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今後能不能脫胎換骨,此一時刻是關鍵的轉捩點,正如湯恩比所說的「我們是處於曆史之中」。因此,我將這兩三年來對颱灣時政及人物的評論文章收集成帙,不僅希望能為曆史留下一些見證,同時也是身為曆史研究者,神馳於曆史與現實之間的一些記錄與實驗。希望透過這些時論,不僅看到過去,也能期待未來。
李筱峰
每個曆史傢都應該是政論傢 /李筱峰
二十年前,有一本名叫《新生代》的雜誌,選齣「十大新生代政論傢」,我僥倖被選列其中;後來,我進入大學教授曆史課程,也發錶過一些颱灣曆史的論文,結果就開始被稱為「曆史學者」。有學生問我,到底我是政論傢,還是曆史學者?在政論傢與曆史學者之間,我喜歡哪一個?
我野心勃勃地迴答:「我喜歡當政論傢,也喜歡做曆史學者;每一個曆史學者,都應該是政論傢。」
對我而言,從事政論寫作,與從事曆史研究,方法容有不同,但動機與心情,應無二緻。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為瞭過去,而是為瞭將來,過去與將來的銜接處,就是現在,如果不是對現在産生關心,就不可能檢討過去,期待將來。因此,曆史學者必須和政論傢一樣,他的注意力最後都落實到現狀來。如果一個人隻關心過去的事情,對過去的事講得頭頭是道,卻對現狀毫無興趣、一無所知,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誠如義大利史學傢剋羅齊(B.Croce)所說的:「隻有對現代生活的興味,方能使人研究過去的事實。」
我常對學生說,「看過去的曆史,要有現代感;看當前的時事,要有曆史感。」這話是什麼意思?容我以湯恩比的心路曆程來解釋:英國史傢湯恩比(A.J. Toynbee,1889-1975),年輕時候對於當代的國際現勢並不十分關心,就讀牛津大學時,發生瞭奧地利併吞波士尼亞的巴爾乾糾紛,當時他雖然知道有這件事,但並無多大興趣,也不十分瞭解。後來,1911年,湯恩比以雅典考古學校研究生的資格赴希臘,他在希臘停留約一年,聽到人們正興奮地談論著當時的巴爾乾局勢,談論著英國外相格雷的外交政策,纔使他漸漸感覺到「我們是處於曆史之中」,漸漸意識到「政治是曆史的現在時態」,纔開始「對於現在情勢與曆史之流同樣關心」「這兩者不是毫無關係,而是緊密相聯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給湯恩比的曆史觀一個很大的啓示。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我立刻發覺,我們所經驗的,正和陀西陀得在古希臘內亂開始時身處的曆史非常相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給陀西陀得靈感而使他寫齣不朽著作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一樣都是曆史性的危機。這種危機的顯現,使得湯恩比不僅注意古代曆史的研究,也使得他投注到現實的世界中。
我喜歡在「曆史」與「現實」之間神馳往來,雖不敢自詡能夠「通古今之變」,但往往會試著以自己的「曆史感」去感受當今正在發生的時事將可能在以後的曆史上佔著何等地位。因此,對於曆史的關心,與對現實的關心,幾乎等量齊觀。這促使我不僅從事曆史研究,也從事政論寫作。
這本書,選錄瞭近兩三年來我發錶在報章雜誌上麵的政論文章。這兩三年之間(正是從廿世紀末跨入廿一世紀初的跨世紀之際),在颱灣曆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不僅颱灣齣現瞭前所未有的政黨輪替,也反映瞭民主化之後颱灣內部的諸多問題與癥結。其中特彆是颱灣的國傢定位、颱灣人民分歧復雜的身份認同等等問題,都在此時糾結盤纏,一一凸現。颱灣今後能不能脫胎換骨,此一時刻是關鍵的轉捩點,我們真如湯恩比所說的「我們是處於曆史之中」。因此,我將這兩三年來對颱灣時政及人物的評論文章收集成帙,不僅希望能為曆史留下一些見證,同時也是身為曆史研究者,神馳於曆史與現實之間的一些記錄與實驗。我認為,論述時政,臧否時人,若不透過曆史的縱深來觀察,將是平麵而不實的。我希望透過這些時論,不僅看到過去,也能期待未來。這是身為曆史研究者應盡的一點義務。
躲在象牙塔研究室裏的「純史學傢」,可能會笑我不務正業。我要告訴他們,曆史學是絕對實用的,當群魔亂舞、政客橫行之際,普通的曆史常識已經足夠讓我們分辨是非、口誅群魔、筆伐政客瞭,更何況你們擁有豐富的史學內涵,何忍還躲在研究室裏,不敢對時局哼唉半聲,徒浪費那滿腹經綸呢?比起年鑑學派的曆史學者布洛剋(Marc Bloch,1886-1944),參加過兩次大戰,參與巴黎的解放運動,最後遭蓋世太保槍斃,卻仍九死其猶未悔,他的「行動史學」我還大嘆不如哩!
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離不開對它曆史縱深的挖掘。李筱峰教授的名字,在我看來,就是颱灣曆史研究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他的著作我讀過不少,總是能從中看到一種既有學術嚴謹性,又不失人文關懷的視角。《颱灣怎麼論?:李筱峰跨世紀政論選》這個書名,直接點齣瞭這本書的核心價值——通過跨越時間的作品,來探討“颱灣”這個議題。我很好奇,書中的選文會是怎樣的組閤?是否會包含他對於不同曆史時期颱灣政治走嚮的論述?例如,在颱灣麵臨重要曆史轉摺點時,他又是如何發聲、如何分析的?我們知道,颱灣的政治議題復雜而敏感,涉及到身份認同、兩岸關係、民主實踐等等。李筱峰教授作為一位資深的曆史學者和評論傢,他對這些議題的看法,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且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進的。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能夠一窺他思想的深度和廣度,看到他如何在一係列重要的曆史事件和政治辯論中,形成並發展他的觀點。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一些關於颱灣政治發展脈絡的清晰梳理,以及對一些關鍵問題的獨到見解,這對於我加深對颱灣的理解,非常有價值。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李筱峰教授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與颱灣曆史的深度和廣度畫上等號。這本書的標題“颱灣怎麼論?”直指核心,帶著一種對颱灣政治現狀的追問和探索。而“跨世紀政論選”則預示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時間跨度,它將帶領我們迴顧颱灣政治發展的漫長曆程。我特彆好奇的是,這本書會涵蓋哪些具體的曆史時期和重要的政治議題?比如,在國民黨遷颱初期,颱灣的政治格局是怎樣的?李筱峰教授又是如何分析的?在解嚴之後,颱灣社會經曆瞭劇烈的變化,民主化浪潮興起,他對這一時期的政治論述又會有怎樣的深刻見解?我甚至可以想象,書中可能收錄瞭他對颱灣身份認同、兩岸關係、族群政治等長期以來備受爭議議題的論述。閱讀一位思想傢跨越幾十年的政論,就像是在迴顧一部濃縮的颱灣現代史,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曆史的脈絡,感受到時代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一位學者如何用他的智慧和筆觸,去記錄、去分析、去批判、去建構他心中對颱灣的“論”。這種多角度、多時期的觀察,對於我這樣想要構建更全麵颱灣曆史認識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颱灣怎麼論?”本身就極具挑釁性和引導性,它邀請讀者一同思考一個關於颱灣身份、政治發展和未來走嚮的根本性問題。李筱峰教授的名字,毋庸置疑是颱灣曆史學界和政論界的重量級人物,他的著作總能引發人們深思。而“跨世紀政論選”的定位,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這意味著我們並非隻看到他某個特定時期的觀點,而是能夠通過跨越幾十年的論述,來觀察他對颱灣政治問題的思考是如何隨著曆史的演進而深化、調整甚至升華的。我非常想知道,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麵對不同的政治挑戰,李筱峰教授是如何運用他的學識和洞察力來剖析颱灣的。例如,在颱灣戒嚴時期,他會如何看待政治的壓抑和社會的渴望?在民主化浪潮席捲而來時,他又會如何分析民意的走嚮和政治格局的變化?書中或許會涉及他對颱灣主權、認同、兩岸關係等核心議題的反復探討,這對於理解颱灣政治的復雜性而言,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我迫切地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勾勒齣颱灣政治發展的脈絡,更深刻地理解其內在的邏輯,並從中獲得關於“颱灣”這個復雜議題的更全麵、更立體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有吸引力,采用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色彩搭配,和簡潔有力的標題字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思考。書名“颱灣怎麼論?”本身就拋齣瞭一個極具張力的議題,激發瞭讀者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李筱峰這個名字,在我接觸的颱灣曆史研究領域裏,是赫赫有名的,他的著作我之前也讀過一些,總能從中獲得很多啓發。這次看到他跨越世紀的政論選集,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對“跨世紀”這三個字感到好奇,這錶明瞭這本書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某個特定的曆史時期,而是會貫穿颱灣現代政治發展的多個重要階段,這對於理解颱灣近現代史的演變脈絡將有著非凡的意義。我很想知道,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李筱峰教授是如何看待和分析颱灣的政治局勢,他的論述是否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所發展或轉變。這種縱嚮的梳理和分析,對於我們這些希望更深入理解颱灣復雜政治生態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資料。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窗,讓我們有機會通過一位深刻的觀察者和思考者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颱灣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感受曆史的脈動,洞察政治的邏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進入書中的世界,與李筱峰教授一同進行這場跨越時空的思想之旅。
评分初見此書,我便被其深邃的標題所吸引:“颱灣怎麼論?”。李筱峰教授的名字,對於任何關心颱灣曆史與政治的人來說,都絕不陌生。他的學術成就和獨立見解,一直備受推崇。而“跨世紀政論選”的副標題,更是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無限遐想。這意味著,這本書將帶領我穿越颱灣政治發展的多個重要時期,去聆聽一位深刻的觀察者和思考者,在不同年代、麵對不同議題時,所發齣的聲音。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收錄他對颱灣身份認同的演變、兩岸關係的麯摺、以及民主化進程中的關鍵事件的論述。每當曆史的巨輪滾滾嚮前,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新的討論。李筱峰教授的政論,是否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發展和深化?他如何迴應曆史的拷問,又如何為颱灣的未來貢獻他的智慧?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對於一些曆史謎團的解答,獲得對颱灣政治內在邏輯的更清晰認識,並從一位思想傢的視角,去審視和理解這片土地上的種種復雜性。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並反復思考的著作。
评分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颱灣怎麼論?:李筱峰跨世紀政論選》,我立刻被這個充滿智慧和挑戰性的標題所吸引。李筱峰教授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颱灣曆史研究和政治評論領域的標杆。他的著作總是能夠以一種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颱灣復雜的曆史和社會現實。“跨世紀”這一關鍵詞,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和期待。它預示著這本書將不僅僅是某個時期的觀點匯集,而是能夠讓我們看到李筱峰教授思想的連續性與發展性。我非常想瞭解,在不同曆史階段,麵對不同的政治氣候和挑戰,他又是如何運用他的學識和智慧來解讀颱灣的。例如,在颱灣的民主化進程中,他有哪些深刻的觀察和獨到的分析?在涉及兩岸關係、颱灣認同等核心議題時,他的論述又是如何演變的?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梳理齣颱灣政治發展的清晰脈絡,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復雜性,並且從一位資深學者的視角,獲得關於“颱灣”這個永恒議題的深刻洞見。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入思考,並提供豐富知識的傑作。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有力,散發齣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正如“颱灣怎麼論?”這個標題一樣,直擊核心,引人深思。李筱峰教授的聲名,我在研究颱灣近現代史時早已耳聞,他的著作總能提供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見。而“跨世紀政論選”的定位,更是讓我對此書充滿瞭期待,因為它暗示瞭內容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呈現李筱峰教授在不同曆史時期對颱灣政治的思考?例如,在颱灣經曆政治轉型的關鍵時刻,他又是如何分析和解讀的?書中是否會涉及到他對颱灣主體性、國傢認同、以及兩岸關係等敏感而重要議題的論述?這種跨越時空的政論匯集,能夠讓我們看到一位學者思想的演進,他如何迴應時代提齣的問題,如何批判性地審視曆史。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對颱灣政治發展脈絡的梳理,對關鍵曆史事件的獨到解讀,以及對於理解颱灣當下政治格局的重要啓示。這絕對是一本能夠拓展我視野、深化我認識的寶貴讀物。
评分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颱灣怎麼論?:李筱峰跨世紀政論選》,第一眼就被它的標題所吸引。李筱峰教授的名字,一直是我在閱讀颱灣曆史和政治相關書籍時,非常關注的一位學者。他的研究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總能觸及問題的核心。這本書的“跨世紀”這一關鍵詞,更是讓我倍感興奮。這意味著,我將有機會通過閱讀李筱峰教授在不同時代、針對不同議題發錶的政論,來係統地瞭解他對颱灣政治發展的思考軌跡。我猜想,這本書的選文會跨越颱灣曆史上的多個重要時期,或許能看到他對國民黨統治時期、民主化進程、以及當下颱灣政治格局的分析。每一次的曆史轉摺,都會帶來新的挑戰和新的論述。能夠看到一位學者如何隨著時代變遷,他的觀點如何被曆史的進程所檢驗和塑造,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學習過程。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對一些關鍵政治事件的深度解讀,以及對颱灣社會長期存在的議題,如身份認同、兩岸關係等,有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就像是一部濃縮的颱灣現代政治思想史,能夠幫助我構建更完整的知識體係。
评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地方的政治,需要深入其曆史的肌理。李筱峰教授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颱灣曆史研究的權威象徵。這次看到他齣版的《颱灣怎麼論?:李筱峰跨世紀政論選》,我感到非常振奮。標題本身就拋齣瞭一個極其引人深思的問題,而“跨世紀”的副標題,則預示著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曆史的厚度和觀點的深度。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選取和編排李筱峰教授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政論的。例如,在颱灣經曆白色恐怖時期,他在政治上是如何發聲的?在民主化浪潮興起之際,他又如何分析社會的變遷?書中是否會涵蓋他對颱灣身份認同、兩岸關係、國傢主權等核心議題的反復探討?能夠看到一位學者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如何持續關注並深入剖析颱灣的政治問題,這本身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期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梳理齣颱灣政治發展的脈絡,理解不同時期政治力量的角逐,以及李筱峰教授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形成並不斷修正他的見解。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曆史文獻,也是理解颱灣復雜政治生態的絕佳窗口。
评分我一直對颱灣近現代史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它在不同政權交替、社會變遷中的復雜性。李筱峰教授的名字,對於關注這一領域的人來說,幾乎是繞不開的。他的學術研究以嚴謹著稱,同時又充滿瞭人文關懷,總是能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政治思潮梳理得清晰明瞭。這次這本《颱灣怎麼論?:李筱峰跨世紀政論選》的齣版,對我來說簡直是一份驚喜。我尤其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李筱峰教授在不同時期、針對不同議題的政論匯集在一起的。政治論述往往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同一位學者在麵對不同的曆史節點時,其思考角度和結論可能會有所不同。這種“跨世紀”的選集,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能夠看到李筱峰教授思想的演進過程,他如何迴應曆史的挑戰,如何調整他對颱灣政治發展的看法。我猜測,這本書中可能包含瞭他對國民黨統治時期、民主化轉型時期,甚至是他對當下颱灣政治局勢的深刻洞見。這種連續性的觀察和分析,對於我們理解颱灣政治的“現在進行時”有著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對一些曆史謎團的解答,以及對一些關鍵政治事件的獨到解讀,相信這本書一定會給我帶來很多新的思考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