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裂变 – 德国的居礼夫人丽莎.麦特能的一生
丽莎.麦特能,第109个化学元素 ”Meitnerium”的名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称她为「(我们)德国的居礼夫人」。凭借着自己的天才与努力,她成为动见观瞻的物理学家,没有她,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子弹恐怕无法如期制造出来。
她合作经年的研究的搭档奥托.哈恩因发现重核裂变反应的成就,单独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殊荣,彼时流亡瑞典的她在物理上的贡献却被有意的漠视了。但是她没有被苦涩与不平击倒,始终视哈恩为公私领域的好伙伴。一如她晚年时引用歌德的诗句:「我很丰足,拥有思想和爱。」
最后,历史终于还她公道,柏林博物馆的荣誉厅中矗立着她的半身塑像,馆内陈列的文物说明补上了她的名字与事蹟。作者为她写了传记,丽莎除了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之外,世界舞台上有她光亮的身影,发人深省的内涵。
作者简介
夏洛特.柯尔瑞(Charlotte Kerner),1950年出生于史拜珥(Speyer),曾在加拿大及中国大陆就读国民经济、社会学与汉学。1980年开始写作迄今,现住吕北克(Lubeck),专事採访及写书。曾为青少年撰写五本以上传记,并四度获选德国最佳青少年读物。
译者简介
杨梦茹,东吴大学中文系毕,法兰克福大学德国文学博士候选人,译着「我把自己弄丢了-- 阿兹海默症的故事」(正中书局)。
我最近沉迷于一本传记,它讲述的是一位在科学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性的一生。我不太记得书的具体名称,但书中的主人公,丽莎·麦特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事件,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回忆片段,将麦特纳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她早年求学经历的描写。那个年代,女性的教育机会非常有限,但麦特纳凭借着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一路闯了过来。书中对她与物理学界各位大牛的交往的刻画也十分精彩,既有学术上的交流碰撞,也有生活中的真挚情谊。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关系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让那些历史人物仿佛活了起来。我能够感受到麦特纳作为一个女性科学家,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科学界所经历的挑战与不公,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她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韧劲和对科学事业纯粹的热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读起来让人心生敬意。
评分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关于一位名叫丽莎·麦特纳的物理学家的传记,虽然我记不清书名了,但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却让我难以忘怀。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能够将复杂的科学理论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即便我并非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益良多。书中对麦特纳早期教育经历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她在那个年代女性教育机会匮乏的情况下,是如何凭借自身努力突破重围,最终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我尤其为她与奥托·哈恩长达数十年的合作感到触动,以及最终因历史原因而产生的悲剧性结局。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关系时,不仅呈现了学术上的交流与碰撞,更深入地挖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阅读过程中,我能深刻感受到麦特纳身处纳粹迫害下的逃亡经历,以及她对科学事业矢志不渝的热情。书中对她流亡期间依然坚持思考和研究的描写,更是让人由衷地钦佩。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沉稳而富有力量,仿佛一位历史的见证者,用平实的叙述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命画卷徐徐展开。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一位杰出女性科学家的传记,虽然我不太确定书名,但那位科学家的名字,丽莎·麦特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展现了麦特纳波澜壮阔的一生。我特别被书中对她早年科研生涯的描绘所打动。她身处一个充满性别歧视的时代,却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和坚定的信念,在物理学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书中对她与同事们,尤其是与奥托·哈恩之间合作与分歧的描写,非常细腻,也充满着戏剧性。我能感受到她对科学的纯粹热爱,以及在面对政治迫害和个人困境时的坚韧。作者在描述这些关键时刻时,运用了非常生动的语言,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麦特纳一同经历了那些激动人心和令人心碎的时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科学家的故事,它也是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次回顾,以及对科学研究与人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探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科学发现过程的细节描写,那些灵感的火花,那些实验的反复,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评分我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一位杰出科学家的传记,虽然书名我记不太清了,但那位科学家的名字倒是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丽莎·麦特纳。这本书让我对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麦特纳的人生轨迹,仿佛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也饱含着时代的辛酸。我尤其被书中对她童年和早期教育的描写所吸引。在那个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极大挑战的年代,她克服了重重阻碍,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她对物理学的热爱,那种纯粹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即使隔着文字,也让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力量。书的语言风格很是细腻,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麦特纳的成长经历,她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能想象到她坐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那种画面感非常强。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也很好,既有知识的深度,又不乏人性的温暖,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科学知识,又能感受到一位伟大女性的坚韧与不屈。
评分这本传记让我对物理学领域的一些重要发现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围绕着核裂变的研究。虽然我并非物理学专业人士,但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实验过程进行了阐述,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书中最令我震撼的部分,无疑是关于核裂变研究的整个过程,以及麦特纳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她与奥托·哈恩的合作,那种长达数十年的学术伙伴关系,以及最终的“分道扬镳”,都让人唏嘘不已。书中对麦特纳在纳粹迫害下逃亡的经历的描写,更是让人心痛。她身处绝境,却依然心系科学,这份精神令人敬佩。作者在描述这些艰难时刻时,用了大量细节,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她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内心挣扎。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它也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社会背景,以及科学研究与政治、种族歧视之间的复杂纠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科学发现过程的探讨,那些灵感的闪现,那些实验的曲折,都充满了戏剧性,也让我看到了科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无数次的尝试与坚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