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完整的漢學研究目錄
這是中國、日本、韓國及西方各國齣版有關中國學研究的專書、論文集及期刊論文的總目錄。每期約收期刊二百八十種,中日韓論文三韆篇,西文論文七百餘篇;中日韓專書六百多種,西文專書近韆種。
本書根據語言分為中日韓及西方兩部。每一部內專書與論文分列,其下各細分類目,共有十八類,曆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法製、宗教、學術思想(附教育)、科學、文學、美術、考古學、金石古文書學、民族學、語言文字學、書誌學、雜纂、學界消息。每一條目著錄:書名、著者、齣版年、齣版者、頁次。有書評者,刊登在該書或論文之後。書後附四個著者索引:日本著者索引、漢字著者索引、羅馬字著者索引、蘇俄字著者索引。著者附篇名編號。本書原非賣品,特景印兩百部,供圖書館、學界參考。
我一直認為,對一個學術領域的理解,不僅在於掌握最新的研究動態,更在於瞭解其發展軌跡和曆史積澱。《東洋學文獻類目-1982年度(精)》正是這樣一本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作為一名非科班齣身的東洋文化愛好者,我常常被各種文獻的浩瀚所淹沒,不知道從何處著手。這本書就像一個精心設計的路綫圖,它為我勾勒齣瞭1982年度東洋學研究的大緻輪廓,讓我能夠有條理地進入這個廣闊的學術世界。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長長的書單,而是以一種“精”的姿態,篩選齣瞭那些在當年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獻。這意味著,我無需在眾多的學術論文和專著中浪費時間去甄彆,而是可以直接關注那些可能對我有所啓發的研究。比如,當我想要瞭解1982年關於中國陶瓷史的最新研究時,這本書可能會推薦幾篇核心論文,甚至指齣其關鍵論點,讓我能夠快速抓住重點。這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對於提升我的知識儲備和鑒賞能力,有著顯著的幫助。
评分這本《東洋學文獻類目-1982年度(精)》簡直就是一部寶藏!作為一個對東亞文化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苦於在浩如煙海的學術文獻中尋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很多時候,一個模糊的念頭,一句不經意的提及,都可能需要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大海撈針。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指明瞭方嚮。它清晰地將1982年度的東洋學研究成果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分類,無論是關於中國古代哲學、日本江戶時代的文學、韓國的近現代史,還是東南亞的民族誌研究,幾乎涵蓋瞭那個時期東洋學領域的各個重要分支。 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目錄,更像是一個高度濃縮的精華版本。通過它,我能夠迅速瞭解1982年有哪些重要的新發現、新理論、新視角被提齣。例如,當我偶然看到某個關於宋代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著作被收錄時,我就能通過這本書的條目,快速瞭解到該書的核心論點,以及它在當時學界可能引起的反響。這極大地節省瞭我的時間和精力,讓我能夠更專注於深入挖掘那些真正契閤我研究方嚮的文獻。而且,“精”這個字眼也讓我感受到瞭編纂者的用心,相信經過層層篩選,這裏麵的條目和信息都經過瞭細緻的考量,質量非常有保證。
评分作為一名對東洋學領域有初步瞭解的研究生,我在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常常麵臨文獻搜集不全、研究前沿把握不清的睏境。尤其是在1980年代的文獻,很多研究的價值在當時可能被低估,但事後迴溯卻發現它們奠定瞭後續研究的基礎。我曾經為瞭尋找某個特定主題在1982年的研究現狀,在各種數據庫和圖書館之間奔波,效率低下且容易遺漏。《東洋學文獻類目-1982年度(精)》的齣現,可以說是解決瞭我燃眉之急。 它提供瞭一個極具條理性和概括性的視角,讓我能夠一覽1982年東洋學研究的全貌。書中的分類清晰,索引便捷,我可以通過關鍵詞、作者、研究領域等多種方式快速定位到我感興趣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文獻的標題,往往還能附帶簡要的介紹,讓我能夠初步判斷該文獻是否與我的研究課題相關。這種“一站式”的文獻導覽服務,對於節省研究時間、提高研究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我尤其欣賞它對文獻的“精選”,這意味著我不必在海量信息中辨彆真僞,而是可以直接接觸到那些被認為具有代錶性或重要性的研究成果。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位在東洋學研究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學究”來說,一本能幫助梳理過往研究脈絡的工具書,其價值不言而喻。《東洋學文獻類目-1982年度(精)》就像一本珍貴的“時間膠囊”,它封存瞭1982年那個特定時期東洋學研究的精華。當年,我可能還在埋頭於某一個狹窄的研究領域,對於同期其他學者的研究動態並不十分瞭解。而現在,通過翻閱這本書,我能夠清晰地看到,在那一年,我的同仁們在探索哪些新的課題,提齣瞭哪些具有挑戰性的觀點,又在哪些領域取得瞭突破性的進展。 這本書的“精”字,更是點睛之筆。它意味著編纂者並非簡單地堆砌文獻,而是經過瞭審慎的選擇和評估,將那些最能代錶當年學術水平和研究方嚮的文獻呈現齣來。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站在前人肩膀上繼續前進的研究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我可以快速地瞭解到,在我進行研究之前,有哪些重要的學術對話正在進行,哪些研究方法是當時的主流,又有哪些潛在的研究空白值得我去填補。這種對學術史的迴溯性梳理,對於深化我們對自身研究領域的理解,以及把握未來研究方嚮,都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评分在我眼中,《東洋學文獻類目-1982年度(精)》是一份寶貴的“學術地圖”,它精準地標示齣瞭1982年東洋學研究的“高地”和“熱點”。作為一名曾經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我深知要全麵掌握一個年度的研究成果是多麼睏難。信息過於分散,很多重要的文獻可能散落在各個期刊、齣版社,如果不加以係統性的梳理,很容易被忽略。這本書的齣現,恰好解決瞭這個痛點。 它以一種“精”的高度概括性,將1982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瞭提煉和分類。我能夠從中看到,在那一年,哪些課題受到瞭特彆的關注,哪些學者在各自的領域內貢獻瞭重要的思想。對於像我這樣需要經常迴顧和參考曆史研究的學者而言,這本工具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可以幫助我快速迴憶起當年的一些重要研究,或者發現一些我當年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的、但現在看來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文獻。這種精準的信息導航,對於保持學術視野的開闊性和前瞻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