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電子書)

真菌大未來:從食品、醫藥、建築,環保到迷幻,不斷改變世界樣貌的全能生物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麥剋
圖書標籤:
  • 真菌
  • 生物科技
  • 環保
  • 食品科技
  • 醫藥
  • 建築
  • 迷幻
  • 未來科技
  • 可持續發展
  • 科普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隻要活著,菇的事就是你的事
先祖智慧,如何讓毫不起眼的真菌化身火種與抗菌良方?
古希臘秘密儀式華麗轉身,關鍵菇種成新興科技材料?
緻幻菇的禁忌研究,竟是人類與自然永續互動的嶄新希望?

各界菇勇者邀您一起打開未來之門
(依首字筆畫排序)
PanSci泛科學  
石信德|農業試驗所 研究員

真菌王國在地球世上五次重大滅絕事件中存活下來。他們是自然界的建築師,是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維持著重要的生態係統,循環利用養分並連接廣大地區的植物,並幫助生產許多現代生活的必需品,例如葡萄酒、巧剋力、麵包、洗滌劑和青黴素。
如今,基於生態、環境危機,真菌又被人類被設計用於種植肉類替代品、創造新的藥物來源、生產可持續的生物材料、修復環境,甚至擴大我們的集體意識⋯⋯

林麥可和蘇蕓,兩位真菌狂熱者,自年輕時開始研究真菌。真菌王國廣袤無垠,從平日吃的蘑菇到令人醉心的迷幻菇,小到菌絲體大至全球最大生物體奧氏蜜環菌(Armillaria ostoyae),菇的奧秘遠超人類想像。他們撰寫本書,盼能讓更多人正視真菌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著——真菌就是會腐爛的東西,是我們生活的敵人。事實上,地球絕大部分生物都仰賴真菌維生,其更是大自然的重要分解者,能將腐敗的有機物分解,最終幻化成養分重歸大地。無數食用菇和食品發酵離不開真菌,深入瞭解它們,就是在瞭解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從人體基本需求到醫療保健
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自古以來,人們就利用酵母菌製作麵包和酒等食品,而牙齒必須依靠口腔中的真菌維持平衡,甚至我們的腸道裡,也有上百種真菌共生著⋯⋯

現代醫學也有許多藥物來自真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發明的青黴素,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可是拯救瞭無數受細菌感染的傷兵和病人。許多中藥材也包含真菌,例如靈芝和鼕蟲夏草。食用菇如香菇、木耳,則富含多醣體和維他命D等物質,對腸道健康和增加免疫細胞也有幫助。
 
迷幻菇為人類開啟意識革命

古希臘人使用迷幻菇進行愛留西斯秘密儀式。這些神聖之菇長期以來遭受禁錮,直到近年,科學傢纔再度對其進行研究,發現它們似乎對精神疾病、心靈覺醒等大有助益。

近年甚至有所謂「微劑量」的概念:每日攝入少量迷幻菇(不會導緻幻覺的程度),可以增加生產力和創造力,也能大幅提升對自我和周遭世界的理解。這種以意識為目的的迷幻菇使用,已形成社會運動。

如果我們以開放和理性的態度麵對迷幻菇,便能看到更多可能性。這些古老的心靈密碼,可能為人類意識帶來革命的曙光。
 
真菌,就是未來

從土壤到腸道,真菌無所不在。我們不應再小看真菌。

首先,真菌形成的菌絲網絡能幫助植物分享資源與信息,為地球上絕大多數生態係兢兢業業地服務著。其次,不隻是食用菇和發酵食品,未來真菌在吸收重金屬和汙染上的特性,或許能提供清潔能源、環境修復,甚至是先進的醫療技術。最後,真菌可望提升我們的意識,開啟人類心靈的新紀元。


本書是對真菌隱藏王國的完整地圖,探討瞭它們在食品、醫藥、迷幻劑、心理健康以及環境修復等領域的影響,不僅揭示瞭真菌如何構成現代生活的基礎,也說明其如何幫助我們塑造未來。豐富的文字內容、令人驚嘆的數位圖像,邀請讀者更深入地瞭解我們與自然世界、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更深入瞭解我們自己!
菌絲之歌:生命矩陣的秘密織工 這是一部探索真菌王國深層聯係、揭示其對地球生命係統不可或缺作用的著作。它帶領讀者穿越肉眼不可見的微觀世界,進入一個由絲狀結構編織而成的、充滿驚人適應性和生態智慧的領域。本書不聚焦於真菌的即時應用或已知的商業價值,而是深入挖掘其作為地球生命核心調節者的角色,以及其在未來生態修復和生命哲學中可能扮演的、尚未被完全理解的角色。 --- 第一部:潛藏的根基——生命網絡與地質時間 本書首先將讀者的目光引嚮地錶之下,探索真菌菌絲體(Mycelium)如何構築瞭一個橫跨大陸的、比人類曆史更為古老的生命網絡。我們不再將真菌視為孤立的個體,而是理解它們是地球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底層操作係統。 菌絲體的形態學與生理學革命: 詳細解析菌絲體的結構,它如何通過分泌酶來分解最堅硬的有機物,例如木質素和縴維素,從而將固定在生物體內的碳重新釋放到環境中。這種分解能力,是地球碳循環數億年來保持平衡的關鍵。我們探討不同類型的真菌(如擔子菌、接閤菌和子囊菌)在分解策略上的微妙差異,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確保生態係統的“清潔”與“更新”。 生態交響麯中的隱形指揮傢: 深入剖析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與植物根係之間復雜的共生關係。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養分交換,而是一種高度進化的、基於化學信號和資源共享的“地下銀行係統”。書中有大量的案例研究,描繪瞭森林生態係統中,信息和營養是如何通過菌絲網絡在不同物種的樹木之間流動,實現資源再分配,特彆是在麵對乾旱、病蟲害等環境壓力時,這種網絡如何充當“生命支持係統”。我們追溯瞭植物登陸的早期曆史,指齣真菌在幫助早期植物適應陸地環境中的決定性作用。 地球地質檔案中的真菌印記: 探討古菌學和沉積學如何揭示真菌在地球早期演化中的貢獻。真菌的生物化學活動如何影響瞭土壤的形成和礦物質的遷移?我們審視那些能夠“吃石頭”的極端微生物,它們在風化作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在構建我們腳下土壤基質中的長期、慢速但不可逆轉的影響。 --- 第二部:超越界麵——真菌在非傳統領域中的潛力 本部分將視角從純粹的生態學擴展到物理世界中真菌結構的創新應用潛力,側重於材料科學、信息傳遞的類比以及對現有技術範式的挑戰。 生物構造學的幾何學: 探討菌絲體作為一種“自組裝材料”的內在優勢。菌絲體的生長是分散式的、自修復的,並且能夠在不需要外部模闆的情況下,填充復雜的三維空間。本書分析瞭如何利用控製真菌生長路徑(通過調控營養源和水分梯度),來“培養”具有特定力學性能的生物結構。這包括對低能耗、高韌性、可降解的替代性建築材料的理論構想,重點在於其結構效率而非化學處理的殘留物。 信息論與菌絲網絡: 這一章嘗試從信息科學的角度重新審視菌絲體的連接性。菌絲網絡不僅傳輸營養,它還傳輸復雜的化學信號,這些信號可以協調不同區域的生長、防禦或繁殖策略。我們探討這種分布式處理係統的魯棒性,以及它如何能被類比為一種有機、低功耗的並行計算架構。思考菌絲體如何通過化學梯度感知環境變化並做齣集體決策,這對開發新型的、無芯片的生物傳感器或環境響應係統提供瞭哲學和工程學的啓發。 分解的哲學與循環經濟的終極解法: 深入探討真菌在物質完全閉環中的核心地位。我們關注那些不依賴於傳統工業流程的特殊真菌群體,它們能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解構目前被視為“永久性汙染物”的物質(例如某些復雜的閤成聚閤物)。這裏的重點不是快速降解,而是理解它們如何將這些物質的分子結構還原到可被生命係統再次利用的基本單元,從而徹底消除“廢物”的概念。 --- 第三部:認知邊界的延伸——哲學、感知與未知的生態角色 最後一部分轉嚮更具思辨性的領域,探討真菌在我們理解生命、意識和時間概念時所帶來的挑戰。 真菌的“感知”與環境互動: 我們檢視目前關於真菌如何感知重力、光照、濕度和化學物質的最新研究。這些感知機製並非基於神經元,而是基於細胞壁的張力和跨膜電位的變化。這促使我們重新定義“感知”的含義,並思考一個沒有中央神經係統的生命實體,如何能展現齣復雜的集體行為和適應性策略。 時間與生命周期的重新校準: 真菌的生命周期往往跨越數十年,甚至以菌絲體的形式休眠於土壤中,等待有利的條件。這種“慢時間”的生存策略與人類追求的即時反饋形成瞭鮮明對比。本書試圖引導讀者從真菌的角度,重新審視“耐心”、“積纍”和“長期規劃”在生命係統中的價值。 超越生物圈的生態邊界: 探討真菌在極端環境(如高海拔、深海熱泉或高輻射區域)中的生存能力,這暗示瞭它們在地球生命起源和潛在的行星生物學(Astrobiology)中的重要性。它們是生命在嚴酷條件下維持存在的有力證據,並可能在理解生命如何跨越星球傳播方麵提供綫索。 本書的最終旨趣,不在於提供一份實用的使用手冊,而在於提供一套全新的透鏡,用以觀察和理解我們腳下這個,由看不見的生命之網所支撐的世界。它邀請讀者放下對顯形生命的偏愛,轉而敬畏那些默默耕耘、重塑物質、支撐整個生命矩陣的無名織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麥剋Michael Lam
生於雪梨,職業生涯始於創立技術和消費類的初創公司,在二十一歲時與他人共同創立一間線上眼鏡品牌,是澳洲最大眼鏡連鎖店之一。然而,早期緻幻劑的轉變經歷激發瞭他對真菌的迷戀,並促使他改變職業。目前他緻力於研究真菌、緻幻劑、生態學和人類學。對心靈的探索以及自然如何引起意識狀態的改變,使他走上自我探尋的道路,並走嚮對世界觀轉變的融入。透過寫作,麥剋正尋求藉由藝術和科學加深對人類體驗的理解。

蘇蕓Yun Hsu
一位有天賦的研究者,緻力於意識的研究,並使用語言和文化作為連結和治療工具。蘇蕓齣生於上海,從小就接觸到傳統中醫藥和真菌的益處。在雪梨和倫敦銀行部門的企業戰略事業取得成功後,她藉由流瑜伽(Vinyasa)教師培訓轉嚮靈性探尋。同時,早期的緻幻經歷塑造瞭對她人類體驗的整體探索。現在,蘇蕓尋求分享她藉由多年實踐研究獲得的智慧和知識。

譯者簡介

顧曉哲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真菌細胞生物學。旅居英國與芬蘭有十載,遊歷過二十幾個國傢。目前在生技公司擔任技術總監,個人興趣為科普寫作。相關著作:《菇的呼風喚雨史:從餐桌、工廠、實驗室、戰場到農田,那些人類迷戀、依賴或懼怕的真菌與它們的祕密生活》

圖書目錄

前言 9
簡介 14

1真菌界
真菌型塑我們的世界 19
我們所有人都來自何方?20
什麼是真菌?23
真菌如何進食?25
真菌的生活史 31
菇類解剖學 35
菌絲體智能 37
真菌分類(湯姆・梅)40

2 食物
真菌可以餵飽我們 45
微型真菌在食物生產上的應用 46
以菌絲體作為食物 50
以大型真菌作為食物 53
如何自製維他命D營養補充品 56
菇類採集 57
工具、衣著與設備 60
慢採菇類(艾莉森・普利奧) 64
使用你採集的菇類 66
養殖菇類 67
菇類概述
雞油菌 71
鬆乳菇 73
香菇 75
羊肚菌 77
鬆茸 79

3醫藥
真菌可以治癒我們 83
真菌的醫藥應用史 85
藥用益處 90
研究與測試 95
食藥用菇與營養補充品 100
如何製作你自己的營養補充品 102
購買須知(傑夫・奇爾頓)104
菇類概述
靈芝 107
猴頭菇 109
白樺茸 111
鼕蟲夏草 113
雲芝 115  

4 緻幻劑
真菌能解放心靈 119
真菌被用作緻幻劑的歷史 123
科學復興 131
精神活性真菌 133
大腦與裸蓋菇素 134
裸蓋菇素輔助療法 137
緻幻菇的教義(瑪莉・科西曼諾)138
裸蓋菇素體驗 140/為緻幻之旅做準備 144
緻幻復興 145
除罪化與閤法化之路 148
重新發現天堂 151
菇類概述
毒蠅傘 155
古巴裸蓋菇 157
光蓋裸蓋菇 159
墨西哥裸蓋菇 161
暗藍光蓋傘 163

5 環境  
真菌可以拯救世界 167
真菌修復 169
如何利用咖啡渣養殖菇類 177
真菌設計與真菌製造 181
真菌保育 189
植物群、動物群、真菌群(茱莉亞娜・弗西)190
菇類概述
毛頭鬼傘 193
乳白耙菌 195
蠔菇 197

真菌與未來 198
章節附注 200
延伸閱讀 204
誌謝 205
索引 206
關於作者 210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595471
  • EISBN:9789864595440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2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3.7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最初我拿到這本書是被它那宏大的標題所吸引的,但閱讀後發現,它遠超我預期的深度與廣度。作者顯然在材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花費瞭巨大的心血,每一個章節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雕琢,邏輯清晰,論證有力。特彆是在探討真菌如何被應用於前沿科技領域時,那種前瞻性和洞察力讓我印象深刻。書中對材料科學、生物修復等前沿領域的介紹,不僅提供瞭詳實的背景資料,更提齣瞭許多令人振奮的未來展望。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這些復雜概念時所使用的類比和案例,它們精準地幫助我這個非專業人士理解瞭復雜的科學原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好像接受瞭一次高級彆的跨學科培訓,對生物技術領域的未來發展有瞭更清晰、更樂觀的期待。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它需要你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每一條信息。

评分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真菌世界認知的一扇全新的大門!我原本以為真菌不過是蘑菇和黴菌,但讀完之後纔發現,這個王國遠比我想象的要宏大和復雜得多。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讀者穿梭在真菌錯綜復雜的網絡之中。最讓我震撼的是關於真菌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那種“隱形的結構師”的感覺,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腳下的土地。文字裏充滿瞭對自然界鬼斧神工般的設計的贊嘆,尤其是對菌絲網絡如何連接和溝通不同物種的描述,簡直就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卻是真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奇跡。閱讀過程中,我不禁多次停下來,試圖在現實環境中去尋找這些“生命網絡”的蛛絲馬跡,那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實在難得。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科普,更是一種世界觀的重塑。

评分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閱讀感受,那一定是“顛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真菌的印象停留在廚房的餐桌上,然而,這本書徹底重構瞭我的認知框架。作者的文風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充滿瞭探險傢的熱情和哲學傢的思辨,使得原本可能晦澀的生物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甚至帶有一絲詩意。他對真菌在生物降解和物質循環中的作用的論述,尤其讓我感到震撼,這簡直就是大自然最精密的“迴收係統”。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個由菌絲構成的、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巨大信息網絡圖景。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很巧妙,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每次揭開新的篇章,都有新的驚喜和更宏大的視野展現齣來。對於任何對可持續發展、生命科學或者僅僅是對世界抱有強烈好奇心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藏。

评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某些部分著實讓我感到“上頭”。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像是一場感官的探險。當作者描繪到那些令人驚嘆的生物發光真菌,或者深入探討某些特定真菌在文化和精神層麵的影響時,那種文字的魔力簡直讓人難以抗拒。敘事節奏的把握極為高明,從宏觀的生態循環到微觀的細胞結構,再到人文曆史的交織,切換自然流暢,張弛有度。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迴避真菌世界中那些略顯“黑暗”或“神秘”的麵嚮,而是以一種平衡、客觀的態度去呈現,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可信。這本書成功地將科學的嚴謹性與人文的溫度完美結閤,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感,是那種讀完後會迫不及待想與人分享的書籍。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對於我這種習慣瞭傳統科技讀物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次清新的衝擊。它打破瞭我對“進步”和“發展”的刻闆印象,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往往隱藏在那些最古老、最被忽視的生命形式之中。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尤其是在描述真菌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策略時,那種對生命力的贊頌溢於言錶。我能感受到作者對於大自然的深沉敬意,這種情感通過文字傳遞齣來,極大地感染瞭我。它不隻是關於真菌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本關於“韌性”和“連接”的哲學小冊子。它促使我去思考,現代社會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時,是否遺漏瞭更深層次的、可持續的生存智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與環境、與自身的關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