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統介紹西方國傢齣版的百科全書、書目索引、詞典、傳記、統計、年鑑手冊等主要工具書。以英美齣版的英文工具書為主,兼及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齣版物,並介紹微縮、視聽資料和數據庫等媒介。作者本著豐厚的參考工作經驗,對工具書的源流、類型、編製體例、評介準則、使用方法加以敘述,無論是圖書館參考谘詢、新聞採訪、撰寫論文,均可從中習得研究方法,並取得豐富資料。本書曾榮獲中國圖書館學會優秀著作奬、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奬……等多種奬項。
作者簡介:
邵獻圖,東吳大學英文係畢業。曾任教於外交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北大信息管理係,專攻西文工具書、圖書館學、資訊學。曾編輯《圖書館學情報學詞典》、《西文工具書概論》、《國外社會科學工具書要覽》等。譯有《圖書館學與情報學利用指南》、《參考工作導論》、《國外基本科技工具書指南》。
讀完《西文工具書概論》,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之前的學習和研究方法,在很多方麵都顯得有些“笨拙”和“低效”。這本書就像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看到瞭更科學、更係統地進行文獻檢索和知識獲取的途徑。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工具書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學習和研究的書。 書中關於“情報檢索”的理論部分,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情報學研究者,但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大量的實例,講解瞭文獻檢索的邏輯和策略。比如,如何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選擇最閤適的檢索詞,如何利用布爾邏輯運算符來優化檢索式,以及如何進行引文追溯和反嚮引文追溯來發現更多相關文獻。這些方法論層麵的指導,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它幫助我建立起瞭一個更加清晰和有條理的研究思路,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地在各種數據庫裏“漫遊”。
评分我一直覺得,很多學術領域的入門讀物,往往存在一個尷尬的境地:要麼過於淺顯,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味同嚼蠟;要麼過於深入,會讓初學者望而卻步。《西文工具書概論》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又兼顧瞭可讀性和實用性。我作為一個在文獻檢索方麵經驗尚淺的研究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總能找到與我當前需求相契閤的內容。 特彆是關於不同學科領域工具書的介紹部分,讓我印象深刻。我從事的是人文社科領域的研究,以前在查找資料時,總感覺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本書則針對不同學科的特點,給齣瞭非常具體和有針對性的工具書推薦和使用指南。比如,在介紹曆史學工具書時,它詳細列舉瞭哪些權威性的年鑒、文獻集、傳記類工具書是必不可少的,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書去挖掘一手史料。這種“點對點”的指導,比泛泛而談的“要多查閱資料”要有效得多,也讓我更有方嚮感。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為我這種在浩瀚的西文文獻海洋中摸索的“新手”量身定做的。一直以來,我對西文工具書的印象就是“龐大”、“復雜”,感覺像要攀登一座高山,而我卻連登山杖都沒有。手裏拿到《西文工具書概論》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清晰的分類和邏輯嚴謹的編排吸引瞭。它不像某些理論性極強的著作那樣,上來就拋齣大量晦澀的概念,而是從最基礎的“什麼是工具書”、“為什麼要使用工具書”講起,循序漸進,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瞭對工具書的基本認知。 比如,書裏對不同類型工具書的介紹,就讓我豁然開朗。那些曾經讓我眼花繚亂的索引、百科全書、辭海、年鑒等等,現在在我腦海裏都有瞭清晰的定位。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名稱,而是深入講解瞭每種工具書的特點、功能、適用範圍,甚至還給齣瞭一些非常實用的使用技巧。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索引使用的講解,作者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一下子就點醒瞭我之前在檢索文獻時的一些誤區,原來我之前那種“大海撈針”的做法是多麼低效!而且,書裏還提到瞭很多具體、權威的西文工具書的推薦,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避免瞭我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大海裏淘金。
评分坦白說,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工具書”這個概念的理解還停留在非常錶麵的層麵,僅僅是認為它們是提供信息查詢的“字典”或“百科”。而《西文工具書概論》這本書,則徹底顛覆瞭我原有的認知,讓我意識到工具書的豐富性和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研究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書中關於不同類型工具書的“前世今生”的梳理,讓我對它們的曆史演變和價值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比如,在介紹索引的形成和發展時,作者旁徵博引,從古希臘時期的手抄本索引,到近代印刷技術的普及,再到如今數字化的索引係統,條理清晰地展現瞭索引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檢索輔助工具,發展成為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我們現在如此依賴這些工具,也讓我看到瞭它們在知識傳播和文明進步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评分作為一名對西方學術文化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瞭解西方學術研究的“幕後英雄”——那些支撐起無數研究項目的強大工具。《西文工具書概論》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走進瞭一個前所未有的工具書世界。它不僅僅是提供瞭一個工具的列錶,更重要的是,它教授瞭我如何去“讀懂”這些工具,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價值。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人性化,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大量的專有名詞,而是從讀者最容易理解的角度切入,比如,它會詳細分析一本大型百科全書的編纂原則、收錄範圍,以及如何通過目錄、索引和交叉引用來高效地獲取所需信息。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如何進行批判性閱讀工具書”的章節,它提醒我,即使是權威的工具書,也並非完美無缺,我們需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其內容,去辨彆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這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對於任何一個嚴肅的學術研究者來說,都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