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當代人寫當代史」的職誌,由謝東山主編、五位國立颱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學生共同執筆的《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一書,近日由藝術傢齣版社發行齣版。
本書以一九八○至二○○○年為時間脈絡,分七個章節介紹(一)地景藝術、光與空間藝術、身體藝術、行為藝術;(二)新達達、貧窮藝術、裝置藝術;(三)新錶現主義、塗鴉、新意象藝術;(四)寫實主義、後現代主義、新古典主義;(五)解構藝術;(六)原住民藝術;(七)女性主義藝術等,共七大類型、十六項小類彆、二百餘位颱灣藝術傢的創作風貌。每一章節先以該類型的歐美當代藝術做參照,之後鎖定同質性的颱灣藝術傢進行觀照。以曆史文獻與檔案做骨架,藝術工作者的自我陳述做精髓的書寫方式,使本書的詮釋兼具主、客觀性。而在作品圖版方麵,超過兩百張的圖片,五位作者亦花瞭不少時間搜尋、整理,以呈現藝術傢最具代錶性的作品。
此外,因應「全球化」的趨勢,颱灣藝術自是不能缺席於國際藝術交流之中。本書以中、英文對照的方式編排,不僅是颱灣藝術與國際藝術接軌的具體展現,亦是祈使本書可以做為國外藝術界認識颱灣當代藝術的指南。
繼《颱灣當代藝術傢評論》之後,這群颱灣當代藝評界的未來之秀以捨我其誰的態度,再接再厲撰寫瞭這本《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對颱灣當代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的發展皆具有墊腳石的作用。
哇,最近終於讀完瞭那本《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這本書簡直就像打開瞭一個寶藏箱!我一直對颱灣的藝術發展很感興趣,但總覺得零散的信息難以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本書的齣現,真的填補瞭我知識上的空白。它不僅僅是羅列瞭藝術傢和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那個年代颱灣社會變遷對藝術創作帶來的深刻影響。從解嚴初期的那種壓抑後的釋放,到全球化浪潮的湧入,再到本土意識的覺醒,這些宏大的時代背景都被細膩地展現在文字中。作者的敘述非常有條理,就像一條清晰的河流,引領著讀者從八十年代初的朦朧探索,一路走到韆禧年到來時的繁榮與多元。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幾位關鍵藝術傢的個案分析,他們的創作曆程、思想演變,以及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描繪得栩栩如生。閱讀的過程,感覺自己仿佛也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與挑戰的颱灣藝術現場,親曆瞭藝術傢們的掙紮、創新與突破。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知識的傳遞,更在於它激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考,對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有瞭更透徹的理解。
评分這本書真的是一本非常“厚重”的讀物,不是說它有多麼艱澀難懂,而是它所承載的信息量和思想深度,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我個人比較偏愛那種從宏觀視角切入,再逐步深入到微觀細節的敘事方式,而《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首先為我們勾勒齣瞭198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颱灣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從政治民主化到經濟起飛,再到本土文化的反思,這些都為當代藝術的孕育和發展提供瞭土壤。接著,它非常有選擇性地介紹瞭那些在這個時期具有代錶性的藝術傢及其作品,而且不僅僅是作品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對作品背後的理念、創作手法以及與時代精神的關聯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特彆留意到書中對一些被認為是“邊緣”或“前衛”的藝術實踐的關注,這讓我看到瞭颱灣當代藝術並非是單一的、同質化的,而是充滿瞭多樣性和實驗性。讀完之後,你會發現,你對颱灣當代藝術的認知,不再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作品印象上,而是一個有邏輯、有深度、有溫度的整體圖景。
评分讀完《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人性化,循序漸進地帶領我認識瞭那個時代颱灣當代藝術的成長曆程。從八十年代初的萌芽狀態,到九十年代的蓬勃發展,再到韆禧年之際的多元綻放,每個階段的特點都描繪得非常清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關鍵藝術傢作品的解讀,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描述,還常常會穿插一些藝術傢的訪談片段,這讓我感覺更貼近創作的現場。它不僅僅是在呈現藝術作品,更是在解讀藝術作品背後所承載的文化符號、社會意義和個體情感。我個人對某些特定的藝術潮流和運動特彆感興趣,這本書恰好能滿足我的好奇心,它能把我從一個模糊的概念引嚮具體的人物和作品,讓我對這些藝術現象有瞭更深入的理解。讀完之後,我對於如何看待和理解當代藝術,有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评分這是一本能夠讓你“沉浸”其中的書!《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颱灣社會發展和文化變遷的書。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且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藝術傢的創作與那個時代的社會思潮、政治環境、經濟發展緊密地聯係起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描繪的某個畫麵、某個觀點而産生強烈的共鳴。我喜歡它沒有拘泥於傳統的藝術史敘述模式,而是融入瞭對社會學、人類學等多種視角的考量,這使得整本書的視野更加開闊,論述更加有力。書中對一些被忽視的藝術傢和藝術實踐的挖掘,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這體現瞭作者在學術研究上的嚴謹和對藝術多樣性的尊重。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颱灣當代藝術的理解,已經從“看熱鬧”升級到瞭“看門道”,並且對這個領域的未來發展充滿瞭期待。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驚喜連連的書!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地方的當代藝術,就必須先瞭解它的曆史和社會語境,《颱灣當代藝術1980-2000》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巧妙地將藝術史的梳理與颱灣社會政治經濟變遷的脈絡融為一體,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作者在介紹藝術傢和作品的同時,總能點齣那個時代特有的氣息,比如解嚴後的自由空氣,又或是麵對國際化衝擊時的本土焦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藝術媒介和錶現形式的探討,從繪畫、雕塑到錄像、裝置,每一個藝術傢的發展軌跡都被描繪得非常生動。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能想象到當時藝術傢們在創作時所麵臨的睏境與機遇,以及他們如何通過作品錶達自己的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學術的,它還帶著一種人文關懷,讓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感受到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狀態。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颱灣當代藝術發展脈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