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附:經絡人格速查錶】 (電子書)

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附:經絡人格速查錶】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邑穎
圖書標籤:
  • 中醫
  • 經絡
  • 人格
  • 身心健康
  • 心理學
  • 養生
  • 電子書
  • 傳統文化
  • 健康
  • 自我認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身體與情緒會彼此影響,相互共振。
當情緒過度纍積,
就會沿著經絡循行路線尋找齣口。
 
每個人都有 12 經絡人格,
它們就像身心共振地圖的導航係統,
為我們解密情緒和健康的關係。
 
  【從身心共振,到心身閤治】
  2021年,瀋邑穎醫師離開服務十年的花東,迴到颱北後,發覺許多患者因為各式壓力,頭部好像花椰菜,上麵一朵朵小花都是一個個壓力、一個個心緒,頸肩部位則像花椰菜的梗一樣硬。
 
  瀋醫師也發現,許多患者因為不自覺、不好意思、不知如何求助、不想麵對,導緻心理問題常隱藏在疼痛、失眠、心悸⋯⋯等身體機能失調之中。雖然他們就醫時提的都是身體的問題,但病源大多來自心理因素。
 
  瀋醫師因此開始思考:如果我們能瞭解心理感受如何透過經絡在身體和潛意識裡留下紀錄,最後以不同疾病來呈現,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就更能自我覺察、自我調整,避免讓身心失調長期積纍,最後引發重大疾病或癌癥?
 
  如果中醫師能透過經絡結閤臟腑的診斷路徑來解讀人體,以「身心閤治」的概念,和患者一起找齣失衡的關鍵,是否更能幫助他們進入身心調和的良性循環?
 
  這幾個起心動念,讓瀋醫師寫下瞭這本書。
 
  【這本書適閤這樣的你】
  ◎對經絡有興趣、關注身心健康的你
  ◎目前正麵對身心失衡問題的你
  ◎對中西整閤治療、自然療法有興趣的醫師,及相關工作者
  ◎需陪伴或照顧身心失調親友的照護者
  
本書特色
 
  最擅長以現代語言 傳遞中醫智慧的瀋邑穎醫師
  +清楚易懂的插畫、圖錶
  +有溫度的診間小故事
  +很有戲的經絡小劇場
  +方便對照的經絡人格速查錶
  =掌握自己的12經絡人格特質
  +聆聽身體和情緒的對話
  +切斷癌細胞的通關密碼
 
共振推薦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蔣勳(作傢/詩人/美學傢)
  謝哲青(作傢/旅行傢/知名節目主持人)
  楊貴媚(國際影後)
  蘭萱(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資深媒體人)
  蕭菊貞(導演/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
 
專業推薦
 
  趙有誠(颱北慈濟醫院院長)
  邱榮鵬(臺北市立聯閤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
  黃伯瑜(臺北市立聯閤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
  郭哲彰(新世紀中醫診所院長)
  楊世敏(明醫中醫診所院長)
  周誌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傢)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隻要身心同調,就能身心共好】
  ◎「瀋醫師把經絡人格化,生動地說明各個經絡的個性與功能,以及彼此互動的關係,讀起來好像星象圖解。⋯⋯原來我讀瞭一本當代密笈,而少年白,滿頭銀髮的瀋邑穎醫師也許是金庸來不及書寫的武林奇人。」——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身體總是沒有好好聆聽自己的『心』事。瀋醫師這本新書,在她繁忙的診治病患的同時,也許更意識到要每一位病患做到自己的『身心共振』,可以更深認識自己人格的特質,早一點做『身心共振』的重要功課。『自己』也許纔是最好的醫生。」——蔣勳(作傢/詩人/美學傢)
 
  ◎「秉持『上工治未病』仁醫精神的瀋醫師,重新讓我們認識自己,再一次,將理性與感性的光照進生命的幽暗,讓身心創傷的具現,幫助我們認齣它是自己所忽視的部分。最終,我們也和自己言歸,以一個眞實完整的人繼續我們的人生。」——謝哲青(作傢/旅行傢/知名節目主持人)
 
  ◎「循著『身心共振』的連結基礎(經絡),尤其是在身心失衡的時候,那些被強化的經絡特質該是如何地被識別與因應,瀋醫師一一娓娓道來,身心與疾病之間的影響及關係,不再是不傳之祕,神祕麵紗也隨著瀋醫師的妙筆逐漸被掀開!」——邱榮鵬(臺北市立聯閤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副院長)
 
  ◎「這次,瀋醫師又將筆鋒寫嚮身心閤治的領域,希望從人體經絡的特性,帶齣每個人身心共振的差異並提供有效的調養方法。書中條分縷晰的陳述是簡潔有效的,而筆觸所及的氛圍,卻是滿滿人文關懷,相信必定可以為讀者提供具體可操作的中醫知識。」——楊世敏(明醫中醫診所院長)
經絡奧秘:探索人體的能量網絡與生命韻律 導言:身體的隱形地圖 自古以來,人類對自身存在的好奇與探索從未停歇。我們不僅關注可見的血肉之軀,更緻力於揭示那些看不見卻深刻影響我們生命狀態的能量係統。《經絡奧秘:探索人體的能量網絡與生命韻律》是一部深入剖析人體經絡係統的專著,它將帶領讀者穿越傳統中醫的智慧迷宮,直達生命的能量核心。 本書並非僅僅聚焦於疾病的治療,而是更側重於對生命狀態、情緒波動乃至個體性格傾嚮的宏觀理解。經絡,作為連接髒腑、組織器官的橋梁,構成瞭我們體內復雜的能量高速公路。理解這條網絡,就如同獲得瞭一張精確的人體使用說明書,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調和身心,達到和諧共振的境界。 第一部分:經絡基礎——無形的脈絡與氣血之源 本部分是構建讀者對經絡係統整體認知的基石。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闡釋“經”與“絡”的本質區彆及其在生理病理過程中的作用。 一、 氣、血、津液與經絡的交互關係: 氣是生命的動力,血是濡養的物質基礎,津液是維持濕潤的媒介。經絡係統,正是承載和運輸這三者的通道。我們詳細闡述瞭“氣行血行”的動態平衡理論,探討當氣滯、血瘀、津液失常時,如何通過經絡係統反映到體錶的特定區域。這部分內容避免瞭艱澀的古文翻譯,而是以現代生理學可以理解的語言,闡釋能量流動的基本原理。 二、 十二正經的縱嚮主乾綫索: 十二正經是經絡係統的主體框架,它們如同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與特定的髒腑緊密相連。本書對每一條正經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 循行路徑的詳盡描繪: 結閤精細的圖譜,清晰標記每一條經絡在體錶的具體走嚮,從起點到終點,不留盲區。 所屬髒腑的生理功能關聯: 闡述如肺經與呼吸、胃經與消化吸收、肝經與情誌疏泄等核心功能。 關鍵穴位的選取與功能解析: 介紹瞭每條經絡上最具代錶性的腧穴,不僅僅是它們的定位,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在調理相應髒腑功能上的特殊效用。 三、 奇經八脈的樞紐調控作用: 奇經八脈,如任脈(調控人體前部陰脈)和督脈(統領人體後部陽脈),它們如同內分泌與神經係統的調節中樞,對十二正經起到總管、約束和調節的作用。本書重點分析瞭衝脈與生殖係統的關聯,以及維脈在全身氣血循環中的穿行作用,揭示其在維持人體整體穩定性中的關鍵地位。 第二部分:經絡與身心的共振頻率 經絡係統不僅僅是物質的通道,更是信息和情緒的載體。本部分深入探討經絡如何與我們的心理狀態、情緒模式以及日常習慣産生深刻的相互作用。 一、 五行學說與經絡的性格投射: 五行(金、木、水、火、土)理論是中國古代哲學對自然界和人體內部動態關係的抽象概括。本書將十二經絡係統清晰地歸類到五行體係中,並探討瞭: 情緒與經絡的對應關係: 例如,思慮過度如何影響脾胃經絡的功能,導緻消化吸收障礙;強烈的憤怒如何導緻肝氣鬱結,影響膽經的通暢。 潛在的優勢與挑戰: 揭示個體在特定經絡係統能量較強或較弱時,可能錶現齣的獨特行為模式和性格傾嚮。這並非宿命論,而是對自身能量分布的科學觀察。 二、 身體信號的解讀:經絡的“發言”: 身體常常先於意識發齣信號。本書提供瞭一套實用的“身體掃描”指南,教導讀者如何識彆經絡淤堵或失衡的早期徵兆: 體錶的特定區域敏感性: 比如,某些肌肉的持續性緊張、皮膚的異常乾燥或油膩,可能指嚮特定經絡的能量滯留。 睡眠模式與能量波動: 深入分析不同時辰(如子時、醜時)的經絡活躍度,以及失眠、多夢如何反映髒腑間的能量交接是否順暢。 三、 環境影響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衝擊: 現代生活中的壓力、缺乏運動、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都在不斷衝擊著我們本已脆弱的經絡平衡。本書特彆關注瞭電子産品輻射、久坐不動等現代因素對經絡流動的負麵影響,並提齣初步的自我調節建議。 第三部分:調和之道——激活內在的生命潛能 瞭解瞭經絡的結構和功能,下一步便是如何通過主動乾預來優化其運行狀態,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 一、 經絡養生的基礎實踐: 本部分側重於非侵入性、可在傢操作的溫和療法: 經絡導引術: 介紹一係列模仿自然形態的、溫和的肢體運動,旨在順應經絡的走嚮,輔助氣血的推運,強調“意到氣到”的內在引導。 穴位自我按壓法(不涉及專業針灸): 教授如何利用指腹或工具,對特定關鍵穴位進行規律性的刺激,以疏通局部瘀滯,提升整體循環。 二、 飲食與季節對經絡的滋養: 中醫強調“藥食同源”。本書詳細論述瞭不同體質的人應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飲食結構,以順應經絡的生發、收斂、潛藏規律。例如,春季如何通過食用具有升發特性的食物來支持肝膽經絡的疏泄功能。 三、 覺察與內觀:重建人與能量的連接: 真正的調和源於內在的覺察。我們鼓勵讀者將經絡理解視為一種持續性的、動態的內在體驗。通過定期的內觀練習,培養對身體內部細微變化的敏感度,從而在問題尚未擴大化之前,便能主動進行微調,實現真正的“未病先防”。 結語:開啓你的生命共振之旅 《經絡奧秘:探索人體的能量網絡與生命韻律》提供瞭一個全麵且實用的視角,讓我們不再將身體視為僵硬的物質構造,而是看作一個充滿活力、時刻流動的能量場。通過對經絡係統的深度理解和實踐,讀者將能夠更好地聆聽身體的聲音,駕馭自身的生命能量,最終邁嚮持久的健康與內在的平衡。這是一次對生命深層運作機製的探索,一次開啓身心共振的旅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邑穎醫師
 
  •師承「古典針灸派」大傢周左宇老師
  •「經絡磐石醫療教育團隊」執行長
  •《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係列書作者
  •任職颱北慈濟醫院,曾任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主任
 
  颱灣針灸四大派「古典針灸派」傳人,以《黃帝內經》為依歸,專長於中醫經絡研究與臨床應用,並結閤現代醫學與跨領域學科研究,展現中醫成為「經典醫學」的價值。
 
  秉持周左宇老師「救人之事,不必保密」理念,以傳承中醫和發揚經絡為終身職誌。歷年來講授諸多中醫課程,包括「經絡學苑」、「十二經絡」係列課程、「經絡十四講」、以經絡分析張仲景經方的「解構經方」,以及「搶救心臟」實務課程、「經絡解密臨床實作」線上課等。期能引導年輕醫師進入中醫經絡之門,體會經絡的精要與奧秘。已齣版的中醫書籍有《古典經絡針灸大傢:周左宇醫道精要》、《中醫護好心》、《經絡解密》係列等書。
 
  2012年創立「經絡磐石醫療教育團隊」,強調以《黃帝內經》的整體觀為核心,著重身心閤療的全人醫療,臨證時掌握疾病的結構特色和連動關係,標本兼治,簡捷有效。
 
  瀋醫師深信,麵對地球未來生存環境的驟然變化,若中醫師能透過精確理解與掌握臟腑經絡動態,靈活運用針灸等診斷治療技能,依舊能全麵守護病人健康。

圖書目錄

【共振推薦】
◎金庸來不及書寫的武林奇人_林懷民
◎在身體和心靈共振的頻率中求中和_蔣勳
◎有情之人寫給眾生的情書_謝哲青

【專業推薦】
◎瞭解經絡人格特質,就能進一步認識經絡_邱榮鵬
◎齣入中西醫而不惑,整閤身心靈而圓融_楊世敏

【前言】中醫是活的醫學——麵對現代疾病,中醫如何看待?如何因應?

【第一章】中醫對於身心共振的看法——身心共振的中醫理論
・身體與情緒的和諧平衡,是健康長壽的要件
・身心共振結構的形成——情誌管理分工的四個層級
・本章重點迴顧

【第二章】十二經絡人格特質(上):總論、火形人與金形人
・〖總論〗 透過經絡係統,掌握身心共振狀態
・火形人:心經、小腸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金形人:肺經、大腸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本章重點迴顧

【第三章】十二經絡人格特質(中):土形人與木形人
・土形人:脾經、胃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木形人:肝經、膽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本章重點迴顧

【第四章】十二經絡人格特質(下):水形人與協力配閤者、結語
・水形人:腎經、膀胱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為心腎特設的專屬協力配閤者:心包經、三焦經的經絡人格特質
・〖結語〗 我們皆具有十二經絡人格特質,貴在平衡應用與協調得當
・本章重點迴顧

【第五章】身心失調常見疾病,以及與癌癥的關係 
・身心失調常見疾病vs自律神經失調
・情緒大風暴下的身心嚴重失調——癌癥

【第六章】身心失衡的自我檢測
・掌握身心失衡的關鍵重點
・身心失衡的自我檢查法

【第七章】身心的自我調適與保健
・宇宙的吸引力法則與正念的力量
・從五臟汲取生命力量
・切斷癌細胞的通關密碼

【後記】讓每個經絡人格發揮正念,活得更輕安自在
【經絡人格速查錶】經絡人格特質×身心覺察×全方位自我照護

【延伸閱讀】
【延伸課程】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94580
  • EISBN:978626974231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4MB

圖書試讀

共振推薦
 
在身體和心靈共振的頻率中求中和
蔣勳(作傢/詩人/美學傢)
 
  這兩三年,非常感謝瀋邑穎醫師悉心照顧調養我的身體。
  我曾經有過很專業的醫師,治療身體各個部份的病痛,也在危急時快速用手術紓解病的癥結。
 
  記得最早身體齣問題是在五十歲以後,常常腰痛,腿麻。有一天,不小心,一個噴嚏,忽然脊椎刺痛,整個左腿發麻,跡近癱瘓。
 
  在大醫院急診,照X光,查不齣原因,又用核磁共振檢查,終於知道是腰椎第四、五節椎間盤突齣,壓迫神經。
 
  在醫院住瞭一個月,瞭解椎間盤,像一顆葡萄,襯在兩節椎體之間。因為坐姿不好,或者站立時間太久,椎間盤慢慢失去彈性,從圓型葡萄,承受壓力,變扁平,突齣在椎體外,觸碰到脊椎四周神經,因此酸麻疼痛,最後整條左腿不能動。
 
  我躺在床上,每天用牽引機拉,效果不大。扶床站立,坐骨痛到難忍,連呼吸都痛。
  護理師很同情,她說:「這個痛,據說比女人生孩子還痛。」
  我終於知道為什麼我的生日,母親叫做「母難日」。
  西方近代醫學訴諸精準科學儀器,檢測後,身體結構組織的病變清晰可見。
  醫生給我看透視攝影,解說椎間盤,因為是軟組織,X光照不齣來。
  透過核磁共振顯影,我腰椎第四、第五節已嚴重變形,突齣在椎體外,壓迫神經,造成整條左腿麻痹。
 
  精準的儀器檢測,瞭解病變癥結,也做齣結論:動手術切除突齣部分,再做牽引復健,改善病情。但是,那個時代,手術有風險。一位歌星手術失敗就從此坐在輪椅上。
 
  我因此猶豫不決,心中忐忑。
  那位照顧我的護理師,同情我比生孩子還痛的呻吟,忽然說瞭一句話:「你啊!在用五十歲的身體,做三十歲的事⋯⋯」
  我為什麼一直記著這句話?
  看起來無關醫療,卻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徹底反省。
 
  我讀著瀋醫師的新書,她把「人格特質」分為「火形」、「水形」、「木形」、「土形」、「金形」,是東方傳統的五行哲學。
 
  瀋醫師在「火形人」裡詳述瞭心經與小腸經的許多人格特質,引發我思考自己性格精神長久以來的慣性,如何不知不覺纍積成身體的負擔,造成病變。
 
  我一直自豪身體耐力很好,到五十歲,還可以常常從上午九點上課,不喝水,不用筆記,中午休息一小時,再繼續講到五點下課。
 
  自己得意聲宏氣壯,不咳不喘,然而,長期火炎燃燒,不知不覺,讓五十歲的身體已不勝負荷吧⋯⋯
 
  我應該更早讀到這本書,我應該更早認識自己的「人格特質」,知道天生的優勢,同時常常就是緻命的弱點,可以更早讓自己「身心共振」,讓身體更多一點和心靈的對話。
 
  「你在用五十歲的身體做三十歲的事⋯⋯」
  許多超越身體負擔的野心妄想,不斷燃燒,消耗能量,但是野心太大,太過自信,其實聽不到身體的呼救。
 
  聽不到身體呼救,所以,我繼續用六十歲的身體做三十歲的事,脊椎的痛好瞭,竊喜勇健,又聽不到身體呼救,再繼續用六十五歲的身體做三十歲的事。
 
  終於,心肌梗塞,送颱大急診,裝瞭兩個支架。
  身體總是沒有好好聆聽自己的「心」事。
 
  瀋醫師這本新書,在她繁忙的診治病患的同時,也許更意識到要每一位病患做到自己的「身心共振」,可以更深認識自己人格的特質,早一點做「身心共振」的重要功課。
 
  「自己」也許纔是最好的醫生。
 
  二零一四年鞦天,我到池上駐村,住在大埔村六十年老宅,左鄰右捨,多是世代務農的客籍移民,他們的生活,和我在都市裡認識的朋友非常不一樣。清晨四、五點起床,下田,黃昏吃完飯,大概七點、八點就上床睡覺。
 
  日齣而作、日入而息,上韆年與土地日月的生存對話,依然是這個小小的村落生活的規則。
 
  他們依循傳統的四季節氣過日子,日復一日,不忮不求,安分滿足,驚蟄、穀雨,春分、清明,小暑、大暑,到瞭入鞦,白露、霜降,二期稻作收割,開始入鼕,在萬安鄉保安宮演收鼕戲謝神,謝天地庇佑。大地萬物在鼕季
 
  「收藏」、「收斂」,落葉紛飛,捨棄多餘的負擔,儲存養分,讓身體度過嚴寒,期待下一個春天。
  我好像在池上找迴瞭一些自己身體與自然對話的記憶,是父母那一代就一樣依循的自然秩序。
  那時候瀋醫師在關山,關山和池上比鄰而居,我聽許多人談起瀋醫師,在慈濟關山醫院常常看診到晚上子夜。
 
  也有朋友推薦我找瀋醫師診治,可是知道瀋醫師救助這麼多人,我不敢打擾。同時,我在池上,早起早睡,杜絕瞭大部分北部的邀約,像隱居山林,每天除瞭畫畫讀書,都在田野山水間遊憩,心情放鬆,看日升月恆,寒暑交替,大概也是身體狀況最好的一段時間。
 
  二零二一年,因為心裡懷念一直敬愛的臺靜農老師,想到他已逝世三十週年,希望能在池上穀倉美術館辦一個紀念展。臺老師一生關懷弱勢,為社會邊緣者發聲,我想在六十年農民賴以維生的穀倉展齣紀念他的展覽,他也會微笑首肯吧。
 
  紀念展如期開幕,我連著錄瞭五天的影片介紹,身體又纍到瞭,工作一結束,心肌再次急性梗塞,緊急轉迴颱北,又裝瞭三隻支架。
 
  我躺在病床,調侃自己:還是在用七十歲的身體做三十歲的事啊⋯⋯
  那次心肌梗塞之後,身體顯然衰弱下來,肺喘、咳嗽,膝蓋痛,齣現各種問題。
  我很幸運,剛好瀋醫師結束關山十年的慈濟工作,迴北部新店慈濟,我有機會親炙瀋醫師的治療。
 
  每一次診治,瀋醫師都仔細問到許多生活細節,從飲食、工作、睡眠到心情,讓我深刻體會,病,不隻是身體的徵兆,也透露著精神心事的負擔。
 
  我和瀋醫師閒聊,談到《紅樓夢》裡一位名醫張友士,他為賈珍兒媳秦可卿看病,那一段記錄著三百年前東方醫學博大又精微的診治過程。
 
  瀋醫師很有興趣,我複印齣來,傳給瀋醫師,她細讀瞭醫案,又讀藥方,說瞭一句:「厲害的老前輩。」
  《紅樓夢》是小說,其中醫學的知識卻不是杜撰。
  張友士談秦可卿的病情,再談病因,最後說到的是病因與性格的關係,解剖瞭這個聰明好強的秦可卿長年鬱結的心事。
  瀋醫師的新書《12經絡人格解密》,似乎也期待從身體與心理的牽連互動裡找迴自我平衡的養生之道。
  春分的時候,瀋醫師用「太極針法」讓我的身體彷彿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我也慢慢嘗試讀瀋醫師讚不絕口的《黃帝內經》,覺得並不陌生,《內經》裡的語言,很像詩,四字一句的結構,傳承《詩經》的節奏韻律。
 
  四字一句,兩句一組,這個漢語結構,我們並不陌生,民間門戶上都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樣的祈願。
 
  《詩經》的四字對仗,是音樂,也是文學,對應《內經》的許多四字講的身體、養生,好像在美學上通嚮瞭同一個身心共振的境界,日升月恆,寒來暑往,彷彿從漢字啟濛的《韆字文》就有一種平衡的嚮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金生麗水」、「玉齣崑崗」,不隻是語言,是在身體和心靈共振的頻率中求中和,不走極端,能夠在兩個極端裡看到運行與持平往復的規則。
 
  漢代董仲舒《春鞦繁露》,承襲春鞦戰國五行學派的基礎,整理齣一套哲學體係。「左青龍、右白虎,南硃雀,北玄武」,民間耳熟能詳的「青」「白」「硃」「玄」,加上居中的「黃」,是方位,也是自己身體的肝肺心腎脾。
 
  我用美學的方式讀《內經》,未必是瀋醫師會讚許的,但是很高興她的寬容,我隨意說齣「廣步於庭」,她會心一笑,接著說:「披髮嗎?」
 
  每一次診治都覺得是幸福快樂的事,好像不是麵對痛苦的病,而是開始和自己長久陌生的身體重新對話。
 
  瀋醫師常常強調「中西醫閤療」,我仍然定期做核磁共振,用西方科學儀器檢測自己每一器官部位的狀況,但是,有《黃帝內經》,有瀋醫師,我可以把精密儀器檢測下被分離的器官,在東方「緻廣大」的醫學體係裡整閤起來,「緻廣大」、「盡精微」並不衝突,而是相輔相成,成就健康的身心。
 
  謝謝瀋醫師!謝謝慈濟醫療團隊誌工的大愛,感恩!
 
2023癸卯年春分,於八裏淡水河畔
 
共振推薦
 
有情之人寫給眾生的情書
謝哲青(作傢/旅行傢/知名節目主持人)
 
  我和瀋醫師的結識,是在大疫癘行的第一年,節氣小雪過後,一個嗬氣成靄的午後。
 
  當時的我,與自己的身體有著極大的斷裂。失去自我生理與心理連結的解離感,常常在生活事件的當下或事後,反應完全麻木,腦中一片空白,我與「感覺」逐漸分離,慢慢地感受不到任何情緒。大部分的思緒似乎被迫停工,要花極大的力氣,纔有可能思考、感覺、記憶或理解眼前的人事物。某一天,我意識到自己的身心狀態,在不知不覺中,走嚮離析分崩,但其中過程,卻是緩慢而無意識的慢性自殺。
 
  待我覺察到這些徵狀時,開始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接下來數個月,我在各大醫學中心裡進行各樣各式高精密現代醫療科技的檢驗,其中的過程體驗,幾乎可比擬吳承恩《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刼的試煉與磨難。當所有的報告都標示「正常」或「--」時,我突然明白,眾所信賴的西方傳統醫療,也許不是解方,這些毫無生氣的療程,隻會把我們的能量,以及對生活的希望,消耗殆盡。
 
  就某些層麵來說,這也許是隱性憂鬱的體現。
  於是,在因緣際會下,我拖著交瘁的身體與疲憊的心,坐在瀋醫師麵前。
  
  印象深刻的是,醫師逐漸凝重的臉(這也是許多人害怕中醫的原因,自以為的小毛病都變成不治之癥的徵兆),然後以極其溫暖,卻又語重心長地說:
 
  「你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嚴苛?」
 
  求好心切的工作態度、焚膏繼晷的時間投入、馬不停蹄的緊湊行程,過度透支的身心能量,再加上,心理無言可喻的鬱結 ⋯⋯失衡,應該是最貼近事實的狀況。
 
  下一秒卻有戲劇性的轉摺,瀋醫師看著我,突然笑瞭齣來,「放心啦!你沒有憂鬱癥,還好你來瞭⋯⋯就這樣,我們開始吧!」
 
  接下來的故事,是漫長的(但其實也沒有太長)的身心重建之路。
 
  有趣的是,每次的診療,都是一場又一場令我深省的對話,尤其,醫師對《黃帝內經》鞭闢入裡的分析,她總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發生在我個人身上的種種。
 
  有人說:身心失調、創傷,像是一間鬧鬼的黑暗密室,而我們受睏其中,卻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此反常?如此無感麻木?如此暴走失控?最偏狹苛刻的釋義,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無能,輕易地就被生活擊倒,然後,當病入膏肓時,我們隻能用定罪來責怪自己,讓自己沉浸在悔恨及遺憾之中。
 
  但最寬容的解釋是,我們的生活失去瞭光,失去規律,失去方嚮。而秉持「上工治未病」仁醫精神的瀋醫師,重新讓我們認識自己,再一次,將理性與感性的光照進生命的幽暗,讓身心創傷的具現,幫助我們認齣它是自己所忽視的部分。最終,我們也和自己言歸,以一個真實完整的人繼續我們的人生。
 
  對我而言,這本書是有情之人寫給眾生的情書,訴說著身心共振的美好願景。
  「記得,」瀋醫師的耳提麵命,「你的身體,需要你的愛。」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裏透露著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引導感,它不像某些健康書籍那樣強調“恐懼”或“必須做什麼”,而是以一種“邀請”的姿態,邀請讀者探索自己內在的宇宙。我最欣賞它對“中庸之道”的現代化詮釋——即如何在不同的經絡能量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而不是追求某一條經絡的“完美”狀態。作者對十二種人格類型的描繪,細緻入微,充滿瞭人性的洞察力。閱讀時,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讀一本關於“身體”的書,而是在讀一本關於“靈魂藍圖”的書。它幫助我理解瞭為什麼我會在某些情境下會産生強烈的、非理性的反應,那其實是深層能量模式在起作用。附帶的“經絡人格速查錶”設計得非常精美,我喜歡它那種直觀的視覺呈現,能讓人一眼看齣自己當前能量的重心所在。這本書真正地將“道”與“術”結閤得非常到位,它不僅給瞭我理論上的理解,更給瞭我一個日常可以操作的“調頻器”,讓我可以隨時校準自己的身心狀態,邁嚮更和諧的生命體驗。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傳統中醫的整體觀非常感興趣,但總覺得那些理論太深奧,難以真正融入日常生活。這本書的結構和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它沒有直接跳入復雜的穴位圖譜,而是從“人格”這個更貼近我們日常體驗的角度切入。作者巧妙地將十二經絡與不同的性格特質、情緒模式聯係起來,這讓我一下子找到瞭理解自身的“鑰匙”。比如,當我讀到與“膽經”相關的那部分時,我立刻意識到自己長期以來在做決策時的猶豫不決,正是某種能量流動受阻的錶現。這種將抽象的經絡概念具象化為我們日常行為的解讀方式,實在太高明瞭。而且,書中提供的“經絡人格速查錶”簡直是神器!它讓我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定位自己的主要能量傾嚮,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盲點。我迫不及待地想對照這個速查錶,去觀察身邊那些親密的朋友和傢人,看看他們身上是如何展現齣不同的經絡能量圖譜的。這本書不僅是本醫學書,更像是一本自我探索和人際關係解讀的指南。我非常期待能通過這本書,真正實踐“身心共振”的理念,讓內在的能量流動起來,活得更通透、更有活力。它的內容深度與實踐指導性達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讓人讀完後不是知識上的堆砌,而是行動上的啓發。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的視角非常新穎,它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中醫“治病”的刻闆印象。之前我總覺得中醫就是抓藥、紮針,是針對已發生的病癥進行修補。但這本書聚焦於“人格解密”,這暗示著健康的根源在於我們如何“成為我們自己”。這種從“心性”到“生理”的溯源路徑,讓我感到一種深層的震撼。它不是在告訴你“哪裏不舒服”,而是在問你“你內在的秩序是否和諧”。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不同經絡人格時所展現齣的細膩觀察力。例如,對於那些“心包經”能量偏弱的人,書中描述的“過度為他人著想而耗竭自我”的特質,簡直就是對我過去幾年狀態的精準復盤。這讓我意識到,長期的情緒透支,最終必然會反映在生理層麵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框架,幫助我們從源頭上管理情緒和認知模式,從而實現真正的預防性健康。那個附帶的速查錶,雖然簡單,但能像一個快速診斷工具一樣,幫我迅速對號入座,提醒我近期需要關注哪條經絡的平衡。它讓我學會用一種全新的、更具前瞻性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身心狀態,而不是等到疼痛來臨時纔匆匆求醫。

评分

我通常對打著“解密”旗號的書籍持保留態度,總覺得會過度簡化復雜的人體係統。但這本書,令人驚喜地,做到瞭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提供瞭極強的實操性。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古文去嚇唬讀者,而是用現代人能夠理解的心理學詞匯來闡釋經絡能量的運行邏輯。最讓我感到實用的是,書中對“身心共振”的闡述。它明確指齣,外在的壓力、內心的衝突,都會在特定的經絡上産生共鳴和堵塞。比如,作者提到當一個人長期處於“恐懼”狀態時,這會如何具體影響到腎經的功能,並延伸到對骨骼和意誌力的影響。這種層層遞進的剖析,讓我對“心身一體”的觀念有瞭全新的、可操作的理解。那個附贈的“速查錶”設計得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隻有專業人士纔看得懂的錶格,而是清晰地標示齣每種人格傾嚮可能麵臨的“能量挑戰”和“平衡之道”,這對於我們日常自我覺察和調整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工具。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讓深奧的中醫理論,落地為指導日常行為的智慧指南。

评分

坦白講,市麵上關於中醫的書籍浩如煙海,大部分要麼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要麼是浮於錶麵的養生小竅門。然而,這本《12經絡人格解密》卻走瞭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連接東方哲學智慧與現代心理需求的橋梁。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作者似乎是一位極其富有同理心的智者,他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十二條看不見的能量通道,變成瞭十二個鮮活、有血有肉的“人格側寫”。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來研究“腎經”和“脾經”的描述,那種對“先天稟賦”與“後天滋養”的探討,讓我對“氣血”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這本書不隻是知識的傳授,更像是一次深度的內省訓練。它強迫你停下來,認真審視自己的核心驅動力和潛在的脆弱點。特彆是那個“速查錶”,我把它打印齣來貼在我的工作颱前,每當我感到思緒混亂、無法專注時,我就會快速掃一眼,它能立刻將我的注意力拉迴到“能量平衡”這個核心議題上,而不是被外界的瑣事牽著鼻子走。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並不斷實踐的書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