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与大陆板块相连,历古生代末期「造山运动」,中生代及新生代更新世冰河期「沧海桑田」现象后,数度与华南陵地接壤,地缘、血缘、史缘上多受大陆影响,是以大陆为根生之岛屿,有千多处史前时代遗址。
先民多于不同时空间渡海来台,艰辛之拓垦过程及时代背景,无不反映于歌乐声中,富民族性、传统性、乡土性、群体性、语言性、及通俗性,丰富多姿,乐声平易,歌谣、说唱、器乐、剧乐等乐种,自然天成,各皆齐备,极具特色。
中国地区性音乐辞典以本书首开先例,收条目逾五千,四十余万字,史证确历,文词严谨,分门逐类,编辑以方,为本学科重要工具书之一。
作者简介
薛宗明
民国34年7月10日生,沈阳市人。
奥地利国家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新竹师范学院、中国文化大学、东吴大学等。
着作《中国音乐史乐谱篇》(商务)、《中国音乐史乐器篇》二册(商务)、《中外音乐大事年表》(商务)、《中国音乐文献书目汇编》、《台湾音乐史纲》等书。并在各期刊报纸发表过约计五百万字以上有关中国音乐的专论。
作为一名资深的音乐发烧友,我总是对那些能够触及音乐灵魂深处的内容情有独钟。《台湾音乐辞典》这本书,从我拿到它开始,就仿佛开启了我与台湾音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一本“辞典”,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台湾音乐史诗,里面流淌着无数音乐人的汗水与泪水,交织着时代的变迁与情感的起伏。我尤其喜欢它对于那些独立音乐人和小型乐团的关注,这部分内容常常被主流的音乐史所忽略,但恰恰是这些“小而美”的力量,构成了台湾音乐最生动、最鲜活的肌理。书中对于不同音乐风格的分析,比如从早期的民谣,到后来的摇滚、民谣摇滚、电子音乐,再到近年兴起的嘻哈、雷鬼等等,都有着相当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介绍了这些风格的特点,更追溯了它们在台湾落地生根、演变发展的过程,解释了它们是如何受到西方音乐影响,又如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独特的台湾风格。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对一些熟悉的歌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发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过但却极具潜力的音乐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你不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而是能够“懂”台湾音乐,理解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和情感共鸣。
评分作为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知识,但往往这些知识都集中在欧美古典音乐领域。《台湾音乐辞典》这本书,则让我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更具活力的地域性音乐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音乐作品的汇编,更是一部关于台湾音乐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深度研究。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台湾音乐如何反映社会变迁、文化认同的探讨。例如,书中对于民歌运动的分析,让我理解了在特定历史时期,音乐是如何成为一种表达政治诉求、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媒介。对于摇滚乐在台湾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介绍了音乐风格的引入和模仿,更深入地挖掘了摇滚乐如何与台湾本土的青年文化、社会批判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表达方式。此外,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非常科学,你可以根据音乐人、音乐风格、时代背景等多种维度进行检索和阅读,这对于我的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认识到,音乐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纯粹艺术,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土壤,反映着时代的脉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于音乐的批判性思考,理解音乐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评分《台湾音乐辞典》的出现,简直是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巨大空白!一直以来,我对台湾的音乐文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校园民谣,还是充满生命力的摇滚乐,亦或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元化的独立音乐,都让我着迷。然而,每当我想深入了解某个音乐人、某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或者某个音乐流派的起源时,总感觉缺乏一个权威可靠的参考。以往我可能只能零散地从网络文章、访谈或者其他书籍中拼凑信息,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误解。这部《台湾音乐辞典》就像一座宝库,它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梳理了台湾音乐的发展脉络,从日据时期到戒严时期,再到如今的多元时代,涵盖了各个重要阶段的音乐人、代表作品、音乐流派、甚至是重要的音乐事件和机构。翻开辞典,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只闻其名却不知其详的音乐家,他们的生平、创作理念、音乐风格都得到了清晰的阐释;那些耳熟能详的金曲,其创作背景、歌词意境、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也得到了细致的解读。更让我赞叹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事实,更注重音乐与社会、文化、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台湾音乐的时代意义和人文价值。这本书的编纂,无疑是台湾音乐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为每一个热爱台湾音乐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便捷、权威、深入的了解途径。
评分我一直觉得,音乐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而台湾的音乐,对于我来说,更是承载了太多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故乡的复杂情感。这部《台湾音乐辞典》的问世,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我内心深处音乐世界的大门。它不仅仅是记录了那些经典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了那些隐藏在音乐背后,关于创作的灵感、关于人生的际遇、关于时代的印记。我喜欢书中对于那些音乐人的故事的描述,他们不再仅仅是屏幕上闪耀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普通人。我看到了他们为了音乐梦想的坚持,看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挣扎,也看到了他们最终用音乐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贴近读者,没有过于专业的术语,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将那些关于台湾音乐的精彩故事一一呈现。我反复阅读书中的一些篇章,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动和感悟。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曾经陪伴我成长的歌曲,发现它们原来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唤醒回忆的珍贵读物。
评分对于长期以来在海峡彼岸的我来说,台湾流行音乐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但又无比吸引人的存在。我从小就听着来自台湾的歌曲长大,那些旋律优美、歌词动人的歌曲,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青涩的年少时光。然而,对于这些歌曲背后的创作者、音乐风格的演变,以及台湾音乐产业的发展历程,我总是知之甚少。《台湾音乐辞典》的出现,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台湾音乐的求知之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它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而是将大量的音乐史实、人物传记、音乐理论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台湾音乐产业的商业运作、唱片公司的角色、媒体推广策略等方面的梳理,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台湾音乐是如何从艺术创作走向大众传播,并最终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业。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年代代表性音乐人的详尽介绍,比如那些在华语乐坛留下浓墨重彩的歌星、词曲创作人,以及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音乐制作人,都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位渊博的长者,耐心地向我讲述台湾音乐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音乐文化有了更立体、更丰满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