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居酒屋--
如果感情无聊到脱口而出「分手吧」
是否跟阿俊说一天能够画画二十个小时的我,
就是面对现实呢?
在公园--
我应该走向哪一边呢?
小早苗妈妈还是风太妈妈还是小裕二妈妈,
女人就是因为家庭而存在的吗?
在卡拉OK--
中山被骗了,近藤被骗了,我也被骗了,
工作这件事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在喜宴--
啊很过分的,不能被弘树拥抱的我,
是深深的受伤了。
在机场--
会不会瞧不起风尘女郎呢?
齐藤沉默了之后,我觉得比自杀或是赖着别人要好啊。
《到处存在的场所 到处不存在的我》这本书,村上龙以居酒屋、公园、便利商店等场所作为舞
台,将过去所发生的连接当下「场所」短暂片刻发生的事情描述出来,试图将类似「希望」的东西
写进这些短篇。所谓「希望」,是一种「未来会比现在更好」的想法。要描写社会的绝望与颓废,
如今已经非常简单。所有的场所都充满了绝望与颓废。在被现代化的强大力量推着向前进的时候,
描写其中消极负面的部分,是文学的使命。对于现代化背后那些遭到歧视的人、被抛下的人、被压
垮的人,或是抗拒现代化的人,日本文学一直以来都多有描写。但是在现代化告终许久之后的现
代,已经不需要这样的手法以及这种主题的小说了。
在这本短篇集里,村上龙试图为各个出场人物刻划出他们所特有的希望。不是社会的希望。是
别人所无法共同拥有,只属于个人的希望。
作者简介
1952年生于长崎县佐世保市,本名龙之介的村上龙,一直抱持着「不重复用同一个方法」创作
作品,第一部小说《接近无限透明的蓝》即获得第19届群像新人奖、第75届芥川奖,作品的尺度在
当时引起不小的社会骚动,这一位天才作家在喧嚣与出类拔萃的资质中,初试啼声便于日本文坛拥
有了屹立不摇的文学地位。过去曾被宣称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旗手」,村上龙拒绝「被定位」,活
跃于电影、电视、广告、音乐、旅行的他,永远敏感触摸时代核心,将社会脉动化成笔下一部部紧
扣人心的奇异作品。
013便利商店
031居酒屋
051公园
069KTV
087喜宴会场
107圣诞夜
123车站前
143机场
162【后记】场所:自己
《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這個書名,讓我想到了很多關於「流浪」和「歸屬」的概念。在台灣,我們常常會因為各種原因,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打拼,或者到國外闖蕩。在那樣的過程中,我們好像在不斷地尋找一個「存在」的地方,但同時,我們又常常感覺到自己「不存在」於任何地方。就像一個旅人,他可以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跡,但他真正屬於的「場所」又是哪裡呢?這本書名很精準地捕捉到了這種漂泊感。我自己在求學和工作期間,也經歷過幾次搬家和轉換環境,每一次都會有一種「我是誰?我現在在哪裡?」的迷惘。我們會對新環境感到好奇,學習融入,但內心深處總有一塊地方,好像是固定的,又好像是飄忽的。作者會不會用一些比較貼近生活化的故事,來闡述這種「無處不在」的場所和「不存在」的自我之間的關係呢?我希望讀到的內容,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能夠引起共鳴,甚至是在讀完之後,能讓我有力量去定義自己的「場所」和「我」。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光是唸起來,就有一種很詩意的感覺,讓人聯想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心境。我常常覺得,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好像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連結,但同時又感覺自己非常渺小,甚至有點孤單。我們可以在網路上「存在」,但這種存在感,真的和真實世界的「存在」一樣嗎?書名中的「到處存在的場所」,也許指的是我們所處的社群、虛擬空間,或者甚至是我們共同經歷的某種文化現象,這些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到處」可見的。但「到處不存在的我」,又在描寫一種個體的疏離感,好像在這些充滿連結的地方,我們卻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或者說,真實的自己反而顯得模糊不清。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探討這種數位時代下的「存在」與「真實」的界線,以及在海量的資訊洪流中,我們如何找回屬於自己的「我」。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真的太有意思了,讓我想起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經驗。每次搭捷運,看著車廂裡一張張陌生的臉孔,每個人都低著頭滑著手機,好像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同時又共享著同一個空間。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這龐大城市機器中的一個齒輪,無可取代,但又好像隨時可以被替換。這種「無處不在」的公共空間,和「我」在這個空間裡的「不存在感」,真的描繪得太貼切了。我曾經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看著當地人熟練地生活著,自己卻像個局外人,周遭的一切既真實又遙遠。然後又會在某個轉角,因為看到一間很有特色的老建築,或者聽到一段熟悉的旋律,突然又覺得自己和這個地方產生了連結,彷彿「我」真的存在於此。書名裡這種強烈的對比,讓人忍不住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這種細膩的情感,又是如何將這種普遍的現代人困境,轉化成文字的。我很好奇書裡面會不會有一些關於「認同」的討論,關於我們如何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定義自己的存在。
评分哇,光看書名《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就覺得很有意思,很吸引人耶!感覺這本書好像在講一種有點疏離、有點迷失,又好像在哪裡都能找到自己身影的狀態。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帶點哲學意味,又好像貼近生活的題材。有時候走在台北的街頭,看到人來人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卻又覺得自己好像只是個旁觀者,或者像個影子一樣,融入又好像抽離。這種「存在」又「不存在」的矛盾感,常常讓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一些奇妙的聯想。我很好奇作者會用什麼樣的文字,來描繪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是溫柔的絮語,還是犀利的剖析?是充滿詩意的畫面,還是務實的人生觀察?我腦海中已經浮現出很多畫面了,也許是雨後濕潤的巷弄,也許是深夜裡亮著的便利商店,也許是人聲鼎沸的夜市,在這些看似平凡的場景裡,隱藏著無數個「我」的碎片,也或許是「我」在這個不斷變動的環境中,尋找著一個安定的錨點。這本書名本身就像一首詩,給我帶來很多想像空間。
评分《到處存在的場所 到處不存在的我》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很像一首很有深度的散文集,或是小說的開頭。它給我一種「處處留心皆學問」的感覺,但也帶著一種淡淡的憂鬱。有時候,我們好像身處一個充滿可能性、充滿各種「場所」的世界,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透過各種管道去接觸、去體驗,像是無遠弗屆的探索。但諷刺的是,在這樣一個看似什麼都「存在」的世界裡,我們卻常常感覺到「我」的缺席,好像自己只是個被動的接收者,或者是一個在眾多「存在」中,反而顯得「不存在」的影子。這種感覺,有點像走進一個裝潢得很漂亮的咖啡廳,裡面的音樂、氣氛、香氣都很吸引人,但當你坐下來,卻發現自己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麼,或者想點什麼。書名中這種強烈的反差,讓人充滿好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這種複雜的心境,透過故事或文字描繪出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