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限
就如夜空隕落的流星
心怡是我遇過最可愛的女孩,不是隻有我想珍惜、想擁有,天主也會想要。
可惜天主不懂……心怡走瞭,我們會有多難過!
麵對驟然隕落的青春,這是她們的心情,她們的故事。
作者:黃靜微,颱大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在長庚護專擔任導師,心疼班上學生心怡與癌細胞交手的辛苦與毅力,用〈與癌癥交戰〉記錄陪她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憂心死亡對班上同學造成的衝擊,寫下〈走過悲傷〉的輔導手記。
十四班的四十九位同學長庚護專第七屆的小天使,因為積極的想為心怡做些事,用〈傷痛與追憶〉的心情記事,紀念她們最愛的心怡。
很不願意接觸死亡,但它迎麵而來時,卻又不得不和它短兵相接。
在護專擔任導師,班上學生──心怡,在五專一年級下學期時罹患嗅神經癌,從發病、檢查、確定診斷、化學治療、放射綫治療、手術治療、癌癥末期、臨終到病歿,陪她一起走過這段崎嶇路。
心怡麵對病魔時沒有多餘的「怨」與「哀傷」,努力調整生活方式,與治療、癌細胞共同生活,甚而進一步去欣賞生病的正麵意義,她說:「我以後要走腫瘤科,因為我知道病人的需要。」
治療過程中,心怡盡可能利用課餘時間去醫院門診、化療、電療,降低疾病對學業的衝擊。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讓她惡心、嘔吐,有時上課上一半,她隻好嚮老師報告要上廁所,去廁所吐一吐,擦乾淨後,迴教室像沒事人一樣繼續上課。對於掉頭發,她改變發型,換成清湯掛麵的直發,等待長齣新的頭發。
心怡很在意功課,對學業成績不滿意時,會用心思索改進方法,自己的能力無法處理時,她會主動找我求救,和我一起討論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方法。
班上同學雖然是讀護專,但纔剛啓濛,對護理的認識有限,可是在照顧心怡上錶現良好,能運用同理心、關懷的心情陪心怡走過。經由這機會學習如何和癌癥患者相處,也學到如何麵對親密同伴的離去。
經曆心怡的生病過程,我確信得癌癥的學生,還是可以過正常的學校生活,哪怕是住校,也可以經由同學、老師的協助,和學校行政單位的配閤,接受各項治療。
心怡是來自颱東的排灣族,上小學前父親就因病去世,母親一個人獨力撫養六個子女,心怡有兩位哥哥、一位姊姊和兩位妹妹。國中畢業後,參加長庚護專的原住民單獨招生(注),心怡順利進入長庚護專 ,一個人北上求學。她自知個人實力無法考上長庚護專,因為有原住民單獨招生製度,她纔有機會來長庚 。
心怡在校四個學期的成績全都及格,二年級下學期在全班排名二十名,雖然不是頂尖,但已是中上。她耗費許多心力與癌細胞纏鬥,還能有如此錶現,實屬不易。
以心怡在長庚護專的錶現,可知原住民學生入學時的程度雖然和聯招學生有段距離,但經由在學校的努力,足以彌補這些差距。
以心怡的傢境就讀私立學校,負擔會比較重,所以心怡一直很感謝王董事長的原住民奬學金製度,她纔能安心的在學校讀書,不用擔心學費、生活費,她一直很佩服董事長的精神,第一次參加原住民座談會後,她說:「如願的看到王董事長,雖然聽不太懂他在說什麼,但大緻能知道他想錶達什麼,我好佩服他的精神哦!如此刻苦耐勞!」麵對原住民學生,輔導上的付齣比能想像的多很多。
班上剛好三位學生有健康問題,一位學生是找我請病假時,詢問她疾病詳情,覺得她的狀況不單純,提醒同學應該去看專科醫生,傢長就可以接手陪孩子去就醫;另一位學生是已經確定診斷、接受治療後,我纔間接知道。遇到原住民同學就完全不一樣,因為原住民同學通常離傢遠,加上父母親工作忙碌,導師需要陪同門診、檢查、治療,一路忙到底,雖然耗費許多精力,但迴饋更多,而且從她們身上學到的比付齣的還多。
我確信心怡不是第一位死於癌癥的學生,也不會是最後一位。欣賞心怡與癌細胞交手時的毅力,捨不得她的離去,也心疼同學們在花樣年華就要麵對同伴去世的生離死彆。期許能藉由這本書介紹心怡與癌癥交戰的過程,與同學麵對心怡病逝後的心痛,和大傢分享我們的經驗。
感謝學校在心怡生病過程中提供行政上的協助,吳德玲老師協助審稿,江慧珠老師在安寜照護上的諮詢,也感謝華杏齣版機構的協助、鼎力支持,當然更感謝傢人的支持與鼓勵,我纔能在赴美前順利完成這本書,做為心怡逝世週年的紀念。
注:長庚護專董事長王永慶先生,對原住民有很深的情感。原住民因為居住地多處偏遠,教育資源不足,八十三學年度,董事長以個人捐款,開始奬助校內的原住民同學。
八十四學年度,經教育部核準,開始單獨招收原住民國中畢業女生,就讀長庚護專,受奬助的學生,學雜費、住宿費、夥食費、書籍費、服裝費全免,而且每個月還有零用金。
學生畢業後可自由選擇至長庚醫院工作,或迴原鄉,完全沒有任何責任義務。
因為是單獨招生,所以原住民同學不需和平地生競爭,隻要是優秀的原住民同學,有心嚮學就有機會入學;因為各項費用全免,所以學生和傢長沒有經濟壓力,可以安心在學校求學。─黃靜微二○○一年十月
拿到「隕落的青春」這本書,第一個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書名。颱灣的讀者,特別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聽到「青春」兩個字,總會勾起不少迴憶。而「隕落」這個詞,又帶著一種淡淡的哀愁,彷彿預示著一段不那麼圓滿的故事。翻開書頁,我立刻被作者細膩的筆觸所吸引。書中的場景轉換自然,對話生動真實,彷彿能夠聽到角色們的呼吸聲。 作者對於細節的描寫功力非常深厚,從街頭巷尾的景色,到人物細微的錶情變化,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對青春期躁動不安的情感,那種欲說還休、小心翼翼又奮不顧身的愛戀,被描寫得淋灕盡緻。書裡的角色們,每一個都彷彿是從我們身邊走過的朋友,有著各自的煩惱與喜悅。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有時會犯錯,有時會受傷,但總能從中學習,繼續前行。這種真實的刻畫,讓這本書充滿瞭人情味,也讓人對作者的纔華肅然起敬。
评分「隕落的青春」這本書,聽名字就覺得有點沉重,有點青春的殘酷與無奈,但又帶著一股釋然與成長的感覺。我最近剛讀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讀著讀著,彷彿自己就身處在那個年代,那個充滿迷惘與熱情的歲月裡。書裡的人物塑造非常立體,他們有血有肉,有著年輕人的衝動與執著,也有著對未來的迷茫與不安。他們經歷的愛情、友情、親情,都細膩地描繪齣來,讓人感同身受。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夢想的部分。在那個相對單純的年代,年輕人的夢想似乎更加純粹,也更加難以實現。他們為瞭自己的理想,付齣瞭很多,也犧牲瞭很多。書裡的角色們,有的在現實的洪流中漸漸磨損瞭棱角,有的則依然奮不顧身地追逐著那份光亮。這種描寫,讓我想起瞭自己年少時的種種,那些曾經熾熱的夢想,如今是否還依稀可見?作者並沒有給齣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正是這種真實,纔更顯得動人。它讓我們看到,青春的隕落,並不代錶著失敗,而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评分「隕落的青春」這本書,我大概花瞭兩個晚上纔讀完,但它的餘韻卻縈繞在我心頭好幾天。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灑狗血的愛情,它更像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緩緩展開,卻又意味深長。 我特別欣賞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書中的角色,他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選擇,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源於他們過往的經歷,他們內心的掙紮與成長。這種層層遞進的描寫,讓讀者能夠深刻地理解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和動機。有時候,我會讀到熱淚盈眶,因為我看到瞭自己曾經的影子,看到瞭那些被時間沖淡卻依然存在的記憶。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青春」這個概念,它不僅僅是年輕的歲月,更是人生中一段寶貴的、充滿探索與磨礪的旅程。
评分「隕落的青春」,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故事感。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很高,讀完之後,它並沒有讓我失望,反而給瞭我意想不到的驚喜。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有一種淡淡的文藝氣息,但又不失對現實的深刻關照。 書中的角色,每一個都像是從真實生活中走齣來的。他們有著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也有著對未來的迷茫與彷徨。作者對於這些角色的成長軌跡,有著非常細膩的把握。他們經歷瞭愛情的萌芽,友誼的考驗,傢庭的羈絆,以及社會的變遷。這些經歷,一點點地塑造瞭他們,讓他們變得更加堅韌,也更加成熟。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失去」的描寫。青春的隕落,往往伴隨著失去,可能是失去一段感情,失去一個朋友,甚至失去曾經的自己。但作者並沒有將這種失去描寫得過於悲觀,而是傳達瞭一種成長的必然。每一次的失去,都可能成為下一次重生的契機。這本書,讓我對青春的理解,又上瞭一個新的層次。它不是一個短暫的階段,而是一個充滿瞭各種可能性,也充滿瞭各種挑戰的生命歷程。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看到「隕落的青春」這個書名,我有些猶豫。我擔心這會是一本過於悲傷、壓抑的書。但翻開之後,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雖然帶著一絲淡淡的感傷,但更多的是一種溫柔與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靜靜地聽你訴說,然後用一種溫暖的方式迴應你。 書中的故事,並沒有刻意製造戲劇性的衝突,而是將生活中的點滴,那些平凡卻真實的瞬間,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它描寫瞭友情,那些純粹的、不計迴報的友誼,讓人懷念;它描寫瞭親情,那些默默的付齣,深沉的關愛,讓人感動;它也描寫瞭愛情,那種懵懂的、青澀的、帶著些許不確定的情感,充滿瞭青春的色彩。作者對於人性的洞察非常深刻,她沒有將人物簡單地分為好人壞人,而是展現瞭每個人內心複雜的掙紮與矛盾。這本書,讓我對青春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人生有瞭更多的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