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四面环海,拥有嵚崎嶙峋、气象万千的绵长海岸;
但如此美丽的海岸,却同时也是极其严苛的环境,想在此立足的植物,必须克服日照强烈、多盐雾、镇日强风吹拂的试炼,才能展现葱茏绿意以及其坚毅不拔的生命力。
作者将自海岸高潮线以后到第一道山陵线之间,一些常见或较特殊的植物蒐集整理,并将类似的植物归纳在一起,除了指出它们之间的雷同和差异处,还搭配上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六大器官和生长环境的图片,让人可以清楚分辨植物所在的生育环境,而不需凭空想像。不过,由于一般植物的开花季节会随着纬度和海拔的高低而有些许差异,甚至全球的温度变化,都是造成花期更动的变数之一;本书所写的花期,便是作者这几年实际观察记录的结果。
本书收录了约一百多种的植物,配上数百张的图片,盼能让读者更了解每一种台湾海岸植物的特色。
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真的让我惊艳!那些特写镜头,简直就像把我带到了植物的身边。我最常去的基隆外木山海边,书里就有很多关于那里常见植物的介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钗hè”(铁海棠)的描绘,那种在岩石缝隙中顽强绽放的小黄花,以前只是觉得它很普通,但书中通过高分辨率的照片,展现了它花瓣上细微的纹理,甚至连叶片上沾染的海盐颗粒都清晰可见。更别说,作者还花了很多篇幅介绍这种植物如何适应贫瘠的土壤和强烈的日晒,以及它在繁殖季节时,如何吸引海鸟来传播种子。我拿着书,对照着在海边看到的植物,感觉就像在进行一场小小的野外考察,收获满满。
评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各种海岸植物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以前我总觉得海边的植物就是各自为营,孤零零地面对风沙和海浪,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微妙而强大的联系。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黄槿”这种高大的灌木,它是如何为一些小型攀缘植物提供庇护,减少它们被风吹倒的几率;又比如,某些植物的根系如何能够固沙,稳定海岸线,保护陆地不受侵蚀。这些细节让我意识到,海岸生态系统是一个多么精巧而和谐的整体,而这些植物就是这个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常常会想象,当海风呼啸,浪涛拍岸时,这些植物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抵御大自然的侵袭,那种画面感真的非常强烈。
评分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台湾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他/她不仅仅是在介绍植物,更是在讲述这些植物与这片土地、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之间的故事。比如,书中提到了“海桐”,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海岸植物,但作者却讲述了它在过去如何被用来制作扫帚,以及它在沿海社区中扮演的角色。这种将植物与人文历史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整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温度和人情味。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认识一种植物,更是在了解一段历史,一种生活方式。
评分这本《台湾海岸植物》真的让我眼睛一亮,虽然我从小就在台湾长大,对海边这片土地一点都不陌生,但每次去海边,总是匆匆一瞥,对那些在风浪中顽强生长的小生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把我带入了台湾海岸那片神奇的植物世界。首先,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本用爱和耐心书写的台湾土地故事。作者没有用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绘了这些海岸植物的生命轨迹。我记得书中提到了一种叫做“滨海当归”的植物,以前只觉得它长在沙滩上,没什么特别的,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它在过去曾经是沿海居民的重要草药,有着缓解咳嗽、止血的功效。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它如何在严酷的海岸环境中扎根生长,那种生命力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植物“适应性”的深刻阐释。在台湾的海边,环境条件可以说是极其严苛的:强烈的日晒、咸涩的海风、贫瘠的土壤,有时还要面对海水的周期性侵袭。然而,书中所介绍的这些植物,却都能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甚至成为海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以前总觉得海边寸草不生,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例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海滨木蓝”的根系如何能够深入沙地,固定土壤,避免水土流失,同时还能从土壤中吸收必要的水分和养分。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了诗意的表达。作者在描述植物时,常常会使用一些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抽象的植物特征变得非常具体。比如,在描述一种叫做“滨防草”的植物时,作者写道:“它的叶片如同士兵的剑,在海风中挺立,守护着海岸的边界。”这样的描写,让我在阅读时忍不住嘴角上扬,仿佛看到了那个画面。这种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让这本书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充满了艺术感,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在海边捡贝壳、踏浪的场景。那时对海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因为没有这样的书籍,很多疑问都只能停留在脑海里。这本书就像一个百科全书,解答了我很多关于海岸植物的疑惑。比如,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子会特别肥厚,有些会呈现灰绿色?作者在书中都给出了非常科学且易懂的解释,原来这些都是植物为了在缺水、高盐的环境中生存而演化出的独特本领。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曾经习以为常的海岸风景,发现其中蕴含着无穷的生命智慧。
评分读完《台湾海岸植物》,我最大的感受是,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故事。那些在海边随处可见的植物,它们每一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传奇,它们用顽强的生命力,默默地装点着我们的海岸线,也在守护着我们的家园。这本书让我对台湾的海岸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书。我一定会把它推荐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他们也能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和爱上我们美丽的台湾海岸。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按照科属或者形态来分类介绍植物,而是常常会以某种特定的地理区域或者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比如,书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離島的盐生植物”,它详细描述了这些植物是如何在远离大陆、受海水影响更大的环境中生存。这种“情境式”的介绍,让我更容易理解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我读到关于澎湖海边一种耐盐的小草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曾经去澎湖旅行的画面,仿佛亲身经历了那里的风土人情,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很少在其他自然类书籍中获得的。
评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非常细致入微。不仅仅是形态特征,还包括了它的生长习性、繁殖方式,甚至是它可能存在的药用价值或者经济用途。例如,书中在介绍“滨海韭”时,详细描述了它如何通过地下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以及它在过去如何被当地居民当作野菜食用。这种全方位的介绍,让我对这些海岸植物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不再只是停留在“认识它长什么样子”的浅层层面。我甚至开始在去海边的时候,不自觉地寻找书中提到的那些植物,并尝试去观察它们,记录它们的特点,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小博物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