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的台湾,原以中国大陆为主要贸易对象,是时米、糖乃出口大宗。然自淡水、打狗(今高雄)两港于一八六零年后之开放对外通商,茶、糖、樟脑大量出口,至一八九五年台湾割日,三项商品出口值共佔同时期全台出口总值之94%,并促成台湾之贸易对象遍及全球。本书即对一八六零至一八九五年间茶、糖、樟脑等三项关键性出口品之产销,作一深入分析;进而指出台湾在此期间历经了传统经济与世界经济互相激盪、历史重心北移、经济更加仰赖贸易、本土资产阶级崛兴、族群关系变化等社会经济变迁。
此书原以《茶、糖、樟脑业与晚清台湾》为名,于一九七八年出版,获教育部青年学术着作奖,广受台湾史研究者重视;并在一九八六年六月《史联杂志》发表的台湾史着作被征引次数统计中,名列第二;美日学者亦表推崇,认为相对其他中文着作,较能平衡论述中外经济关系。此次增订出版,作者更参酌近人研究成果,加以补充修正。全书对于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亚洲内部的经济关系、台湾与世界经济体系之关联等议题,均有所助益。
终于等到这本《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1860-1895)》出版!我一直关注着台湾近代的经济史研究,而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菜”。作者在处理这三个看似独立的产业时,展现了高超的整合能力,将它们放在1860-1895这个关键时期,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台湾社会经济图景。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和事件,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产业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例如,茶叶的兴盛是否影响了糖业的劳动力供给?樟脑的开采是否又改变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区结构?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这本书都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作者的笔触相当细腻,对于清末台湾社会的权力结构、地方派系、官僚体系在这些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鞭辟入里的分析。读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一些老照片,那些模糊的影像似乎在这本书的叙事中变得清晰起来。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集,让我对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台湾近代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慨。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乎我最初的预期。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报告,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历史的温度。当我读到关于茶业出口的章节时,我仿佛能闻到海风中夹杂的茶叶香气,看到码头上熙熙攘攘的景象。书中的分析非常细致,从最初的散户经营到后来的大规模茶庄崛起,再到外商的介入,每一个阶段的演变都描绘得绘声绘色。尤其对当时台湾的茶业贸易网络和市场策略的解读,让我对“小人物”如何在大时代中做出选择有了全新的认知。糖业的部分更是触及了许多我过去不曾了解的细节,例如水利设施的兴建如何促进了甘蔗种植,以及不同地区糖厂的经营模式差异。而樟脑业的论述,则揭示了一个被常常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产业。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产业背后可能存在的剥削和争议,而是以一种客观但富有同情心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基层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整本书的叙事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二字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肌理,以及这些肌理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的台湾。
评分作为一名对台湾经济史略有研究的读者,我必须说,《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1860-1895)》这本书,真是填补了我对那个特定时期认知上的许多空白。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却用一种极具可读性的方式,呈现了茶、糖、樟脑这三大产业如何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年代,深刻地塑造了台湾的经济格局和民众的生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茶业外销的论述所吸引,它详细地解析了茶税制度的演变、茶商的经营策略,以及当时台湾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变化。糖业的部分,则让我看到了一个产业的兴衰背后,是如何与土地、水利、甚至族群关系纠缠不清。而对于樟脑业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认识到,在许多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产业背后,都蕴含着复杂的经济规律和社会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示了产业的发展,更揭示了产业如何影响了社会的结构、权力分配,以及普通民众的命运。每一章节的论述都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读来让人拍案叫绝,仿佛亲临了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得从它的经济脉络入手,而《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1860-1895)》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把钥匙。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19世纪末台湾社会最核心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迁。茶、糖、樟脑,这三种看似寻常的商品,在这本书里却焕发出了惊人的历史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茶业出口的分析,那种对于市场变化、贸易壁垒以及竞争对手的细致描摹,让我看到了台湾茶如何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糖业的部分,则让我对当时土地的开发利用、劳动力的组织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那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结构交织的复杂性,让人不禁感叹。而樟脑业,更是揭示了一个被低估的重要产业,其开采过程中的艰辛与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本书让我明白,经济活动绝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紧密相连,环环相扣。读完之后,我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可以说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茶、糖、樟脑业与台湾之社会经济变迁(1860-1895)》着实让我惊艳!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过去台湾经济的那些事,但总是零散的,不成体系。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拼凑出了一个清晰的历史拼图。它不仅仅是关于这三种商品的买卖,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如何牵动了当时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看着书中详细描述的茶商们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搏杀,如何将台湾的乌龙茶推向世界舞台,让我对祖辈的智慧和勤劳有了更深的敬意。糖业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清末的糖业发展,不只是简单的耕种和加工,背后牵扯到土地制度的变迁、劳动力的调度,甚至还有不同族群的竞争与合作。而樟脑,这个如今看来似乎是小众的产业,在当时却扮演了如此重要的经济角色,其开采、运输、交易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运作。作者似乎花了大量时间查阅史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个时代人物的深刻理解,那些曾经鲜活的面孔,在书页中重新变得生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亲历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对台湾的经济史有了更宏观、更立体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