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艺术全才,也是将西洋艺术引介到中国的先锋人物。他的歌曲在当时广为流传,一直到今天,仍然为人们所乐于咏唱,并深植心中。本书对其歌曲创作以及相关的生平事蹟作一具体而全面的回顾。
序(李庆西)
篇首语
文明莫与肩
谱以新声,仍其古调
男儿自有千古,莫等闲觑
众生皆僊
剩水残山故国秋
血花溅作红心草
碧梧万枝新
万花飞舞春人下
城南烟月水西楼
芳草碧连天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云开光彩逾芒芒
独擅天然美
如此良宵,人生难遇
伤青春其长逝
感亲之恩其永垂
园林花放新莺啼
不如归去归故山
朗月悬太清
神之恩,大无外
长路漫浩浩
影事难寻觅
信受勤奉行
身心无垢乐如何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附 录(李叔同生平及歌曲创作年表)
后 记
第一次翻开《李叔同歌曲寻绎》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精美的排版吸引了。我一直对李叔同先生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深感好奇,尤其是在音乐创作方面,总觉得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的出现,恰似一束光,照亮了我探索的道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将如何解读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旋律,它们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与哲思。我期待书中能提供详细的音乐分析,从曲调、和声、节奏等方面,深入剖析每一首歌曲的艺术特色,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李叔同先生的音乐才华。同时,我也希望能了解到,在创作这些歌曲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心境以及受到哪些艺术家的影响。这本书是否会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的李叔同,一个不仅仅是“国学大师”、“弘一法师”,更是一位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音乐创作者?我的好奇心已被完全点燃,准备好跟随这本书的指引,踏上一场美妙的音乐之旅,去“寻绎”那些永恒的歌声。
评分对于《李叔同歌曲寻绎》这本书,我有着一种特别的期待,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对李叔同先生艺术生涯中一个重要但略显模糊的侧面的兴趣——他的音乐创作。我们常听闻他在文学、戏剧、书法、佛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但他的歌曲,那些如《送别》、《秋日私语》般动人的旋律,似乎总是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神秘面纱之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细心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的尘埃,去探寻这些音乐作品诞生的土壤。这本书是否能揭示李叔同先生在创作这些歌曲时,是如何将东西方音乐元素巧妙融合的?他在借鉴西方音乐技法的同时,又如何注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解析歌曲中的歌词与旋律之间的契合度,是如何通过音韵的起伏、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这本书能否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让我从音乐的维度,去重新认识和理解这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洞见。
评分我拿到《李叔同歌曲寻绎》这本书,第一时间就被书的整体气质所吸引。我一直觉得,李叔同先生的作品,无论哪一方面,都带着一种淡雅而又深刻的韵味。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字体选择、版式编排,似乎都透露着这种风格,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想象。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歌曲本身的介绍,而是能更深入地去探讨李叔同先生创作这些歌曲时的“心境”和“意图”。例如,那些被广泛传唱的经典曲目,它们是如何在那个时代脱颖而出的?书中是否会分析这些歌曲在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李叔同先生的音乐创作世界,去感受他的音乐语言是如何随着他的人生经历而变化的。比如,在他皈依佛门之后,他的音乐创作是否会呈现出更加超然、宁静的特质?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连接歌曲与李叔同先生思想、情感的线索,让我不仅仅是“听”他的歌,更能“懂”他的歌。
评分我购买《李叔同歌曲寻绎》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历史和艺术的敬畏感。李叔同先生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从早年的风流才子,到后来的出家为僧,这种人生轨迹的巨大转变,无疑会对其艺术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的音乐作品是如何承载和反映他人生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的。比如,他早期的歌曲是否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艺术的探索,而后期创作的歌曲,是否在宁静祥和中透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音乐理论分析,更能结合李叔同先生的生平事迹,去解读歌曲的深层含义。书中是否会讲述一些关于歌曲创作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某段旋律的灵感来源,或是某句歌词的创作背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多角度的视角,让我不仅从音乐技法上,更能从情感和精神层面上,去理解李叔同先生的歌曲,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位集艺术家、教育家、宗教家于一身的伟大人物。
评分收到《李叔同歌曲寻绎》这本书,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一直认为,音乐是最能触及灵魂的艺术形式之一。李叔同先生的歌曲,跨越了一个世纪,依然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非凡的艺术生命力。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深入挖掘这些歌曲的“魂”。它是否会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歌曲的和声、旋律、配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从而揭示其精妙之处?更让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探讨李叔同先生在创作这些歌曲时,是如何将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境、哲学思想融入其中,使其既有西方音乐的严谨结构,又不失东方文化的婉约与深邃?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音乐的“寻绎”,更是精神的“回响”。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李叔同先生对人生、对艺术、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些精神内核是否会在他的音乐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更广阔的艺术世界,去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旋律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