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25年(民国25年)出生于台南府城的叶石涛,是二十世纪台湾人的缩影: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的台南,成长于日治时代,在治权交替的过程踏入社会,数十年来,饱受磨难,在本土意识日渐高涨的年代步入晚年,逐渐受到肯定与重视。
作者陈明柔教授是静宜大学台湾文学系系主任,兼具专业与文笔,她以女性的细腻,超越的观点来铺陈叶石涛的创作生涯,不仅呈现了叶石涛的文学成就,也侧重叶石涛的文学养分的脉络。
叶石涛少年所浸淫的是西化日本的文明养分,在西川满的引介下接触到俄国文学。这样一个文学少年在时代的巨变下,家道中落,一方面得面对生涯的发展,一方面得面对经济压力,一方面又得像所有的国语(日语)作家一样,面对写作媒介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他的入狱,让他的创作出现十年的空窗期。七○年代的乡土论战,叶石涛身历其中,某方面也根本地改变了叶石涛的文字活动。
陈明柔教授以极大的好奇,去碰触这些幽微的细节,在本土意识高涨到已经出现造神运动之虞的年代,这样一本相对诚实的叶石涛传记,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初拿到《我的劳动是写作:叶石涛传》,我以为会是一本沉闷的、充斥着学术观点的传记,没想到打开之后,就被一股扑面而来的真挚与热情所感染。叶石涛先生的生平,与其说是一条直线,不如说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连接着他与时代、与土地、与无数读者。我尤其被他早期经历的那些艰难与困顿所打动。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梦想,这份对文字的执着,足以让任何一个还在为梦想挣扎的人获得巨大的力量。书中对于他与家人、朋友的互动描写也十分精彩,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有人情味的叶石涛。他不仅仅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我喜欢他那种面对逆境时的豁达与乐观,也欣赏他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探索与突破的精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学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与坚持,也让我对“劳动”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写作,对他来说,确实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生命力的释放,一种与世界共鸣的方式。
评分阅读《我的劳动是写作:叶石涛传》的过程,就像在品味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可能不觉惊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醇厚的香气和回甘的滋味便会渐渐在口中散开,令人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铺垫,也有微观的个人生活细节描绘,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勾勒出叶石涛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一步步蜕变为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这个转变过程的细致阐述。他没有一夜成名的奇迹,只有日积月累的勤奋与思考。他的文字,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而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真实情感和深刻洞察。我从中看到了他对台湾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对普通民众命运的关怀,以及对文学理想的坚定追求。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写作”这件事,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作者对生命、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与担当。他用一生践行了“劳动”的意义,将自己的生命与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评分对于《我的劳动是写作:叶石涛传》这本书,我的感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作家生平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关于坚持、关于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寻找自我价值的深刻篇章。叶石涛先生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文学的世界里,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我尤为敬佩的是,他在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时,依然能够保持对写作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着。这种精神力量,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我从书中读到了他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对文字的精益求精,以及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将写作视为一种“劳动”,这种视角让我重新认识了文学创作的艰辛与价值,它不是轻飘飘的灵感迸发,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耕耘。这本书的叙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见,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我曾以为,传记类书籍往往会显得有些严肃和枯燥,但《我的劳动是写作:叶石涛传》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即使是描写一些相对平淡的生活片段,也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文关怀。叶石涛先生的语言风格,尤其是我在书中读到的那些文字,有一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平实却不失力量。他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对于人情世故的洞察,都写得极为精准而深刻。我特别欣赏他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即使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也从未停止对自我的反思和对文学的探索。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并用文字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光辉。他将写作视为一种“劳动”,这种理解非常有启发性,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创作,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持久的热情。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叶石涛先生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文学创作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一段时间了,实在是不想一口气读完,总觉得一旦读完,就好像和一位老朋友告别一样,心里会空落落的。叶石涛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能够穿透时空的界限,直接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喜欢他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不疾不徐,仿佛在老宅子的庭院里,端着一杯茶,听长辈讲述往事。每一个字句都带着温度,饱含着他对生活、对文学、对人生的深刻体悟。他笔下的台湾,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活生生的人物、事件、情感的集合体。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经历过历史洪流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守。这种细腻的描绘,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台湾文学的根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叶石涛先生的书,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作家的传记,更是在阅读一段台湾的近代史,也在阅读一种人生智慧。他的文字,像一盏温和的灯,照亮了我对文学的理解,也让我对“劳动”这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写作对他而言,与其说是一项技能,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