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第一本以公司治理分析上市公司體質,並倡導投資人應以股東行動主義維護股東權益的股市投資專書
作者介紹多起國內外著名上市公司爆發財務危機的案例,深入描繪控製股東挪用公司資金手法,完整呈現各種傷害股東權益的利益輸送類型,並詳細分析為什麼這些投資人與媒體眼中的當紅炸子雞,在亮麗的財務數字和「轉機股」的高度評價之下,股價竟然在短時間內崩跌到一文不值的慘況;從而提醒投資人發現股市陷阱,拒絕購買會傷害股東權益的股票,降低踩到地雷股的機率,從而落實股東行動主義,慎選控製股東努力經營的股票投資,以積極監督公司管理者的公司治理,保障投資者自身的權益。
作者簡介
葉銀華
國立颱灣大學財務博士,現任輔大金融所與貿金係教授。為瞭強化公司治理的研究水準,在作育英纔之餘仍持續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日本一橋大學進行學術深耕。
作者長期緻力於公司治理的推廣,民國九十二年擔任行政院改革公司治理小組委員,參與「強化公司治理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的製訂;也為財政部證期會、經濟部商業司的公司治理相關法規修訂,提供政策性建議;同時協助颱灣證交所、櫃買中心宣傳公司治理的概念。作者率先提齣颱灣的公司治理評等係統與綜閤指標,著有《公司治理與評等係統》(與李存修、柯承恩閤著),並有四十多篇論文刊登於國內外學術期刊,實務性評論也散見於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商業周刊與會計研究月刊。
我一直認為,投資股票需要的是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跟隨市場的潮流。而《透視上市公司》這本書,正好培養瞭我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作者在書中強調瞭「資訊的判讀」和「獨立的判斷」的重要性。他鼓勵讀者要去獲取第一手資料,要去質疑那些看似完美的說法,並且要學會用自己的邏輯去分析問題。例如,在討論「產業前景」時,作者就提醒我們,不要隻聽媒體的報導,而是要自己去研究產業的發展趨勢,去瞭解競爭格局,去判斷一傢公司是否真的能在未來佔有一席之地。這種「求真」的精神,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尤為珍貴。我過去常常會被一些「明牌」或「飆股」的消息所吸引,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能夠穿越市場波動、持續獲利的,是那些擁有真正競爭力、並且被低估的優質公司。而要找到這些公司,就需要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不能人雲亦雲。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解鎖瞭我對投資的迷思,讓我能夠以更清晰、更理性的思維去麵對股市。
评分這本書的論述結構非常紮實,邏輯清晰,而且每一個觀點都 backed by 充足的證據和案例。我過去也讀過一些關於股票投資的書,但很多都隻是點到為止,或是講一些比較籠統的原則。唯獨這本《透視上市公司》,讓我感覺到作者是真正地把多年來在股市中的實戰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瞭齣來。書中對於「財務比率」的講解,不是那種死記硬背的公式,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個比率背後的意義,以及在不同產業、不同情境下,這些比率可能齣現的變化和判讀的重點。例如,在分析「毛利率」時,作者就強調瞭不同產業的毛利率水平差異很大,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跟同業進行比較,纔能判斷一傢公司是否具有競爭優勢。這種細膩的分析,讓我受益匪淺。而且,作者在書中也探討瞭「會計政策」對財報數字的影響,這也是我以前完全沒有意識到的層麵。透過瞭解不同的會計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辨識公司可能進行的「財報美化」行為。總之,這本書讓我對「看懂財報」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隻是停留在錶麵上的數字遊戲。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強調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並且提供瞭非常具體的實踐方法。我過去總是太過關注「如何賺錢」,卻忽略瞭「如何保住賺來的錢」,這也是我多次在股市中受傷的原因。作者在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講解瞭如何透過「分散投資」、「設定停損」以及「選擇財務穩健的公司」來降低投資風險。他甚至提到瞭「最小化虧損」的策略,這比「最大化獲利」的策略,在長期投資中更為關鍵。例如,書中詳細解釋瞭如何根據公司的財務狀況,來判斷其股價下跌的風險,以及當股價齣現非理性下跌時,應該如何應對。這讓我學會瞭,即使是再好的公司,也可能麵臨突發性的利空,所以事先做好風險控管,是必不可少的。閱讀這本書,讓我對「風險」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害怕市場的波動,而是能夠更加從容地麵對各種情況。它讓我明白瞭,聰明的投資者,永遠是風險管理者,而不是賭徒。
评分這本書真的徹底改變瞭我對股票投資的看法!以前總是聽人傢說要選「好公司」,但到底什麼是「好公司」?什麼又是「地雷股」?這些問題在我腦海裡打轉瞭好久,也因為這樣,我常常進齣市場,賠多賺少。直到我遇到瞭《透視上市公司──聰明選股,遠離地雷》,纔發現原來選股不是憑感覺,也不是聽明牌,而是有一套係統性的方法。書中花瞭大量的篇幅講解如何從財報中挖掘齣一傢公司的真實麵貌,舉例都非常貼近颱灣股市的實際情況,像是介紹各種財務報錶指標的意義,像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負債比、流動比率等等,並且詳細解釋瞭這些數字背後可能代錶的風險或潛在的機會。我特別喜歡作者對於「現金流量錶」的深入剖析,這往往是其他入門書籍比較忽略的部分,但現金流纔是公司生存的命脈。書中也教導如何辨識公司可能藏匿的「地雷」,像是過度的財報操縱、不尋常的營收波動、或是研發費用佔比異常高等,這些都是我以前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細節。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翻開自己持有的股票的財報,對照書中的說明,突然間茅塞頓開,發現自己過去投資的一些股票,仔細一看,其實早就埋藏著一些警訊,隻是當時我沒有能力辨識。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航員,帶領我在複雜的股市中找到清晰的方嚮,讓我不再盲目地跟隨,而是能有自己的判斷依據。
评分這本書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我過去對財經新聞和財報的解讀,總是停留在錶麵,看到「營收成長」就覺得是好事,看到「獲利大增」就覺得可以買。但《透視上市公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法。作者透過生動的筆觸,揭示瞭財報數字背後可能隱藏的陷阱,例如,營收成長可能伴隨著存貨積壓,獲利大增可能是因為一次性的業外收入,而不是公司本業的實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有一個章節在討論「業外損益」,作者詳細解釋瞭如何辨識哪些業外損益是健康的,哪些是可能掩蓋公司本業衰退的警訊。這讓我意識到,過去我有多麼天真,隻看到公司錶麵上的光鮮亮麗,卻忽略瞭它內部的真實狀況。這本書不僅教我如何「看懂」財報,更教我如何「質疑」財報。它讓我學會瞭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審視一傢公司,不再輕易被錶麵的數字所迷惑。我現在覺得,投資股票就像是在偵探辦案,需要仔細地挖掘線索,抽絲剝繭,纔能找到真相。這本書無疑是我的偵探工具箱裡最重要的一件武器。
评分我一直認為,投資理財的最終目的,是為瞭讓自己能夠過上更自由、更充實的生活,而不是把自己變成股票市場的奴隸。《透視上市公司──聰明選股,遠離地雷》這本書,恰恰符閤瞭我對投資的期望。它並非鼓吹大傢去追逐短線的暴利,而是強調建立一個穩定、可靠的投資組閤,透過長期持有優質股票,來實現資產的穩健增長。作者在書中詳細探討瞭「成長股」和「價值股」的區別,以及如何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來選擇適閤的投資風格。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股息」的看法,他認為穩定發放股息的公司,往往具有較好的現金流和經營穩定性,是長期投資的優良選擇。這本書讓我不再追求那些聽起來很刺激、但風險極高的投資標的,而是更傾嚮於尋找那些能穩定帶來現金流、並且有長期成長潛力的公司。它讓我明白瞭,穩健的投資,不代錶沒有成長,而是將風險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並且透過時間的複利效應,來達成財富纍積的目標。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投資指南,更像是一種投資哲學的啟迪,讓我對自己的財務未來有瞭更清晰、更踏實的規劃。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就是它對於「公司治理」的重視。我一直以為隻要公司賺錢、股價有漲,就沒什麼大問題,但《透視上市公司》讓我看到瞭更深層的風險。作者詳細解釋瞭什麼是好的公司治理,例如董事會的獨立性、資訊揭露的透明度、股東權益的保障等等,並且舉瞭幾個血淋淋的例子,說明一旦公司治理齣瞭問題,即使公司錶麵上看起來營運不錯,也可能因為內部的掏空、利益輸送而瞬間崩盤。這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過去常常聽到一些財經新聞報導裡提到「經營權之爭」、「掏空案」等等,但總是覺得離我好遠。現在纔明白,這些都是真實存在、且可能嚴重影響股價的風險。書中也提供瞭一些方法,讓我們可以從財報和公開資訊中,去判斷一傢公司的治理水準。這大大提升瞭我篩選股票的標準,不再隻是看成長和獲利,更會去關注公司的「品德」和「誠信」。畢竟,投資就是把錢交給別人去管理,如果管理的人不夠正直,那麼即使再好的生意,也可能因為內部的問題而毀於一旦。這本書讓我變得更加謹慎,也更加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的投資。
评分我是一個上班族,平時工作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股票,所以過去常常是聽親友推薦,或是看新聞報導就進場,結果賠瞭不少錢。但自從讀瞭《透視上市公司──聰明選股,遠離地雷》之後,我發現原來有方法可以讓我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選股。書中提供的「篩選指標」和「評估模型」,真的就像是一套標準流程,讓我可以快速地排除掉那些風險較高的公司,然後再深入研究剩下的優質標的。我特別喜歡書中那種「由簡入繁」的教學方式,一開始先教我們看最基本的指標,然後再慢慢深入到更進階的分析。我甚至可以把書中的一些篩選條件,直接套用到券商提供的軟體裡麵,做初步的篩選,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時間。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選股不是一件「碰運氣」的事情,而是可以透過係統性的方法來提高成功率的。而且,它讓我學會瞭如何「避開地雷」,而不是一昧地去追逐「飆股」。這種「防守」的概念,對我這種風險承受能力不高的人來說,非常重要。現在,我每次在考慮買進一檔股票之前,都會先用書中的方法去評估一下,心裡也會比較踏實。
评分我必須說,《透視上市公司──聰明選股,遠離地雷》這本書,真的讓我對「財報」這件事,從過去的畏懼、排斥,轉變成瞭現在的興趣、甚至是著迷。作者用非常係統化、而且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我們一步步地深入瞭解一傢公司的財務狀況。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資產負債錶」和「損益錶」的關聯性分析,它讓我明白,單看一張報錶是很片麵的,隻有將幾張重要的報錶結閤起來看,纔能更全麵地掌握公司的經營狀況。而且,作者也強調瞭「現金流量錶」的重要性,這是我過去在其他書籍中比較少看到的。他解釋瞭為什麼一傢公司即使帳麵上看起來獲利不錯,但如果現金流不佳,也可能麵臨財務危機。這讓我學會瞭要更加關注公司的「造血能力」,而不是隻看「營收」和「淨利」。總之,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財報的看法,讓我不再覺得它是一個冰冷的數字遊戲,而是能夠從中挖掘齣公司真實的價值和潛在的風險。這對於我這個小散戶來說,真的是太重要瞭。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覺得可能有點太學術,或是太過艱深,畢竟我不是金融科班齣身,對數字一嚮有點頭痛。但是讀瞭之後,我纔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迴事!作者的文筆非常親切,而且善於用淺顯易懂的比喻來解釋那些看似複雜的金融概念。例如,在講解「股權結構」時,他就把股東比喻成公司老闆的不同層級,讓我覺得很有畫麵感,更容易理解股權分散或集權可能帶來的影響。更棒的是,書中提供瞭大量的「實戰案例」,不是那種假設性的例子,而是真實颱灣上市櫃公司的實際狀況,從過去到現在,有成功轉型的,也有黯然退場的,作者會一一剖析這些案例背後的原因,讓我們知道為什麼有的公司能歷久不衰,有的卻一蹶不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在講「產業趨勢」的判斷,告訴我們如何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一個產業的未來性,以及如何評估一傢公司在產業中的競爭優勢。這對我這種過去隻專注於單一股票財報的人來說,是全新的視野。我過去常常聽人說什麼「趨勢造就英雄」,但卻不知道如何去真正判斷趨勢。這本書就填補瞭我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讓我明白,投資一傢公司,不光是要看它現在多好,更要看它未來有沒有機會持續成長,以及它所處的產業環境是否有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