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人论文奖2000年度之得奖论文,赢得出版资助由中文大学出版社把论文编辑成书出版。论文从「身份探寻」的角度,研究萧红四部代表作《商市街》、《生死场》、《唿兰河传》和《马伯乐》。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运用小说叙事学、文体学、女性主义和心理学等文学理论,并以「现实」为参照,探讨作品与个人遭遇、社会和文艺的关系,展示萧红如何通过艺术上的「象征」(「修辞手法」和「隐含意义」),折射她对「身份」的看法。
作者简介
陈洁仪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并于2000年在同校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以及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现为香港大学专业进修附属学院讲师。教授科目包括中国语文、中国现代文学和中文创作等。她以研究中国现代小说为主,着有《阅读肥土镇:论西西的小说叙事》(1998)一书,并曾于《中外文学》、《中山人文学报》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发表学术论文。
《现实与象征:萧红<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寻》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学术化,却又充满了人文关怀。我平时不太接触文学评论类的书籍,但这个标题涉及的几个身份——“自我”、“女性”、“作家”——都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现实,也非常重要。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性别身份,以及她所从事的职业,这三者之间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又会如何共同塑造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她对世界的认知?萧红作为一位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女作家,她的经历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我猜想,这本书会非常深入地去剖析她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进行自我定位的,她如何处理内心的挣扎和外界的期望。尤其是“女性”这个身份,在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女作家来说,一定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挑战和机遇。我非常想知道,作者会如何通过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去解读萧红的“自我”构建,以及她如何在这种双重身份的张力中,成为一位独特的“作家”。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作家的研究,更是关于一个女性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寻找和定义自己的一个深刻的探讨。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现实与象征:萧红<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寻》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巧妙融合的作家作品情有独钟,而萧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常常在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是如何在现实的泥沼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并用文字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的?这本书似乎就是试图为我解答这个疑惑。从“自我”、“女性”到“作家”这几个关键词,预示着它将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萧红的身份建构。我尤其对“女性”这个标签感到好奇,毕竟在那个男权社会,女性的写作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审视和挑战。我想知道,作者会如何分析萧红的作品如何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及她在其中又如何挣脱束缚,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作家”身份的探寻,则让我期待了解她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之处,她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能够流传至今,影响如此深远。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去翻开它,跟随作者一起,在现实与象征的交织中,去感受萧红这位不朽女性作家的独特魅力。
评分读到《现实与象征:萧红<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寻》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文学和人生的思考。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清晰地剖析作家创作背后深层动因的书籍充满兴趣,尤其是当这位作家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作品又承载着时代的印记。这本书的名字,将“现实”与“象征”并置,暗示着它将深入挖掘萧红作品的内在含义,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故事本身的解读。而“自我”、“女性”、“作家”这三个身份标签,更是直击了核心问题。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去描绘萧红的“自我”是如何在复杂的人生境遇中形成的,以及“女性”的身份如何在她的创作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在这个意义上,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萧红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一种探索的意味,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作者的视角,去探寻萧红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她如何将这些秘密转化为不朽的文学作品。
评分《现实与象征:萧红<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寻》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引人深思的力量。我常常觉得,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精妙的叙事和优美的文字,更在于它能够折射出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萧红,这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女作家,她的生命轨迹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这本书从“自我”、“女性”、“作家”这三个角度去解读她,让我觉得非常有新意。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将萧红的个人情感和经历,与她作品中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元素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女性”这个身份上,我期待能看到书中对她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性别歧视以及她如何在这种环境中坚持自我、追求创作自由的深刻分析。同时,“作家”的身份探寻,也让我对她艺术风格的形成、创作思想的演变等方面充满了期待。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名字让我感受到一种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对一位作家作品的评论,更可能是一次对女性身份认同、文学创作本质以及现实与象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解读,这无疑会激发我深入阅读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现实与象征:萧红<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寻》光是听名字就很有吸引力,让我这个对文学史和作家传记充满好奇的读者,立刻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常常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去思考作者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像萧红这样,她的生命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作品也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情感。这本书似乎正是直击了这一点,从“自我”、“女性”、“作家”这三个核心身份切入,试图剥开层层迷雾,去理解那个在时代洪流中不断挣扎、也从未放弃写作的女性。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萧红生平的简单梳理,而是能够深入到她创作的根源,探究她如何在一个男性主导的文坛中,塑造自己的独特声音。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析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又与她自身的经历和身份认同之间有着怎样的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同时,“探寻”这个词也暗示着一种过程,一种追溯,一种发现,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去感受她作为个体,作为女性,以及作为一位作家的复杂与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