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惨烈残酷的,它逼使人性中最隐微黑暗的一面显现露来,如果可能,我们应该竭尽所能,避免战争的发生。」─作者序
本书作者现任教于暨南大学历史系,对于华侨与中国关系的议题有多年的研究,另一书《华侨政策与海外民族主义(一九一二~一九四九)》已由国史馆出版。本书则在探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态度。战时,国民政府和汪精卫政权都极力争取华侨的支持,并且向华侨宣传对日作战或对日和平的意义。世界各地的华侨对于支持国民政府或拥护汪政权也有不同的选择,他们的抗日或依附日本,呈现非常复杂的景象,同时也显示华侨的认同取向。
作者同时指出,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对人性黑暗面的暴露,使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史家有更深沉的反省,而此书的写作即是期望能提出一些对战争的省思。她说此书正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及华侨历史文化难得一见的严谨之作。
这本《抗日与附日──华侨、国民政府、汪政权》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仿佛是历史舞台上三组不同角色的命运交织。我非常好奇,书中所描绘的“华侨”群体,是否包含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华人群体,他们的抗日热情是如何被点燃,又是如何以各种方式回馈祖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感人的故事。至于“国民政府”,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其在抗战期间的战略部署、外交努力,以及其内部领导层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与共识,毕竟,一个国家的抗战,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是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总动员。而“汪政权”,这个名字总是伴随着争议和沉痛,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其成立的背景,那些投降者的心理动辄,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定位,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批判。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预感到,它将是一次对复杂历史真相的探索,能够让我更全面地理解那段艰难岁月里,中国人民所经历的种种抉择与命运。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仅仅是几个字,就足以让我脑海中勾勒出无数画面。抗日,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词汇,它代表着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而“附日”,则如同阴影,笼罩着那段历史,让人不忍回首。书名中点出的“华侨”、“国民政府”、“汪政权”,这三者的并列,让我看到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挖掘华侨在海外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将海外的财富和力量汇聚起来,成为抗战的坚实后盾。同时,国民政府作为当时中国的主导力量,其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部署、后期对日持久战的坚持,以及其内部政治、军事上的复杂性,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而汪政权,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争议,书中能否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存在的话),以及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我想这需要极高的史学功力和客观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角度的观察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那个时代,不同群体是如何做出各自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最终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命运。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着实吸引人,“抗日与附日”,这简短的几个字就勾勒出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个充满抉择、挣扎与背叛的时代。我一直对这段历史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想了解在国家危难之际,那些身处海外的华侨,以及国内国民政府和汪精卫政权这三方势力,究竟是如何在这场生死的博弈中扮演角色的。书名明确点出了这三方,让我对这本书的切入点充满了期待。我想,它应该会深入剖析华侨在海外募集资金、捐赠物资,甚至是直接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种种事迹,他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国难当头时的民族情怀是如何被激发和体现的。同时,国民政府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其抗战策略、军事部署、外交斡旋,以及在内忧外患下的种种艰难抉择,必然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附日”这一词,则直指汪精卫政权,这是历史上一段极具争议的篇章,书中能否客观地呈现其成立的背景、投降的动机、以及在日伪统治下的实际运作,将会是衡量本书价值的重要标准。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是相互协作,还是分庭抗礼,亦或是存在着更微妙的权力博弈和利益纠葛。读过之后,我相信自己对那个复杂年代的认知会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我是一名对近代史,特别是二战时期东亚格局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普通读者。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抗日与附日──华侨、国民政府、汪政权》,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似乎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重要的历史切面。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记忆中一段屈辱却又充满斗志的岁月。而“附日”,则指向了那个令人扼腕的汉奸政权。书名明确列出的“华侨”、“国民政府”、“汪政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构成了理解整个抗战时期中国局势的关键。我设想,这本书也许会详细梳理华侨在海外如何为祖国募集资源、传播抗日信息,他们的爱国热情是如何跨越山海,支援国内的抗战事业。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作为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执政者,其在抗战过程中的决策、困难、以及内部的派系斗争,肯定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对于汪精卫政权,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对其成立的深层原因、其“曲线救国”论的荒谬性,以及它在日伪统治下扮演的具体角色进行详尽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贴上“汉奸”的标签。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一些以往不太为人所知的细节,看到不同势力在历史洪流中的真实面貌。
评分当我看到《抗日与附日──华侨、国民政府、汪政权》这个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被拉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它似乎在用一种直白的方式,点破了那个时代最核心的矛盾与分歧。我想,这本书大概会聚焦于那些在海外为抗战奔走呼号、捐款捐物的华侨们,他们是海外的一抹亮色,是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象征。接着,它应该会深入探讨国民政府作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下艰难地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抗战大局,他们的战略决策、军事行动,以及在政治博弈中的种种考量。而“汪政权”这个词,无疑是这本书中最具争议性的部分,我期待书中能够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去揭示其成立的历史背景,那些选择“附日”的人们的心理动机,以及他们在沦陷区所扮演的“傀儡”角色。这本书的名字很具象,让我觉得它一定不会是空泛的议论,而是会用大量史料和事实来支撑它的论点,从而为我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