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杜意以灵动的笔触,描述她印证自朋友、家庭、社会环境的种种省悟。在感性且不失理性文路中,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爱、恨、情、愁可以用截然不同的角处去看待,以提昇、粹练自己的心智。
相识不恨晚,不只是明眼看世事,也是重新审视自我的开始。这也是本书所要建议读者的。
未见洛杜意之前,她的作家身份和异国姻缘,曾经令我有些梦幻似的憧憬;然后,因着友谊与工作上的合作,我渐渐地约略了解她的真实生活样貌。当我正式在我主编的杂志里介绍她时,我称她是「自童话出走的美人鱼」----面对生活与感情,洛杜意的确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如人鱼公主般的执着、奉献情怀,但她同时又在现实中践履理想。浪漫与理智的特质,竟毫不冲突地融合在她的生活中。
或许正因着她这样的性情,洛杜意可以写浪漫的言情小说,笔锋一转,温馨细致的生活小品和言之有物的论述性短文,依然能翩然跃于纸上。
除了文采之外,洛杜意真正吸引我的,恐怕是她那兼具中国人的温柔敦厚和西方人实事求是的性格吧!
在她随夫婿居美国那段日子,她亲切闲适的问候,时常是我忙碌生活中的想望。她在海的那一端,平静自得地烧煮一壶好咖啡,浓郁甜醇的咖啡香便随着她关怀的信笺飘洋过海而来,洋溢在我身旁。我不由得要停下手边的工作想:
哦!原来生活是以可这样恬淡自然而不寂寞的。然后,她突然告诉我:嗨!我回来了!这样重大的决定,她说来如此轻易,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知是否受了夫婿的潜移默化薰陶,在洛杜意身上寻不着一丝中国文人惯有的羸弱气质。她不息事宁人、懂得争取合理的对待,并且相当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肯轻易迁就市场而写一些媚俗的作品。因着这些坚持,虽然洛杜意的作品不算多,但总维持着一定的品质。任何时期、任何体裁的作品拿出来面对读者,她都可以理直气壮。《相识不恨晚》是洛杜意回台后的最新作品,篇幅或许不厚重,蕴含的却绝对是深沉隽永且具思考性的内容。她真正将「一粒沙看世界」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诸多凡人看过即成过眼云烟的生活点滴,在洛杜意笔下却成深刻省悟的发想。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没有催人欲睡的学究言辞,洛杜意以最浅的笔写最深的意。若是你不愿想太多,那么《相识不恨晚》也可以满足你自生活中发现乐趣的希望----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喜悦 ~摘自《相识不恨晚》谢淑美序~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在叙事结构上,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并非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回忆、插叙的手法,将故事的碎片一点点地拼凑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景。这种叙事方式,一开始可能会让读者稍感不适,因为它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思考和联想,去梳理人物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然而,一旦你沉浸其中,便会发现这种结构带来的独特魅力。它如同一个精巧的迷宫,引导着读者一层层地深入,每一次的转折,每一次的线索,都充满了悬念和期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设置伏笔和伏笔回收上的功力,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在后续的情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人拍案叫绝。这种叙事的层次感和纵深感,使得故事更加耐人寻味,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发现和感悟。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等待着你去解开,去体验其中的奥秘。我喜欢这种挑战,因为它让我感觉自己的阅读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更是主动的探索。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感的体验,更是一种关于人生哲学的思考。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任何道理,而是通过人物的经历和选择,以及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和选择,来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思。我看到了人生中的无奈与遗憾,那些错过的机会,那些未能挽回的过去,都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但我同时也看到了希望与坚韧,即使身处逆境,人们依然能够找到前进的勇气,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依然能够对生活抱有美好的憧憬。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我所追求的是什么,我所坚持的是什么。它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它给了我一个思考的方向,一个去探索内心的空间。我常常会在阅读的间隙停下来,静静地回味书中传递出的信息,思考它对我人生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思考性的阅读,比单纯的消遣更能让我感到充实和满足。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对于情感的探索,是如此深刻而真实。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总会带着一种旁观者的视角,但这本书却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经历。作者仿佛拥有某种天赋,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并将它们化作文字,呈现在我的面前。我看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那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不定的彷徨;我看到了爱情的萌芽,那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又带着难以抑制的欣喜;我看到了友情的坚韧,那种默默的支持,无声的陪伴,却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来得真挚。这些情感的描绘,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它们就那样自然地流淌,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有着平淡的日常,也有着波澜壮阔的瞬间。我被书中人物的经历深深地打动,他们的喜悦让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们的痛苦也让我感同身受,甚至在某些时刻,我会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这种共鸣,是阅读中最珍贵的体验之一,它让我们感受到,即使在广袤的世界里,我们也不是孤单一人,总有人与我们有着相似的心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它不张扬,不喧哗,却在不动声色中,散发出迷人的光芒。我喜欢这种沉静的力量,它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包装,也不需要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吸引眼球,它只是静静地讲述,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书中的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行为,也都有着各自的理由和动机。这种复杂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仿佛在与一群老朋友对话,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宁静,一种平和,仿佛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可以安放心灵的净土。阅读它,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体会其中的醇厚。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洞察,也对“相识不恨晚”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我并未抱有太大的期待,只是在书店一隅,被它素雅的封面和简洁的书名所吸引。“相识不恨晚”,这个名字带着一种淡淡的怅然,又蕴含着某种释然,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故事,一段关于遇见和成长的故事。我是一个对文字有着近乎挑剔要求的人,尤其不喜欢那些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叙述。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让我感到一丝厌烦,反而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心田。作者的笔触是那样细腻,如同最上等的丝绸,轻轻拂过文字的纹理,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每一个词语的选择,每一个句子的排列,都恰到好处,既不显生涩,也不至于过于口语化,而是营造出一种恰如其分的阅读氛围。我喜欢书中那些对细节的描绘,比如一个眼神,一次不经意的微笑,一次短暂的沉默,在作者的笔下,都变得生动而富有深意,仿佛将读者也一同拉进了那个场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描绘的功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时间沉淀下的文字功底。我期待着,在这字里行间,能够遇见一些触动我心弦的东西,能够找到一些能够引起我共鸣的片段,能够在一页页的翻动中,体会到一种独特的阅读之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