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 (電子書)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不那麼聰明,卻活得更幸福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賈斯汀.葛雷格
图书标签:
  • 哲学
  • 尼采
  • 幸福
  • 生活
  • 思考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电子书
  • 阅读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假如我們可以像動物一樣思考,
一切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榮獲2023年11月「誠品中文選書」!
博客來「年度百大」外文推薦書!
榮獲2023年11月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
「本書將讓你重新思考自己對智慧的基本看法!」
 
 
  探究「為什麼」是否真的那麼重要?
  理解「死亡」是否就能活得更好?
  智慧或許並非人類的優勢,
  甚至還可能是種負擔……
 
  貓咪隨機選的股票,反而比投資經理人眼光更準確?
  鴿子靠著優異的視覺,能比放射科醫師更快發現癌症?
  烏賊擁有豐富的社交生活,求偶時還會想辦法「騙」到手?
  松子鳥會把食物藏在一萬個不同的地點,而且全都記得住?
  蜜蜂不只有意識,鬱悶時還會想要透過酒精紓壓?
 
  人類以「智慧」為豪,能送機器人上火星、能寫交響樂、能從死亡中找到意義、能創造數不盡的奇蹟……但事實上,其他動植物間皆有和諧相處的模式,就只有人類無法融入,「人類的成就」在演化上其實也不值一提。
 
好評推薦
 
  全球「人類菁英」一致盛讚!
  Amazon書店讀者直逼★★★★★好評熱議!
 
  教育學博士、歷史科普暢銷作家/吳宜蓉 專文推薦!
  《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作者/威廉.龐士東
  《自然的終結》、《搖搖欲墜》作者/比爾.麥奇本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作者/溫絲黛.馬汀
  《狗狗的愛》作者/克萊夫.韋恩
  《銀河系動物學家指南》作者、動物學家/阿里克.凱森鮑姆
  《根源》、《莫札特的八哥》作者/莉安妲.琳恩.霍普特
  《無言的呼喚》、《荒野》作者/卡爾.薩芬娜
  《無敵蠅家》、《魚什麼都知道》作者/喬納森.巴爾科姆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心念的力量》作者/大衛.羅布森
  《華爾街日報》書評/大衛.P.巴瑞許
  《科學美國人》書評/艾米.布雷迪
  生物人類學者/王道還
  華梵大學校長、哲學博士/林從一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寒波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臺大心理系教授/謝伯讓
  ●中文推薦人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各界一致強力推薦
 
  你不會一口氣讀完這本書——你或許會想邀賈斯汀.葛雷格共進晚餐,花點時間探究一下他那古靈精怪的腦袋。這是我長久以來少見的初試啼聲大作,我敢說你一旦打開本書,將會重新思考自己對智慧的許多基本看法。——《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有趣且富有洞察力,它回答了我們被告知「不要問」的問題。就像許多偉大的聖人一樣,賈斯汀.葛雷格用動物故事來解釋關於「正義」與「認知」的難題。它宛如一部靈巧的圖鑑,為複雜的智慧進行導覽,並讓我們了解:認知(與喜悅)可以完全不受其影響,也能完美又真實地存在。——《為什麼出布容易贏?》作者/威廉.龐士東
 
  我不信你對這本書會不感興趣——因為它用一種嶄新的方式,來深入探討「我們是誰」以及它的意義,而且還帶著敏銳的同理心和十足的幽默感。——《自然的終結》、《搖搖欲墜》作者/比爾.麥奇本
 
  《如果尼采是獨角鯨》提出的觀點無比非凡、發人深省,不僅引人入勝,那些具有爭議的內容與認知概念也值得我們認真看待,非常精采。——《華爾街日報》書評/大衛.P.巴瑞許
 
  讀來輕鬆有趣……這本書讓我們想要深入探究:為何人類無法尊重其他物種的智慧,並思考為何人類的智慧會對我們不利。——《科學美國人》書評/艾米.布雷迪
 
  哲學家尼采深陷憂鬱、晚年發瘋,在他死後,希特勒曲解了他的思想,創生了納粹主義,屠殺了600萬人。但如果,尼采是一隻單純又美麗的獨角鯨,或許就不會引發「納粹大屠殺」?至少,獨角鯨不會建造毒氣室。
 
  當我們深入理解動物的行為,就會發現人類的優越感完全禁不起檢視:人類重視秩序,但貓沒有時間觀念卻過得更爽;人會假道德之名迫害同胞,以暴力聞名的黑猩猩卻不會同類相殘;尼采用自己的人生,揭示了「想太多」的苦難,若是獨角鯨,就不會去煩惱與生存無關的事。
 
  本書顛覆我們對「智慧」的認知,以幽默詼諧的筆觸,帶領我們反思,有時聰明或許並非天賦,甚至可能還是一種負擔,唯有保持謙卑心態,善待這個世界,人與世界才能共存,並活得更幸福、更快樂!
 
  深受啟發!《如果尼采是獨角鯨》以幽默又驚心動魄的視角來審視人類的智慧,並探問:人類真的是最優越的物種嗎?葛雷格對動物世界的諸多秘密有著深入的思索,內容眼花繚亂,讓人神魂顛倒。這是一本必讀之作!——《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作者/溫絲黛.馬汀
 
  本書是一場機智又充滿活力的旅程,作者帶我們探索與我們共享這個星球的眾多生物思想,而尼采可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竟與獨角鯨和鼻涕蟲(蛞蝓)等動物並列,而如此多樣的動物行為認知,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迷人、詳盡,以及巨大的回饋。——《狗狗的愛》作者/克萊夫.韋恩
 
  這是一本重要之作,它幫助我們理解動物的本質,而不是將牠們視為紙板剪影或毛茸茸的生物。雖然葛雷格提出了一個完美的論證,但動物並非想要與人類競爭,就算用競爭的角度切入,牠們肯定也會輕鬆勝出。人類智慧可能只是一個失敗的演化與盲目的認知,它為人類帶來了一個艱鉅的挑戰,而我們都必須迎向這個重要的挑戰。——《銀河系動物學家指南》作者、動物學家/阿里克.凱森鮑姆
 
  極具原創性……幽默風趣、引人深思。賈斯汀.葛雷格引導讀者對人類例外論進行本質上的再思考,這也是對人類與動物心智既有認知的一次重大顛覆。——《根源》、《莫札特的八哥》作者/莉安妲.琳恩.霍普特
 
  一如它的書名,這本書充滿令人驚豔和不落俗套的觀察,科學資訊無比豐富,但它不是一篇論文——而是一種樂趣。——《無言的呼喚》、《荒野》作者/卡爾.薩芬娜
 
  你可曾想過,人類的智慧與其說是一種恩賜,不如說是一種災禍?賈斯汀.葛雷格這本歡快又發人深省的著作,將科學與奇聞完美融合,並進行了深入探索。——《無敵蠅家》、《魚什麼都知道》作者/喬納森.巴爾科姆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裡,作者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進入其他生物大腦的窗口,並揭穿了關於人類例外論的諸多神話。這本書令人謙卑,並心生敬畏。——《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心念的力量》作者/大衛.羅布森
《永恒的追寻:论人类心智的边界与超越》 一部关于哲学、科学与心灵深度交织的宏大叙事 本书并非对某位特定哲学家的观点进行通俗化的解读,也绝非仅仅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读物。它是一场严肃而深入的智识探险,旨在审视人类心智在面对宇宙的浩瀚、存在的虚无以及自我认知的局限性时所展现出的复杂性、矛盾性与最终的超越潜力。全书分为四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部分,从根本的认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伦理学的重建与未来的可能性。 --- 第一部分:存在的裂隙——现代性的本体论危机 本部分着重剖析了启蒙运动以来,人类理性自我加冕所带来的后果。作者首先回溯了康德以来主体性哲学的核心矛盾:当我们试图用纯粹的理性构建一个统一的世界图景时,恰恰在主体内部制造了不可调和的鸿沟——现象与物自体、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张力。 接着,文本转向对语言的批判性考察。语言作为我们理解和表达现实的唯一工具,其内在的结构性限制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现实感”?作者援引了后结构主义的论点,指出意义的漂移性(Derrida)和指涉的断裂(Wittgenstein),深入探讨了“真理”概念在后现代语境下的消解过程。这不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宣告,而是一种对现有认知框架进行彻底清算的必要步骤。 最后,本部分探讨了技术的异化作用。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如何无形中阉割了人类对“深度体验”和“慢思考”的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算法和即时反馈驱动的世界里,这种存在状态是否正在削弱我们进行真正形而上学沉思的耐心与能力?作者通过对海德格尔“座架”(Gestell)概念的现代重释,揭示了当代人精神困境的根源。 --- 第二部分:心智的迷宫——认知科学与意识的幽灵 如果说第一部分确立了外部世界的挑战,那么第二部分则将焦点转向内部——人类意识的本质。这部分内容严格遵循科学观察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路径。 本书详细审视了当前的神经科学研究在解释“自我意识”(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方面的局限性。从整合信息理论(IIT)到全局工作空间理论,作者对比了主流模型的优点与无法逾越的障碍。问题不在于我们能否描绘出意识的神经相关物,而在于我们如何从纯粹的物理事件中导出主观体验的“质感”(Qualia)。 一个核心的章节献给了人类认知的“捷径”与“偏见”。我们的大脑为了生存优化了效率,却牺牲了对复杂真相的准确捕捉能力。作者系统梳理了从启发式偏差(Heuristics and Biases)到确认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认知陷阱,论证了这些“非理性”机制是如何在形塑我们的世界观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认知谦逊”(Epistemic Humility)的概念。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认识论上的必要结构——承认我们当前对世界的理解,无论多么精妙,都终将是有限的、可修正的。 --- 第三部分:伦理学的重构——在不确定性中确立价值 面对本体论的动摇和认知学的边界,本部分转向了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重建工作。作者认为,脱离了坚固的形而上学基础的伦理学,容易滑向虚弱的相对主义或僵硬的教条主义。 本书挑战了“功利最大化”和“绝对义务论”这两种现代伦理学的两大支柱。对于功利主义,作者指出其在量化幸福和处理少数人权利时的内在困境;对于义务论,则质疑其对普遍性原则的过度自信,特别是在面对文化差异和情境复杂性时。 取而代之的,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伦理框架。人类的共同经验——面对痛苦、死亡和意义的缺失——是唯一一个无法被算法或理性轻易消除的永恒事实。基于对彼此脆弱性的共同体认,我们能否构建一种更具韧性、更少强制性的道德契约? 政治哲学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民主的未来。在“后真相”时代,信息的分裂和极化对共识的形成构成了致命威胁。作者分析了社会信任的侵蚀机制,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公民教育,重新培育一种基于“审慎判断”(Prudence)而非情感动员的公共理性。 --- 第四部分:超越性的一瞥——艺术、冥想与非线性思维 本书的收官部分,是对人类精神潜力的探索,即如何通过非语言、非逻辑的路径来拓宽认知的边界,寻求一种更深层次的整合体验。 作者将艺术——特别是抽象艺术和极简主义音乐——视为对语言逻辑结构的有效反叛。艺术提供了一种“直接的体验性知识”,它绕过了语义的陷阱,直接触及情绪和感知。本章对艺术的认知价值进行了严肃的哲学论证。 随后,文本转向对冥想和深度内省实践的考察。这些实践并非宗教的教条,而是主动“暂停”认知引擎、观察心流本身运作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意识流的直接观察,个体有可能暂时跳脱出日常的自我叙事,获得一种“去中心化”的视角。 最后,全书总结于“创造性风险”的主题。真正的进步往往来自于那些看似“不那么聪明”的、反主流的思维跳跃——那些质疑基本假设、拥抱悖论的时刻。本书呼吁读者,在承认自身认知局限的同时,勇敢地投入到那些需要直觉、勇气和非线性逻辑才能触及的领域。这不是追求一种简单的、乌托邦式的幸福,而是致力于一种更真实、更深邃的、与存在本身相协调的生命状态。 《永恒的追寻》是一本面向所有严肃思考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任何对“我们是谁,我们能知道什么”抱有终极好奇心的人士的著作。它不提供答案,但它清晰地界定了问题,并指引读者走向下一轮更深刻的探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賈斯汀.葛雷格 Justin Gregg
 
  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心理學博士,聖法蘭西斯薩維爾大學(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 StFX)副教授。研究主題為海豚的社會認知、語言學和語言進化的背景,曾擔任美國非營利組織「海豚溝通計畫」(Dolphin Communication Project)高級助理研究員,參與日本和巴哈馬群島野生海豚的回聲定位能力的研究,目的是闡明海豚如何溝通以及牠們互動的意義。
 
  他也是一名科普作家,在《沙龍》、《華爾街日報》、《永旺雜誌》、《科學美國人》、《BBC Focus》、《Slate》等媒體發表多篇與動物行為認知相關的文章,此外也錄製過多部「海豚科學」與「電影評論」的podcast、製作過三張音樂專輯,並為多部動畫電影配音。出身佛蒙特州的他,目前住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鄉間,在潛心撰寫科普文章的同時,也思索著住家附近烏鴉們的內心世界。
 
譯者簡介
 
王瑞徽
 
  淡大法語系畢業,曾任雜誌、報社編輯、廣告文案等職,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李查德、史蒂芬.金、派翠西亞.康薇爾等作者系列作品與非小說多種。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1章 「為什麼」專家:一則關於帽子、賭注與雞屁股的故事
第2章 要誠實:說謊的力量與陷阱
第3章 死亡智慧:知悉未來的缺點
第4章 揮不去的同志陰影:人類的道德難題
第5章 快樂蜜蜂之謎:該聊聊C字頭(意識)的話題了
第6章 預後短視:目光短淺的遠視力
第7章 人類例外論:我們贏了嗎?
結 語 為何要救蛞蝓?
致 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81980
  • EISBN:978626718199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4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智慧的陷阱:我們的聰明是否成為自己的敵人?
教育學博士、歷史科普暢銷作家/吳宜蓉
 
  有時候,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能夠引發深刻的思考,譬如:如果尼采不是一位哲學家,而是一頭獨角鯨,會不會改變我們的歷史?人們普遍認為尼采的哲學思想對於納粹核心理念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那如果尼采不是一個人類,而是一頭獨角鯨、一頭黑猩猩,甚至是一隻柯基犬,那麼這世界是不是永遠不必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或納粹大屠殺的恐怖?
 
  這本書的書名就是來自這麼具有想像力的問題!我們常常將人類智慧視為至高無上的價值,智力測驗分數越高越好,因為應該沒有人希望自己被當成一個笨蛋吧!但是,這種看法是否過於自大?人類是不是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聰明,又或者我們因為過分聰明反而使自己誤入歧途?作者賈斯汀.葛雷格(Justin Gregg)不僅是一位心理學博士,還是一位研究動物行為的專家,他試著藉由動物行為及人類社會的各種案例,來提醒人類必須保持謙卑,並嘗試聆聽其他生物的故事。
 
  人類的大腦過分發達,使我們的認知異常地複雜,我們能夠使用語言進行溝通,可以運用不同的素材進行藝術創作,利用五線譜譜寫出多聲部複雜的交響樂曲。然而,也因為我們擁有可以透過不同媒介進行無限制表達的超能力,使得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成為所有動物中最擅長裝模作樣的騙子!當我們看到一隻狗露出牙齒,便可以猜到牠現在充滿警戒或是準備攻擊,也許待會就要咬人。但是當我們看到一個人類露出牙齒微笑,我們確實無法輕易地判斷他是友好地釋出善意,還是他總是對著你笑,笑得你心裡發毛,正懷著滿肚子陰謀詭計。
 
  許多動物都會欺騙,公雞會發出分享食物的虛假聲音來吸引母雞注意,然後發生性行為;雄性烏賊則會假裝雌性混在雌性當中,以求渾水摸魚的交配機會。但是,由於人類有著獨特的語言能力與複雜認知系統,以至於我們必須生活在一個時時刻刻必須提防謊言的社會:假新聞滿天飛、詐騙集團趴趴走、網紅帶風向……等等。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感到氣餒,為什麼走到哪裡都是鬼話連篇?
 
  巨大的大腦讓我們自豪人類是萬物之靈,得以成為主宰地球的物種,我們自以為馴化了自然世界,但同時也是對於生態巨大的破壞,以至於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的滅絕創造了條件。五月天〈2012〉的歌詞寫道:
 
  落葉劑製造 落葉的秋
  輻射塵覆蓋 清晨的冬
  地球還殘喘 人就創作末日
  又何必等到 上帝沒收
 
  人類的文明發展為自己帶來了繁榮,同時也加速各種災難進行。作者說:「我養的雞就不可能全體集結起來,為了追求大雞國族的榮耀,而向全世界傾倒死亡。」不做死就不會死!然而人類的聰明才智,似乎不太一樣。人類建造毒氣室,人類發明原子彈,直到今天,人類總沒有從歷史中學會教訓,不停地持續發動新的戰爭。
 
  過於複雜的大腦認知,似乎是一種生存負擔。有些鄉民在網路上跟人筆戰,攻擊對方「無腦」 ,用來代表缺乏思考能力。不過,真的有一種生物是「無腦」的,那就是「海鞘」。牠在幼蟲時期有腦,還會像蝌蚪般游來游去,但是等到成年後,牠們會將身體的一端固定在礁石上,另一端則隨著海流漂動,然後把自己的大腦和脊索吃掉,理由是:用不到了!失去大腦後的海鞘會在這塊岩石上度過餘生,整天隨著海浪擺動,張開嘴巴,讓海流將浮游生物自動送入他的嘴巴。即便消除了一切思考的機會,雌雄同體的牠們依然能夠繼續繁衍下一代。這就是極簡生活的代表作吧!
 
  當然,這本書並不是反智主義,鼓勵我們成為人型海鞘,從此虛度光陰。人類所擁有的高度智慧,就像是一把雙面刃,能夠帶來快樂,也為我們帶來苦難。智慧並不僅僅是知識,而是如何運用知識的能力。閱讀這本書是一次對於人類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進行重新思考的機會,讓我們保持謙卑,並學會認識不同物種的生存之道,也許這樣,我們才可以創造一個更平和、更永續的世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