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反对者的信

给青年反对者的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反对者」(contrarian)与「异议分子」(dissent)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不随波逐流的坚持信念,对一切既有事物抱持质疑而不轻信的态度。

  由于社会上许多不幸与不义皆由人为所致,而不是天生既定无法改变的,因此要不要忍受下去就成了一种人生决定。

  希钧斯强调,人们普遍视为理所当然的,往往形成命定论或是犬儒心态,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受到任何党派或派系的宰制,无论他们心智如何高超。反对者的守则还包括不可相信高谈阔论「我们」的任何演说者,或是是以「我们」之名说话的人。如果你发现愈来愈相信类似的高调,那么就要警惕,因为追寻安全与多数认同不见得就是团结一致,反倒可能是共识、暴政与部落主义的另一种名称。

  身为大英帝国殖民官的后裔,希钧斯却勇于反抗既定现实,揭发社会不公,并坚持成为一位国际主义者。本书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要坚持不人云亦云,一定要向那些对抗旧体制的艰苦经验学习。西方着名的反对者希钧斯正是这股永不屈服精神的代言人。

作者简介:
  希钧斯 (Christopher Hitchens)
  是《浮华世界》以及《国家》的畅销专栏作家。
  他的作品包括《季辛吉的审判》、《不被承认的立法:公众领域的作家》、《无法对人撒谎:最遭家庭的价值》、《传教的立场:理论与实际上的德丽莎修女》、《为论证而言:散文与少数报告》,现居华盛顿。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给青年反对者的信


第一封信
责任、爱、与冒险,或是信仰的跳跃



亲爱的──

我们先说好,暂时忽略我们本身所带有的荒谬(或甚至乐在其中):你同意任由我畅所欲言,大谈我在你这个年纪还不大明白的事,而我也会尽全力来回应你的热情或反对意见──认真看待你的论证,即使你的年纪还太小,不可能体验过我所引述的经验。好。我们彼此需要对方。那双方都努力跳脱自己的立场来思考。

首先,我们先认知到一件事,一个人很难坦诚面对自己的年纪──尽管我们非得诚实不可。韦伯在他1918年的精彩演说「政治学这个行业」当中是这么讲的:「有人20岁,而我已经50多岁了,我不会因此认为光凭这一点,就是一项令我震慑的成就。年龄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关键是在看待人生的种种现实的时候,要带着老练的冷酷,同时又能够面对这些现实,而且在精神上达到现实的要求。」我在20岁那年第一次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对我更加不利,也不能作为你的借口。)尽管如此,我们并不是第一个面对这些困境和任务的人,这句话听起来多少有些安慰。

所以:你邀请我来研究我在一个通常──无论是在媒体还是学术界──不被认为是一门学科的学科上所学到的东西。我在这几封信里面所提出的,并不是一份对现状的陈述、或是一份精准的政治观点或社会分析、或是一系列的立场(除非是我抗拒不了)、或是道德哲学、或是历史、或是回忆录、或是对其他书籍的评论。我反而再三思考经验和行动的原则。我可能会偶尔回忆起往事,这不是为了找回那段带着深褐色光辉的美好年代,而是要让我的论证背后有些生命。虽然谈话的对象主要是自由主义者、左派和中间偏左人士,我避免在这几封信里做出政治宣言,或是进行活力和气势的重整,而是要传达一种行动主义适当的精神。我想要探讨几个有关行动者精神的大哉问,以及要如何在世界上履行这种精神。至于我应该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多谈,而我想处理(及证明)的问题是我应该如何思考怎么做才对?我要运用一种奇怪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像是一个结构坚固的理论箱子(theoretical box),可以听到悦耳的喀的一声。这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一样;它不是从理论出发。这种知识比较浅显、朴素、比较实际,我希望(要由你来判断)也比较有用,而且我认为比较真实。不过这不是工作生涯的辅导,也不是自我帮助。

接下来要传达的是我在努力改变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想法(说结论恐怕言之过早)。自从1960年,我在波士顿参加反对核子弹示威的那一天开始,即使是在沮丧、厌恶和逃避的时候,这个想法在许多方面──有时候比较夸张,有时候比较朴实──几乎不曾远离我的理性和感情。在某种惊异的心情下,我很快地开始参加会议、努力发现我自己的想法、辩论、咬牙切齿、为候选人竞选、挨家挨户地拜访、参加及组织示威活动、散发请愿书、写信给政治人物和官僚、拼凑出一份一份的传单和新闻稿,而且把我爸妈吓个半死──一个行动者(activist),虽然我们当时没有用这个名词。这就是我在60年代的世界──参与我们所谓的运动(movement)──这股力量不光只是我们公开进行的所有民权、反战、反种族隔离(等等)示威活动的总和,也是我们据以身体力行的私生活。圈外人管我们叫抗议者,但抗议只是我们的诸多面貌之一。我们试图要建立──或是成为──一个更好的社会。运动的理念抹去了公与私之间的区隔;这种生活方式是一个由种种连结所构成的网络,这种公共结盟和个人的私生活已经难以分割,两者之间的区隔于是消失于无形──这个理念其实很危险,但我稍后再回来谈。我所熟悉的每个人,有十年以上都是以运动为家。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