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快乐吗?
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在路上看见一个里面已经空干了的骷髅头。庄子拿着马鞭在上面挥击了几下,不经意地说道:
「先生,你是因为生前贪生怕死,行止不合法度,被人杀死的吗?你是因为国家灭亡,被人害死的吗?你是因为生前行为不好,怕连累了你父母妻子的名誉而自杀的吗?你是因为穷困,冻饿而死的吗?或者是你的寿命到了,理所当然的死了?」庄子说完这些话,顺手把骷髅头拿了过来当枕头睡。不觉间睡着了。到了半夜,庄子梦见骷髅头向他说:
「适才你的谈话很像辨士的口吻,但是你所说的,都是活人的拖累,死了就完全没有这些了。你想听一听死后的情形吗?」
「我很想听。」庄子说。
「死后,上无人君,下无臣子;也没有春夏秋冬四时的转变。自由自在,毫无拘束,把天地的长久当作自己的年岁。虽是『天子的快乐』,也比不上它呀。」骷髅头说
「我才不相信呢!我要命令『掌管人生命的神』把你的形体复活,骨肉再造,肌肤重生。使你和你的父母妻子团聚。重回你的故乡,和你的朋友相聚。你愿意吗?」庄子说。
骷髅头听了这样的建议,蹙着眉头说:
「我哪能丢弃比『天子的快乐』还快乐的事情,而再回复去接受人间的劳苦呢?」
生活智慧
人,活在世上,总是在寻找快乐,朋友间的表现关怀,也总是忘不了这句话:「你最近快乐吗?」好像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快乐似的。甚至,有人说,活着,就是为了来受苦,真的吗?事实上,在真实的人生境遇中,我们要如何来寻找真正的快乐,我们要把生死看破,没有生死的界限,也就没有活人之累,也就没有痛苦,真正的快乐,是如何地让自己在形体和内心上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过活着,此时的你我就不在乎生或者死了。
穷困的是环境不是心智
庄子穿着一身补了又补的破衣服,鞋子也是破得套不住脚,只有想办法用一股痲草将鞋子系在脚上。一身破衣服,一双破鞋子,就这副样子,庄子去拜访魏王。魏王看到庄子这副样子,便吃惊地问:「先生为什么会潦倒成这个样子呢?」「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读书人有事业,有德行,却实行不了,这就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这就是常说的不遇时呀。大王难道没见过那会爬树,又跳得高的猴子吗?当它找到了楠竹、楸树、樟树等高大林木,便能攀援着树枝,在林中荡来荡去,既惬意又自如,即此后羿和逢蒙这样的古代射手,也不能斜眼看它。这是它遇到适合环境时的情景。等到落到黄桑林、丛生的小枣树,乃至樍壳,枸杞这类彽矮的林木中时,那它就只有小心翼翼地步行,连眼也不敢正视。这并不是它的筋骨变得僵硬,不柔韧灵活了,而是环境不利,不能施展它的技能。现今,处在君上昏庸无道,臣下胡作非为的时代,要想不潦倒,怎么可能呢?」庄子说
生活智慧
自古圣贤皆贫贱。但虽然贫贱,圣贤还是圣贤。穷困的只是环境,贫贱的只是衣帽,精神、骨气,永远是圣、是贤。所以说,高贵者与贫贱圣贤并列,那是无尚光荣,卑贱者与无赖帝王并列,则觉无耻。君子穷而不倒,由此知之。
在漫悠的中国历史中,有些人留下的影响力既深且远,他们的思想、智慧、勇气、智谋、道德,成为我们学习与效法的对象。透过他们所留下来的有限文字及资料,让我们得以速成的方式了解人生的内涵,进而正视、规划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世界,多采多姿,诡谲万变。这是古人没有办法想像的。但现代人真的比古人更了解自己的世界、更洞悉生命的意义吗?这也是现代人没有办法回答的。这个世界急遽发展的结果,除了速食文化之外,又让现代人知道了些什么呢?又懂得了些什么呢?这又是令人尴尬、难回答的问题。
从此一丛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先人以自己的思想着作影响世人,有的先人自己亲身创造历史,有的先人只想做天空里的一片云,却不小心时时投影在你、我的心中。在历经千年、百年后,在中国文化已然变质的今日,他们的人生依然让我们心向往之,他们深藏在心底的智慧,依然以潇洒、旷达、智诘、谋略、自然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以一书一人物的活泼、轻松笔调请这些看似高居云端的先人们走入凡间,走入我们的生活里,一起探讨我们所遗失的智慧在哪里?我们是否太粗心,以致于让智慧擦肩而过?我们的生活是否因为充塞了没有生命的资讯而失去了生机?我们的人生是否应该做某种程度的调整,甚至和古圣先贤作连线?《庄子,你在说什么?》一书,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在每篇的文末皆附有小小的生活智慧,供读者省思。先人的智慧有如流水,有的人看见水奔流不息,想到自己应该学习它,不舍昼夜地奔赴理想;有的人看见水滋润万物,想到自己应该效法它,源源不断地养护生命。先人的智慧,因为有您的省思,不再是死的资讯,先人的智慧,因为有您的学习和效法,它活在您人生的每一分秒中。
这本书的书名,《庄子,你在说什么?》,实在是太有趣了。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你不敢轻易接近的学术专著,反而像是一个朋友在耳边低语,带着一丝玩味和好奇。你读到这个名字,会立刻联想到自己曾经在某个时刻,也曾对着某个道理,或者某个复杂的人生现象,发出过类似的疑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究竟是为什么?”。这种共鸣感,立刻拉近了读者与书之间的距离。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但庄子,总给我一种难以捉摸的感觉,他的“齐物论”、“逍遥游”,听上去就很玄妙。所以,当看到这个书名时,我感觉就像是终于有人愿意耐心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了。我预感这本书不会是一板一眼的理论讲解,而更像是一场充满启发性的对话,作者会带着我们,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去探寻庄子思想的内核。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仅能了解到庄子的思想,更能从中获得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启示,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初拿到这本《庄子,你在说什么?》,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传达出一种非常轻松、甚至有些戏谑的氛围。书名本身就有一种打破常规的意味,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对着古老而神秘的经典,发出了当代人会有的疑问,这让人觉得亲切,也降低了对阅读门槛的心理预期。我之前对庄子的印象,往往是与“深奥”、“难懂”挂钩的,总觉得那是需要极高悟性才能触及的思想。但是,这本书的书名却好像在告诉我,“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弄明白”。这种姿态,就像是请了一位耐心的向导,把你带入一片迷雾森林,但向导却不疾不徐,时不时地和你交流,观察你的反应,然后用你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为你指出前方的道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内容的传达,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引导。我希望它能用 contemporary 的语言, contemporary 的视角,来解读庄子那些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智慧,让我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那些曾经令我望而却步的哲学思想,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认知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庄子,你在说什么?》——这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哲学式的迷茫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对庄子有过深入的了解,只是隐约知道他是一位古代的中国哲学家,以其“逍遥”的思想而闻名。但这个书名,却仿佛一个直接的提问,拉近了读者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像是作者在直接与你对话,询问你是否也曾有过同样的困惑,是否也曾对那些看似深奥的道理感到不解。这种设计非常巧妙,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书中会有什么答案,而是邀请你一同踏上寻找答案的旅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带领我走进庄子的思想世界,去理解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并尝试解答我心中关于生活、关于存在的一系列疑问。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对内心深处的探寻,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扉页,看看这位“庄子”究竟在“说什么”,以及他想带我“去往何方”。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直白而有力——《庄子,你在说什么?》。它不是那种让你望而却步的学术巨著,也不是一本严肃的说教读物,而更像是一种日常的、带着些许顽皮的好奇。我常常在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时,会陷入一种“似懂非懂”的境地,尤其是对于像庄子这样充满象征和隐喻的哲学大家,更是如此。他的文字,有时如同一汪清泉,有时又像是一片迷雾森林,让人捉摸不透。所以,这个书名,仿佛替我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声音,也预示着这本书将会以一种非常平等、非常友好的姿态,来探讨庄子的思想。我期待的,不仅仅是书中内容的讲解,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陪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现代的、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庄子的智慧“翻译”出来,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到那些宝贵的哲学精髓。它更像是一次对话,一次与古老智慧的近距离交流,让我有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去理解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人生哲理。
评分《庄子,你在说什么?》——这书名,简直像一声饱含深意的叹息,又像一个带着狡黠的微笑,直接戳中了我的阅读痒点。我们都知道庄子,都知道他的名号,都知道他那些像是寓言又像是哲学的大道理,但有多少人能真正说自己“懂”庄子?有多少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够完全理解他那些看似天马行空、却又深刻无比的论述?这个书名,恰恰就是当代人面对传统智慧时最真实写照。它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直接抛出了一个最普遍的疑问,仿佛邀请我们一同踏上一次“解谜”之旅。我猜想,这本书绝不会是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更像一场充满智慧的“侦探游戏”,作者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去探寻庄子思想的真正含义。我期待着,它能用一种生动、有趣、 relatable 的方式,去解读那些曾经让我们困惑的篇章,让我们在会心一笑中,领悟到古老智慧的魅力,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逍遥”与“自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