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其风光明媚,规画独特,活泼中又体现出统治者的尊严,在我国都市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尤其南宋的杭州(临安)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交流的重镇。而杭州的诸多特产更是独步全国,堪称极品。今天的杭州已发展为一个以风景旅游为主,兼及文教、轻工业的城市,古老的杭州正准备再度出发。
作者简介
陈家秀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肄业。现任台湾省立台北师范学院社会科教育系讲师。着有《吴氏世袭武将与南宋四川政局》、《中国农业发展(古代部分)》、《清朝与哈萨克的贸易关系》等。
总序
序
一、杭州的自然环境
(一)山明水秀.美不胜收
(二)地层复杂.气象万千
(三)四季分明.风调雨顺
二、历代经营与发展
三、杭州城的规画与特色
(一)吴越国的规画
(二)临安的建设
(三)临安城的规画
(四)主要分区规画
1.宫廷区规画
2.商业网的规画
3.坊巷制居住区规画
4.手工业作坊区的规画
5.园林规画
四、南宋时杭州的社会生活
(一)住
1.人口过拥,房荒严重
2.消防问题与环境卫生
(二)衣
(三)食
(四)行
(五)休闲生活
(六)四时节序
五、杭州的名胜古蹟
(一)西湖十景
1.平湖秋月
2.苏堤春晓
3.断桥残雪
4.雷峰夕照
5.南屏晚钟
6.曲院风荷
7.花港观鱼
8.柳浪闻莺
9.三潭印月
10.双峰插云
(二)新西湖十景
1.虎跑梦泉
2.龙井问茶
3.云栖竹径
4.满胧桂雨
5.九溪烟树
6.吴山天风
7.玉皇飞云
8.宝石流霞
9.阮墩环碧
10.黄龙吐翠
六、杭州的特产
七、主要参考文献
八、都市史年表
序
家父半生戎马,足迹遍及大陆各省。从小,家中的男孩就最爱听他讲述白山黑水的沧桑、塔克拉玛干的传奇,或是滇缅边区的历险,而我则最爱倾听他细数各地风土民俗,尤其是「人间天堂」杭州的点点滴滴,因为「杭州姑娘」最漂亮。稍微懂事后,我发觉杭州岂止是人美,而且物美,景色更美,那时在我心目中,杭州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尤其是东坡先生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更是令人着迷神往。
大学毕业进入研究所,专攻宋史,尤偏重南宋史,更加深了我对杭州(南宋国都临安)那份特殊而浓郁的感情。我之所以钟爱杭州,不仅是因为它的典雅细致、秀逸清远;也不仅是因为千百年来,诗人墨客吟(口永)不绝;更因为它诉说了一连串先民奋斗的历史:那明澈的井泉,映照着李泌掘六井的勋劳;那桃柳夹道的白堤,书写着白居易筑堤疏井的恩典;那六桥卧波的苏堤和鼎立湖中的三潭,铭刻着苏东坡疏浚西湖的政绩;那古朴优雅的环碧山庄,记载着阮元治理西湖的德行……西冷桥头的秋瑾像、西湖畔的三忠墓(岳飞、于谦、张苍水墓)不仅为杭州的湖山胜景添了几许光辉,更为杭州的历史写下了悲壮的惊叹号!
六大古都中,杭州兴起的最晚,但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后,杭州以其天、地、人三者之优势--天则风调雨顺,暑往寒来;地则江带海襟,山明水秀;人则萃浙东质朴浙西聪慧之长,学术技艺,均臻至美--得以迅速发展,至十三世纪已跃升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国际交流的重镇。马可波罗笔下的杭州,何其高贵、华丽!其后虽经数度兵革,政治重心又复远在北方,然物富民丰,屹然为东南重镇,耀眼的明珠。
去年家父返乡探亲,重游杭州,山色依然黛绿,茶馆依然人声鼎沸,石板的街道也一如往昔清新亮丽,只是西湖的景物,却与当年不尽相同,此情此景,令家父这位「老西湖」说不出是重游的喜悦,抑是久别的感伤。想想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都曾发出白居易「未能抛得杭州去」的轻叹,又岂是家父一人?我因工作的关系,未能与家父同行,颇感遗憾,然从他带回来的书籍、照片及幻灯片中,多少可以弥补此种缺憾,但是对深爱历史、钟爱杭州的我来说,攀上吴山,登上六和塔,寻访凤凰山宋宫遗址,品尝着上好的狮峰龙井,倾听岳武穆诉说千百年的沉冤,才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古老的杭州,相信不久,我将会坐在苏堤畔,啜饮着荷风,倾听着莺啼!
对于像我这样并非杭州本地人,但又对这座城市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杭州:三吴都会.人间天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平等、开放的姿态,与读者一同探索杭州的魅力。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置于一个“权威”的位置,而是像一位同行者,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对于杭州当代城市发展的观察,既有敏锐的洞察力,又不失温和的笔调。他谈到杭州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突破,谈到它如何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谈到它在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寻求的平衡。这些内容让我对杭州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书中的一些关于杭州市民生活的片段,虽然简短,却十分动人,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情与包容。它让我明白,一个城市真正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人民,在于他们共同创造的生活方式。这本书让我感觉,杭州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一个可以触摸、可以亲近、可以融入的鲜活生命体。
评分《杭州:三吴都会.人间天堂》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能够让我彻底爱上一座城市的指南。它的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字字珠玑,触动人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杭州民俗文化的章节,从元宵节的灯会,到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再到重阳节的登高祈福,作者用近乎旁观者的视角,细腻地记录了这些传统节日在杭州的独特表现形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我仿佛能听到锣鼓喧天的热闹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节日气息,感受到人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此外,书中对杭州特色小吃的描写也让我垂涎三尺,从片儿川的鲜美,到葱包桧的酥脆,再到猫耳朵的Q弹,每一个都仿佛带着杭州特有的烟火气,让我恨不得立刻飞去品尝一番。这本书让我明白,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山水风光,更在于它鲜活的生活气息和世代传承的文化脉络。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生动、更加有温度的杭州。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杭州:三吴都会.人间天堂》,便被它那宛如吴侬软语般的文字所吸引,仿佛一位久居此地的老者,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书中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情,从西湖的烟波浩渺,到灵隐寺的千年古刹,再到西溪湿地的生机勃勃,每一个场景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景点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地方背后蕴含的历史故事、传说轶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文人墨客的骚人墨客。读到苏堤春晓,不仅仅是看到了连绵的堤岸和岸边的垂柳,更能感受到白居易当年为民兴利的那份情怀;品味龙井问茶,不只是品尝到那口甘醇的茶汤,更是体会到茶农们世代传承的匠心与智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杭州丝绸的部分,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丝绸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读来令人心驰神往。这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枯燥的数据,只有一颗对杭州深深热爱的心,以及将这份热爱传递给读者的真挚情感。它让我对杭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仅仅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东方明珠。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思考,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杭州:三吴都会.人间天堂》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杭州作为“三吴都会”的解读,不仅仅停留于地理位置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杭州在历史长河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孕育出独特的吴越文化。书中对杭州古代建筑风格的分析,如亭台楼阁、园林布局,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读到关于杭州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如在孤山煮茶、在西泠印社挥毫泼墨,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着那份超然物外的洒脱与雅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一座伟大的城市,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持续的文化传承。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雅致,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从中汲取力量。
评分老实说,在阅读《杭州:三吴都会.人间天堂》之前,我对杭州的印象仅限于那些明信片上的风景。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以一种极为沉浸式的叙事方式,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感受杭州的变迁与发展。书中对杭州城市规划的探讨,从古至今,条理清晰,既有对古代智慧的赞叹,也有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思考。例如,在谈到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风貌时,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当时的绘画作品,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画卷之中,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与雅致。而当笔锋一转,谈到近现代杭州的工业崛起和科技创新时,又展现出这座城市另一面的活力与朝气。书中对于杭州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钱塘王、岳飞等,他们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而是充满了人性光辉和时代印记。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解读,让杭州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标签,而是一个立体、丰满、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我甚至开始思考,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才能重拾这份古朴的宁静,又如何能拥抱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