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樂:中國古樂的「活化石」 (電子書)

潮州音樂:中國古樂的「活化石」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遲建鋼
圖書標籤:
  • 潮州音樂
  • 廣東音樂
  • 中國古樂
  • 民族音樂
  • 傳統音樂
  • 地方音樂
  • 音樂史
  • 文化遺産
  • 活化石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原音樂與土著音樂的融閤,
歷史上的中原地區,經過許多次大的社會動亂和戰爭災禍。
為避戰亂,中原地區的人民有過不少次大舉南遷。

其中,中原音樂文化與潮汕地區土著音樂文化相互滲透、融閤,並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歷史演變,成為潮州音樂的歷史淵源。

◤潮州音樂的歷史源流
唐宋之際,隨著大批漢族士人南下,中原光輝燦爛的文化亦隨之南下,與當地土著文化進行瞭長期的融閤,潮汕地區和江南各州郡一樣,都進入瞭一個文化的大發展時期。

◤「外江班」與潮州音樂
潮汕地區除本土的潮劇外,還有外江戲(漢劇)。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劇班之間互相交流,演藝人員之間互相砌磋,使潮劇與其他劇種的關係日益密切。潮劇在吸收瞭「外江班」的麯調、唱腔的基礎之上,逐漸使潮劇成熟完善。

◤潮州音樂的特色
潮州音樂是潮汕民間音樂的總稱,包括鑼鼓樂、笛套古樂、細樂、廟堂音樂、弦詩樂和漢調音樂等六大類,流行於粵東、閩南、滬、臺、港、澳和東南亞地區以及世界上潮人聚居的地方。潮州音樂的淵源可上溯至隋唐,唐宋是形成期,明清是成熟期,及至清末,演變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豐富性、多樣性、普及性渾然一體。

◤潮州音樂與江南絲竹樂
江南絲竹樂與潮州音樂、廣東音樂一樣,都是同列第一批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絲竹是流行於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區的絲竹音樂的統稱。因樂隊主要由二鬍、揚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簫等絲竹類樂器組成,故名。在這些地區的城市和農村都很流行絲竹樂,但風格完全不同。城市絲竹樂風格典雅華麗,加花較多,流傳很廣;而農村則常用鑼鼓,氣氛熱烈,風格簡樸。

潮州音樂:中國古樂的「活化石」 (電子書)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探討瞭中國潮汕地區特有的音樂文化——潮州音樂。作為中華傳統音樂體係中一脈極為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分支,潮州音樂以其獨特的樂器配置、精緻的演奏技藝、深邃的音樂內涵以及嚴謹的樂麯結構,被譽為中國古樂的「活化石」。這部電子書不僅是對一種音樂形式的記錄,更是對一段流動的歷史、一種堅韌的文化傳承的細緻描摹。 全書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從宏觀的文化背景到微觀的樂譜分析,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全麵而立體的潮州音樂知識體係。 --- 第一部:歷史的迴響——潮州音樂的淵源與發展 本部分追溯瞭潮州音樂的歷史根源。潮州地區地處閩粵交界,自古以來便是中原文化與南方百越文化交匯之地。潮州音樂的雛形可上溯至唐宋時期,隨著中原士族的南遷和朝廷官樂的傳播,逐漸在潮汕平原紮根。 文獻考證與早期形態: 詳細梳理瞭歷代地方誌、詩文集等文獻中關於潮州雅樂、燕樂(宴飲音樂)的記載。探討瞭宋代以來,特別是明清時期,潮州音樂如何吸收閩南地區的南戲元素,並與本地的民間信仰、節慶習俗深度融閤,形成瞭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音樂風格。 流變與傳承: 分析瞭潮州音樂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軌跡,特別是清代中葉至民國時期,在商賈富戶的資助和專業樂師的推動下,音樂活動的專業化與精緻化趨勢。探討瞭近代戰亂和社會變革對音樂傳承造成的衝擊,以及民間藝人如何堅守陣地,將其視為傢族榮譽和文化使命。 --- 第二部:樂器之林——潮州音樂的獨特配置 潮州音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獨特的樂器組閤與演奏方式。本書著重介紹瞭被譽為「潮州音樂靈魂」的幾種核心樂器,並分析瞭它們在閤奏與獨奏中的功能定位。 拉弦樂器組: 以二弦(潮州小鬍琴)為核心。深入解析二弦的音色特點、演奏指法,特別是其在錶現細膩情感和快速鏇律時的獨到之處。對比分析瞭潮州提鬍(高鬍)在不同時期的應用。 彈撥樂器組: 重點闡述古箏(潮州古箏,音色更為清亮、技巧更為複雜)和琵琶(潮州大琶,其演奏技法與北方派係差異顯著,特別是「輪指」、「掃弦」等技巧)。還介紹瞭揚琴在潮樂中的烘托作用。 吹管樂器組: 描寫竹笛(潮州笛子)和喉管(一種獨特的簧管樂器)在閤奏中擔任鏇律主導或色彩點綴的角色。 打擊樂器組: 闡釋潮州大鑼、小鑼、闆鼓在確立節奏框架、烘托音樂氣氛中的關鍵作用。探討瞭潮州特有的鑼鼓點譜記法及其與演奏的緊密聯繫。 --- 第三部:麯目寶庫——套麯、細樂與器樂獨奏 潮州音樂的麯目體係龐大而嚴謹,主要由三大類構成:套麯(大型組麯)、細樂(小型樂麯)和器樂獨奏麯。 套麯的結構美學: 以著名的潮州十大套麯(如《昭君齣塞》、《寒鴉戲水》等)為例,分析其「一麯多段,層次分明」的結構特點。探討套麯中「譜式」(如中正平和、喧鬧活潑等)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不同樂章的對比來營造宏大的敘事感。 細樂的精緻典雅: 探討用於宴會、儀式場閤的細樂,其特點是麯調婉轉流暢,配器精簡。分析一些著名的細樂麯目,如《鳳陽花鼓》、《鸞鳳呈祥》等,如何體現傳統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 器樂獨奏的個體光芒: 深入分析如潮州琵琶麯《月兒高》、潮州古箏麯《崖山情》等經典作品的演奏技法和意境錶達。探討演奏者如何在遵循傳統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神韻」與「心法」。 --- 第四部:樂譜與記譜法——傳承的密碼 潮州音樂的傳承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套獨特的記譜體係,這也是其「活化石」特徵的體現之一。 工尺譜的應用: 詳細介紹潮州音樂中廣泛使用的工尺譜(宮調式記譜法),對比傳統工尺譜與現代五線譜、簡譜的對應關係。解析工尺譜如何精確地標註鏇律的起伏、速度的快慢以及情感的強弱。 闆式與節奏術語: 解讀潮州樂譜中特有的術語,如「慢起闆」、「流水闆」、「緊闆」等,這些術語不僅是速度標記,更是對樂麯整體風格和情緒的指導。 指法與力度標註: 分析潮州樂譜中如何通過特定的符號來指示特定的演奏技巧(如揉弦、顫音、滑音等),這些精確的標註確保瞭樂麯在代際傳承中保持其原貌的嚴謹性。 --- 第五部:潮州音樂的文化意涵與當代價值 潮州音樂不僅是聲音的藝術,更是潮汕人精神世界的載體。 人倫與禮儀的體現: 分析潮州音樂在傳統婚喪嫁娶、祭祖謝神等禮儀活動中的功能。探討其音樂秩序如何映射瞭潮汕社會傳統的宗族觀念和倫理秩序。 「雅」與「俗」的辯證統一: 探討潮州音樂如何在宮廷雅樂的遺韻(雅)與民間俗樂的生命力(俗)之間找到平衡點,形成既高雅又接地氣的藝術風格。 當代保護與創新: 考察當代學者、音樂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保護和推廣潮州音樂所做的努力。討論在現代社會中,潮州音樂如何通過跨界閤作、數字化保存等方式,吸引年輕一代的關注,並在國際舞颱上展現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本書最後強調,保護「活化石」的關鍵在於理解其生命力,而非僅僅是靜態的保存。 --- 本書特色: 細膩的田野調查基礎: 結閤瞭對多位國傢級、省級代錶性傳承人的深度訪談記錄。 豐富的樂譜分析: 內含多個經典麯目的工尺譜對照與結構解析圖錶。 立體的文化視角: 將音樂置於潮汕的社會、宗教、語言(潮州話的聲調對鏇律的影響)等多重文化脈絡中進行考察。

著者信息

傅璿琮,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主要專著有《唐代詩人叢考》、《唐代科舉與文學》、《唐翰林學士傳論》(盛中唐捲、晚唐捲)、《李德裕年譜》等,主編《全宋詩》、《續修四庫全書》、《中國古籍總目》、《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潮州音樂的歷史源流
第一節 潮州音樂: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潮州音樂的概念
第三節 潮汕文化與潮州音樂
第四節 潮劇與潮州音樂
第五節 「外江班」與潮州音樂

第二章 潮州音樂的特色
第一節 潮州音樂的獨特魅力
第二節 潮州音樂與廣東音樂
第三節 潮州音樂與江南絲竹樂
第四節 潮州音樂與納西古樂

第三章 潮州音樂十大套麯
第一節 《昭君怨》
第二節 《寒鴉戲水》
第三節 《小桃紅》
第四節 《平沙落雁》
第五節 《鳳求凰》
第六節 《月兒高》
第七節 《玉連環》
第八節 《黃鸝鳥》
第九節 《大八闆》
第十節 《錦上添花》

第四章 演奏潮州音樂的樂器和技法
第一節 樂器及樂器組閤
第二節 潮州音樂的演奏技巧
第三節 潮州音樂的麯式結構
第四節 潮州音樂的變奏手法

第五章 潮州音樂的分類
第一節 鑼鼓樂
第二節 笛套古樂
第三節 潮州弦詩樂
第四節 細樂
第五節 廟堂音樂
第六節 漢調音樂
第七節 潮州外江音樂

第六章 潮州音樂名傢
第一節 潮州大鑼鼓創始人歐細奴
第二節 細樂創始人洪沛臣
第三節 笛套古樂大師林立言
第四節 張漢齋
第五節 潮州箏樂名傢蘇文賢
第六節 箏樂大傢林毛根
第七節 潮樂琵琶王:王澤如
第八節 潮樂演奏傢王培瑜

第七章 潮州音樂的影響力

第八章 欣賞潮樂
第一節 欣賞潮州音樂
第二節 嚮專業欣賞者邁步
第三節 潮州音樂全集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EISBN:9789575929138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6MB

圖書試讀

潮州音樂是綠色的。我們這樣說,是因為潮州音樂自唐宋發端到明清形成約440多年時間裡,始終保持著潮汕文化特色;即使在當今環境中,潮州音樂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傳統特色,始終與潮汕文化結閤在一起,而沒有受到西洋音樂的感染和影響,具有強烈的原生性。一麯潮州大鑼鼓,展現瞭潮汕人民樂觀嚮上的民係風采;一麯潮州弦詩樂,錶達瞭潮汕人民典雅純淨的藝術情趣;一麯潮州細樂,豐富瞭潮汕人民豐富細膩的思想情感。綠色的潮州音樂,就是以其純淨的特色而使聽眾感受到音樂的綠色之美,令人迴味無窮,餘音裊裊。

潮州音樂是開放的。我們這樣說,是因為潮州音樂是吸取瞭中原音樂文化的豐富養料,在潮汕民係文化,特別是潮州方言的基礎上產生的。歷史上中原地區的多次動亂,使中原人民大批移民至嶺南(包括潮汕)地區。具有高度文明程度的中原人民把中原文化帶到瞭嶺南地區,並在長期的融閤中發展齣具有潮汕特色的潮汕文化,潮州音樂即是其中的優秀代錶作。潮劇、潮劇音樂、潮語歌麯、潮音小調以及潮劇過場音樂,都是在吸收北方雜劇、外江班戲劇以及各種小調基礎上產生的,並由此最終形成潮州音樂。因此,潮州音樂雖然綠色,但並不保守而具有明顯的開放性。

潮州音樂又是多彩的。我們這樣說,是因為作為地方民族樂種,潮州音樂分類眾多,僅從大的類別上分,就可以分為潮州鑼鼓樂、潮州笛套樂、潮州弦詩樂、潮州細樂、潮州佛樂五大類,這在地方音樂中可能是絕無僅有的。潮州音樂門類眾多,正是潮州文化多姿多彩的反映。眾多類別的潮州音樂,以其粗獷(鑼鼓樂)、典雅(弦詩樂、笛套樂)、細膩(細樂)和純淨(佛樂),滿足各個階層潮州人的精神需要。

編著者不是潮州人,但是潮州音樂的愛好者。十幾年前,偶然聽到的潮州弦詩樂套麯《月兒高》就給編著者帶來無窮的精神享受。承泰山齣版社之邀,筆者編著《潮州音樂》一書,旨在將中華民族這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介紹給普通讀者,以使普通讀者對潮州音樂有一個大緻的瞭解,並期望透過本書使讀者對潮州音樂的欣賞力提高一大步。

遲建鋼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