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章学诚的思想、着述与学术生涯。章学诚是一位历史学家──尤专于地方志。
他又是一位史学理论学家──以广阔的视野考察了上古以来所有历史着作的演变,并详细检讨了在广义上称为历史的各种着述的广博内容。
他还是一位哲学家──提出了文明史的观念,并以历史的角度对其文学和学术的理想加以合理解释。
他的大部份作品,包括绝大多数的地方志和几乎所有关于历史编纂的类书着述,已经散佚。
但是他的哲学和史学理论则以文章和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倪德卫正是根据这些文字,以章学诚的生平和思想为背景──从其幼年到充满希望的中年,从事业忙碌的中年到沮丧愤怒的晚年,对其哲学和史学理论进行分析。
章学诚广为人知的名言是他关于“六经皆史”的论断。
倪德卫试图揭示这一论断的深邃哲学意义,即观察深植此论之中的那种对于程朱与陆王哲学对立的折衷立场,并阐明章氏之强烈的信念──在文章着述和学术研究中分别良莠是非。
老实说,起初我对《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对历史人物传记类书籍,我通常会觉得有些枯燥。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落入那种流水账式的叙述窠臼,而是巧妙地将章学诚的人生经历与他深邃的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到他晚年贫病交加,却依然笔耕不辍,著写《文史通义》的情景,我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那种对学术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书中对章学诚学术思想的梳理也相当到位,特别是对“原道”“辨体”“考证”等概念的阐释,让我对史学研究的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思考,我们今天所说的“创新”,在古代学术传统中,究竟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章学诚的“循序渐进,因时制宜”的治学方法,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弊端。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思想的光辉。
评分我最近读了《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启发。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章学诚这位清代史学巨擘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他早年的求学经历,到中年遭遇的仕途坎坷,再到晚年潜心治史,每一个阶段都栩栩如生,仿佛作者亲身经历一般。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章学诚治学精神的深入剖析。他对待史料的态度严谨求实,对史学理论的思考更是超前深刻。书中引用了大量章学诚的原始文献,让我们能够直接领略其思想的魅力。比如,他对于“史德”的强调,对于“文章”与“史事”关系的辩证思考,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真正史学家的远见卓识。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章学诚本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物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史学精神的传承之作。
评分拿到《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这本书,我并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先仔细打量了一下封面和版式,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翻开书页,我便被作者的叙述深深吸引。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有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将章学诚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章学诚在不同人生阶段心路历程的描绘。他曾经的失意,曾经的坚持,都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体。而当论及他的学术思想时,作者更是展现了其深厚的学养。书中对章学诚的“为史”理念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史学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是承载着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的重任。他对于“史德”的强调,对于“通”与“变”的理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让我明白,读史,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下,启迪未来。
评分我一直对清代学术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这本书,无疑是打开我这一扇窗户的绝佳钥匙。作者的功力深厚,将章学诚这位被誉为“史学圣人”的人物,从历史的尘埃中彻底解放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惊叹于章学诚思想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他对史学理论提出的诸多独到见解。例如,他强调史学的功能不仅仅是记录,更在于“明道”和“劝诫”,这一点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书中对于章学诚与同时代其他学者之间的学术争鸣也有详尽的描述,这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章学诚思想的独特性和前瞻性。他的“道器之辨”,他对史书体例的精辟分析,以及他对“文史一家”的深刻洞见,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生平介绍,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对话,让我有机会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评分阅读《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思想的盛宴中遨游。作者以极其严谨的态度,对章学诚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章学诚在史学方法上的创新之处的阐述。他反对空泛的议论,强调以实证精神为基础,注重对史料的辨析和考订,这种治学态度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借鉴。书中对于章学诚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也有细致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一位学者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章学诚“文章”与“史学”关系的探讨,他将二者视为一体,既要追求文辞的优美,也要注重史实的准确,这种辩证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