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台湾越来越严重的失业问题,通货紧缩的压力,以及货币政策等,在全台上下疾唿「拼经济」的此刻,本书实有助于了解台湾的经济现况,并进而思考台湾经济的未来走向。
近年来,台湾经济景气出现多次景气循环现象,经济成长率低于长期的平均成长率。失业的问题愈来愈严重,是否失业问题变成是长期性问题?是否存在像1980年代欧洲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通货紧缩存在的压力是否与近年来日本的情况相类似?或与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问题相类似?此外,当我国经济出现五十年来经济负成长的局面,总体经济政策是否有缺失?政府经济预测问题是否不足?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本书除了针对上述问题讨论外,亦指出总体经济稳定政策的侷限性及可用性。尤其是探讨货币政策执行及财政赤字的结构问题,并探讨中央银行制度及两岸经贸政策,期能有助于解决短期的经济景气问题,及长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作者简介:
许振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并为国立政治大学国贸学系及金融学系兼任教授、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董事、行政院国家金融安定基金委员会委员、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谘询委员。曾任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及系主任、芝加哥大学傅尔布莱特交换学者、有价证券上市审议委员、协助企业经营资金专案小组委员、金融革新小组委员、金融改革委员会银行工作小组委员。专长为货币银行、国际金融、总体经济理论、财务经济学。着有货币银行学及总体经济分析。
我平常不太常主动接触经济类的书籍,总觉得它们离我的生活有点遥远。但《失业、通货紧缩和财经政策》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我拉进了经济学的世界。作者的文字不像是报纸上的财经新闻那样生硬,反而更像是朋友在跟你聊天,分享他对于经济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它没有回避讨论“失业”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而是试图去分析它可能的原因,以及失业对个人和家庭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这让我更能感同身受,也更理解为什么社会会关注失业率的变化。 更让我觉得有趣的是,书中对“通货紧缩”的描述,完全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认知。我一直以为“东西变便宜”是好事,但这本书却告诉我,过度或长期的通货紧缩,反而可能是经济健康的警讯。然后,它又很自然地将这些议题,串联到“财经政策”的层面。作者在解释政策时,并没有使用太多技术性的术语,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让我这个经济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政策的运作机制,以及政策背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它不是一本告诉你“该怎么做”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怎么样”的书,让我看待经济议题的角度,有了更宽广的视野。
评分拿到《失业、通货紧缩和财经政策》这本书,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最近常常听到的物价上涨、薪水涨不上去的无奈感。但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格局比我想的要大得多,它不仅仅是在描绘我们生活中的小困境,更是在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宏观经济逻辑。作者非常擅长将看似抽象的经济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叙述。例如,在谈到“失业”时,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带我们去理解失业率背后,可能牵涉到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甚至是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变。 让我最有感的,是它对“通货紧缩”的分析。我过去一直以为物价下跌是好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缩可能带来的陷阱,像是消费意愿的降低、企业投资的停滞,甚至最终可能导致经济的衰退。而这一切,又都和“财经政策”的制定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明白,政府的财经政策,就像是掌舵的船长,需要在风浪中做出最有利的选择。作者在讨论政策时,也呈现了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种开放性的讨论,让我觉得在阅读过程中,自己也参与了经济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失业、通货紧缩和财经政策》这书名,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感觉就像是大学经济系的教科书,但又不像真的教科书那么系统。不过,我还是抱着好奇的心态翻了翻,结果出乎意料。作者的叙事风格相当独特,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学究式写法,反而带点故事性,就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个经济案例。它没有刻意去回避一些比较棘手的议题,例如失业率居高不下时,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冲击,或者通货紧缩一旦形成,要如何扭转局势的难度。 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财经政策”时,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应该做什么”的绝对论述,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可能带来什么后果”。它举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像是某个国家在面临经济衰退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又是如何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生活。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身处的台湾,在面对类似的经济挑战时,政府的决策逻辑会是什么。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让你感觉到,经济学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学问”,需要我们用更贴近实际的角度去理解。
评分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听起来很遥远,但其实它就藏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这本书《失业、通货紧缩和财经政策》,刚好就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没想到作者的笔触相当生动,像是把我拉进了一场关于经济现象的深度对话。特别是关于“失业”的部分,它让我不只是看到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开始去体会,当一个家庭面临失业的时候,他们会经历什么样的压力,社会又该如何去应对。作者在分析失业率的成因时,也用了不少台湾的实际案例,让整个叙述更有共鸣感,也更容易理解。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通货紧缩”的阐述,跳脱了我过去对物价只会涨不会跌的刻板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物价下跌,对经济反而是一种危险信号,甚至会影响到大家的消费意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然后,再将这些和“财经政策”的施行联系起来。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政策的制定背后,有哪些考量?不同的政策选项,又会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新闻里的财经报导,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不再是单纯的接受信息,而是开始能够进行一些初步的判断和分析。
评分这本书名《失业、通货紧缩和财经政策》,一听就让人联想到一股沉重的经济课题,不过我最近翻阅了一下,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带我深入理解我们生活周遭经济脉动的指南。像是最近大家常聊到的,好像薪水涨幅不如物价涨幅,买东西好像越来越有感,但好像又没有那么“通膨”到失控。这本书就巧妙地将这些生活中的“小确丧”跟宏观经济的“大议题”串联起来。作者没有用太多艰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了很多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像是大家都在讨论的房贷利率会不会再升、政府会不会祭出什么措施来稳定物价,甚至是失业率的数字背后,其实隐藏着多少家庭的担忧。 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析“财经政策”这一部分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有条理地说明了不同政策工具,例如升息、降息、量化宽松等等,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钱袋子。它让我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大概猜到央行会议后,为什么大家会开始抢着买股票,或者为什么有人会开始担心存款缩水。而且,它还带我思考,政府在面对通缩或失业这些挑战时,有哪些是可以做的,又有哪些是没办法轻易解决的。这让我对新闻里那些“央行发布最新利率决策”的报道,多了几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只是看热闹,而是开始思考它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