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熊秉元
在经济学里,个体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消费者、厂商、市场等主题,而总体经济学则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就业、物价水准等主题。
我一直觉得,以台湾的环境和条件,不太容易培养出在国际经济学界、有影响力的总体经济学者。原因很简单,台湾经济的规模和结构,跟欧美经济的规模和结构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在台湾从事总体经济的研究,所思所见,和欧美的经济学者有一段差距;因此,不容易有身处其中的感受,也就不容易加入以他们为主,由他们决定高下的的学术对话。
其实,同样的现象不只见诸于总体经济学,在其他学科上也有类似的情形。不过,对华人社会来说,虽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源自于西方,但是自然科学比较不受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来自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者,容易在自然科学里参与对话、贡献聪明才智,乃至于发光发热。
相形之下,社会科学有浓厚的文化历史成分,非西方的学者也就面临较多的挑战。在社会科学里,因为经济学着重数学和统计,因此非西方学者比较容易不受文化背景因素的束缚、而有较大的成就。在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里,主要的还是西方学者的天下。
这种现象的意义如何、未来走向如何,都有很大的讨论空间;不过,这是不争的事实,对非西方的学者而言,与其排斥抗拒,不如从容以对。这种感受,是我在编辑这两本论文集、回顾近十年学术研究时,得出来的一点后见之明;而且,也算不上是什么新见,最多只能说是用来提醒自己而已。
拾人牙慧听起来令人难过,其实有正面而积极的含义。因为,要参与论对,总要有个起点。当然,如果只停留在拾人牙慧的状态,不能加入学术对话,而且有所增益,那就十分可惜了!
这两本论文集里的论文,涵盖十年左右(最早的是1989年,最晚的是2000年);在主题上,则是偏重法律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第一本《约法哪三章?》,比较着重个案研究;第二本《天平的机械原理》,则是以理论思维为主。这两本书里的论文,有些纯粹是探讨台湾的问题,有些则是处理方法论上的问题。这些论文,大都在中文期刊里刊载过;有几篇论文的英文稿,则是发表在欧美重要的制度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的期刊里。
回顾这些论文,我自觉有一点特色值得稍作强调:不论处理的问题为何,我在撰写时,一直希望能兼顾「是什么」和「如何分析」这两方面。以譬喻来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像是一位摄影师,面对一座雕像,希望能由不同的角度来打光,烘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面向。照出的雕像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处理了问题的本身;打光的方式,就是「如何分析」的考虑。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我重新润饰所有的文稿,并且删去大部份的註脚。有兴趣看全文的读者,欢迎透过我的电子邮件信箱(hsiung@ccms.ntu.edu.tw)和我联系。在每篇论文的最后,我都加了一段「补遗」,补充各篇论文的撰写背景。这么作,是希望能为论文本身补上一盏镁光灯。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王文宇教授;在他的大力推动之下,才促成元照出版公司出版这两本论文集。我也感谢经社法制论丛、财税研究等期刊,慷慨同意让我的论文集收录他们曾刊载的论文。元照出版公司所提供的各项支援,我也同样感念。
这本书的份量着实不轻,无论是从物理上的重量,还是从其学术内涵上来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标题“约法哪三章?”所吸引。这个标题既有历史的渊源,又充满了对当下现实的叩问。在我看来,法律和制度经济学恰恰是理解社会运行逻辑的钥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法律与经济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不同法律制度下的经济激励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评分厚重的一本书,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感。封面上“约法哪三章?”几个字,带着一股子古朴的智慧和现实的叩问,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对法律和经济学的交叉领域颇感兴趣,总觉得这中间蕴藏着许多理解社会运行的深刻逻辑。这本书的副标题“法律及制度经济学论文集(一)”更是点明了它的核心内容,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对法律制度的深刻理解,以及它们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变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也或许能启发我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议题有着高度关注的读者,我总是试图寻找能够解释现象背后逻辑的理论框架。法律与制度经济学,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个能够提供深刻洞见的学科。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法律如何塑造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因素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演变。书中“论文集”的体例,预示着内容的多样性和广度,我期待在其中看到不同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法律与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这本身就是一种智识的盛宴。
评分我一直对那种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学术著作情有独钟。这本书的标题“约法哪三章?”就带着一种探求根本的意味。法律与制度经济学,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个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社会“游戏规则”的学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分析工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塑造经济行为的,以及经济因素又如何影响法律的演变。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不同制度下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过程中。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封面,第一反应就是它的标题非常有意思。它不像一般学术著作那样直接枯燥,而是带有一种历史的况味和现实的挑战。“约法哪三章?”似乎在引导读者思考,在当今的法律和经济环境中,哪些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法律和经济制度的互动,是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潜力的关键。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新的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社会运作的底层逻辑,并且希望书中能有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让我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有所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台湾社会发展的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社会的运行,离不开对它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机制的深入探究。“约法哪三章?”这个标题,非常有画面感,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世界背后,总有一些最根本的规则在起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这些规则,并且理解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经济层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对台湾现行法律和经济制度的深刻剖析,并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评分初翻这本书,就被它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字体的大小、段落的排布,都透露出这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著作。虽然我不是经济学或法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我对社会科学的思辨过程一直充满好奇。“约法哪三章?”这个标题,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同时也巧妙地连接了现代法律和经济制度的议题,似乎在暗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最根本的“约法”原则是我们理解和构建制度的基石。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不同制度下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我一直对国家治理和制度建设有着浓厚的兴趣。法律,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经济效应更是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标题“约法哪三章?”很巧妙,它既暗示了法律的重要性,又引发了读者对基本原则的思考。作为一名对法律和经济学交叉领域感到好奇的读者,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法律制度如何影响经济效率、创新和分配。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案例分析,能够结合台湾的实际情况,展示法律与制度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书名。“约法哪三章?”这个标题,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充满对当下现实的思考。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社会的运行,离不开对它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机制的深入探究。这本书的副标题“法律及制度经济学论文集(一)”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它表明这本书汇集了众多学者对这一交叉领域的深度探索。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法律如何塑造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因素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演变。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台湾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深刻洞见。
评分我一直对“制度”这个词有着特别的偏好。在我看来,制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条文,更是人们行为的隐形边界,是社会合作与竞争的规则。法律,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其经济效应更是值得我们仔细审视。这本书的标题“约法哪三章?”不禁让我联想到,在纷繁复杂的法律条文和经济活动背后,是否存在一些核心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我们理解一切的关键?我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我梳理这些核心原则,并理解它们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尤其是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法律实践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