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電子書)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麥克
图书标签:
  • 真菌
  • 生物科技
  • 环保
  • 食品科技
  • 医药
  • 建筑
  • 迷幻
  • 未来科技
  • 可持续发展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只要活著,菇的事就是你的事
先祖智慧,如何讓毫不起眼的真菌化身火種與抗菌良方?
古希臘秘密儀式華麗轉身,關鍵菇種成新興科技材料?
致幻菇的禁忌研究,竟是人類與自然永續互動的嶄新希望?

各界菇勇者邀您一起打開未來之門
(依首字筆畫排序)
PanSci泛科學  
石信德|農業試驗所 研究員

真菌王國在地球世上五次重大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他們是自然界的建築師,是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維持著重要的生態系統,循環利用養分並連接廣大地區的植物,並幫助生產許多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例如葡萄酒、巧克力、麵包、洗滌劑和青黴素。
如今,基於生態、環境危機,真菌又被人類被設計用於種植肉類替代品、創造新的藥物來源、生產可持續的生物材料、修復環境,甚至擴大我們的集體意識⋯⋯

林麥可和蘇芸,兩位真菌狂熱者,自年輕時開始研究真菌。真菌王國廣袤無垠,從平日吃的蘑菇到令人醉心的迷幻菇,小到菌絲體大至全球最大生物體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 ostoyae),菇的奧秘遠超人類想像。他們撰寫本書,盼能讓更多人正視真菌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著——真菌就是會腐爛的東西,是我們生活的敵人。事實上,地球絕大部分生物都仰賴真菌維生,其更是大自然的重要分解者,能將腐敗的有機物分解,最終幻化成養分重歸大地。無數食用菇和食品發酵離不開真菌,深入瞭解它們,就是在瞭解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人體基本需求到醫療保健
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酵母菌製作麵包和酒等食品,而牙齒必須依靠口腔中的真菌維持平衡,甚至我們的腸道裡,也有上百種真菌共生著⋯⋯

現代醫學也有許多藥物來自真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的青黴素,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是拯救了無數受細菌感染的傷兵和病人。許多中藥材也包含真菌,例如靈芝和冬蟲夏草。食用菇如香菇、木耳,則富含多醣體和維他命D等物質,對腸道健康和增加免疫細胞也有幫助。
 
迷幻菇為人類開啟意識革命

古希臘人使用迷幻菇進行愛留西斯秘密儀式。這些神聖之菇長期以來遭受禁錮,直到近年,科學家才再度對其進行研究,發現它們似乎對精神疾病、心靈覺醒等大有助益。

近年甚至有所謂「微劑量」的概念:每日攝入少量迷幻菇(不會導致幻覺的程度),可以增加生產力和創造力,也能大幅提升對自我和周遭世界的理解。這種以意識為目的的迷幻菇使用,已形成社會運動。

如果我們以開放和理性的態度面對迷幻菇,便能看到更多可能性。這些古老的心靈密碼,可能為人類意識帶來革命的曙光。
 
真菌,就是未來

從土壤到腸道,真菌無所不在。我們不應再小看真菌。

首先,真菌形成的菌絲網絡能幫助植物分享資源與信息,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態系兢兢業業地服務著。其次,不只是食用菇和發酵食品,未來真菌在吸收重金屬和污染上的特性,或許能提供清潔能源、環境修復,甚至是先進的醫療技術。最後,真菌可望提升我們的意識,開啟人類心靈的新紀元。


本書是對真菌隱藏王國的完整地圖,探討了它們在食品、醫藥、迷幻劑、心理健康以及環境修復等領域的影響,不僅揭示了真菌如何構成現代生活的基礎,也說明其如何幫助我們塑造未來。豐富的文字內容、令人驚嘆的數位圖像,邀請讀者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與自然世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更深入瞭解我們自己!
菌丝之歌:生命矩阵的秘密织工 这是一部探索真菌王国深层联系、揭示其对地球生命系统不可或缺作用的著作。它带领读者穿越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进入一个由丝状结构编织而成的、充满惊人适应性和生态智慧的领域。本书不聚焦于真菌的即时应用或已知的商业价值,而是深入挖掘其作为地球生命核心调节者的角色,以及其在未来生态修复和生命哲学中可能扮演的、尚未被完全理解的角色。 --- 第一部:潜藏的根基——生命网络与地质时间 本书首先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地表之下,探索真菌菌丝体(Mycelium)如何构筑了一个横跨大陆的、比人类历史更为古老的生命网络。我们不再将真菌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理解它们是地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底层操作系统。 菌丝体的形态学与生理学革命: 详细解析菌丝体的结构,它如何通过分泌酶来分解最坚硬的有机物,例如木质素和纤维素,从而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重新释放到环境中。这种分解能力,是地球碳循环数亿年来保持平衡的关键。我们探讨不同类型的真菌(如担子菌、接合菌和子囊菌)在分解策略上的微妙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确保生态系统的“清洁”与“更新”。 生态交响曲中的隐形指挥家: 深入剖析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与植物根系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养分交换,而是一种高度进化的、基于化学信号和资源共享的“地下银行系统”。书中有大量的案例研究,描绘了森林生态系统中,信息和营养是如何通过菌丝网络在不同物种的树木之间流动,实现资源再分配,特别是在面对干旱、病虫害等环境压力时,这种网络如何充当“生命支持系统”。我们追溯了植物登陆的早期历史,指出真菌在帮助早期植物适应陆地环境中的决定性作用。 地球地质档案中的真菌印记: 探讨古菌学和沉积学如何揭示真菌在地球早期演化中的贡献。真菌的生物化学活动如何影响了土壤的形成和矿物质的迁移?我们审视那些能够“吃石头”的极端微生物,它们在风化作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在构建我们脚下土壤基质中的长期、慢速但不可逆转的影响。 --- 第二部:超越界面——真菌在非传统领域中的潜力 本部分将视角从纯粹的生态学扩展到物理世界中真菌结构的创新应用潜力,侧重于材料科学、信息传递的类比以及对现有技术范式的挑战。 生物构造学的几何学: 探讨菌丝体作为一种“自组装材料”的内在优势。菌丝体的生长是分散式的、自修复的,并且能够在不需要外部模板的情况下,填充复杂的三维空间。本书分析了如何利用控制真菌生长路径(通过调控营养源和水分梯度),来“培养”具有特定力学性能的生物结构。这包括对低能耗、高韧性、可降解的替代性建筑材料的理论构想,重点在于其结构效率而非化学处理的残留物。 信息论与菌丝网络: 这一章尝试从信息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菌丝体的连接性。菌丝网络不仅传输营养,它还传输复杂的化学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协调不同区域的生长、防御或繁殖策略。我们探讨这种分布式处理系统的鲁棒性,以及它如何能被类比为一种有机、低功耗的并行计算架构。思考菌丝体如何通过化学梯度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集体决策,这对开发新型的、无芯片的生物传感器或环境响应系统提供了哲学和工程学的启发。 分解的哲学与循环经济的终极解法: 深入探讨真菌在物质完全闭环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关注那些不依赖于传统工业流程的特殊真菌群体,它们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解构目前被视为“永久性污染物”的物质(例如某些复杂的合成聚合物)。这里的重点不是快速降解,而是理解它们如何将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原到可被生命系统再次利用的基本单元,从而彻底消除“废物”的概念。 --- 第三部:认知边界的延伸——哲学、感知与未知的生态角色 最后一部分转向更具思辨性的领域,探讨真菌在我们理解生命、意识和时间概念时所带来的挑战。 真菌的“感知”与环境互动: 我们检视目前关于真菌如何感知重力、光照、湿度和化学物质的最新研究。这些感知机制并非基于神经元,而是基于细胞壁的张力和跨膜电位的变化。这促使我们重新定义“感知”的含义,并思考一个没有中央神经系统的生命实体,如何能展现出复杂的集体行为和适应性策略。 时间与生命周期的重新校准: 真菌的生命周期往往跨越数十年,甚至以菌丝体的形式休眠于土壤中,等待有利的条件。这种“慢时间”的生存策略与人类追求的即时反馈形成了鲜明对比。本书试图引导读者从真菌的角度,重新审视“耐心”、“积累”和“长期规划”在生命系统中的价值。 超越生物圈的生态边界: 探讨真菌在极端环境(如高海拔、深海热泉或高辐射区域)中的生存能力,这暗示了它们在地球生命起源和潜在的行星生物学(Astrobiology)中的重要性。它们是生命在严酷条件下维持存在的有力证据,并可能在理解生命如何跨越星球传播方面提供线索。 本书的最终旨趣,不在于提供一份实用的使用手册,而在于提供一套全新的透镜,用以观察和理解我们脚下这个,由看不见的生命之网所支撑的世界。它邀请读者放下对显形生命的偏爱,转而敬畏那些默默耕耘、重塑物质、支撑整个生命矩阵的无名织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麥克Michael Lam
生於雪梨,職業生涯始於創立技術和消費類的初創公司,在二十一歲時與他人共同創立一間線上眼鏡品牌,是澳洲最大眼鏡連鎖店之一。然而,早期致幻劑的轉變經歷激發了他對真菌的迷戀,並促使他改變職業。目前他致力於研究真菌、致幻劑、生態學和人類學。對心靈的探索以及自然如何引起意識狀態的改變,使他走上自我探尋的道路,並走向對世界觀轉變的融入。透過寫作,麥克正尋求藉由藝術和科學加深對人類體驗的理解。

蘇芸Yun Hsu
一位有天賦的研究者,致力於意識的研究,並使用語言和文化作為連結和治療工具。蘇芸出生於上海,從小就接觸到傳統中醫藥和真菌的益處。在雪梨和倫敦銀行部門的企業戰略事業取得成功後,她藉由流瑜伽(Vinyasa)教師培訓轉向靈性探尋。同時,早期的致幻經歷塑造了對她人類體驗的整體探索。現在,蘇芸尋求分享她藉由多年實踐研究獲得的智慧和知識。

譯者簡介

顧曉哲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真菌細胞生物學。旅居英國與芬蘭有十載,遊歷過二十幾個國家。目前在生技公司擔任技術總監,個人興趣為科普寫作。相關著作:《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

图书目录

前言 9
簡介 14

1真菌界
真菌型塑我們的世界 19
我們所有人都來自何方?20
什麼是真菌?23
真菌如何進食?25
真菌的生活史 31
菇類解剖學 35
菌絲體智能 37
真菌分類(湯姆・梅)40

2 食物
真菌可以餵飽我們 45
微型真菌在食物生產上的應用 46
以菌絲體作為食物 50
以大型真菌作為食物 53
如何自製維他命D營養補充品 56
菇類採集 57
工具、衣著與設備 60
慢採菇類(艾莉森・普利奧) 64
使用你採集的菇類 66
養殖菇類 67
菇類概述
雞油菌 71
松乳菇 73
香菇 75
羊肚菌 77
松茸 79

3醫藥
真菌可以治癒我們 83
真菌的醫藥應用史 85
藥用益處 90
研究與測試 95
食藥用菇與營養補充品 100
如何製作你自己的營養補充品 102
購買須知(傑夫・奇爾頓)104
菇類概述
靈芝 107
猴頭菇 109
白樺茸 111
冬蟲夏草 113
雲芝 115  

4 致幻劑
真菌能解放心靈 119
真菌被用作致幻劑的歷史 123
科學復興 131
精神活性真菌 133
大腦與裸蓋菇素 134
裸蓋菇素輔助療法 137
致幻菇的教義(瑪莉・科西曼諾)138
裸蓋菇素體驗 140/為致幻之旅做準備 144
致幻復興 145
除罪化與合法化之路 148
重新發現天堂 151
菇類概述
毒蠅傘 155
古巴裸蓋菇 157
光蓋裸蓋菇 159
墨西哥裸蓋菇 161
暗藍光蓋傘 163

5 環境  
真菌可以拯救世界 167
真菌修復 169
如何利用咖啡渣養殖菇類 177
真菌設計與真菌製造 181
真菌保育 189
植物群、動物群、真菌群(茱莉亞娜・弗西)190
菇類概述
毛頭鬼傘 193
乳白耙菌 195
蠔菇 197

真菌與未來 198
章節附注 200
延伸閱讀 204
誌謝 205
索引 206
關於作者 210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595471
  • EISBN:9789864595440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3.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某些部分着实让我感到“上头”。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一场感官的探险。当作者描绘到那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发光真菌,或者深入探讨某些特定真菌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时,那种文字的魔力简直让人难以抗拒。叙事节奏的把握极为高明,从宏观的生态循环到微观的细胞结构,再到人文历史的交织,切换自然流畅,张弛有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回避真菌世界中那些略显“黑暗”或“神秘”的面向,而是以一种平衡、客观的态度去呈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可信。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人文的温度完美结合,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感,是那种读完后会迫不及待想与人分享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真菌世界认知的一扇全新的大门!我原本以为真菌不过是蘑菇和霉菌,但读完之后才发现,这个王国远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和复杂得多。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读者穿梭在真菌错综复杂的网络之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那种“隐形的结构师”的感觉,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文字里充满了对自然界鬼斧神工般的设计的赞叹,尤其是对菌丝网络如何连接和沟通不同物种的描述,简直就像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却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奇迹。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多次停下来,试图在现实环境中去寻找这些“生命网络”的蛛丝马迹,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实在难得。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科普,更是一种世界观的重塑。

评分

坦白说,最初我拿到这本书是被它那宏大的标题所吸引的,但阅读后发现,它远超我预期的深度与广度。作者显然在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每一个章节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雕琢,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特别是在探讨真菌如何被应用于前沿科技领域时,那种前瞻性和洞察力让我印象深刻。书中对材料科学、生物修复等前沿领域的介绍,不仅提供了详实的背景资料,更提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未来展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绘这些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类比和案例,它们精准地帮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理解了复杂的科学原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接受了一次高级别的跨学科培训,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更乐观的期待。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你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条信息。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那一定是“颠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真菌的印象停留在厨房的餐桌上,然而,这本书彻底重构了我的认知框架。作者的文风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充满了探险家的热情和哲学家的思辨,使得原本可能晦涩的生物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甚至带有一丝诗意。他对真菌在生物降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论述,尤其让我感到震撼,这简直就是大自然最精密的“回收系统”。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由菌丝构成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巨大信息网络图景。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每次揭开新的篇章,都有新的惊喜和更宏大的视野展现出来。对于任何对可持续发展、生命科学或者仅仅是对世界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种习惯了传统科技读物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次清新的冲击。它打破了我对“进步”和“发展”的刻板印象,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创新往往隐藏在那些最古老、最被忽视的生命形式之中。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述真菌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策略时,那种对生命力的赞颂溢于言表。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深沉敬意,这种情感通过文字传递出来,极大地感染了我。它不只是关于真菌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本关于“韧性”和“连接”的哲学小册子。它促使我去思考,现代社会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是否遗漏了更深层次的、可持续的生存智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与环境、与自身的关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