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

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Stephane Ferrero
图书标签:
  • 法国
  • 台湾
  • 历史
  • 手札
  • 殖民地
  • 19世纪
  • 福尔摩沙
  • 士兵
  • 文化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活着!妈,我还活着!我很好,全身都完好无缺,除了我的耳朵以外。
妈妈,我最爱最爱的妈妈,妳绝对无法想像,海战中几千万个弹膛的噪音及轰隆声。
我真的无法形容,我们真的是在打仗,一整天了!
我没什么好抱怨的,因为我还有两只脚可以走路……

清朝末年,一封封往返于福尔摩沙与法国、出自一名法国小兵手中的家书,带着些许殖民大国的偏见、对福尔摩沙人、事、物的好奇心,与为祖国坚决奋斗的理想—— 在地球的这一端,年轻的小兵一笔一画留下了清法战争中,生活、打仗的记录,书信中每一句喃喃低语和慷慨激昂,不仅是当时法国军队的集体记忆,更是属于台湾人的重要历史片断。

这是一本以曾经参与清法战争的小兵Jean的家书为中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战场中的各种心情起伏,和十九世纪末法国在远东的一场战争与台湾历史的一个侧面。笔致细腻而且贴近人性,真实将当年清法战争时的情景重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

石岱 (Stephane Ferrero)

  • 1970年生于法国马赛
  • 普罗旺斯大学(Universite de Provence)中文硕士
  • 巴黎外交及策略研习中心(CEDS Paris)国际关系硕士后研究
  • 曾获台湾驻法代表处奖学金至台湾学习中文及研究台湾历史,共旅居台湾四年
  • 目前任公职于巴黎

译者简介

帅仕婷

  • 生于台湾台北
  • 国立师大附中毕
  • 国立中兴大学历史系毕
  • 目前就读于巴黎索邦第一大学近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基于该书名及其暗示的背景,但不会直接提及书中具体的情节或人物,而是侧重于历史背景、文化冲突与个人观察的宏大叙事。 --- 历史的褶皱与异乡的目光:一部跨越时空的个体记录 图书简介 在十九世纪末叶,全球殖民扩张的浪潮将远方的土地与欧洲大陆紧密地连接起来,也使得无数个体的命运被卷入宏大的历史进程之中。本书,以一名署名“让”(Jean)的法国士兵的私人手札为蓝本,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关于异域的观察与体验。 故事的背景定格在1884年至1885年间,一个对于福尔摩沙——即今日台湾——而言,充满剧烈动荡与关键转折的时期。彼时,清廷的统治日渐式微,外部势力的介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对于远道而来的法兰西军团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军事部署,更是一场对未知世界最直接、最赤裸的遭遇。 本书的主角,这位名叫“让”的年轻士兵,并非历史书上浓墨重彩描绘的将领或外交官。他是一个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中的“小兵”,一个观察者,一个用最朴素的笔触记录下身边发生一切的个体记录者。他的手札,是那个特定年代留存于历史深处的一份珍贵“侧写”。 一、 蛮荒与文明的对照:初遇福尔摩沙的视界 对于一名来自欧洲的年轻士兵而言,福尔摩沙的初印象无疑是冲击性的。手札细腻地描绘了与他所熟悉的法国乡村、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这里有着湿热的气候、茂密的丛林、险峻的山脉,以及一种仿佛永远也难以被驯服的土地气息。 “让”的笔触中,充满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细致捕捉。他记录的,不仅是军事行进中的路线和补给,更是对当地社群生活节奏的观察。从南部的热带景象到北部平原的耕作方式,从原住民部落的神秘仪式到汉人聚落的市井喧嚣,这些都是他认知中“异域”的具体形态。这种观察,带有典型的十九世纪欧洲视角,既有基于科学探究的好奇,也难免夹杂着文化优越感和对“他者”的刻板印象。 然而,正是这种混合了傲慢与惊奇的目光,使得我们今日得以重构彼时台湾社会的一个侧面切片。他记录下的生活细节,如食物的烹饪、信仰的表达、家族的结构,以及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社会张力,都为我们提供了超越官方文书的、鲜活的史料价值。 二、 战争的底色:秩序的瓦解与重构 1884至1885年间,福尔摩沙的局势异常紧张。军事冲突是那个时代无法回避的底色。手札的后半部分,无疑聚焦于军事行动及其带来的影响。 “让”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视角,描述了在异国土地上执行命令的经历。他记录了行军的艰辛、疫病的侵袭、与当地武装力量的零星交火,以及部队内部的士气变化。不同于宏大的战役叙事,他的文字更侧重于“日常的残酷”——在热带的疟疾面前,法军的精良装备显得苍白无力;在对地形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每一次深入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更深层次的,手札揭示了文化冲突在具体行动中的体现。当欧洲的军事逻辑与亚洲的防御体系相碰撞时,产生的摩擦和误解是如何影响战局和日常互动的?士兵们如何看待他们为之战斗的目标,以及他们对抗的对象?这些内在的心理挣扎与外在的军事压力交织,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三、 身份的迷失与个体的反思 在漫长而艰苦的异乡驻扎过程中,“让”的笔触逐渐从纯粹的记录转向了深沉的内省。身处千里之外,远离家园与熟悉的文化体系,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必然受到挑战。 手札中隐约可见,这位法国士兵开始审视自己的“欧洲人”身份,以及他所代表的“文明”的真实面貌。在目睹了当地居民的坚韧、适应能力,乃至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生存智慧后,他开始对既定的等级观念产生动摇。他记录了与当地人,无论是仆役、翻译还是俘虏,在特定瞬间所产生的共情或疏离,这些微妙的人际互动,是任何官方报告所无法捕捉的。 这种个体对宏大历史进程的反思,使得这本手札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记录,成为一部探讨殖民、文化冲击与人性共通性的文本。1885年落幕,但“让”在福尔摩沙留下的印记,通过这些泛黄的纸页,邀请今日的读者,以一种更为复杂和多维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个被遗忘的年份。 结语:历史的低语 《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是一份时代的切片,一个来自遥远欧洲的年轻人,在福尔摩沙这片充满张力的土地上,用最真诚的文字留下的印记。它不是一部定论,而是一份邀请——邀请我们潜入十九世纪末的社会肌理,聆听历史在个体生命中的低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光听名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这是一个充满故事感的开端,让我立刻联想到一位来自遥远国度的年轻生命,在陌生的土地上,带着他的视角和经历,与“福尔摩沙”,也就是我们所知的台湾,发生了怎样的碰撞。1884-1885年,这正是台湾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关键时期,清朝末年,列强环伺,内部动荡,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法国小兵的手札,将是多么珍贵的史料啊!我甚至可以想象,Jean,这位年轻的士兵,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被命运驱使,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美丽之岛”。他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是青山绿水,还是战火纷飞?他会遇到怎样的人?是淳朴的原住民,还是精明的商贾,亦或是为了国家民族命运而奔走的志士?他的手札,会以怎样一种细腻或粗犷的笔触,记录下这一切?是充满异国情调的风土人情,是战场上的惊心动魄,还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却能触动人心的点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这本书,跟随Jean的脚步,穿越回那个遥远的年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福尔摩沙的脉搏,去倾听一个异乡人的心声,去窥探历史的缝隙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可能提供的一手史料,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视角,一个普通人的眼睛,去看待一个宏大的时代。

评分

“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浓厚的叙事感和历史厚重感。我尤其对“手札”这两个字印象深刻,它暗示着一种私人化的、非正式的记录,往往比官方文献更能反映出当时的真实情况和作者的内心世界。1884-1885年,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东亚格局正在悄然改变,而台湾,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无疑是那个时期诸多事件的焦点之一。Jean,一位来自法国的普通士兵,他的视角,将是多么独特且宝贵。他身处历史洪流之中,却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记录下他所能触及的一切。他可能会详细描述他所经历的军事行动,那些紧张的战术部署,或是他所见证的战役场景,那些令人心悸的瞬间。但他更可能,在那些军事行动的间隙,用他细腻的笔触,描绘他眼中“福尔摩沙”的景象:是山川的壮丽,是河流的蜿蜒,还是沿途遇到的奇特植物和动物?他会如何看待当地的风俗民情?那些他从未见过的服饰,听不懂的语言,以及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生活方式,在他眼中会是怎样的图景?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历史资料,更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一个被历史尘封的角落,通过一个年轻士兵的眼睛,去感受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鲜活脉动。

评分

我对“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这个书名充满了期待。光是“福尔摩沙”这个名字,就带着一种古典而浪漫的色彩,而“法国小兵的手札”,则瞬间勾勒出一个鲜活的个体形象,以及一段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不为人知的经历。1884-1885年,这是台湾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当时东亚局势变动的一个缩影。法国士兵Jean的出现,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观察维度。我设想,他的手札,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记录,更可能包含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疑惑、惊奇,甚至可能是些许的乡愁。他会如何描述台湾的山海风光?是异域的壮丽,还是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景致?他会如何看待当地的人民?是怀揣着殖民者的傲慢,还是一个普通士兵的平等视角?他会不会描绘出他与当地人之间发生的种种互动,那些可能是微笑,可能是误解,也可能是短暂的友谊?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种历史的“微观视角”,它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一个普通人的眼睛,去捕捉那些可能被大历史所忽略的细节,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瞬间。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充满烟火气的福尔摩沙。

评分

读到“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这几个字,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个穿着略显不合身的军装的年轻人,也许在异国他乡的营房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用他那或许有些生涩的法语,记录下当天的所见所闻。1884-1885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年代,远在欧洲的法国,与远在亚洲的清朝,在那一年因为某些原因,在台湾这片土地上产生了交集。这个Jean,他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来到这里的?是战争的召唤?是探险的冲动?还是仅仅是一名被派遣执行任务的士兵?他的手札,想必会是一份充满个人情感的记录。它不会像官方史书那样冰冷客观,也不会像文学作品那样经过雕琢。它所呈现的,将是最真实、最鲜活的视角。或许,他会被台湾壮丽的自然风光所震撼,会惊叹于高山大海的雄伟;或许,他会为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感到好奇,会尝试去理解那些与他截然不同的文化;或许,他会在战争的阴影下,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记录下那些令人心碎的瞬间。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与历史深处的灵魂交流。我渴望通过Jean的眼睛,去“看”见那个时代的福尔摩沙,去“听”见那个时代的声音,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评分

“当Jean遇上福尔摩沙:一名法国小兵的手札(1884~1885)”,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引子,瞬间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Jean,一个法国小兵,在1884-1885年间,在一个叫做“福尔摩沙”的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文字。这本身就充满了一种故事的张力。那个年代,正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而台湾,作为一块重要的土地,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那么,这位Jean,他是抱着怎样的目的来到这里的?他的身份,他的经历,他的视野,将为我们揭示怎样的历史图景?我好奇的是,他的“手札”会是怎样的风格?是充满战斗的硝烟,还是夹杂着异域风情的描绘?他会不会记录下他所经历的战役,那些令人心悸的瞬间?更吸引我的是,他作为一个异乡人,会对福尔摩沙的风土人情产生怎样的感受?他是否会惊叹于这里的自然风光,是否会尝试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是否会记录下他在这个陌生土地上的人际交往,那些可能充满善意,也可能带着误解的交流?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私人会面,一个普通士兵留下的最真实的印记,它可能没有宏大的理论,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温度,一个生命的真实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Jean的笔触,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福尔摩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