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经学名师林庆彰、连清吉教授合译日人安井小太郎等合着的「经学史」,期望有一新的角度来看待经学的演变,进而有所启。
老实说,拿到这书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次和古代先贤的“对话”,能听到他们当年是怎么思考人生、治国平天下的。我特别想知道,在科技不发达、信息不流通的古代,他们是怎么做到对同一部经典有如此丰富和深刻的理解的。我想象中,这本书会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那些经学大家们是如何在寂静的书斋里,与古圣先贤神交,如何在浩瀚的文字中捕捉智慧的火花。我期望看到一些关于他们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他们是怎样选书、藏书的,他们读书时是怎样的心境,他们是如何与其他学者交流切磋的。甚至,他们是否会因为某个学术观点而引发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这些学术争论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个人生活。但是,这本书的风格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它就像一本学术论文集,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做独立的学术研究,缺乏贯穿始终的叙事线索,更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我试图去寻找那些我期待的“人情味”,但似乎都被严谨的学术考证给淹没了。读这本书,我感觉更像是在完成一项枯燥的学术任务,而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套书我从图书馆借了好几次,每次都是看了个大概就还了。它讲的实在是太“实”了,每一页都密密麻麻的,跟字典似的,感觉像是把所有的史料都搬过来了。我本来是想了解一下古代文人是怎么研究儒家经典的,比如说孔子、孟子他们的那些话,到了后人手里是怎么被解读、被引申的。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某个学者因为对某个字有不同的理解,和别人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为此付出代价。或者,某个重要的经学思想是如何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当时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导致了这种思想的产生。我以为会有很多这方面的“八卦”和“内幕”,结果翻开来,全是各种人名、书名、章节号,还有各种复杂的学术术语,看得我头昏脑胀。我不是学历史专业的,平时看小说、看散文都挺顺畅的,这本真是有种“劝退”的感觉。我承认它很“硬核”,对于真正钻研经学的人来说,可能简直是宝藏,但对我这种想轻松了解点历史知识的读者来说,它实在太“劝退”了。我尝试着去理解,但感觉自己像个门外汉,对着一堆我看不懂的符号和概念,只能望洋兴叹。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布满了迷宫的图书馆。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扫盲”的心态来的,想对“经学”这个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总觉得“经学”听起来很厉害,是古代读书人的必修课,好像掌握了它就能通晓古今。我想知道,古代读书人为什么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书,这些书里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他们如此痴迷。我期待这本书能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一下经学的发展脉络,比如哪些朝代是经学研究的“高峰”,哪些时期比较“低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想知道,不同的学派对经典的解读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以为这本书会像一个引路人,把我带进经学的大门,让我看到里面的风景。但实际情况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专业,充斥着我无法理解的概念和理论。我每读几页,都需要停下来去查很多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一小部分。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感到非常挫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大海里航行,却没有航海图,只能凭感觉乱闯,最终也找不到方向。
评分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哲学一直很感兴趣。我听说“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古代士大夫思想的基石。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体系,理解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历史的背景,比如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经学思想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它是如何影响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教育的。我期待看到一些具体的例子,说明经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它又是如何体现在古代的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中的。我希望能像一位历史学家一样,通过这本书来“考古”古代人的精神世界。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过于学术化,它更像是为专业研究者准备的学术专著,而不是为普通读者设计的普及读物。它详细地梳理了经学思想的流变,分析了不同学派的观点,但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棵巨大的、枝繁叶茂的古树下,虽然能看到它的宏伟,却难以触碰到它的根基,更无法体会它经历风雨的沧桑。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源于我对中国古代智慧的好奇。我一直认为,古代的圣贤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而“经学”正是这些财富的载体。我想知道,在没有现代科技和发达的传播媒介的时代,古代的学者们是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经典著作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经学研究的“秘密”,比如他们是如何对待古籍的,他们是如何解读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的,他们是如何在不断的传承中,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的。我期待这本书能有一些关于学术争鸣、思想碰撞的生动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思想的活力。我甚至想象,这本书可能会像一部历史剧,将那些在经学史上留下名字的学者们,一个个鲜活地展现在我面前,讲述他们的学术人生和思想贡献。但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冰冷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推演。它详细地罗列了各种观点和论证,但却缺少了我所期望的“人”的温度和“故事”的色彩。我读起来觉得它像是一份详尽的学术报告,而不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文化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