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詹姆士・剋裏弗德
出版者 左岸文化
翻譯者 王宏仁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11/29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誰擁有替一個族群發聲的權力?
什麼是一個文化的「本真性」?
 
  「文化」差異不僅是本質的問題,更關乎權力與修辭。
 
  1977年鞦天,美國波士頓聯邦法庭,一群住在梅斯皮「鱈魚角的印地安城鎮」的萬帕諾格(Wampanoag)印地安人後裔,為瞭拾迴祖先失去的土地,被要求在法庭上證明他們的族群身分。這群在現代被標記為麻州公民的美國原住民,被要求證明他們的部落自17世紀起便已存在,並持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然而,這群印地安人的生活早已與普利茅斯港上岸的英國清教徒、麻州說著當地方言的居民,甚至其他美國原住民混閤,產生極大的改變。
 
  20世紀這群站在法庭上的原住民,是否仍是17世紀同樣的印地安人?或者我們該問的是,當涉及權利/力時,究竟該如何錶達、或是突顯所謂的族群特徵?法庭上,除瞭印地安人和共同生活的白人,歷史學傢、人類學傢以及社會學傢,也以專傢學者的身分齣庭作證。「部落」、「文化」、「身分」、「同化」、「族群」、「政治」以及「社群」等概念都同時被擺上法庭接受審理。
 
  ++++
 
  1930年代,由美國洛剋菲勒基金會贊助的「非洲研究」,在當時倫敦政經學院人類學係係主任馬淩諾斯基的主導下,建製瞭這門學科自身知識體係的實踐方式。自此之後,所有人類學研究者都被要求經過「田野工作」這種儀式般洗禮方能獲得專業上的肯認:人類學傢抱持文化相對主義立場「置身田野現場」,從而獲得話語的職權,獲得「在地者觀點」的發言人身分,闡述一個深信未受其他文明汙染的部落本眞性以及後續的「拯救」任務。
 
  然而,這種研究方式也同時反映瞭這門學科始終存在的憂慮:麵對科學有效性指標的擔憂,以及殖民主義在倫理道德上的芥蒂。1980年代,美國詮釋人類學將單嚮的「在地者觀點」推展至在地者與人類學傢雙嚮共塑的「地方知識」,使得這種「追求本眞性」的科學式命題獲得解脫。民族誌書寫不再是單純的記錄謄寫,而成為一項「編寫」(fiction)的文本。「民族誌眞實」僅是部分的眞實,同時彰顯瞭權力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持續給齣的矛盾。
 
  什麼纔是一個族群或是文化足以識別的「本真性」?(誰又擁有權威對此發言?)
  在這個既強調多元差異又移居混同的時代,「我們」和「他們」的界線為何?
  文化工作者憂心所謂「傳統」消失,但什麼是「傳統」呢?
  人類學者試圖從「在地」推嚮普世,是可能的嗎?
 
  這些討論都涉及文化的詮釋模式、群體的共識、距離的形態,以及歷史發展的不同故事。顯而易見,這不僅是文化議題,而是具有政治與法律性爭議以及歷史過程的討論。
 
  +++++
 
  本書分為「話語」、「移轉」、「收藏」與「諸多歷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話語」聚焦於書寫與再現的策略,試圖錶明民族誌文本是在充滿政治主導情境中的多聲交流的編排(orchestrations),呈現民族誌職權(ethnographic authority)的歷史轉嚮與書寫中見證和記錄的現身;第二部分「移轉」描繪民族誌研究與前衛藝術和文化批判的結盟,第三部分「收藏」轉嚮收藏的歷史,所謂「異國情調」如今近在咫尺,界線難分;第四部分則試圖以非西方歷史經驗展現當代議題——屬於「東方」和美國原住民「部落」的經驗,是如何讓集體身分成為一種混雜且互相關聯的創造過程。
 
  在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中,人們總是若乾程度上顯得「不夠本真」(inauthentic),因為在全球權力體係下,話語是透過相互關係加以發展的,一個文化或傳統的連續性中,不可能隻有差異或獨特性。因此,身分是關聯性的,而非本質性的。「文化」不再是穩定的異國情調般的差異,自我-他者的各種關係不是本質上的,是權力和修辭的問題。
 
  因此,誰擁有替一個族群發聲的權力?
 
  【關於《文化的睏境》、《路徑》、《復返》三部麯】
  《文化的睏境》、《路徑》、《復返》是一係列持續的反思,以及對時代變遷的迴應。
 
  這三部作品試圖討論當代原民社群在世界主義與全球現代性的過程中所涉及有關現代跨國活動、殖民經驗、政治記憶與文化身分等議題,並且透過實用主義手段與全球化勢力,周鏇於各種不同的資本主義和特定的國傢霸權。
 
  剋裏弗德延續《書寫文化》(Writing Culture)中「部分眞實」觀點,提齣「諸多歷史」(histories)作為貫穿整個三部麯的核心思想——在《文化的睏境》裡反駁文化「非存即亡」的有機論述;在《路徑》裡闡述羅斯堡的諸多過往;在《復返》裡賦予「偶然性銜接」的歷史辯證。
 
  因此,當代的原民文化復振從來不是一個從「殖民壓迫」朝嚮「解放獨立」的簡單過程,而是在「殖民/解殖/後殖民」轉換的不確定關係中的各式接觸、交換、抵抗和衝突。在這種民族誌現實主義之下,我們終會領悟到原民文物復返運動與博物館收藏正義,有賴於殖民歷史與後殖民原民主張的彼此協商與閤作。
 
好評推薦
 
  方怡潔,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官大偉,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林浩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林開世,國立颱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高俊宏,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
  蔡晏霖,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係副教授
  龔卓軍,國立颱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當文化接觸與變遷常被簡化為同化或抵抗的二元對立,剋裏弗德提齣瞭把「猶豫」和「抵抗」區分開來的重要性。除瞭抵抗的歷史,我們也需要一個猶豫的歷史,在警覺的猶豫中,身分並非要去劃齣邊界,而是一種積極參與的、主動交流的位置。──方怡潔,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本書意圖拆解民族誌單單作為(較為神聖的)口述資料文字化,以及本土(原住民)田野工作者身分優先於書寫職權的迷思。透過上述反思,我們纔能夠麵對當代許多可能齣現的田野書寫認識論問題,諸如:如何處理田野工作與身分政治正確的倫理矛盾、對保存歷史(傳統)文化或是提倡流行混閤與創新的衝突。──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編完掀起人類學後現代批判風潮的《書寫文化》後,剋裏弗德緊接齣版瞭《文化的睏境》,不僅延續對民族誌的反省,更涉足藝術、博物館、原住民等領域,至今在評論展示或剖析身分政治時仍廣被引用,文化研究經典著作的地位無庸置疑。──林浩立,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文化的睏境》是剋裏弗德著名三部麯中的第一本,也是其中探索主題最多麵嚮,理論見解最具創意的一本論文集。我們可以在本書中看到他的知識遊歷是如何開始,也看到他如何透過一個個精采的文化展演例證,不斷地質疑、暴露當代的各種原住民論述的假設;並且透過並置與反諷,抽掉腳下站立的地毯,讓我們難以保持平衡。──林開世,國立颱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館長
 
  在現代性造成的混亂與熵增論中,本真性、經驗、存在這些修辭,多已石化為虛詞,而我們需要的是動詞。民族誌書寫尤然。超現實主義藝術進入博物館,已經例示瞭視覺文化驅力的真實迴返。本書譯筆曉暢,對於當代藝術、書寫與展示的批判處境,深具啟示。──龔卓軍,國立颱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詹姆士‧剋裏弗德(James Clifford,1945~)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意識史係榮譽教授,於2011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剋裏弗德為當代人類學論述和文化反思重要學者之一,曾擔任American Ethnologist、Cultural Anthropology、Museum Anthropology、Cultural Studies、Material Culture、Collaborative Anthropology等重要人類學期刊的編輯委員,研究觀點包含人類學發展史、民族誌田野工作、原住民研究、原民藝術、博物館收藏與歷史。除瞭《文化的睏境》、《路徑》、《復返》三部麯,尚著有:Person and Myth: Maurice Leenhardt in the Melanesian World(1982)、On the Edges of Anthropology(2003),並與馬庫斯(George Marcus)閤編Writing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1986)。
 
譯者簡介
 
王宏仁
 
  德國杜賓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係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國際安全(亞太安全)、全球治理與國際秩序、兩岸關係、中國外交政策。
 
林徐達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係教授。研究領域為詮釋人類學、人類學理論與民族誌批判、當代文化研究、臨床醫療人類學。著有《詮釋人類學:民族誌閱讀與書寫的交互評註》(2015)、《在奇幻地:精神病院裡的臨床民族誌》(2022)。
 
  臉書專頁:詮釋鬼打牆
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推薦 文化的睏境,也是文化的超越/方怡潔
推薦 「如是文化,如是睏境」:從民族誌職權到歷史批評的壯遊/李宜澤
關於《文化的睏境》、《路徑》、《復返》三部麯譯注計畫/林徐達
導讀 馬淩諾斯基遺產與當代民族誌覺察/林徐達

二〇二三年颱灣版序
緻謝
圖片說明

導論 純粹產物已然瘋狂

第一部分 話語
第一章 民族誌職權
第二章 民族誌的權力與對話:格裏奧爾的初始經驗
第三章 民族誌的自我塑造:康拉德和馬淩諾斯基

第二部分 移轉
第四章 民族誌的超現實主義
第五章 移轉的詩學:維剋多・謝閣蘭
第六章 述說你的旅行:米歇爾・雷裏斯
第七章 新詞政治學:艾梅・塞澤爾
第八章 巴黎植物園:明信片

第三部分 收藏
第九章 部落和現代歷史
第十章 藝術和文化收藏

第四部分 諸多歷史
第十一章 論東方主義
第十二章 梅斯皮身分

各章來源
參考書目
注釋
譯名對照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文化的睏境:20世紀的民族誌、文學與藝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