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之動盪,英雄之崛起
——大江東去,且寄蜉蝣於天地間!
明仇暗鬥的官場政治×陰謀陽謀的生死對抗
就讓我們跟著呂思勉的步伐,
一起看這天下究竟鹿死誰手!
——大江東去,且寄蜉蝣於天地間!
明仇暗鬥的官場政治×陰謀陽謀的生死對抗
就讓我們跟著呂思勉的步伐,
一起看這天下究竟鹿死誰手!
▎儒術盛行,源於「跟風」?
一說到「獨尊儒術」,人們就不免想起漢武帝。但你知道漢武帝其實根本不通儒術,且做瞭許多與儒傢思想相悖的事嗎?那他又是如何成功使儒術盛行呢?
漢武帝之所以推行儒術,全是因為當時的風氣導緻。歷代帝王對於禮製方麵十分注重,而漢武帝緻力於整頓法製、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恰好都是儒傢所推崇的,再加上漢武帝身邊的大臣也十分推崇儒術,導緻漢武帝潛移默化地被影響瞭。更進一步將儒傢思想與教育製度緊密結閤,大力支持儒者任用及編纂經典;並著手改革官僚製度,將以儒者為主的官僚階層列為中心,進一步推動瞭儒術的傳播與影響。
另一方麵,漢武帝在外交與徵戰方麵的成功也強化瞭儒傢思想的影響力。他以儒傢的仁愛和節製理念為指導原則,透過外交手段解決紛爭,推崇仁義,傳播瞭儒傢的思想理念。這種成功的政治和軍事戰略使得儒術得以蔓延,為後來的帝王奠定瞭儒傢治國的基礎。因此,漢武帝的時代成為瞭儒傢思想蓬勃發展的契機,一直延續至今。
▎王莽改革失敗之因?
王莽在篡漢成功後積極改革,上到典章製度,下至吃穿用度,無奈「但崇空語,無施行者」,王莽終究是失敗瞭。
西漢末年,王莽終於迎來機會推翻瞭西漢,他所做的這些改製無非就是為瞭重迴當年的盛世榮光。但他卻忘瞭「可行性」的重要,導緻製度處處自相矛盾,朝廷混亂,民間也混亂,最終一敗塗地。
王莽的改革之所以失敗,還在於他未能真正理解並獲得人民的支持。他儘管製定瞭大量新製度,但在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教育。更重要的是,他過於急功近利,希望一蹴而就,卻忽略瞭漢朝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社會實際情況,讓人民難以適應和接受。此外,他過分信奉占蔔和神祕主義,不以現實經驗和事實為依歸,使得政策缺乏科學性和實證基礎。總結來說,王莽的改革不僅缺乏實際可行性,也缺乏人心基礎,導緻瞭新朝的崩潰。
本書特色
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傢」之一的呂思勉撰寫而成,共分為十二章,詳細介紹瞭秦漢興亡的歷史背景及政權製度變遷,可使讀者更加瞭解當時的朝代更迭。內容包括:秦始皇的治政和徵伐事蹟;漢初的黃老思想與武帝的獨尊儒術;新莽政權的得勢與衰落;東漢盛世的外交策略;三國時期的政治格局、戰爭情勢與各方勢力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