供了应对不同地域挑战的实用指导和成功案例分析。 结语:超越功能,回归本源的审美追求 《匠心独运:现代建筑材料的艺术化表达与实践》旨在为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材料科学家以及所有对建筑美学抱有热情的学习者,提供一个跨学科的视角。它邀请读者跳出标准化和预制件的思维定式,重新思考我们日常所接触的建筑物质是如何被创造、如何被感知,以及它们如何能够以更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方式,丰富我们的居住环境。本书的核心信息是:最基础的材料,通过最精湛的技艺和最富同理心的设计,可以实现最深远的艺术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佩如
 
  學歷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工業設計 博士
  德國達姆史塔特工業科技大學 訪問學者
 
  經歷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所)副教授
  臺中市產業創新協會 商業設計顧問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圖書館委員 
  國際時報金犢獎 國際競賽評審 
  閩南師範大學 工藝設計系所 助理教授 
  德國美茵茲大學 醫學部 輔具產品設計 研究助理 
  中華扶輪社基金會南區 秘書長
  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南區分會副會長 
  空中大學中興校區視覺設計講師 
  NDL國際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 營銷管理與設計總監   
 
郭汎曲
 
  學歷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碩士
 
  經歷
  艾禾數位科技有限公司 負責人
  有泥創研工作室 設計執行長
  國際科技創藝教育協會 常務理事
  雙北市產業總工會 專任講師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所 兼任講師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中部創新自造教育基地 水泥課程講師
  臺中女子高級中等學校 自造實驗室水泥課程講師
  新北市工業成品全檢人員職業工會 專任講師
  海青商工文創手作基地 水泥課程指導講師
  台中產業人才投資職訓班專任講師
  雲林自造教育示範中心 水泥課程講師
  汎德汽車 BMW、MINI 多肉美學講師
  國立仁愛高農水泥專業課程業師
  台中屯區藝文中心泥作手作班指導老師
  台中鞋技中心 水泥課程指導講師
  特力屋 特約水泥課程講師

图书目录

作者序/林佩如
作者簡介/林佩如
作者序/郭汎曲
作者簡介/郭汎曲
 
第一章  水泥初探
1-1  認識水泥
1-1-1 水泥的演進 
1-1-2 水泥原料及生產流程
1-1-3 水泥的生產流程
1-2 水泥水化機制
1-2-1 水化機制 
1-2-2 水化作用五階段 
1-3 水泥配方的組成
1-3-1 水泥
1-3-2 拌合水
1-3-3 骨材
1-3-4 添加劑
1-4 水泥與基本配方材料
1-4-1 卜特蘭水泥 I 型
1-4-2 白水泥
1-4-3 手作配方水泥
1-5 水泥製品養護
1-5-1 養護目的
1-5-2 養護條件
1-5-3 養護方式
 
第二章 創作材料與工具
2-1 創作材料
2-1-1 模具材質選用
2-1-2 其他素材
2-1-3 保護工具
2-1-4 手工具
2-1-5 電動工具
2-2 基本製作工法
2-2-1 正灌法
2-2-2 倒灌法
2-2-3 捏塑工法
2-2-4 抿石工法
2-2-5 磨石工法
2-3 水泥產品量化
 
第三章 水泥實作教室
3-1 彩色杯盆-正灌法
3-2 房屋名片盒-倒灌法
3-3 小房子-側灌法
3-4 抿石
3-5 磨石
3-6 捏塑(貓頭鷹)
 
第四章 常見問與答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113009
  • EISBN:9789577113016
  • 叢書系列:藝術跨領域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8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林佩如
 
  任職於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所),主要教學目標以理論與實務相配合,整合設計需求,落實設計美學;研究所課程則著重於跨領域結合,與設計實務開發。近三年期間帶領研究生汎曲執行製作水泥磚表面紋理工法方法的空間意象研究( The Space Image Research base o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urface Texture of the Cement Tiles. ),其研究結果於 2022 年 1 月刊登於國際期刊 Case Studies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SCIE,該研究提出一項製作自然紋路肌理水泥面磚的工法,了解在選擇不同水泥面磚作為室內裝飾的視覺空間意象差異,研究結果為水泥砂漿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工藝提供參考,進一步協助水泥砂漿建材模組化的開發。相關研究成果亦於商業設計學報第 24 期 (2020)刊登「水泥砂漿裂紋工法與肌理之初探」。亦延伸出四項專利,與一項國際發明專利獎。作者汎曲於水泥創作領域已有多年經驗,無論在創作、製作翻模技巧、異材質結合等等,皆有深厚經驗。無論在實務與研究上,汎曲皆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值為嘉獎。且經兩年透過研究與實驗的輔助,將其技術加以推廣,並將其經驗創作彙整成冊,進行出版,實為廣益後學。先進言「世界上許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專家,你就能為自己創造成功的機會」~共勉之。
 
郭汎曲
 
  有泥創研工作室成立以來,對於水泥材料工法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歇,進入研究所讀書的這段期間,佩如教授一路提攜我不斷前進,讓我學習的路上不斷的成長,很感謝有這個機會與教授一起撰寫這本書,也謝謝協助編排製作的工作夥伴們。
 
  這幾年應邀參與很多學校的教師研習與自造中心的教學,在與校園內老師們的交流過程中,了解到不管是生科老師或是各科的老師,對於水泥這個材料興致勃勃,但卻沒有很多機會跨足這個領域,畢竟以往水泥只是建築材料,很少應用於手作教學,只能透過教師研習來學習,這本書透過文字與圖片,希望能讓水泥這個有趣的材料,讓更多人知道與學習。
 
  這本書主要希望能給予水泥手作的初學者一個起點,一步一步的認識水泥,了解水泥的配方組成與各種工法後,能夠多元的應用。書中第三章內的每一個實做作品,都是水泥製作工法的基本,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些工法,創作出更多屬於自己特色的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聚焦于“水泥砂浆文化创意工法”的电子书,我立刻对它所承载的**跨界精神**感到兴奋。我推测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关于“材料哲学”的探索笔记。它或许会系统地梳理从古至今,世界各地使用砂浆进行装饰艺术的历史脉络,比如古罗马的灰泥技艺,或者东方传统建筑中的雕饰细节。更关键的是,它似乎致力于将这种历史沉淀与现代的“创意工法”进行对接。我期待书中会详尽解析那些不为人知的配方调整——比如如何通过添加特定的矿物颜料或有机粘合剂来改变砂浆的韧性和可塑性,使其能够承受更复杂的造型要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加上文化层面的回溯与创新,意味着这本书的价值远超简单的“怎么做”,而是上升到了“为什么这样做”的层面,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去理解材料与空间、时间之间的对话关系。

评分

从书名来看,“水泥砂浆文化创意工法制作与应用”这个组合,暗示了这是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作品**。我推测其内容结构是层层递进的。首先,可能会有一个关于“文化”的铺垫,阐释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关注和发展基于水泥砂浆的艺术表达,也许会探讨其在环保、耐久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接着,核心部分应是“创意工法”的展示,这可能涉及到非常规的混合材料、非线性造型的技术,甚至可能是结合光电或水流效果的动态砂浆应用。最后,在“应用”层面,我希望看到它能突破传统建筑领域的局限,展示砂浆在雕塑、装置艺术、甚至时尚配饰中的创新案例。这种全方位的视野,意味着读者在学完技术后,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技艺在当下多元文化市场中的商业化和艺术化前景,从而激发更宏大的创作构想。

评分

这本关于水泥砂浆文化创意工法的电子书,从我接触到的信息来看,似乎聚焦于一种相当独特且小众的艺术与工艺领域。我猜测,它一定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种传统建筑材料——水泥和砂浆——提升到一种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层面。我设想书中会详尽地介绍各种创新的模具技术和表面处理方法,比如如何利用不同粒径的骨料创造出独特的纹理,或者运用特殊的固化技术来控制材料的颜色和透明度。我想象中的作者是一位对材料科学有着深刻理解,同时又具备极强艺术敏感度的专家,他/她可能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将原本粗犷、工业化的材料,转化为精致、富有情感的艺术品或家居装饰。读者或许能从中找到将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语言结合的灵感,了解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新发掘并创新性地运用这些基础材料的可能性。这种结合了技术指导和审美探索的作品,无疑对于建筑师、室内设计师以及热衷于手工制作的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从“实用”走向“艺术表达”的全新路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硬核知识的软性包装”**。它处理的是传统上被视为粗粝、冷硬的材料,但其核心诉求却是“创意”与“文化”。因此,我预感这本书在文字风格上可能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张力——既要有工程师般的严谨和精确,描述材料的化学反应和力学特性;又要有艺术家般的浪漫和激情,引导读者去发现砂浆表面光影变化中的诗意。我特别期待看到其中关于“肌理”的细致描述,比如如何控制砂浆在干燥过程中收缩产生的自然裂纹,使其成为一种美学特征而非工艺缺陷。如果书中能够融入对西方包豪斯精神或东方侘寂美学的解读,并将其与现代砂浆工艺的实践相结合,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导,而是一部启发思维、重塑材料认知的深度读物,能让读者从根本上改变对“水泥”这种建筑血液的传统刻板印象。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将建筑基础材料赋予“文化创意”属性的尝试非常好奇。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可操作性极强且富有想象力的实践指南**。譬如,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3D打印技术与传统砂浆浇筑相结合,创造出超乎想象的复杂几何形态?或者,它是否会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自然界的元素,如沙子、石灰和水的比例变化,来模拟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纹理效果,从而赋予作品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标签? 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不同复杂度的项目演示,从简单的桌面摆件到复杂的外墙装饰应用。如果书中能附带高质量的图解和步骤分解,标注出每一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温湿度控制、养护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材料缺陷的预防措施,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真正做到让初学者望而生畏的复杂工法也能被理性地拆解和掌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