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出版者 出版社:秀威资讯 订阅出版社新书快讯 新功能介绍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04/10/08
语言 语言:繁体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20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奥斯维德‧斯宾格勒在其着名的《西方的没落》中对历史的发展持着一种过分悲观的态度,但是,他对「文明」的深刻考察和认识,对文明与文化关系的深刻辩析,确实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此,作者试图从这一角度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的作家文化现象等作出某种反思。由于牵涉面较宽,作者将结合当代文化的几个点进行比较考察。并且,还将触及若干个相对敏感的议题,以引起人们更加深入的思考。

  从当前鲁、郭、茅、巴、老、曹的研究来看,人们似乎更倾向于认为,他们对左翼文化的某种认同与当代中国的左翼文化思潮来自同一资源。他们与后者从「趋同」到「合作」,完全在想像之中,是逻辑的必然。但我想提醒人们注意,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即他们之间的「分歧」则被轻易地遮蔽了。我想说,他们与毛泽东的文化观虽不能说属于两个体系,但毕竟不尽相同的两个话语。所以,当毛泽东激进主义的「现代性」试图压倒他们犹豫在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现代性」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这是两种思想的对峙,而应该意识到,它是五四内部分化的结果──是一种现代性,征服并代替了另一种现代性。

  那么,在现代民族国家这一话题下,对走进当代的鲁、郭、茅、巴、老、曹的研究,就应该被纳入更加复杂的考察线索之中。从而,我们才能认识,为什么恰恰在进入了「现代民族国家」阶段的新中国,他们(除鲁迅之外)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反而出现了深刻的危机?「现代化」的「国家」与「文化」之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断裂?

  人们通常认为,标榜个性自由精神的中国作家对文学制度是深恶痛绝的,这其实是个错觉。五四后文学社团和刊物的大量涌现,既起到了攻击旧文学(包括文学制度)的作用,也为新文学的传播、扩散组织了创作队伍,建立起新型的思想和文学规范。同理,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也需要创立自己一整套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文学制度。现代中国作家与现代民族国家在这一点上并无分歧,而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什么样的文学制度?

  历史地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的人生实践和创作实践,都程度不同地与现代文学文学制度的草创过程发生过紧密联系。鲁迅办过《莽原》、《语丝》,之后成为左联的盟主。郭沫若创办「创造社」,主编过《创造》、《创造週报》。茅盾参与发起「文学研究会」,主持着名的《小说月报》和《抗战文艺》,又兼任全国「文抗」的负责人。巴金虽然与文学「组织」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他非常投入新兴的出版事业,主编过《文学季刊》。30、40年代,曹禺与各种剧院和电影公司关系密切,曾以「编剧」、「导演」等多种身份参与到排演、发行工作之中。但需要指出,这种现实的不完善状况是个性寻求现代性的一种现实存在状态。应当说,文学制度其实就是现代性矛盾与张力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体现。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会浮现出来:文人创作与文化调整的关系和位置应该怎么摆?因此,在文人创作与文化调整关系的「天平」,人们不难发现这些文学大师的心灵世界一再向后者的「倾斜」,进一步说,发现了他们精神痛苦内部的「历史合理性」。由此推导,郭沫若从对文人意识和创作技巧的维护到逐步的弱化、妥协,既代表着茅盾、巴金们的普遍心理,也反映了他们共同的历史处境。

  尽管如此,并不能影响到我们对核心问题的追问:作家何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儒家文化对精神个体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同化能力」,在这个语境中,个体对精神价值的追问和坚持很难得以实现。即使偶尔有幸运者,也都是一些游离于这一主体轨道之外的离经叛道者、科场失意的知识份子,他们「在野」的社会身份,可能反而为他们独立的思想话语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和现实可能。而处于主流体系中的「文官」群体,则很难对思想自由做长久的坚持。上述格局,在当代社会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进一步可以说,整个20至40年代的现代中国文学,都或多或少与这种虚拟性叙事有极大的关系。由此作者认为,从「在野」身份到走向社会的「中心」,不只是人生位置的「互换」,它还影响深刻勾划了一个人的历史处境和精神状态,正是这一「处境」长期的潜移默化和由此产生的压力、吸引力,把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推向了思想与文学上的极限。

  在此背景下,当我们将当代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的几个焦点问题略作比较性观察之后,会发现,「走进当代」的鲁、郭、茅、巴、老、曹现象不单是一个文学现象,它还是一个文化现象,或者径直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现象。通过对「走进当代」后的他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观察追踪和研究这一阶段文学和文化的转向和滑落,并把思考的基点建立在后者是如何转向和滑落的,而这种变化对当代文学和文化的建设究竟又意味着什么,放在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看,它将给后人什么丰富的启示。

作者简介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省婺源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多次到日本、韩国和香港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出版的主要着作有:《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艾青传》、《中国现代文学史》、《雨中听枫》、《中国当代诗歌史》等。

著者信息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总  序 /宋如珊
自  序 

  • 第 一 章 鲁迅:堂‧吉诃德的困惑
    一、遭遇文化转型
    二、与「毛选」齐名的《鲁迅全集》
    三、「故居」和「纪念馆」在各地竞相兴建
    四、规模浩大的「鲁学」
    五、值得注意的许广平、周作人现象
    六、鲁迅在当代的「错位」
  • 第 二 章 郭沫若:中国歌德之道路
    一、庙堂与心态
    二、文化观和文艺观
    三、《蔡文姬》等的上场
    四、政治打油诗及其它
    五、「中国的歌德」现象探究
    六、郭沫若的思想谱系
  • 第 三 章 茅盾、老舍:「现实主义」之困境
    一、茅盾的「矛盾」
    二、老舍创作后期的「北京」
    三、文艺观的碰壁
    四、《茶馆》及其它
    五、评论、批註与旧梦难圆
    六、两位理智型作家的人生选择
  • 第 四 章 巴金和曹禺:激情主义之阻力
    一、两位激情型的作家
    二、巴金创作的「滑坡」
    三、「人艺」:新的人生舞台
    四、小说《团圆》叙事的艰难
    五、《雷雨》的「修改史」
    六、在两个「现实」之间
  •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