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月本名丁淑卿,对于养育子女颇有心得。着有「且听我说」、「和年轻妈妈聊天儿」、「跟小学生的妈妈谈天」,以及翻译作品二十多种。
这本「做个内行妈妈」是作者的读书心得,融合心理学专家的理论与她个人的经验谈,作者以轻松的笔调告诉你如何做个「妈妈」这一行的内行人。
本书在国语日报连载时受到读者热烈的反应。
目录
自序
第一部 做个内行的妈妈
第一章 认识幼儿
第二章 了解幼儿的需求
第三章 谈性格
第四章 幼儿反抗期
第五章 骂的技术
第六章 幼儿性教育
第七章 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第二部 做个会编故事的妈妈,利用故事感化孩子
例一:给父母准备离婚的孩子
例二:给排拒妹妹的孩子
例三:给尿床的孩子
例四:给胆小不敢出去外面玩的孩子
例五:给说谎和偷钱的孩子
例六:给差点儿不诚实的孩子
例七:给不接受新妈妈的孩子
第三部 做个尽责的妈妈
一、幼教三﹁心﹂
二、太多的﹁家﹂
三、省事就好
四、急甚么?现代父母
五、会弹琴不会擦屁股
六、读活书从一岁开始
七、暑假住乡下去
八、另一种家庭教师
九、把握时间关爱你的孩子
十、为孩子选书原则
十一、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十二、偶尔一次豪华旅行
十三、我是个调皮妈妈
十四、长远的路
养育幼儿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每个幼儿在成长过程当中,或多或少总会发生一些使妈妈着急或头痛的偏差行为;例如吃手指、咬指甲、爱哭、爱打人,或是偷钱、撒谎等等。着急的妈妈问孩子也问不出原因来,骂更没用,因为幼儿没有充分表达心意的语言能力,也不知道自己为甚么要吃手指、咬指甲呢。
也许着急的妈妈会想到请教专家或有经验的人,但是专家和有经验的人所能告诉你的,只有推测和假设的原因,所以他们的建议,不一定完全能适合你的孩子。如果妈妈本身具备基本的幼儿心理学常识,就可以自己观察、自己分析,正确地找出孩子发生偏差的真正原因。因为妈妈每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自己的眼前一天一天地长大,谁会比妈妈更清楚自己的孩子呢?
笔者自己养育过三个孩子,现在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身心都健康没甚么毛病,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回想他们幼小的时候,我照顾他们实在非常专心也很细心,不但随时请教有经验的长辈,也认真地看了不少有关养育幼儿的书;所以现在有人问我幼儿的问题,我也能像个内行人,立即说出一大堆所谓的﹁经验谈﹂了。
不过我的经验谈是没有系统的。我一直希望能介绍妈妈们看一些完整而有系统的幼儿心理学丛书。最近刚好看到日本一位心理学教授深谷和子女士发表的﹁幼儿的深层心理学讲座﹂系列文章,我便决定参照着这份资料,一边加入自己的想法,把我多年来的经验和心得,跟专家的理论结合起来,希望能以纸上谈天的轻松笔调,告诉妈妈们一些养育幼儿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取了﹁做个内行的妈妈﹂这一个题名,开始在国语日报家庭版发表。
没想到连载推出没多久,就接到冯主编的电话,说反应奇好,很多读者探问甚么时候出书,如果不出书,他们就要每天剪报存留起来。我听了当然很兴奋,本来预定一两个月才能写完的稿子,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赶完。而更叫我高兴的是大地出版社姚社长,一口答应帮我出单行本。我忙着整理连载剪报,这才发现我应该补写一章﹁做个会编故事的妈妈﹂。因为幼儿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利用故事感化孩子,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尤其孩子犯错或心理不平衡的时候,讲一则影射性的轻松笑话,或温馨感人的故事给他听,要比直接的训诫、规劝或安慰,委婉而不伤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很容易接受。因此从我过去发表过的儿童读物旧作里,选出几篇可以充当心理治疗用的有趣童话,一起编入书内给妈妈们参考。相信妈妈们看了当能了解,﹁故事﹂是可以依着需用,随时动脑,随口编造的。妈妈只要有童心,便能随口编出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呢。
另外一章﹁做个尽责的妈妈﹂,是我平日写方块杂文时随意写的几篇短文,也许我太爱孩子,常常忍不住要替孩子们说说话。我的感触也许能给妈妈们一些警惕吧。
最后我要提醒妈妈们,不管是专家的理论,或是过来人的经验谈,都只能参考而不能当范本。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质,真正能够﹁因材施教﹂的,只有妈妈。妈妈需要自己观察,自己思索,想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法和智慧,每一位妈妈都可以当﹁妈妈﹂这一行的内行人。
作为一位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职场女性,时间总是显得格外宝贵。有时候,面对孩子的一堆问题,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既想好好回答,又担心时间不够,草草应付又怕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我特别想了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互动。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际可行、易于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融入教育,如何在忙碌之余保持与孩子的连接,以及如何在面对孩子的不同需求时,做出更有效的应对。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觉,即使再忙碌,我也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那个最值得信赖、最有智慧的后盾。
评分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成为一个更智慧的家长,尤其是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挑战时。比如,孩子对于失败的容忍度不高,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沮丧。我希望找到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她在经历失败时,看到其中的价值,学会从中汲取教训,而不是被失败打倒。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韧性,以及如何让她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建议。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明白,如何才能真正地引导孩子,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且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认知模式,让她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只看到表面。我希望找到一些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思考框架,让她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轻易被外界所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让她在与人交往中,能够更懂得沟通和理解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成为那个能够真正引导孩子,让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拥有更广阔视野的家长。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尤其是在一些我并非专业领域的问题上。比如,孩子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总会问一些我无法立刻解答的“为什么”。我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既能满足她的好奇心,又不至于让她觉得学习是个枯燥的任务。我翻阅了不少育儿书籍,也参加过一些线上讲座,但总感觉缺少那么一点“打动人心”的共鸣。我渴望的不是一本简单地列出学习方法的书,而是能帮助我理解孩子学习背后的心理,以及如何在她主动探索时,我能成为一个有力的支持者,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提供者”。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看到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而是能将生活本身变成一个充满学习机会的宝藏。
评分最近,我家孩子进入了一个“为什么”的爆发期,几乎所有的事情,她都要刨根问底。这既让我感到欣慰,因为她有探索精神,但同时也让我有些头疼,因为很多问题,我真的不知道答案。我总是在想,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引导者,亦或是同伴?我希望找到一种方法,既能鼓励她的好奇心,又能让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我不想让她觉得,问问题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理解事物运作的规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在她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支持的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