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電子書)

戰爭裡的世界史:有人之地必有紛爭,戰事不休3000年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冷兵器研究所
图书标签:
  • 世界史
  • 战争史
  • 历史
  • 军事史
  • 冲突
  • 战争
  • 电子书
  • 人类文明
  • 历史事件
  • 全球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斯巴達重步兵的沒落,與經濟形式、社會結構有什麼關係?
  羅馬公民軍制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帝國分裂危機?
  大航海時代,海盜變成國家海軍,背後是怎樣的社會經濟需求?
  冷熱兵器交鋒之初,槍砲比不過刀箭,是因為怎樣的技術困境無法突破?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大轉折都伴隨戰火,可以說,一部人類歷史同樣也是一部軍事史。
  要研究歷史,就不可能不了解軍事,不了解戰爭。
  
  本書從西方文明的源頭古希臘、古羅馬一直講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在全球歷史的發展長河中,用戰略、戰術、軍制、兵種、裝備等軍事因素為紐帶,以重大戰役、歷史人物為載體,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審視經濟、政治、社會、科技等領域在幾千年間的變化,探索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
 
  人類的歷史猶如漫漫長河,浩蕩中摻雜著跌宕起伏,既有燦爛文明與繁榮文化蘊含其中,也避不開因人性而產生的暴虐戰爭和血腥征服。戰爭一方面引發了深重的災難,另一方面也深刻形塑了世界史的格局。一部充滿著血與淚、光與火的軍事史,既是人類社會的編年史,也是波瀾壯闊的世界史。
 
  讓我們跟著書籍內容一起來回顧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分析這些戰役的來龍去脈,進而描繪出一部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
 
  本書內容分為六大章節,前五個章節是按照由古至今的時間軸,講述了各個時代意義深遠的重大戰役,如古希臘時代的馬拉松之戰、溫泉關之戰、特洛伊戰爭,古羅馬時代的納伊蘇斯戰役、尼西比斯之戰、斯特拉斯堡戰役等,中世紀的大傭兵團、白色軍團、敕令騎士等,大航海時代的費舍爾斬刀、第二次英荷戰爭、德雷貝爾潛水艇等,工業化時代的步兵兵種、瑞典騎兵的V字橫隊、普魯士騎兵等。第六章節「讀史不能沒有對比和提問」則是透過古今中外歷史對比的方式,提出問題,進而做出設想和解答。
 
  總體而言,本書不做流水帳式的史料講述,而是立足軍事技術的細節,以多面向的軍事史視角去探究歷史上的爭議性話題,講解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戰役是如何塑造今日之世界的。
 
  ◎從軍事視角剖析世界史,角度新奇
  不再廣泛談論世界史,而是將視線聚焦,從軍事角度回看世界3000年來的發展,挑選從古希臘時代到工業時代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軍事話題,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考察歷史。
 
  ◎只有深入了解軍事,才能真正了解歷史
  「一分鐘能決定戰鬥的勝負,一小時能決定戰局的勝負,一天則能決定帝國的命運。」從古希臘時代到工業時代,乃至如今,世界歷史發展背後的暗線其實都是軍事。歷史的發展往往離不開軍事因素的塑造,只有深入了解軍事,才能真正理解歷史。
 
  ◎不做空泛講述,大量歷史細節
  本書蒐羅了史書著作、出土文獻、學者論著、國外歷史著作……等豐富的史料,從專業視角對其進行拆解、分析,在兵種、裝備、軍制、戰術、戰略等角度深挖,並將其和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相聯繫。內容豐富生動,充滿細節,深入淺出,是了解軍事史、世界史的最佳入門書籍。
 
本書特色
 
  ★透過軍事看歷史,探察世界3000年變化,以獨特的軍事視角剖析世界史
  ★藉由回顧世界著名戰役、分析來龍去脈,進而由軍事角度勾勒出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
  ★以軍事講歷史,用你沒留意過的軍事面向,解讀59個「伴隨戰火」而產生的人類歷史大轉折事件
战争、和平与人类文明的脉络:一部全球冲突与合作的历史图景 书籍名称: 冲突的代价:从部落纷争到全球博弈的文明演进史 作者: 艾伦·K·斯托克代尔 出版社: 普罗米修斯之光出版社 页数: 780页 定价: 78.00美元(精装)/ 45.00美元(平装) --- 内容简介: 《冲突的代价》 并非一部聚焦于特定战役或军事策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历史著作,它深刻探究了人类社会中冲突的起源、演变及其对文明形态产生的结构性影响。本书以数百万年的时间跨度为背景,从早期人类的资源竞争,到复杂文明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再到现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非对称冲突,全面梳理了“战争”这一人类行为模式的复杂性与普遍性。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冲突不仅是破坏的代名词,更是驱动社会结构、技术创新乃至道德体系重塑的关键动力。 作者摒弃了将历史简单划分为“光明时代”和“黑暗时代”的二元对立,而是试图揭示在无休止的冲突与短暂的和平间,人类如何艰难地建立起法律、契约、国际关系乃至共同的人性认知。 第一部分:原始的根源与文明的萌芽(史前至公元前1000年) 本部分深入探究了冲突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斯托克代尔教授首先回顾了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在生存竞争中如何发展出工具制造、防御工事和集体行动的能力。他详细分析了农业革命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的分配模式,使得“剩余”成为冲突的新焦点,从而催生了城邦和早期王国的诞生。 重点章节包括对美索不达米亚早期城邦间争夺灌溉水源的案例研究,以及对早期青铜时代贸易路线控制权争夺的分析。作者强调,在这一阶段,冲突往往是“看得见的”——围绕土地、牲畜和明确的领土界限展开。同时,本书也首次引入了“象征性冲突”的概念,即通过仪式性战争和神话叙事来巩固内部团结和外部排斥的早期社会机制。 第二部分:帝国时代:结构性暴力与普世秩序的构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450年) 随着大型帝国的兴起——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到罗马,再到汉朝和阿拉伯哈里发国——冲突的性质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再是个别部落间的劫掠,而是系统性的征服、同化与长期的统治。 斯托克代尔细致剖析了“帝国悖论”:帝国需要通过大规模战争来建立统一的“和平”(Pax Romana, Pax Sinica),但维持这种“和平”所需的巨大军事和行政成本,最终却成为其内部瓦解的诱因。本书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法律体系(如《汉谟拉比法典》与《十二铜表法》)是如何在战后环境中被设计出来,用以规范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暴力的制度化管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十字军东征和蒙古西征等跨文化冲突,揭示了宗教和意识形态如何被工具化,用于动员资源和合理化大规模杀戮。 第三部分:技术变革与冲突的形态转型(1450年至1914年) 火药的引入和地理大发现彻底改变了战争的美学和范围。本书详述了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小型常备军,到绝对君主制国家间为争夺殖民地和贸易霸权而进行的“总体战”的早期形态。 作者着重分析了主权国家体系的形成与冲突的关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国际法和国家间相互承认的萌芽,但紧随而至的是更具系统性和技术性的冲突,例如三十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斯托克代尔深入探讨了军事工程、后勤补给和早期民族主义思潮如何共同作用,使得战争不再仅仅是国王的私事,而是整个国民的责任。这一时期的冲突,其破坏力开始超越了直接的战场伤亡,延伸至经济封锁和全球资源动员。 第四部分:现代性的深渊与重构的全球秩序(1914年至今) 第三部分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剖析了两次世界大战,将其视为技术理性与旧有政治结构失配的必然结果。作者避开对战术的描绘,聚焦于“总体战的社会学”:工业动员、宣传机器的运作、对平民目标的系统性打击,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文明”定义的深刻反思。 进入冷战时期,本书转向“不流血的冲突”——核威慑、代理人战争、意识形态渗透与间谍活动。斯托克代尔认为,核武器的出现并非终结了冲突,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永恒的紧张状态(Permanent Tension)。 在探讨当代,本书分析了冷战后的非对称冲突(如恐怖主义、网络战)的兴起,以及全球化在带来经济相互依赖的同时,也加剧了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摩擦。作者并未给出简单的结论,而是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技术能力空前强大的今天,人类是否已经学会了控制冲突的本质,还是仅仅改变了其表现形式? --- 本书的独特价值: 《冲突的代价》以其跨学科的视野脱颖而出,它融合了军事史、社会学、政治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作者强调,理解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冲突,都必须同时考察其“工具性目的”(Goal-Oriented Violence)和“表达性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本书不仅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扎实的知识体系,更为政策制定者、国际关系学者以及所有关注人类未来走向的读者,提供了一面审视我们自身行为模式的复杂镜子。它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不断在创造与毁灭之间徘徊的历史史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冷兵器研究所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全網超過500萬名粉絲的專業軍事歷史自媒體,深耕古代軍事與歷史,曾榮獲2017年微博最具潛力歷史大V等諸多榮譽。出版作品有《軍事裡的中國史》、《戰爭歷史》、《中國古代實戰兵器圖鑑》、《透過鏡頭看歷史》、《信史》等圖書。

图书目录

古希臘時代 ∣ 地中海的第一道光輝
馬拉松之戰:絕對劣勢也能翻盤 _003
溫泉關之戰:虛構的斯巴達悲歌 _010
斯巴達為什麼在古希臘軍隊的內卷中由盛轉衰? _015
希臘輕步兵:邊緣兵種決定戰爭成敗 _021
撇開特洛伊木馬計,古希臘人如何攻克一座城池 _027
鐮刀戰車:古典世界的重型坦克 _032
馬其頓方陣:亞歷山大大帝的勝利祕訣 _039
馬其頓的崛起與戰爭的藝術 _044
征服印度,亞歷山大最後的勝利 _052

古羅馬時代 ∣ 帝國何以成為帝國
公民軍制:自備兵器上戰場的羅馬人 _061
羅馬共和時代,人們如何攻下一座城池 _065
重步兵為主的羅馬軍團,首選武器竟是短劍 _070
日爾曼人對戰羅馬:沒訓練、沒裝備也能以弱勝強 _076
冷兵器時代,正規軍對戰烏合之眾有多大優勢? _082
為什麼漢朝與羅馬都要引入外族騎兵 _089
納伊蘇斯戰役:花花公子拯救帝國 _093
尼西比斯之戰:羅馬人啃不下的硬骨頭 _098
斯特拉斯堡戰役:大捷!傷亡1比30,卻顯露帝國敗象 _101

中世紀 ∣ 冷兵器的黃金期
中世紀騎士都喜歡的鎖子甲,為何沒在中國普及? _111
遊走在盔甲上的藝術:歐洲騎士都是外貌協會會員 _115
擅長步兵作戰的歐洲人,為何在中世紀變成騎兵專精? _119
被忽視的中世紀弓箭手 _125
富庶又強大的阿拉伯怎麼會敗給十字軍? _128
當一個中世紀雇傭兵是什麼樣的體驗? _132
大傭兵團:團如其名,兵可敵國 _136
白色軍團:從自由傭兵到國家常備軍 _141
敕令騎士:近代騎兵的先驅 _145

大航海時代 ∣ 海軍的崛起
維京海盜如何作戰 _153
費舍爾斬刀:史上最成功的海盜刀 _157
西方大帆船進化史 _161
阿拉伯三角帆船:不靠指南針,稱霸地中海 _164
舢舨炮艇:風帆時代的主力軍 _168
英國「皇家海盜」:海上惡魔還是自由勇士 _172
第二次英荷戰爭:海上利益爭奪戰 _178
德雷貝爾潛水艇:400年前的水下戰機? _183
中國戰船輸在哪裡:風帆時代中西方水師對比 _187

工業時代 ∣ 冷熱兵器大對決
百花齊放的步兵兵種,為何近代只剩長矛兵和火槍兵? _193
刀槍不入的歐洲重騎兵因何消亡 _198
近代騎兵的勝利祕訣:看到敵人眼白再開火 _201
瑞典騎兵的V字橫隊:飛馳衝擊、白刃至上 _206
蘇格蘭高地勇士:如何用戰術重挫火槍 _211
刺刀:出現在熱武器時代的冷兵器 _216
普魯士騎兵:迎火器而上 _222
18世紀末的一場長弓復興夢 _227
槍騎兵:在熱武器時代迎回第二春 _232
19世紀初的最強炮兵 _242
在拿破崙時代用騎射打敗火槍 _247
巴什基爾弓騎兵:靠弓箭殺進巴黎 _253
第一場戰地記者的盛宴與「細紅線」的背後真相 _259

讀史不能沒有對比和提問
西歐的冶鐵鑄造技術真的落後中國2000年? _267
現代製造的刀劍回到過去能否大殺四方? _270
舌尖上定輸贏:人類戰爭史上,食物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_274
不能遠征,文藝復興時代的後勤能力在倒退嗎? _282
同樣農耕,為何中國一直缺馬,歐洲卻以騎士聞名? _285
明清水師對陣西方風帆戰艦,能透過計謀獲勝嗎? _289
如果亞述帝國對戰西周(一):弓手部隊與甲士 _293
如果亞述帝國對戰西周(二):鐵器與青銅器 _296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99863
  • EISBN:978626379067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篇幅着实令人望而却步,它厚度和内容密度,绝对要求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一旦你适应了它的节奏,你会发现它所提供的知识密度是无与伦比的。它不是那种消磨时间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一套需要你时刻保持专注的智力训练。有那么几段关于古代军事后勤和外交博弈的论述,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反复阅读两遍才能完全消化其间的逻辑链条。但正是这种需要“努力”才能获取的知识,带来的满足感才更为强烈。它像一座需要攀登的巍峨高山,虽然过程艰辛,但当你最终站立于山顶,俯瞰这三千年纷争的全貌时,那种对历史理解的豁然开朗,是任何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老道的说书人,知道何时该娓娓道来,细数那些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背后的动机,又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用极其凝练、掷地有声的语言,勾勒出宏大战争场面的恢弘与残酷。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历史洪流裹挟着前进的紧迫感所震撼。它不同于那些枯燥的年代流水账,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作者很擅长挖掘那些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小人物的命运,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见战争对个体生命的切割与重塑,这使得原本冰冷的历史事件瞬间有了温度和血肉。这种叙事手法的灵活切换,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军事策略和政治博弈,变得清晰可辨、引人入胜,即便是对古代战争史不太了解的新手,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

评分

从学术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简直是令人咋舌的庞大和细致。作者显然进行了跨越语种和地域的大量一手资料挖掘,并在引文和注释部分体现得淋漓尽致。我随意翻阅了其中关于中世纪早期某个小规模边境冲突的章节,发现其引用的文献来源横跨了至少三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并且对不同历史学家对同一事件的相互矛盾的解释进行了公正的梳理和比较。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整部作品的论述具有了极强的说服力。它不是简单地复述既有观点,而是建立在一个扎实、多维度的证据基础之上,敢于提出新的解读框架。对于希望进行更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光是书后的参考书目部分,就已经是一份宝贵的、经过筛选的资料库了。这种对知识深度的不妥协,才是真正区分优秀历史著作和普通读物的分水岭。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产生共鸣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在冲突中的展现。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不是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正义的使者,另一方塑造成纯粹的恶魔。相反,作者深刻揭示了在“战争”这个极端情境下,即便是最崇高理想的捍卫者,也可能做出违背人性的选择;反之,在看似邪恶的阵营中,也存在着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个体。这种复杂性的描摹,使得历史的教训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关于“人”如何抉择的永恒探讨。它迫使读者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去思考冲突的根源往往植根于人类共同的弱点:贪婪、恐惧、误解与骄傲。读完之后,我感觉对当代的国际关系和人际冲突,也多了一层更具同理心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那种粗粝的纸张质感,加上封面烫金的字体,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过渡页上所采用的复古地图插画,那些古老的文字和风格独特的版图,仿佛真的把我拉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烽火连天的年代。内页的排版也很考究,字体大小和行间距都经过精心调整,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对于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来说,绝对是加分项。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线装工艺,看得出制作方在实体书的质感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如果你是那种喜欢收藏实体书,并且对书籍的触感和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单从这本书的“硬件”来看,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陈列的艺术品,散发着一种低调却不容忽视的内涵,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和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