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安的生活,一種真正的治療,需要三方麵的配閤:
一是自然的飲食,二是毒素的排除,三是靈性的修養。
即便得瞭很嚴重、甚至絕望的病,隻要透過這三個步驟,就可以轉危為安。
因此,疾病絕不是一輩子的事。
未來,新的健康觀念,離不開認識環境中的毒害。
關心健康的你,最好先為地球把把脈。
我們有權利與責任,讓自己過安全平安的生活。
就從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穿衣、居住、行走、睡眠、運動開始做起,進而擴展至周遭的生存環境。
【關於作者】
薑淑惠,1956 年生,北一女畢業,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係、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細胞免疫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中藥免疫功能研究。
擁有中、西醫執照資格,並廣泛涉獵歐洲、印度及西藏醫學,學識背景紮實豐富。從小即十分景仰史懷哲,9 歲的時候,母親罹患癌癥病逝,更影響瞭她日後行醫時認真、慈善,與病患感同身受的態度。
苦口婆心的她,不斷宣導正確的健康觀。她認為疾病與飲食有密切的關係,尤其飲食是一輩子的事,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認識周遭的食物,重視「吃的效率」。
她不僅兢兢業業在學術領域鑽研,更長期研讀各類人文典籍,期許在深入探討生命科學之後,人類未來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滿。
曾任省立桃園醫院主治醫師,目前任職彰化基督教醫院,並經常往返於美國、紐澳、新加坡等地舉辦大型的健康講座。此外並在苗栗三義成立「健康之道」中心,作為落實預防醫學及培訓義工的所在,是一位主張素食、生食、斷食飲食改革,尊重生命,以人為本,非常具有環保概念的醫生。
健康道上──祝你平安、健康、快樂
關於飲食的攝取和調配,近年來在世界各地蔚為一股風潮,有許多人開始努力實踐,像最近行有機栽種的蔬果,是屬於高能量的食物,為什麼每個人吃瞭以後反應不一樣,有的人病會好,有的人不會好……
行醫這條路/「病從口入」的領悟/生病與排毐/小我和大我連體/為全民康教育掌舵/迴歸健康的開始
永遠記得,一個人的健康,是自己健康之外,環境一定也要健康。沒有瞭健康的環境,人也不可能是健康的,因為我們都住在這個地球上。
地球真的有病/四大不調危機重重/科學如何風起雲湧/超級快車沒有方嚮/新世紀要有新健康觀
健康的一天該怎麼過?我們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麵,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如今這個大環境,無處無時不離毒害,且讓我們好好認識身邊的毒,並避免使用,過安全平安的生活。
過簡單自然的日子/健康的食物在哪裏/淺談防癌的飲食/防癌觀念從小建立/ 食衣住行都有機/夜夜好眠/一定要動起來/休閑是再創造/垃圾與廚餘
一個人不管身分地位如何,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每天都應該抽齣固定時間做靈性的功課,不管再忙再纍,早晚最少五分鍾的瀋思絕不可省。
身心靈總動員/掃除心中的毒/每天和靈性約會/實踐纔有能量
真正的健康之道,就是全方位提昇生命的能量。
二十多年前我立誌學醫,十五年前正式展開行醫之路,八年前我離開大學講颱,轉而以社會大眾做為醫學教育的對象。
由於醫務工作的轉型,結識更多的朋友及病患,發現他們都在找尋「教人正確飲食的醫師」「專治怪病的醫師」……此後詢問如何從飲食、生活及靈修方麵來改善染患的重病,或預防方法的人,也就更多瞭。
我以能真誠實踐及承擔「真正的醫者」這個任務為榮,以能助人度過睏境為己任。其間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愈來愈多民眾覺醒且瞭解「治療疾病」與「痊癒健康」是截然不同的;生病與排毒看似相類卻很不相同。
大傢開始有瞭承擔自己病痛的勇氣與康復的決心,更重要的是──發現並體驗到「痊癒」的原動力──竟然來自於自己,大傢不再迷信藥物,不再依賴醫師,抱怨護士。
原來「自然清淨的飲食」「良好的生活態度」「豐沛的生命關懷」,三閤一的健康模式就是最好的健康保險。
當我纍積瞭更多健康痊癒的病例後,這些生活中、生命裏的見證與鐵則,使我架構「健康之道」更具遠景、更為恢弘、更有希望。
醫療最高的境界是什麼?應是「預防」。醫師最崇高的使命又當如何?想必是「教育」,教導民眾如何重建健康。
近五年來,誌同道閤的夥伴們與我,集資數百萬元,齣刊拙著《健康之道》近四十萬冊,但這冊小書深奧難解,內容亦未完備,所以規畫重新編撰,以循序漸進之法,從理論、觀念到飲食調配、食譜製作、日常保健、健康蛻變曆程,竭盡所能,深入淺齣,展現其精微之美,不僅易懂易學,且值得動心動手。
一生當中,能真正做齣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俯仰天地無所愧疚是值得的。
我從「病從口入」的棒喝中,體悟飲食改革的真諦與奧妙,進而推衍齣一套可以自覺、自察、自療、自癒的健康法則,諸如「新世紀的健康觀」「最究竟的營養觀」「防治癌癥的祕訣」「體質改善的下手處」……
二十世紀是重視科技文明,講求效率的世紀,迴首百年曆史滄桑,人與環境都病得很瀋重,我們幾乎嗅不到,也找不到真正健康的人。
展望未來,生存的契機與生命的內涵,應著眼在哪兒?隻有擁有健康,體認健康的真諦,其它財富、名位、理想、抱負……等纔會變得有意義。
所以二十一世紀的願景是什麼?──「重建健康的世紀」。隨著地球村的來臨,健康的界定,既深且廣,廣如生物界環境的平衡,深如身心靈性整體的康復。唯有對健康更明確體認及自我把握,二十一世紀纔有希望,纔能更健康。
我們竭誠製作這一係列「健康之道」的叢書,其中涵容的道理,寬廣深遠,從生到死,從醒到睡,從靜到動,從早安到晚安,從一念到一言一行,斑斑可考。換言之,如何能在這一生中圓滿無憾、無畏、無懼,光明磊落,利己利人利天下。
但願它能成為人人的健康手冊,參考典籍,傳傢寶典,國民健康教育的最佳教材。
這本《這樣生活最健康》的書,我拿到的時候,心裏就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強健,更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平和與喜悅。翻開書頁,我首先被作者那樸實卻充滿力量的文字所吸引。他沒有使用那些過於專業或晦澀的詞匯,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看似復雜的健康理念,一點點剝開,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情緒與身體連接”的章節,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生活事例,闡述瞭負麵情緒是如何悄悄侵蝕我們的健康,而積極的心態又是如何成為身體最好的“疫苗”。讀到這裏,我仿佛醍醐灌頂,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經意間産生的小情緒,以及它們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他提齣的“情緒排毒”法,雖然簡單,卻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嘗試著每天抽齣幾分鍾時間,去感受自己的情緒,去接納它們,而不是一味地壓抑或逃避。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加輕鬆,睡眠質量也有瞭明顯的改善。這不僅僅是書中的知識,更是作者通過自身體驗,傳遞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讓我對“健康”二字有瞭更深刻、更全麵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是個對健康話題頗感興趣的人,但市麵上琳琅滿目的健康書籍,很多都顯得過於理論化,或者充斥著各種“速成”的承諾,讓我總覺得缺乏一份踏實的指導。然而,《這樣生活最健康》這本書,卻給瞭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沒有那種嘩眾取寵的標題,也沒有那種包治百病的宣傳口號。相反,作者以一種極其務實且貼近生活的視角,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健康生活的畫捲。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微習慣”的構建部分,作者強調,不必追求一下子做齣翻天覆地的改變,而是從每一個微小的、可執行的習慣入手,日積月纍,就能看到顯著的效果。比如,我一直想堅持早起,但總是難以實現。看瞭這本書後,我瞭解到,可以將鬧鍾提前15分鍾,然後就利用這15分鍾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比如喝一杯溫水,或者做幾個伸展動作。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讓我不再感到壓力山大,而是充滿瞭動力。書中的每一個建議,都經過瞭作者的深思熟慮,並且充滿瞭人文關懷,讓我感覺,他不是在“教導”我們,而是在“陪伴”我們,一起探索屬於自己的健康之路。
评分接觸《這樣生活最健康》這本書,完全是齣於一種偶然,但卻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收獲。我一直覺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應該是從點滴做起,但往往缺乏方嚮和動力。這本書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缺失。它沒有給我一個僵化的“健康模闆”,而是提供瞭一套靈活且可操作的“健康工具箱”。我尤其欣賞作者關於“社交與情感健康”的論點,他不僅僅關注身體的鍛煉,更強調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以及積極的社交關係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提齣的“建立高質量的連接”的方法,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社交圈,並有意識地去維護那些真正有意義的友誼。我還嘗試瞭書中關於“錶達感恩”的練習,每天寫下幾件值得感恩的事情,這讓我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原來如此之多,也讓我更加積極地麵對生活的挑戰。這本書讓我明白,健康是一個整體,它涵蓋瞭身體、心理、情感等方方麵麵,而《這樣生活最健康》正是幫助我構建這種全麵健康的有力助手。
评分《這樣生活最健康》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又有點“選擇睏難癥”的人量身定做的。以前,我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各種“秘籍”,試圖一下子解決所有健康問題,結果往往是三分鍾熱度,然後又陷入新的迷茫。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給我那些遙不可及的“標準”,而是鼓勵我去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去瞭解自己的節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飲食部分的處理,他沒有規定具體的食譜,而是強調食材的選擇、烹飪的方式,以及用餐時的心境。比如,他提到瞭“慢食”的概念,讓我意識到,吃飯不僅僅是為瞭填飽肚子,更是一種享受和與身體的交流。每次吃飯,我都會嘗試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食物的味道,去感受身體的滿足。這種方式,不僅讓我消化得更好,也讓我對食物産生瞭新的敬意。此外,書中關於“運動的樂趣”的論述,也讓我擺脫瞭對運動的刻闆印象,發現原來運動可以如此多樣化,也可以如此有趣,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釋放壓力、愉悅身心的過程。
评分我是一名對生活品質有一定追求的都市白領,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常常感到身心俱疲。《這樣生活最健康》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滋潤瞭我焦慮的心田。它沒有提供那些“立竿見影”的靈丹妙藥,也沒有用數據和圖錶轟炸我,而是用一種更加哲學和生活化的視角,引導我重新審視“健康”的意義。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時間管理與身心平衡”的章節,作者提齣瞭“專注當下,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那種“一心多用”的混亂狀態。他鼓勵我,在工作時全情投入,在休息時徹底放鬆,學會區分工作與生活,並為自己留齣獨處和思考的時間。這種理念,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覺醒。讀完書,我開始嘗試每天抽齣半小時,進行冥想或者簡單的瑜伽,讓自己的大腦得到片刻的寜靜。這種“慢下來”的練習,讓我逐漸找迴瞭內心的平靜,也提高瞭工作效率,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原來是可以如此智慧而高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